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电3位教授入选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

 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印发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入选人员名单的通知》。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王祥科教授、可再生能源学院戴松元教授入选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徐超教授入选青年拔尖人才。


1  什么是国家“万人计划”?

  国家“万人计划”即“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是一项涵盖领域广、涉及部门多、实施周期长的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由、人社部等11个部委联合推出,面向全国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给予特殊支持,旨在加快培养造就一批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坚强支撑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入选人员名单包括两个层次的五类人才,共计1635人,其中科技创新领军人才720人,科技创业领军人才367人,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15人,教学名师195人;青年拔尖人才138人。 其中,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创业领军人才从“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者中遴选产生,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从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入选者中遴选产生,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从“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遴选产生。


2  我校入选国家“万人计划”教师

(向上滑动查看)

 王祥科,男,1973年3月4日生,教授,博士生导师,,2012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16年结题优秀),,获2016年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2016年北京市百名科技领军人才,2017年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称号等。2014年调入华北电力大学,现在为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分别于1995年和2000年在兰州大学获学士和博士学位。2000年9月至2003年10月分别在法国南特SUBATECH国家实验室和德国卡尔思路国家研究中心做博士后和洪堡研究员。主要从事三废治理、纳米材料在废水处理、等离子体技术应用、环境污染检测和治理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重点基金、国家973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多项研究。近几年以通讯作者身份在国际学术期刊如Chem. Soc. Rev., Adv. Mater., ACS Nano, Environ. Sci. Technol., Geochim. Cosmochim. Acta, Chem. Sci., Water Res., Sci. China Chem.等重要杂志发表SCI论文330余篇,其中邀请综述10多篇,有7篇论文(通讯作者)分别被评为2008, 2010(2篇)、2011、2012、2015和2016年(2篇)中国最具影响百篇国际学术论文,有64篇论文被评为高引用论文(highly cited paper),11篇论文被评为热点论文(hot paper),个人H因子86,被他人正面引用和评价20000多次,论文多次被评为研究亮点及被选为论文封面,多次被重要文章如Chem. Rev., Nature Chem., Nature Nanotechnol., Chem. Soc. Rev.等期刊论文大段引用和评价。已毕业23名博士研究生中,,,1人获安徽省优博论文,2人获安徽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候选人多次被评为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导师、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朱李月华优秀导师等荣誉称号,获得了2013年安徽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第一)、安徽省青年科技奖、安徽省杰出青年科技创新奖等荣誉称号。2014-2017年连续4年被汤森路透评选为高被引科学家,同时入选工程技术、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两个领域。受邀请担任多个国内外学术期刊如J. Hazard. Mater., Sci. China Chem., J. Mol. Liquid, Radiochim. Acta, 中国科学化学期刊编委和多个学术委员会委员。

(向上滑动查看)

 戴松元,男,1967年生,博士、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华北电力大学可再生能源学院院长。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006年~2010年,2011年~2015年),“纳米科技”重点专项项目首席科学家(2016年~202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新型薄膜太阳电池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新型薄膜太阳电池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能源研究委员会委员,国际光化学转换与太阳能存储大会(IPS)国际委员会委员(2012年~2018年),亚太地区DSC&OPV国际委员会委员。荣获2005年度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创新奖,,2007年度第八届“安徽青年科技奖”,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2012年度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13年度“中国光伏成就奖”,2017年度负责的“新型薄膜太阳电池基础及应用研究”团队入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017年12月入选科技部领军人才万人计划。



      先后多次在澳大利亚STA公司、瑞士EPFL M. Graetzel实验室、荷兰ECN研究所,美国和韩国等参加合作研究和访问。先后从事电磁发射技术研究、低温等离子体应用研究、纳米材料制备与应用、新型太阳电池技术的研究工作。已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40多项,撰写专著4部,合著14部。先后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基金、世界实验室项目、973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地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0项余。目前本人作为项目负责人正在承担“纳米科技”重大专项一项、111引智项目、国家基金、北京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和江苏省科技攻关等项目。



       目前主要从事新型太阳电池及其相关材料、机理和器件的研究,功能性纳米材料和相关器件的研究,太阳电池的应用、系统设计和电站运维研究。


(向上滑动查看)

 徐超,男,1980年5月1日生,教授,博士生导师,2015年获得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资助,2017年获得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称号。现为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教授,。2002年获得西安交通大学学士学位,并保送攻读西安交通大学硕士学位,师从何雅玲院士;2004年进入香港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赵天寿教授;2008年获得机械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并进入美国康涅狄格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师从国际传热界最高奖Max Jakob Memorial Award获得者Amir Faghri教授;;2013年加入华北电力大学。长期从事新能源领域涉及的工程热物理问题研究工作,特别是针对太阳能利用、储能、燃料电池、强化换热等开展了较长期和系统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国家973项目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多项研究。至今在本领域核心期刊上已发表SCI论文70余篇,其中有9篇论文入选SCI数据库中ESI高被引论文;授权发明专利6项。曾在能源领域的国际顶级期刊《Progress in Energy and Combustion Science》上受邀发表综述文章一篇,并在国际知名出版社Elsevier出版的《Encyclopedia of Electrochemical Power Sources》上撰写英文章节一章。所发表论文被SCI期刊正面他引1500余次,SCI的H因子为27。2012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2017年入选国家光热发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获得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吴仲华优秀青年学者奖,及《Applied Energy》高被引论文奖。曾担任《Science Bulletin》(《科学通报》英文版,SCI期刊)Associate Editor,目前担任《American 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Applied Science》等6个国际期刊编委。


为我校入选的老师们点赞!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华北电力大学

点击“阅读全文”查看更多信息

今日编辑 || 遇见

今日责编 || 结束=开始

长按指纹

一键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