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科主任的爱迪生情结:不发论文照样当好医生

        核心提示: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呼吸内科主任金普乐爱“鼓捣”点东西,他最大的烦恼是自己发明的东西卖不出去。扎根于临床的他,设计出的产品有独到之处,但老贴钱赚吆喝,这让他“很受伤”。他希望自己发明的器械能够服务更多医患,如果不贴钱做,他甚至愿意把技术捐献给国家。 

 

        作者:刘颖慧;来源:健康界

 

  在我工作的第二年,我们科丢失了一套做胸腔闭式引流术用的套管针,主任们大为震怒,所有涉及的医生、护士都被叫去调查。护士长说:“掘地三尺,也要找出来!”我大为不解,再买一套不就解决了吗?


  有位主任告诉我:“如果能买到就简单了,这是金普乐教授自己设计、请工匠打造的,可谓全世界独一无二,你以前见过这么好用的套管针吗?”最后套管针在一个隐匿的角落里找到。这件事让我记住了金普乐这个名字。同行们说他有很多种发明,全供临床医生使用,仅专利就近十种。

 

  2014年1月初的一个下午,我在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办公室里,见到了金普乐教授。这间主任办公室由走廊临时改造,局促而狭小,房间里布满各种医学书籍,仿佛在静静地述说着金普乐与医学发明的故事。

 

  发明,为医患减负


  金普乐教授的梦想原本是做一名工程师,机缘巧合,他成了一名医生。年轻时的金普乐喜欢围着病人转,白天在病房管病人,晚上回家还是琢磨病人。

 

  液气胸是呼吸科的常见急症,需要胸外科医生做胸腔闭式引流术。这个小手术在胸部皮肤切开一个小口,分离组织后把引流管放进胸腔,外面再连接胸腔闭式引流瓶。若患者长期不愈,就要尝试胸腔负压吸引。


  金普乐常跟着外科医生一起上台做手术,善于思考的他发现,市场上的负压引流瓶都是三个瓶体并排的,非常笨重,护理起来也麻烦,病人多有抱怨。怎样才能轻松实现胸腔负压吸引呢?金普乐开始研究物理,一遍遍画设计图,对现有的闭式引流瓶进行改造,没有合适的材料,他就自己做。


  三个月后,金普乐终于“鼓捣”出了一个结构非常简单的负压引流瓶,只需要一个瓶体,而且可以任意调整引流瓶内压力。科主任看了非常高兴:“小金,不错嘛!挺有意思。”在科主任的鼓励下,他成功申请到了专利,着实兴奋了很久。“当时我就觉得,我也能为人民健康作贡献了。”这是金普乐当医生的第八年。


  从此,金普乐的发明创造一发不可收拾。为了让呼吸内科医生自己完成胸腔闭式引流术,科里进了一套管针。可引流管后端有一截膨大,置管术后外套管就取不下来了,只能把外套管挂在病人体外,等到患者康复拔管后取下消毒再用。这期间如果再有病人出现液气胸,还得用胸外科传统方法置管。


  给外套管开一个侧槽是不是就解决这个问题了?金普乐可不敢轻易对这套珍贵的套管针下手,他四处搜寻合适的材料,听说空调里有合适直径的空心铜管,他就到处找废旧空调。在空调尚未普及的那个年代,自己买个空调来拆不现实,几个月后,金普乐才拿到铜管,他找工人朋友帮忙切割、打磨。“真怕自己一下子给切废了,来得太不容易。”金普乐笑着说。高温高压消毒后,他迫不及待地拿去使用,发现刚好合适,彻底解决了胸腔引流管在外套管侧壁释放的问题。


  “但实在是太丑了。我要设计属于自己的套管针。”金普乐反复构思和尝试,终于设计出了第一代套管针,虽然还是手工打造但结构设计更加贴近临床应用:内收弧状的三棱针头,锋利到即使腕力很小的女医生也能单手完成操作;棱面的选择巧妙避开对肋间血管和神经的损伤,大大减少出血量;外套管纵向设计了宽2毫米侧缝,十分方便引流管由外套管侧壁分离。他还顺带着发明了配套的有可冲洗胸腔功能的1.2米长引流管,省去了胸腔引流管和体外连接管之间的接头,既实用、简单,又美观和舒适,特别受医生欢迎。


  省内同行听闻后纷纷向他索要,他请工匠打造了十几套,免费赠送,其中就有我们科失而复得的那套。然而他并不满足,几次再改造,如今,减少骨膜损伤、兼容性更好的第三代套管针即将问世。“最让我头疼的是,纯手工制作,师傅的水平直接决定了套管针的质量,难以达到统一标准,做出来后我得挑挑拣拣才能用。”金普乐无奈地说。


  同行们对套管针的肯定让金普乐意识到,技术的改进不仅让病人受益,也让医生们受益。“最初我做引流瓶只是为了解决眼前问题,后来慢慢体会到,如果能改进一项技术,带动的就是医疗的发展,会让更多病人获益。”金普乐说,做了科主任以后,他看低年资的医生很辛苦,更觉得有义务多想多做,搞出点能减轻他们劳动、降低诊疗风险的东西来。


  专注,扎根临床也是好医生


  金普乐发明创造的名声刚传出去,就有干外科的同学对他说:“老金,你这也就是小打小闹,干不出名堂。基础你比不过协和和国外的大医院,咱们又没有顶尖的实验室支持,想想做点别的?”


