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人物年度人物在哪里


2016年12月31日晚,“北京大学学生年度人物·2016”颁奖仪式在新年晚会上举行。


至此,“北京大学学生年度人物·2016”评选已顺利落下帷幕。当选年度人物的获奖者们依然在校园各处演绎着各自的精彩,在追逐梦想、实现理想的路上不断前行。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属于他们的2016,分享他们的独家记忆,说不定就会在校园某地和他们偶遇呢~



有近半数的获奖者想与大家分享的是自己所在的实验室~


药学院司龙龙

怀着感恩的心回顾2016年,学业一等奖、国家奖学金、创新奖、学习优秀奖、Science论文发表、北京大学学生年度人物,感谢北京大学让我收获了很多。而所有的收获与荣誉,根植于与我相互陪伴了四年的实验室。



我的实验室位于北大医学部西北角一处由红砖砌成的小院内,它时而静谧,让我们静下心来潜心科研;它时而热闹,充满学术思想交流碰撞的火花。过去的一年,为了在课题上取得突破和加快研究进度,我将除睡觉外的90%以上的时间都放在了实验室工作上,成功地成为了实验室的守望者——一周工作7天,一天工作至少14小时;通宵试验和写论文也是常有的事,偶尔也会感到疲劳,但仍旧满怀热情。实验室也默默地守望着我的成长,从实验到论文撰写,从投稿到发表,每一次失败的沮丧和成功的喜悦,我也都与实验室分享。它教会了我思考、专注、积累、付出在追求成功路上的重要性。


毕业即将离开,祝愿我们的实验室永葆青春活力,发展得越来越好!


生命科学学院朱诗优

过去的一年,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地点是实验室,这里记录了无数个拼搏的日日夜夜,记录了面对挫折时的坚韧执着和困难被攻克后的激动与喜悦。



两年前,在这里我们成功建立了基于CRISPR基因组编辑技术的编码基因功能性筛选方法。今年,我们通过CRISPR系统介导的基因组大片段删除成功实现非编码元件在癌细胞系中的高通量功能性筛选。难忘最初的创新思路产生时的激动,难忘预实验成功后的兴奋,难忘分析测序数据时的紧张,难忘论文投稿最后一个月每天超过16小时的拼搏。所有一切,都化作文章被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接收时的坦然与微笑。


这里,不仅有最为精密和前沿的仪器,更有无数个为学术梦想而拼搏的精彩故事。每个人都各有自己的精彩,我的故事还在继续。


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李梓维



照片中的这台高大威武的仪器是实验室自主研发的超高真空光电测试系统,我发表的16篇SCI论文的数据几乎就是通过这套系统完成的。准备样品、调试光路、测试信号、记录数据,它见证了我的努力与执着。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后后、日日夜夜,它目睹了我忙碌的身影。从研究论文的发表到产品市场应用的思考,它启发我不能只为发文章而做科研,应该以新材料的市场应用为长远目标,从基础实验到新材料的研发,它激励我要做面向世界的“中国造”,向着2025中国制造的梦想而前行!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汪定

过去一年,国际知名网站频繁被攻破,数十亿口令数据被泄露,也是我与团队成员一起在实验室刻苦拼搏,挑灯夜战与黑客进行时间赛跑的一年。



在实验室三尺工位上,经历无数次的上下求索,反复的推导演算,经历了多个周末、深夜与团队成员的讨论,取得了累累硕果。今年,作为第一作者,我设计的口令攻击算法引起美国国家标准的修改,提出的中文用户口令强度评价方法吸引12306和百度公司前来洽谈,证明的匿名性本质计算复杂度理论被数位国际著名学者引用并公开评价为“振奋人心的结果”。


除了活跃在实验室的年度人物们,你也同样可能在图书馆、教学楼等经典地标与他们相逢~


燕京学堂艾文(Cody Abbey)

