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三轮高考复习阶段,很多学生觉得自己的成绩远远达不到预期的要求,一些学生也有恐惧的困难,心理压力很大。老师提醒大家,要有条不紊地调整自己的心态,找出正确的道路,并理解。的考查要点,有针对性的复习,争取在高考中多拿分。
一、:
1.经济常识
1.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宏观)的统一。
二。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宏观)
、根本任务、生产目的和优越性。
4.现阶段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宏观、微观考察和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股份制的性质和作用)。
5.中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宏观)
6.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与国家宏观调控(如何体现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和竞争开放度的宏观微观考察)
7.
8.企业及其经济效益(宏观)
9.企业声誉和形象(宏观)
10.经济结构调整(宏观)
1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如何发展农业的宏观和微观审查)
12.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关于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宏观和微观审查)。
13.第三产业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宏观和微观上审视其不可避免的意义)。
14.工人的权利和义务与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理由和原则的宏观和微观审查)
15.财政和审慎财政政策的作用(宏观)
16.税收的基本特征、性质和功能
17名。市场交易原则(宏观)
18.生产(积累)与消费与扩大内需(宏观)政策之间的辩证关系。
19.消费者的主要权利(宏观)
20.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安全(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原因的宏观微观考察)
21.发展中国对外经济的原则(反倾销措施的宏观微观考察)
2哲学常识
1.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宏观)
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宏观,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微观考察及如何从现实出发)
3.法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宏观,原则内容的微观考察,如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如何实事求是)
4.事物通常是相互联系的(如何从相互关联的角度看待事物的宏观、微观检查)
5.因果关系的辩证关系(宏观)
6.整体与局部(宏观、微观)的辩证关系。
7.事物在变化和发展(如何从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的宏观和微观审查)
8.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宏观,微观检验原则内容)
9.定量变化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宏观,微观检验原则内容)
10.事物的发展是进步与曲折的统一(宏观)
11.矛盾对立统一(宏观、微观)
12.冲突的普遍性(宏观、微观)
13.矛盾的特殊性(宏观、微观考察如何坚持具体问题的具体分析)
14.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宏观、微观)
15.主要矛盾与二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宏观、微观)
16.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宏观微观检验与分析的重要性)
17.坚持两点理论与核心理论的统一(宏观、微观考察如何坚持矛盾分析)。
18.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宏观)
19.认识正在加深发展(宏观)
20.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理论)(宏观和微观审查如何反映实践决策、实践和理论之间的辩证关系)。
21.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宏观、微观)。
二十二。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辩证关系(宏观,微观)
2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宏观,微观考察原则内容)
24.价值观的引导作用(宏观、微观)
25.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关系(宏观)
二十六个。个体活动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微观)
二十七号。生命的价值及其实现(宏观,微观)
1.中国国家的性质和职能(宏观经济功能考察)
二、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的原则(宏观和微观审查如何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和法治)。
3.正确对待和义务(宏观)
4.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关系到党的基本路线(加强党的建设的宏观和微观考察)
5.处理中国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政策(宏观)
6.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宏观,微观)
7.国家主权及主要权利和义务(宏观)
8.
9.时代国际竞争的主题、格局和实质(宏观)
10.中国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和基点(如何反映外交政策基本点的宏观微观考察)
第二,应对策略:
回归教科书,整理基础知识
高考试题年复一年地发生变化,但学生用所学到的知识灵活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观念并没有改变。你学到的知识到底是什么?这就要求按照“考试手册”中的知识体系,将知识分散在教材中。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学生不盲目地从自己的学习条件出发,再加上在老师的指导下(而不是科学地分析答案的思路),甚至猜测问题来背诵现成的背诵题和答案来应付高考,这是不可能的。
校对和纠正错误
认真整理过去的论文,检查过去所犯的错误、认识上的漏洞、思维方式上的偏差、问题解决标准上的疏漏、错误集中点作为训练的重点,提醒自己在高考中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训练题考能力
高考试卷中所有试题的具体情境资料,都属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热点话题,为大家所理解,有的甚至集中在复习阶段。正是在高考试题的编制中,出现了新的角度、新的问题、新的要求,不再是我们在这或那个辅导材料中看到的具体形式和具体的答案要求,不能从盒子里抄出来。高考总体复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一个艰苦的自学过程。要养成习惯,掌握主题,不要立即写,仔细阅读,首先要具体分析情境材料,充分理解和把握其基本内容,并从中提取有效的信息。第二,要注意把握试题的基本意图和方向,使学生在回答试题前能迅速整理思路,写出符合要求的答案。如果一些学生能够创造性地回答问题,他们也可以酌情增加分数。
精心挑选模拟论文
在期末复习冲刺阶段,必须正确处理高考试卷与模拟试卷的关系。与前者相比,两种试题具有科学性、易操作性、适中性和规范性,题型角度巧妙,问题密切相关,答案与试题的意义密切相关。后者比较科学;或太难或太容易;不一定很标准;问题往往过于直截了当,问题之间的关系并不密切。在这一阶段,建议选择相关专家评审的模拟试卷,重点是研究近年来的高考试卷,以进一步阐明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和方法,检测知识掌握程度、试题考评和解题能力不足。
总之,在最后一个月的时间里要有一个计划,有针对性的审查,剩下的时间并不多,提高效率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