  他有些不解:“我就是喜欢临床,在我眼里没有什么比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更让人开心,临床医生为什么不能扎根于临床,做一些实用的科研呢?”


  金普乐固执的坚持着。胸膜疾病的诊断一直是难点,误诊率非常高,传统的胸膜活检术很难取得满意的胸膜标本,往往需要胸腔镜下胸膜活检的病理来取得诊断金标准。但胸腔镜要在手术室完成、需要人工气胸、必须全麻,创伤大、花费高,不是每个病人都有条件进行的。


  金普乐有空就琢磨怎样才能改进胸膜活检术。一天他去修自行车,刚坐下来,就看到地上有个东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他被吸引住了,赶紧捡起来,原来是一支空心不锈钢毛衣针。他脑子里灵光一闪,拿空心的套管当通道,再伸进去一个灵活的活检钳夹取组织不就解决问题了吗?受到启发,他设计了可以重复使用,壁层胸膜、膈肌胸膜和脏层胸膜都可活检的胸膜活检针,不需要麻醉和人工气胸、直径不到2.5毫米,大大减少创伤,提高了活检效率,将费用缩减到胸腔镜检查的1/30。金普乐总结了一篇论文投稿,没想到一投出去编辑就给接收、发表了。


  支气管胸膜瘘的治疗也是困扰临床医生的难题,金普乐就尝试一系列方法,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定位肺破裂所属支气管,并进行封堵的治疗,这项科研极大地推进了定位肺漏气所属支气管的精准度,很轻易就获得了经费支持。


  金普乐有次路过公园看到孩子们吹泡泡,又想到采用医用液体泡沫定位漏气支气管的方法,更加直观、廉价、安全和高效,开会时交流,同行直呼巧妙。他还在设想继续改进,以达到测定漏气量的目的,如今课题正在进行之中并有新的突破。他笑称:“如果运气好,这将会彻底改变国内外定位气胸肺漏气支气管的传统方法,但目前没有足够的人手、财力和时间投入,进展缓慢。”


  近年来经纤支镜肺减容术治疗肺气肿等疾病方法方兴未艾,金普乐在实践中发现,这些技术还有很多不足,并不能解决大多数病人的问题,花费动辄上十万。一定要降低费用!现在国内的医生陷入一个崇洋怪圈,外国人发明了新东西,不假思索拿来就用,习惯于延续外国人的思维模式,你怎么能够创新,怎么可能赶超人家?“我国病人资源那么多,做临床研究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而且临床研究不需要很多钱,关键是要建立这一疾病的治疗理论,理论对了,我们就能少走弯路,才有可能成功。其实我的研究都不高深复杂,我就是喜欢钻研疾病的机制和理论,没事就琢磨,生活中一件巧合的事启发,灵感就来了。”金普乐说。


  专注于临床研究,金普乐收获的可不仅仅是专利。三十年的临床摸爬滚打早让他在当地成为“名医”;一心为病人着想,赢来了数不清的锦旗和感谢信,病人们亲切地称他为“金菩萨”;凭借一系列独特的临床研究,金普乐摘取多项省部级科研进步奖,发表论文130篇,仅在《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上就有9篇;40出头就评上了主任医师、教授,也在没有任何争议的情况下当选呼吸内科主任,并担任河北省医学会呼吸分会副主任委员。


  “我是中国第一次恢复高考那年的大学生,英文不好,没有发表过影响因子高的英文文章,否则,这些临床研究可能更具有影响力,这是一个遗憾。”金普乐诚恳地说。


  好用,不一定好卖


  好东西就要推广出去。学术会议上,金普乐会情不自禁地介绍他设计的引流袋,这种引流袋专门与深静脉导管配套,完成安装操作仅需十余秒,极大减少了医生劳动量,杜绝反流、解决标本易污染问题、方便放液。但让金普乐很郁闷的是,好用的东西不一定都卖得好,学术会议推广后,引流袋销量也没有提高。最讽刺的是,引流袋至今还没有通过他所在医院的招标,只能以捐赠的名义使用。


  不仅如此,还有国内的厂家盗用套管针的专利,私自生产、销售。由于没有资金回笼,金普乐的发明创造,一直是自己在贴钱做。他说:“我手上还有两三样东西,都不敢公布出来申请专利,除了专利申请费、审查费、附加费要自己掏腰包,申请专利没有投入生产的,还要我自己缴纳专利维持费、年费,真是吃力不讨好啊。”


  “我不擅长商业沟通,又没有专业营销团队支持,就凭我一人在学术会议上推广,能不能打进医院都是问题”。谈及这个话题,金普乐颇有些无奈,医疗器械的销售是个复杂问题,单靠他自己,根本不可能解决销售困境。


  “年轻的时候,我曾经想过,战争时期、地震等灾害发生的时候,液气胸是最常见的损伤之一,一套简单实用的胸腔置管器械可以大大节省时间、提高救治效率”。金普乐说他有一个心愿,如果他的这套胸腔置管器械能批量生产出来,当国家需要的时候他就会捐献出来,让更多的人受益。


  不会有人比医生更了解医生的需求,扎根于临床的人设计出的产品的确有很多独到之处。但金普乐的发明和研究都是奔着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去的,原则就是方便、经济、安全和有效。


  发明创造和临床科研让金普乐获得了业内和社会的肯定,让他感到价值和快乐。金普乐时常在想,如果还能创造经济效益,至少不是贴钱在做,那可真是没有任何遗憾了。

 

        以上是健康界原创作品,微信公众号如若转载还请标明作者和来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