首先推荐位于新太阳学生中心地下的鲜为人知的“燕园爱心屋”。它是一些学生在课外时间畅谈世界事务的专门聚集地。



一年前,我跟几位同学下好决心为来自贫困地区的北大本科生创造练习英语的机会。后来,每周五下午定时举行英文新闻小组讨论,参与者包括来自不同国家的燕京学堂学生以及来自不同院系和省份的北大本科生。 我们畅谈的主题多种多样:中国男生需不需要更多的男性老师?媒体最关注的为什么都在欧洲?美国的选举对中国的未来影响是什么?这一年来,英文新闻小组讨论不仅是一种英语培训,更成为跨文化交流和分享的平台。


政府管理学院孙玉洁

2016年12月16日15点58分,我走进了二教101教室,参加学生年度人物终审答辩。4分钟的演讲和2分钟的评委提问,是人生中一次宝贵的经历。



作为奥运冠军,参加过无数次的世界大赛,但答辩会时的紧张感从未体验过。所以,我认为二教101教室与奥运赛场一样,都是展现自我、实现理想的地方。对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特别是亲友团们表示由衷感谢!有你们一路相伴地支持,我很自豪!


物理学院宋雪洋



我印象最深的地点是未名湖西南岸,那里有很多树木,地形起伏不定,在早晨自己漫步总会不自觉地走向那里,傍晚时也会和同学一起去散心,喜欢那里不仅因为环境优美,比较幽静,更因为在那让我感觉到自然的力量,在科研学习的思考中挑战智力的极限后,让自己的身体和心灵得到彻底的放松。


第一临床医学院张月苗

在我心中,2016年最难忘的地方是北医操场的主席台。因为我有幸作为在校生代表在新生开学典礼上发言,把自己五年多来的感悟分享给医路上的后来者。医路艰辛、不忘初心,告诉他们当想要放弃的时候,请大声地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因为今天的执行力将决定明天的竞争力!号召师弟师妹们要继承和发扬北医人厚道、踏实、低调的作风和性格,做一名医德高尚的医学工作者和医学研究者。



这里是他们医学道路开始的地方,更是他们医学梦想启航的地方。我坚信,越努力越幸运。只要不惧困难、坚持到底,定能在医路上谱写出属于自己的青春和梦想。


数学科学学院陈嘉杰

在北大,最能让我安心的地方是数院本科生阅览室。近一年来的许多个晚上,本阅都见证了我钻研学业、潜心科研的身影。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今年感恩节前后,当美国人在和家庭相聚时,侯一钊教授跟我夜以继日修改文章。北京与加州时差达16个小时。在这期间,每晚10点我都准时出现在本阅,一面改稿,一面等待大洋彼岸新的阳光。到晚上12点多,我会准时把当天讨论后的修改成果发给刚起床的侯教授, 开启新一天合作。在一轮又一轮的交流中,我全然不觉夜已深。经过近两周共同努力,我们将文章修改完毕,并向同行征求意见。这便是一年多来,我在本阅学术生活的缩影。


“北大凌晨四点半”或许很累,在我看来,保持一颗简单的心,做好自己的事情,从疲倦中也能收获许多满足。


国际关系学院邵子剑

我想分享的则是东南门的独特回忆。北大的门不少,小西门是约饭等人地,南门是快递外卖地,西门是拍照留影地,东门是奔赴“宇宙中心”的第一站,东北门是前往校医院的“第一关”……那么多门,我最眷恋东南门。其中有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每次从家来学校都是火车到南站,然后地铁回学校,每次假期返校,看着参观排起的长队。每当此时,都会觉得自己的幸运,在那么多人盼望的地方读书、工作,珍(ao)惜(jiao)之情油然而生


另一方面,多次外出的志愿服务活动基本都在东南门集合,犹记得去纪念堂做讲解员时,早上五点多爬起来就往东南门走,门口也没什么人,睡意惺忪地看着朦胧的路灯,感觉自己特别“了不起”。这几年来,我离开北大的次数有点多,与燕园相别的时间比较长,但每半年的归来我都会从东南门走,一踏进来就觉得心里很踏实、很安全,有时还会有恍如隔世的感觉,仿佛自己从未离开过这里。


谢各位大牛分享他们的故事。


大,是我们的眷恋、归属,更是我们超越自我的舞台。希望我们和榜样一起,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加油!


责编︱李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