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不是休息的时候,而是2018年高考第二轮复习的开始。在现阶段,考生已经有了一轮复习积累的知识点,所以重点应该放在提高能力上。对2018年高考第二轮化学复习的课题进行了梳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概述如下:
(1)金属可以导电,但它们不是化合物,所以金属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SO2、NH3溶于水,可导电。导电离子被H2SO3和NH3·H2O离子电离,因此SO2、NH3不是电解质。HCL、H2SO4等溶于水,导电离子自身电离,是电解质。酸、碱、盐是电解质,非金属氧化物不是电解质.
(3)活性金属氧化物,如Na2O、Al2O3,可以在熔融状态下导电,因为它们可以电离离子,Al2O3=2Al33O2,即电解质。
(4)难降解物质(如CaCO 3等)水溶液的电导率。是很弱的,但是熔化的状态可以传导电,这是一种电解质。
(5)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如酒精和蔗糖,都是非电解质的。
(6)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在固态中,阴离子和阳离子不能自由运动,因此不能导电,但它们可以在熔融状态下或在水中溶解时导电。当酸处于固态或液态时,它只有分子,而且没有自由运动的离子,所以它不导电。在水溶液中水分子的作用下,它被电离产生自由运动的离子,但能导电。
(7)非导电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导电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指化合物.O2是不导电的,铁和铝可以导电,但它们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8)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和离子携带的电荷量有关。离子浓度越高,离子电荷越多,电导率越强。
要确定电解质是否导电,关键在于电解质是否电离,是否产生自由运动的离子,同时也取决于电离产生的离子浓度。如果CaCO 3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溶解在水中的离子浓度很小,则认为水溶液是不导电的。
高中化学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知识要点。
化学知识点1.1。定义:1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2性质:导电;3材料类别:化合物。
化学知识点2.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大部分盐;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等。
化学知识点3.离子方程的书写:
写下化学方程式
拆卸:将可溶解的电离物质改写成离子形式,并以化学公式的形式重写其他形式的物质。
不应排除以下条件:不溶物质、硬电离物质(弱酸、弱碱、水等)、氧化物、HCO 3等。
删除:删除反应前后未发生变化的离子符号。
检查元素是否守恒,电荷是否守恒。
化学知识点4.离子反应、离子共存问题:下列离子不能在同一溶液中共存:
产生不溶物质的离子:如Ba2和SO 42;Ag和Cl等。
2气体或挥发性物质的形成:如H和CO 32-、HCO 3-、SO 32-、S2-、OH-和NH4等。
(3)难降解物质(弱电解质)的形成
(4)氧化还原反应,如MnO 4-和I≥H、NO3-和Fe2等。
文章来源于网络,经编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