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尚||毕业论文致谢

致谢

两年硕士生活,已觉每天充实,仍觉匆匆。,图书馆丰富的藏书和优美的学习环境让我成了一只更快乐的“蠹书虫”。,与同学朋友尝遍周边美食,看尽周边美景,不枉做一个幸福的“吃货”。对于学习和生活,都有许多要感谢的话对老师、同学和朋友们说,接下来我以时间顺序,从这篇文章的构思到完成表达对所有帮助我的人致谢。

这篇文章源于研究生复试面试时张可云老师的一个问题:为何茂名市的人均GDP低于全国人均水平?我一开始还不相信茂名市的人均GDP这么低,成为城市经济学专业2015级的一员后,这成了我研究生期间思考的最多的一个问题。而后,在一年的专业课过程中,我吸收了许多老师的观点。杨瑞龙老师的课给我的启发是要以问题为导向去做研究,多了解中国经济的实际运转情况。姚永玲老师认为,区域与城市经济学要有空间的视角,并且若不能集中解决“三农问题”,会出现城镇化不同步的各种问题。在文余源老师那,我除了学到了城市经济学的专业基础知识,还学了许多ArcGIS的操作技巧。侯景新老师给我看区域经济问题加入了文化的视角。这些多元的视角为我了解一个地方城镇化过程提供了便捷的途径。在思考和验证想法的过程中,我发现这些视角并不必然是看待同一个问题的相互可以替换的不同角度,而是了解一个复杂社会现象互补的认知脉络。直至在我导师石敏俊老师的课上提到他推荐Ostrom的《公共事物治理之道》,我才发现真有人用这样的框架去分析社会问题,虽然在这之前我用了多层次的框架去写过一篇关于性别歧视的小文章了。

综合了许多研究的视角,才有了这篇文章的框架。石老师的严格要求,认真的指导,使得这篇文章能顺利完成。横向比较来说,我不敢说这篇论文有多好。但是,纵向地看,我是站在这些老师巨人的肩膀上不断地提升了自我的认知深度和广度。很感谢他们让我扎扎实实地去探索我感兴趣的问题,每一步都带着他们的教导与自我认知的印记。除了他们,这篇文章所提到的相关研究,还有文章观点之外的老师和同学也给了我许多别的事物的新认知。大学给了一个自由的时空,让人走出社会之前自由地思考。很感谢上大学以来,给我帮助和陪我玩耍的人。很重要的幕后支持者是我的家人,他们是我背后的支持者,是我向前的动力。

终于,快到毕业的时候了。凤凰开花,估计是南方毕业季的景象。六月的北京,天很高,很蓝,没有南方的炎热。但在这个即将离开北京,回到南方的日子里,再一次对大家说声“谢谢”,也暂时说句“再见”。



 

长按二维码

关注小尚的理想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