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选题,独家意见你能接受吗?

又到了毕业生选题季。

任教于工商管理这个万金油专业,每年都要面对懵懵懂懂的学生,五花八门的选题,乃至同行老师的不同意见,还是很有必要给学生以选题方向上的引导和方法论的传授。

我没有什么指导学生方面的光鲜履历,但不缺想法,甚至有执念——作为一名老师,总是希望能改变学生的观念、态度和思维方式。

改变一个人的观念、态度和思维方式,这是何其困难的一件事。我们中国人从小就懂得各种利害得失的算计,遇事常常权衡利弊,也一直伴随着从小被哄骗、长大被忽悠的经历,懂得不轻信的道理,因此对事物的价值大都有着比较稳定的判断。而当代大学生呢,或许又是最喜欢权衡眼前利弊和最不轻信的群体。

毕业论文阶段,学生通常能够更主动地征询导师的意见,也能够更谦虚地接受意见。我觉得作为导师不应当仅仅关注论文工作本身,而是最好能够借此机会帮助学生建立一种正确的观念。我心目中的正确观念就是——学会理性思考,养成深入探究的习惯,尊重客观事实并修正偏见,且心存普世价值。

在选题阶段贯彻这一观念,就是坚持问题导向,从发现并提出问题入手,探讨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

 


一、反思

有一个曾经广为流传的段子:

 “刚才误入一个博士群,见到有一个人提问:一滴水从很高很高的地方自由落体下来,砸到人会不会砸伤?或砸死?群里一下就热闹起来,各种公式,各种假设,各种阻力、重力、加速度的讨论足足讨论了近一个小时。这时,我默默的问了一句:你们没淋过雨吗?群里一下子安静了。然后……然后我就被踢出来了。”


初次看到这个段子,只当是胡诌的,现实中谁会如此藐视这种常识?然而看到一些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论文题目后,我开始困惑了……这会不会是真的?

举几个例子来说明问题。单就发现问题这一角度就事论事,若当事人看到望理解。

一篇本科毕业论文题为《员工满意度与离职倾向的关系研究》,写得很认真、很规范,字数超过最低要求至少一倍。问题是为什么要研究这个关系?满意度和离职倾向能不是负相关么?

一篇硕士论文《高管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研究结论自然是强大的高管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呈正相关。可这到底说明了什么问题?是企业因高管人力资本强大而取得更好的绩效,还是企业绩效好了从而花更多的钱去挖更强大的高管?这种“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很难扯清楚。

无独有偶,一名研究生写了篇论文《企业环境责任与财务绩效的实证分析》,是尽到环境责任了效益好,还是效益好了才有条件去尽环境责任?与这位研究生有过数次交流,知道她一直在关注环境责任,相关文献看了很多,却没有发现值得探讨的问题。后来我给了她一个建议,也就是关注大众排放门事件得来的小小灵感——能否将偶发事件作为关键变量来研究这层关系?也就是走出环境责任——企业绩效的怪圈,加入不确定因素,探讨不承担环境责任——是否有偶发事件——企业绩效。这至少算是个有意义的科学问题吧。

继续列举的话有对其他同仁不敬之嫌,先就此打住吧。

这些例子让我颇有感慨。我们的学生是在纸上谈兵么?这谈的不像是兵法,更像是陆战棋啊!除了司令最大军长次之等常识无误外,还有哪些是紧扣实战(实践)的呢?

 

长期以来,我们抨击应试教育的弊端,认为应试教育缺乏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可我发现,应试教育的最大弊端还不是这些,而是在于固化了一种可怕的思维方式。应试教育最强调的是掌握解题方法,而已知条件和问题都是直接告诉学生的。学生只需要玩转各种方法就可以无往不利。其结果就是一种方法导向的思维定势。遇到问题了找不到方法就束手无策,而如果要让学生自己选题,那就放弃了洞察,直接找那种方法上容易解决的已知条件充足的“问题”。


举个我假设的例子——论买车问题及对策。此论文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第一章 引言,包括研究背景(小车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研究意义(家用车的不可或缺)等;

第二章 基础理论,包括汽车的组成、动力原理、功能配置等;

第三章 如何买车的理论分析,包括选车应考虑的因素、买车流程、提车注意事项等;

第四章 案例分析,以某几款车为例,包括品牌介绍、参数配置、选车理由等,多用点心的话就再加个问卷调查。

第五章 结论及建议。

你觉得这样的论文怎么样呢?

