【二十四节气】小暑:向夏生长,不负骄阳

都是宋诗,一个写初夏,一个写深秋,大小暑夹在中间。都写到了“篱落”。篱落有竹篱笆,有木篱笆,有木槿花篱笆,也有土石篱笆。“寄人篱下”,最初指的是鸟类不顾危险寄居在人类的势力范围里。其实,舍命寄居的不仅仅是鸟类。一到小暑,田野里的蟋蟀就少了,它们集体向人类的屋舍靠拢。

诗云:“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八月是夏历六月,也就是现在的公历七月。天开始热了,田野里热气蒸腾,避无可避,它们只好寄人“宇”下。“宇”,房檐也。而对于蟋蟀来说,“宇”更是指篱落,墙根,瓦片。它们趁的是“荫”,荫生凉,它们白日蛰伏,夜晚歌唱。可以想见,在远古寂静的村庄里,鸣虫齐唱的深夜,真像一片泛着波光的小海。

太阳把空气晒得扭曲了,含痛而蹿的风是火烧火燎的,触人就像泼了一瓢热水。不像清明谷雨,时令入暑,诗意顿消。李白于林中裸奔纳凉,脱巾挂石壁;李渔则扎进荷塘里,不枉一个“渔”;孟浩然在傍晚苏醒,月光下“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闲情也罢,难耐也好,玩命迁徙也罢,小暑可不管这些,它有使命。早稻在灌浆,它们需要热情似火的爱情;中稻在拔节,它们需要热情似火的鼓舞;春玉米的浆液急待凝实,需要热情似火的烘烤。没有大地上美好的食物,诗人们能写什么诗?成熟,岂不就是大地上最美的诗篇?

热烈奔放、热情洋溢的小暑还是个孩子,被埋怨久了,憋屈久了,就开怼起来。它的火爆脾气可真令人害怕――轰!轰!轰!雷暴在天,大雨倾盆,万物一片欢呼。小暑吃惊环视,不由笑了起来。

你看那小暑洁白的牙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