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该如何评价王熙凤算计尤二姐?

《红楼梦》读到第六十八回,回目标题是“苦尤娘赚入大观园,酸凤姐大闹宁国府”。情节大家都基本清楚了,从这一回的凤姐大闹宁国府到下一回尤二姐吞金自杀,尤二姐实际上是被王熙凤算计至死的。害人失去性命当然是不可原谅的,但尤二姐毕竟是自杀,于是对于凤姐的评价就有了正反两方意见。

于是就有个问题,我们该如何评价凤姐算计尤二姐这件事呢?

这是个庞大的问题,因为评价这件事,就意味着要评价王熙凤这个人,而在“红楼十二钗”中,王熙凤是个最复杂、最立体、最丰满的人物形象,要评价她,实在并不简单,如果要找最准确的评价,只能是曹雪芹给她的判词和曲子: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但判词和曲子毕竟文字少,中国的文字又往往内有“春秋”,越是简单的文字,越是蕴含丰富,因此,大家对判词和曲子又各有不同的理解,于是,王熙凤成了《红楼梦》中最有争议的人物,要评价她,无论是褒是贬,都不讨好。

较为主流的旧观点多是批判她,认为她是心肠歹毒、手段毒辣的反派,大概是受旧电影或旧文学评论的影响,但实际上,要评价王熙凤,不能先入为主套上旧的观点,要力争更客观,更全理地理解她。

王熙凤生在末世。这是《红楼梦》全书的大前提,这个末世,主要指贾府的财务状况,王熙凤生在贾府袭爵降等的第四代,每袭一代,所得爵位收入随即减少,也就是说,贾府的收入是日渐减少的。但贾府的支出呢,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维持着封爵起始时的开销状况,甚至因为“生齿日繁”的原因,开支反倒增加了,简言之,王熙凤所管理的贾府,其财政状况是入不敷出的。

那她管理的贾府人口规模呢?

据第五回宝玉所说:“如今单我家里,上上下下,就有几百个女孩子呢。”注意,这只是女孩子;第六回又说:“按荣府一宅人合算起来,人口虽不多,从上至下也有三四百丁。”这里指的是男丁;所以,到了第五十二回,麝月就说“家里上千的人”。也就是说:王熙凤管理的,是一个上千人的入不敷出的大家族。

我们奶奶天天承应了老太太,又要承应这边太太那边太太。这些妯娌姊妹,上下几百男女,天天起来,都等他的话。一日少说,大事也有一二十件,小事还有三五十件。外头的从娘娘算起,以及王公侯伯家多少人情客礼,家里又有这些亲友的调度。银子上千钱上万,一日都从他一个手一个心一个口里调度……。

由此来看,王熙凤的治家能力是非常强的,周瑞家的说她“待下人未免太严些个”,是因为她是真正的管理者,“慈不掌兵”,上千人的家族,不严苛怎么得了。所以,她必须是强悍的,必须是精明的,甚至有时候是需要不择手段的(她给自己壮胆说“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

王熙凤最受人诟病的事是她包揽讼事、放高利贷。但如果细细思量,作为一个不能出家门的女子,我们还能想到更好的增加收入的方法吗?没有了。包揽讼事,利用的是贾家残存的、历代遗留或现有的威势(这其实是贾家的资源),只需要把话送到,钱就到手了;放高利贷是用钱赚钱,只需要派人出去放账、收账就可以。

对于王熙凤来说,这是两条来钱最快,最便利,也最实惠、最合理的方法。更何况,她把盈利全部用来填补贾府的亏空,为了显得她的能力也好,为了保持贾府的正常运转也好,她真的是“机关算尽”,她已经顾不得这两件给她带来收入的事情背后必然附带的罪恶了。实际上,“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马克思语),但凡财富,几乎都是伴随着罪恶而来的。

但第六十八回的这次包揽讼事,王熙凤用到了自家人身上。她先用好话赚尤二姐进入大观园(不是正式的,是偷偷进的大观园),然后操纵张华状告自家丈夫贾琏。

贾琏娶尤二姐是不是有错呢,当然有,他的四重罪是明摆着的:国丧娶亲一重罪;家丧娶亲一重罪;欺瞒父母娶妻一重罪;停妻再娶又是一重罪。王熙凤当然要大闹,但这次的算计和大闹,超出了中国人传统“肉烂在锅里”、“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关门处理自家事的最后底线,也就是说,她这次真正越过了中国人所谓的“礼”。如果原著是王熙凤最后被休(“一从二令三人木”),那么,这次他操纵张华告状,很可能是她被休的直接原因。

欧丽娟评价王熙凤“大德不逾闲”(语出《论语・子张》,是子夏的话,即在重大节操上不逾越界限),说她大节不亏,其实是不准确的,当她操纵张华状告自家丈夫时,她的所谓“大节”早已亏得不成样子了。她突破了不该突破的“礼”的底线。

有朋友会觉得王熙凤这次为了算计尤二姐,想出了“一计害三贤”的计策,是她不得已而为之,觉得这是她为了自己利益而做出的必要抗争,贾琏、贾珍、贾蓉这样的男人的确应当治一治。王熙凤自始至终都是那个难得的治世良才,是真正的“可以齐家”的裙钗,是“巾帼英雄”,认为她“干得漂亮”,真精彩!特别是揉搓尤氏那一段,真叫痛快!真叫解气!

但我们坚持认为:王熙凤虽然能干、知礼、正派(她跟贾蓉肯定没有不干净),她爱自己的丈夫,她甚至是维系荣府家风、维系荣府持续生存的顶梁柱、指南针,但,她这次真的“越线”了,逾越的是中国传统的“礼”的界限。

或许也就是这个原因,才让戚本回前有了这样的评价:

余读《左氏》见郑庄,读《后汉》见魏武,谓古之大奸巨猾,惟此为最。今读《石头记》又见凤姐作威作福,用柔用刚,占步高,留步宽,杀得死,救得活。天生此等人,斫伤元气不少。

蒙本回后的评价也接近:

人谓闹宁国府一节极凶猛,赚二姐一节极和蔼。吾谓闹宁府情有可恕,赚二姐法不容诛。闹宁府声声是泪,赚二姐字字皆锋。

郑庄公处置自家弟弟段的手段为《春秋》不齿,称“郑伯克段于鄢”,是因为公叔段不像弟弟,郑庄公也不像一个当哥哥的,郑庄公是政治家不假,但他不是一个能教诲弟弟的好哥哥;至于魏武帝曹操,更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他们都算得上“大奸巨猾”,拿凤姐与这两个人相比,确有相似之处,贾府的“元气”,也的确被她这次算计“伤”了不少。

或者说,一心为贾府的王熙凤,在这次算计中,加速了贾府的衰亡。甚至她自己,也在这次算计中,从堂堂正正的管理者变成了“阴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