这对于买车有参考意义吗?你买车难道不是:进店、试驾、看评测、咨询行家吗?

正在做毕业论文的同学,为什么要死守那种思维定势和模板框架呢?到底有没有把课题当作一个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在学生所倚重的方法里,问卷调查可能是一法独大。这是一种比较节约脑细胞的工作——随便编个(下载然后修改个)问卷,找人打打勾,然后数一数(描述统计),就OK了。在这里先不谈问卷调查的信度和效度问题,总想问一句:不考虑下还有别的方法吗?

再举个例子:研究家庭和睦的影响因素。这只是一个题目,不是一个经过观察和思考后提出的问题。依大多数人的思路,自然是读文献,搬过来一些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理论,然后做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得出影响因素及其权重等。这样确实能做出合格的论文,但有何亮点和创新?为何托尔斯泰的一句话就成了经典名言呢?——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句话来自对现实的深刻洞察,来自创作的灵感,来自大文豪的天赋。如果把这句话作为假设加以验证(当然首先要给幸福一个确切的定义),就能形成一篇有意义的论文。

这就是发现并提出问题的关键作用。记住爱因斯坦所说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二、范例

下面举几个提出问题的范例。

1、“跨国公司与东道国的双赢之道”

(参考自李怀祖《管理研究方法论》)

在当时社会上流行着外商直接投资(FDI)对民族工业不利,抢占了中国市场等论调(该论调至今仍有广泛基础),该问题的研究者不认同,通过观察发现“无形资产使东道国和跨国公司双方持久得益”,即提出“跨国公司和东道国从无形资产得益比从要素得益要大,要持久”。

接下来便是综览文献,关于跨国公司向外投资的动因有多种说法,如利用东道国的廉价原材料、劳动力,绕过贸易壁垒、转移税收和防止竞争等,而该研究者将跨国公司动机定位于无形资产,东道国的主要受益也是来自无形资产。这样明确提出无形资产是双赢纽带的假设。

然后将假设分解导第二层,其中有关跨国公司的假设有两个:(1)跨国公司靠廉价劳动力和原材料难以维持超额利润;(2)无形资产的两难处境要靠FDI解决。

二层假设还可进一步分解,直到操作假设,按照操作假设即可着手收集数据进行验证或论证。如“跨国公司新设立外国分公司后,其股票增值幅度视该跨国公司的无形资产比重而定”,对此即可进行实证研究。


2、李约瑟之谜的经济地理学解释

(见文贯中《中国的疆域变化与走出农本社会的冲动——李约瑟之谜的经济地理学解析》)

这是几天前一位学生在问我选题意见时,我向其推荐的一篇论文,因这位学生说自己对地理差异、文化差异、跨文化管理等方面感兴趣。我此前指导过的一个学生,写了题为《中韩合资企业的文化五维度分析及文化冲突管理研究》的毕业论文。有点遗憾的是那位对韩国颇有了解亦懂韩语的学生,一直没有真正提出问题来,我对此不懂,也提供不了多少帮助。文化是一种很抽象的东西,我们很难弄清楚它到底是怎么来的。即使是相对简单点的企业文化,我认为也往往是内部人才能对此有深刻的认知。所以我不能轻易支持学生去研究文化问题。但是文贯中这篇比较通俗易懂的论文,从地理禀赋的视角解释了几个复杂的问题,能给人不少启示。

简单摘录下该文对两个问题的富有启迪性的解答:


