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8人入选!2017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名单公布


近日,,四川大学8位优秀学者入选,其中“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青年学者6人。一起来看名单。



四川大学入选2017年度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教师名单


下面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优秀学者↓↓↓


特聘教授


张弘,笔名普慧,陕西榆林人。山东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四川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后、南开大学中国宗教思想史博士后。,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俗文化研究》执行主编。兼任中华文学史料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大藏经•续编(汉文)》编委。主要研究领域:汉语文学、中古中国宗教思想史、中国文学批评史和汉唐中外文化交流史等。。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学术著作多部。欧盟Erasmus Mundus项目学者,捷克马萨里克大学宗教学系客座教授(2010)、德国莱比锡大学东亚学院客座教授(2016),并受邀于英国剑桥大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华盛顿大学,德国莱比锡大学、哥廷根大学、汉堡大学,比利时根特大学,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捷克查理大学等世界名校讲学。


金惠敏,男,汉族,1961年生,河南淅川人。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理论室主任、研究员、博导、学术委员会委员,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院级高级职称评委。兼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北美国际东西方研究学会副会长,英国SSCI源刊Theory, Culture & Society(伦敦)杂志、美国媒介生态学会会刊Explorations in Media Ecology (纽约)、美国国际东西方研究会会刊Journal of East-West Thoughts(洛杉矶)等国际刊物编委。在海内外出版中英文学术专著 11 部(含英文专著1部、合著2部),发表中外文论文160余篇,其中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哲学研究》等 5 种权威刊物发表29篇,在SSCI源刊发表8篇。在哲学、美学、文学理论、媒介理论等领域做出突出贡献,其学术成果在海内外均具重要影响,引用率、转载率在同行中名列前茅。曾应邀为牛津大学出版社《传媒百科全书》撰写“伯明翰学派文化研究”词条,为克拉根福大学开设英国文化研究课程,为Journal of East-West Thoughts主编“全球对话主义”研究专辑。论文被收入欧洲著名文选如《文化研究的未来》(2012)《文化间性研究》(纲领卷,2017)等。 


青年学者


杜力力,1978年生,四川成都人,理学博士。四川大学数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博士毕业于四川大学应用数学专业,之后在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理论与应用。主要研究兴趣为高维Euler方程组的一些具有流体力学背景的解的适定性理论,特别是建立了可压缩亚音速流体、冲击喷流问题的适定性。在Arch. Rational Mech. Anal.,Comm in Math. Phys., Comm. in PDEs, Calc. Var. PDEs, SIAM Math. Anal., Ann. I. H. Poincare, J. of Differential Equations等国际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2016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资助,先后主持面上项目、青年基金等六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4年获得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14年入选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郭帆,博士,200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学士学位;201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14年至2017年在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BIOPIC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7年起任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研究员。近年主要从事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Cell、Nature、Cell Stem Cell和Cell Research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多篇研究论文,总被引用数逾千次,部分研究工作曾两次入选科技部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011年和2015年)。目前实验室主要利用多种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方法结合单细胞测序技术研究发育和疾病发生过程中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实验室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四川省科技厅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支持。


吕红亮,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青年学者奖(金爵奖)获得者(2015),入选四川大学青年杰出人才培育项目(2017)。曾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与艺术研究中心(2003-2006)、哈佛燕京学社(2009-2010)、剑桥大学麦克唐纳考古研究所(2012)等机构访问学者,任中国第四纪研究会古人类与环境考古专业委员会委员等学术职务。


长期从事青藏高原及西南山地的史前考古研究,田野涉足自西喜马拉雅山区至湄公河三角洲的广大区域。在西藏阿里、山南、那曲、昌都、青海玉树、四川阿坝、成都平原、贵州中西部、老挝南部主持或参与过数十个遗址的调查与发掘。学术关切涵及内亚山地、东南亚大陆和南亚北部,时代上包括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早期铁器时代。迄今已出版专著(含译著)4 部,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如《考古学报》《考古》《美国科学院院报》发表论文40余篇。曾获得过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四川省高等教育优秀成果奖、四川省优秀博士论文奖等奖项。近5年独立主持 10余项研究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各 1 项、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子项目2项。


曾受邀在哈佛大学、波士顿大学做学术报告,担任第7届东亚考古大会青藏高原专题会、美国考古年会山地考古专题会、青藏高原史前研究国际会议、史前时期中西文化交流国际会议等学术会议的召集人,是国际期刊Asian Perspectives、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Research in Asia的审稿人。


毛康珊,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坚持在我国西部山区开展野外考察工作,收集实验样品和标本材料上万份,在此基础上开展森林树木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对环境气候变化的响应动态研究。主要创新性研究成果包括全面重建全球广布类群柏科植物和北半球广布属刺柏属植物物种多样化的时空分布格局及形成过程、重建我国西部特有树木物种的起源、群体遗传结构形成过程及其响应青藏高原隆升和第四纪气候变化的动态历史。研究成果对于深入揭示古环境气候变迁对森林树木分布格局及其形成过程的影响以及森林树木如何响应未来环境气候变化等具有重要理论意义。自2010年来先后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PNAS)、New Phytologist、Tree Genetics and Genome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30篇。研究成果发表后得到了国际国内同行的广泛认可,已发表论文被Ecology Letters、PNAS、Trends in Plant Science等SCI期刊他引400余次,两篇论文入选路透社ESI高被引论文。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项目、两项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等,并入选四川省杰出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资助计划。。


袁泉,男,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口腔修复学系主任。先后留学日本广岛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长期从事口腔种植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入选“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并获得四川省青年科技奖。担任中国医师协会口腔医师分会口腔种植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种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四川省口腔医学会口腔种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先后主持多项国家和国际项目,并担任四川省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发表SCI论文65篇,其中第一和通讯作者SCI论文32篇,包括Nature Commun ,Plos Genet和JBMR等。参编《口腔种植学》和《口腔修复学》等教材/专著7部,担任Bone research,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和Scientific Reports等国际学术期刊的副主编或编委。


周维东,1979年生,陕西白河人,文学博士。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学术集刊《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大学人文教育》副主编,中国郭沫若学会理事,四川鲁迅研究会常务理事。曾在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长滩分校访问学习。主要研究二十世纪中国革命文化与文学,主持社科基金项目有:“延安时期(1936-1948)党的文化战略与文学生产研究”(国家社科)“抗战时期国共辖区间的文学互动研究”(国家社科)“延安时期(1936-1948)突击运动与文学的互动研究”(省哲社)等近10项;出版专著有:《中国的文化战略与延安时期的文学生产》《民国文学:文学史的“空间”转向》《意识形态的焦虑:1949-1966中国大陆文学的精神结构》《被召唤的传统:百年中国文学新传统的形成》(合著)《最是鲁迅应该读》(合著)等;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争鸣》《学术月刊》《鲁迅研究月刊》《中山大学学报》《南开学报》《国文天地》(台湾)等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多篇成果被转载引用。获得过四川省优秀成果奖、国际郭沫若学会优秀论文奖等奖励。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是支持高校延揽海内外学术精英、具有广泛影响的高层次人才计划。自1998年启动实施以来,培养造就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学科领军人才。2015年开始,该计划首次设立了“青年长江学者”项目。该计划是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英才开发计划”等共同构成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体系。


恭喜入选2017年度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老师们!


|| 推荐阅读 ||

舌尖上的较量,川大厨神争霸赛火爆上演

“无人机刷脸”就是为了点名?你们呐,太小看川大的“劈砖教授”了!

毕业季  |  来,聆听望江的声音


大川

来源 / 人事处

编辑 / 王允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