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CE】东南大学 骆钊,顾伟,吴志等:一种基于鲁棒优化的冷热电联供型微网能量管理策略

 提示点击上方"电力系统自动化"关注本刊微信

该文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成果,2018年1月发表于MPCE 2018年第6卷第1期。


引文信息:

Zhao LUO, Wei GU, Zhi WU, et al. A robust optimization method for energy management of CCHP microgrid[J]. Journal of Modern Power Systems and Clean Energy, 2018, 6(1): 132-144


A Robust Optimization Method for Energy Management of CCHP Microgrid

一种基于鲁棒优化的冷热电联供型微网能量管理策略

DOI:10.1007/s40565-017-0290-3

作者:骆钊,顾伟,吴志,王志贺,唐沂媛


冷热电联供型微网是从热电联产CHPCombined Heating and Power)及CCHP系统发展而来,它是由微型燃气轮机、燃料电池、吸收式制冷机、电制冷机、余热回收装置、蓄热槽、蓄电池、热交换器等设备构成,如图1所示。冷热电联供型微网能够实现对能量的梯级利用,提高用能效率,减少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就地为用户提供冷、热、电能,满足用户多样性用能需求,是未来实现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重要载体。

冷热电联供型微网结构图


1

针对冷热电型微网负荷及可再生能源的不确定性该如何优化?

以往的冷热电联供型微网能量管理通常假设可再生能源出力及冷热电负荷为确定值,并通过求解相应的确定性优化问题制定其经济调度策略。然而,冷热电联供型微网内负荷及可再生能源出力的不确定性,使得负荷及可再生能源的预测值通常也存在较大的误差,在对冷热电联供型微网进行能量管理时,不能忽略预测误差带来的影响。针对系统的不确定性常见的优化方法有鲁棒优化、随机优化、模糊优化、区间规划。其中,鲁棒优化不需要精确的不确定性参数概率分布,而是将这些不确定性参数通过离散的情景或是连续的区间范围来表征,并能够兼顾系统安全性和经济性。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鲁棒优化的冷热电联供型微网能量管理策略,降低不确定性对冷热电联供型微网能量管理的影响并对模型中的非线性效率曲线进行了分段线性化处理,使模型便于求解和在线应用。


2
如何保证所建优化模型便于求解和在线应用

目前采用的微型燃气轮机数学模型,较为常用的有两种:一种是为了简化经济调度模型,便于分析系统运行工况的常数效率模型;另一种是较为精确但求解较为复杂的非线性效率曲线模型。如果采用常数效率曲线模型,虽然便于简化求解,但不能较为真实模拟系统运行工况。非线性效率曲线模型,一般多采用智能算法,但只能求得相对最优解或陷入局部最优,同时需要消耗大量的计算资源和较长的计算时间。为了实现快速求解和在线应用,对微型燃气轮机非线性热电耦合曲线采用分段线性化模型描述。对应的优化结果如表1和图2所示。

不同效率曲线的运行成本和计算时间

算例

运行成本 ($)

计算时间 (s)

常数效率曲线模型

500.07

0.87

分段线性效率曲线模型

496.50

1.31

非线性效率曲线模型

498.76

138


图2 不同效率曲线模型下微型燃气轮机的出力

从算例中可以看出:常数模型的运行成本最大,系统计算时间最小;分段线性的运行成本最小,系统计算时间与线性模型相差不大;非线性模型的运行成本与分段线性模型比较接近,但系统需要的计算时间最大。常数模型的运行成本相比分段线性模型,增加了8.99%,说明系统采用常数模型不能精确表征设备效率模型,即不能更好地反映系统的实际运行工况;非线性模型尽管较为精确反映系统的运行工况,但计算时间较长且每次运行结果都有差别,不适用于在线计算与反馈校正。


3
鲁棒优化调度方法的优化效果如何?

