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张“国字号”名片!长沙市雨花区“未来学校”这样造

在球场上,足球小将们挥汗如雨。跑位、运动轨迹、瞬时爆发力、体能等数据,全部通过小球员的智能穿戴设备同步上传。“通过这个穿戴设备,我们选拔球员,组建队伍,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今年,在长沙市“十运会”的赛场上,雨花区拿下了足球比赛的9块金牌。

在雨花区长塘里阳光小学,一年级小戴同学忘记带数学书。在走廊的公话机前刷脸时,他听到了妈妈给他的留言。原来,妈妈已经帮他送到了学校智能储物柜。小戴同学在柜前刷了刷脸,就拿到了数学书。

这仅仅是长沙市雨花区教育信息化、智能智慧的一个缩影。今天,记者带大家走进雨花区的中小学校园,一起去探秘“未来学校”如何炼成。

近日,中央网信办、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八部委公布了“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名单。长沙市雨花区作为湖南省唯一代表,成功入选这一“国字号”基地(教育特色)。这也是雨花区拿到的第六张“国字号”名片。

中国教育信息化一直在推进。从本世纪初启动的“校校通”“农远工程”,到薄弱校改造、标准化学校建设,再到2018年教育部制定《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基础建设、应用探索、人员培训等一直在不断推进。

作为长沙市的教育强区,雨花区较早便开始了教育信息化的探索。

向教育信息化2.0时代迈进,湖南省教育厅着力推动其地位由“基础”向“中心”转变,重心由“建设”向“应用”转变,目标由“融合”向“育人”转变,模式由“高配”向“实用”转变。

从顶层设计出发,雨花区出台了《雨花区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制定了《雨花区“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方案》;在落实层面,雨花区讲求创新,在信息化推进过程中的许多“首创”,雨花区拿到了一张又一张“国字号”金名片。

早晨,智慧门禁精准而快速地捕捉学生的每一张笑脸,自动识别,自动测温,实时打卡,新的一天开始了。

阳光体育大课间,孩子们只要刷脸就能拿到运动器材。运动过后,满头大汗的孩子跑到智慧饮水机旁喝水,水质和饮水量等数据同步传给家长。

“智慧”已经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覆盖整个校园。目前,雨花区已经开展了课堂、作业、安防、消费、体质健康等数据的采集与利用。

“用起来,落到实处,真正有利于提质减负,让教育信息化惠及每位师生。”雨花区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中心主任李良这样告诉记者,“网络畅通了,设备配好了,如果老师不会熟练使用,培训又没有力度,就相当于高速路修好了,汽车配好了,却没有合格的驾驶员。”

“以师育师”“以赛促训”……雨花区创新举措,引领精准教培,让老师真正“会用”“常用”“用好”。

在雨花教育人的眼里,教育信息化只是过程和手段,最终目的应该是借助信息化技术,找到智慧的方式去培养和教育学生。

长沙市雨花区打造“一平台”(智慧教育管理平台)“两中心”(智慧教育数据中心、智慧教育设计中心)“三应用”(智慧体育管理应用、智慧阅读分析应用、智慧课堂教学应用),为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服务支撑。

基础虽然有了,但要在高起点上继续提升教学质量,雨花区迫切需要新思路。

创新性结合雨花区“生命教育”和“新三好”(健好身、读好书、写好字)特色,雨花区目前已经认定14所智慧校园与3所未来学校的建设,积极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学校应用、服务驱动的良性机制。

雨花区积极在人工智能教育方面先行探索。2020年,雨花区在全省率先启动了人工智能教师认定工作。2021年5月,雨花区成立了全省首个“人工智能名师工作室”,拉开了智能时代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序幕。

同时,雨花区积极推进以5G、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基建”的规划与布局,在智慧课堂、智慧办公、资金监管、运动监测、督导评测等方面主动先行探索。

比如,课堂教学,可以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统计每个学生的学情概况、课堂评价,帮助老师发现学生的知识薄弱点和能力优势,从而实现精准化的个性教学。比如,校园安防,雨花区在跳马地区的中小学附近水域,布置了基于末端智能感知技术的防溺水预警系统,只要有学生靠近警戒区域,立即就会激发多级预警。

在教育信息化的路上,雨花区一直在沉淀,秉承“以人为本”的思路,“重应用”“接地气”,以“减负提质”为目标,重视教师和学生的智慧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