在算例分析中,本文设置了四种算例。Case 1:常数效率曲线确定性优化模型;Case2:常数效率曲线鲁棒优化模型;Case3:分段线性效率曲线确定性优化模型;Case4:分段线性效率曲线鲁棒优化模型。对应的优化结果如表2、表3以及图3所示。

不同效率曲线下鲁棒优化的运行成本

ρ

系统运行成本 ($)

Case 2

Case 4

0.9

3678.27

3658.32

0.7

3646.13

3621.54

0.5

3574.64

3560.08

0.3

3538.66

3518.11

0.1

3458.95

3437.99

                          

图3 不同算例下确定性优化和鲁棒优化运行效果对比


分段线性效率曲线模型下确定性模型和鲁棒优化模型期望成本

ρ

Case 3 ($)

Case 4 ($)

Decreased  (%)

0.1

503.47

502.58

0.18

0.3

514.22

510.83

0.27

0.5

526.85

517.26

1.85

0.7

540.24

526.87

2.54

0.9

555.96

538.46

3.25


算例结果表明:随着不确定性保守参数 ρ的减小,系统所需应对的冷热电功率最恶劣情况也在不断减轻,鲁棒优化模型给出的运行成本呈现下降趋势;由于考虑了蓄电池老化成本,蓄电池全天的充放电状态受系统不确定性影响较小。对不确定性进行随机抽样表明,鲁棒优化模型可以得到比确定性模型更能兼顾系统经济性和安全性的优化运行结果。


4
冷热电不确定度对系统的影响如何?

为了观察冷热电负荷不确定度对系统运行成本及联供设备的影响,本文分别固定其他两种负荷不确定度,然后观察另外一种负荷不确定度从确定性模型变到不确定度最大时,系统运行成本及联供设备的变化情况。对应的优化结果如图4所示。         


        冷负荷不确定度的Γc对系统优化运行的影响 

图5 热负荷不确定度的Γh对系统优化运行的影响


图6 净电负荷不确定度的Γnl对系统优化运行的影响


从优化结果可知:随着鲁棒性预算ΓΓcΓhΓnl)的增大,系统优化运行曲线也不同。相比冷热负荷波动,净电负荷的波动对冷热电联供型微网的经济运行影响最大。

主要作者及团队介绍

骆钊:博士,昆明理工大学电力工程学院讲师,2017年毕业于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顾伟老师课题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冷热电联供型微网、综合能源系统、电网物理信息系统CPS以及电网信息安全。


顾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助理,分布式发电与主动配电网研究所所长。任中国系统仿真学会电力系统仿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访问学者,IEEE Senior Member,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与能源系统学报CSEE JPES青年学科编辑,中电联直流配电标委会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集群实时仿真和测试技术》1项,参与国家863重大专项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近五年来,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国家电网公司、省级电力公司等科研项目30余项。在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Systems, Applied Energy 等国际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SCI 收录30篇次,2篇论文入选 ESI高被引论文(Top1%),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项。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国内多个微电网和主动配电网示范工程,并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国家能源科技进步奖等省部级奖励6次。入选2012年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第9批资助对象,2013年度江苏省科技社团(学会)优秀青年人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分布式发电与微电网、主动配电网和综合能源系统等。


吴志:博士,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讲师。2009年于东南大学数学系获应用数学专业学士学位;2012年于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获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学位;2016年于英国伯明翰大学电气电子和系统工程学院获电力系统专业博士学位。20166月就职于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为输电网及配电网规划、分布式发电、电力市场、优化理论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等。


团队介绍:

东南大学分布式发电与主动配电网研究所,主要从事分布式发电与微电网、主动配电网、综合能源系统、电力大数据和计算智能、电力电子装置与系统等领域的研究。研究所有教授3名、副教授1名、讲师3名、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50余名。

研究所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项,国家863/科技支撑项目4项,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产学研前瞻性项目等10项,其他省部级科研项目、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公司科研项目60余项,近3年科研经费3000万元。在IEEETrans.等国际核心刊物上发表SCI论文60余篇,EI收录论文120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0项。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国内10多个微电网和主动配电网示范工程,并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国家能源科技进步奖等省部级奖励6次。


轻点下面蓝字, 可以查看相关微文

【MPCE】2018年第6卷第1期目次

【MPCE】清华大学 郑天文,陈来军,梅生伟:电压暂降下虚拟同步发电机不平衡及电流限幅灵活控制


郑重声明: 根据国家版权局相关规定, 纸媒、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转载、摘编本微信作品, 需包含本微信名称、二维码等关键信息, 并在文首注明《电力系统自动化》原创。个人请按本微信原文转发、分享。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获取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