“第一,为何现代科学思想和方法的萌芽产生于境内布满崇山峻岭,无法支撑庞大农业人口的希腊半岛。向陆地的一面有高山峻岭的保护,向海的一面有万顷碧波作天然障碍,使古希腊在当时的军事技术水平上对安全的考虑可以大大降低,加上拼音文字带来的民智开发的普遍,因而有条件组织较为宽松的社会结构而不需借助专制。,最终建立了民主政体。以雅典城邦为代表的民主制度,使人民在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中,很少束缚和禁区。加上识字的容易和教育的普及,古希腊人普遍养成对自然,对人生,对社会,对自然的各类问题追根刨底的习惯。可贵的是,他们并非胡思乱想,而是遵循已经发展得十分完善的形式逻辑作严格的推理和归纳。在民主体制下,公民崇尚以理服人的风尚,不接受未经验证的所谓“绝对权威”。哲人的理论都要经得起相互之间的反复诘难和验证。这种证伪过程只会迅速暴露谬误,接近真理。这是古希腊的科学思想进步迅速,推理严密,体系完整,发明创造频繁,远远超出同期文明的原因。”

“第二,为何从16世纪起中国的实用技术落后了。公元1500年后,正当缺乏腹地的西欧国家将眼光转向海洋和新大陆之时,中国却因获得广大的新边疆而将眼光转向内陆深处,致使人口增长的同时,人口的空间分布愈益分散,信息流通和商品交换的成本愈益提高,导致社会分工的下降。随着人口散向广大内地,大中城市停止扩充,市镇却大量增加,城市人口分布越来越靠近农村。正当欧洲城市化进展迅速,工商社会逐渐成形,技术进步因而日益加速的时候,中国的城市化不进反退。城市化的严重倒退使中国丧失了集聚效应和内生增长的重要源泉。由于中国的地理禀赋自古代起便使中国采取专制政体(一些拥有大河平原的文明,由于没有天然屏障,虽能支撑庞大的农业人口,却在寻求社会稳定和秩序,和防御外敌的内在需求的驱使下,孕育出大一统的专制王朝),不可能自发产生古希腊的那种现代科学的萌芽。宋朝之后的地理禀赋变化再度使中国陷于农本社会而无法自拔。所以,中国的地理禀赋不可能导致本土性科学革命的发生。”

文贯中把科学、民主和专制的起源都归因于地理禀赋,倘若你认同他,可能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是提出问题的一个绝佳范例。

 

3、“网购差评对后续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研究”

这是我见过的迄今我们这边学生中最好的毕业论文。作者不是我带的毕业生,在选题没有思路时来问我。我问她关注哪些方面,她说导师建议写电子商务方面的,但没给具体题目。我很快想到了一个问题——我们在网购时总是要参考此前的买家评论,尤其关注差评。由于这个原因,甚至出现了职业差评师。那么探讨网购差评对后续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有何影响,应该是一个有意义的题目。

她听从了我的建议,便选做了这个题目。

这是位川妹子,文笔中带着一股辛辣——“翻阅文献,中外学者对网购差评的研究聊聊无几,网络差评质量对后续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程度的研究更是无从查究。但是网络差评对网店的影响非常大,有时甚至关系到一些店铺的生死存亡。因此本人不才,自告奋勇,将从网购差评质量对后续消费者购买决策影响角度出发进行实证研究,努力争取得出有效结论,对网店的健康发展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为我国网络购物健康的发展做出自己微不足道的贡献。”

有了题目并不等于完成了“提出问题”这一环节,还需要建立假设并予以验证。该同学通过设计实验——数据收集——统计检验,完成了对多条假设的验证。现列举几条经假设验证得出的结论:

1)差评质量的高低对消费者满意度以及购买决策都有显著影响。

2)高卷入的消费者会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发掘差评所隐含的信息,因此就更容易受到差评的影响。

3)差评质量和卷入度对消费者满意度和购买决策有明显的交互作用。

 

三、定题

除去不怎么需要指导就能自己搞定的学生外(这个比重还不小),给我们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定题,若按照问题导向,大致有三种情况:

1、专攻有科学意义的问题,挑战自我

上述三个范例即是这样一类课题,我个人正在承担的科研项目也属这类。

这类课题自然是难度最大,让本科生来做似乎显得不切实际。毕竟本科毕业论文是不要求创新的,甚至对形式的要求常常高于内容。

但是,不要求不等于不允许,扼杀学生创新意识和想象力的老师不是好老师。

选这类课题的学生可谓凤毛麟角。但也不是没有,如范例3的作者就是。

选这类课题当然要审慎,不然很可能做不下去。因此即使有意向的学生也很可能打退堂鼓。倘我遇到,会给予鼓励——但凡创新就有可能要经历试错,这和研发是一个道理。但是,我们的毕业论文好处就在于容许“试错”,若真的研究不下去了,形式上整理妥当也必能过关。

有的时候,这种问题太新颖,相关研究甚少,怎解?需要思路。思路来自哪里?常常是开脑洞后的灵感。

去年偶遇一名想挑战的学生(既然是偶遇,也就意味着不在我组)。我把瞬间的灵感留住并给了这位同学。虽然后来的挑战结果可以说是完败,但也顺利通过,并且应该没什么遗憾,或许还能有所收获。

我的这个灵感,源于当时问世仅仅两个多月的iphone6s系列的3d touch功能。3d touch的实质是一种全新的交互逻辑,旨在通过减少交互层级,提高交互效率。在交互设计中这样的例子其实不少,最新的华为emui5.0,就宣称90%以上的核心操作都能在三步之内搞定。而在商业实践中,类似小米公司这种层级少的高度扁平化的企业,就实现了强大的运作效率。(虽然近来小米手机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但旗下米家的新品开发能力令人咋舌。)考虑到生态学理论、模块化理论都能够成功地移植到组织设计理论之中,而交互这一概念对比组织中多个部门之间或个体之间的沟通、协调与配合,有明显的共同特征。因此,将交互设计理论移植到组织设计之中,探讨如何实现组织结构的扁平化设计,应该是可行的,或许还很有科学意义。

这样一个全新的、极富挑战性的课题,也许只适用于博士论文选题。让本科生来完成似乎有点不太现实。但是做人总是太现实似乎也不好吧,理想主义也有其价值。一次勇敢的尝试,一场不寻常的体验,本身就是一种收获。假如此举成为了迈出探寻真理的第一步,那就是善莫大焉。

 

2、从有限的学生经历中找到容易认识的现实问题

大多数学生的选题是不能“随心所欲”的,需要根据其自身经历,在能力许可的范围内选题。对于经历少的人来说,每一段经历都很重要。帮其从有限的经历中探寻那种容易认识的现实问题,虽不见得了解但有似曾相识感,这就有望写出比较接地气的东西。

想再强调一遍,重视学生有限的经历并试图从中挖掘,这非常重要。多数学生是不会重视自己那点经历的,他们更重视手头可参考的资料。可是如果手头没一手资料呢?不帮其挖掘经历,恐怕就只有“剪刀加浆糊”了,把别人的东西拼凑一遍了事。

现举两个例子,都是我曾经帮助2015届学生定的毕业论文题目:

1)“4G时代的河南移动增值业务推广策略”

做该课题的学生,称大学期间的社会经历仅限于:在移动公司做过业务推广。考虑如此有限的经历,却能大大缩小选题范围,很快就帮其想出了这个题目。

此课题的思路是:现有增值业务问题多多(现状及满意度调查)——在4G时代下如何进行优化设计,推出满足用户需要的增值业务——4G时代下增值业务如何推广——针对原有增值业务乱扣费等现象,如何规范增值业务推广行为以提高用户口碑。

这个题目有意义,着眼于解决现实问题,难度又适中,毕竟理论研究少,熟悉增值业务也是比较容易的,对推出什么样的增值业务也容易产成想法。我认为这就是很好的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2)“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的个人客户保留策略研究”

做此题的学生,有限的经历是在某商业银行实习,但是专门针对商业银行的业务来写会觉得难以下手。当老师的要显摆下自己知道的多吧,就和这位学生讨论了下自己对商业银行某些特色业务的认识,比如浦发最早搞的约定定期、兴业的“柜面通”(与多家中小银行合作,实现跨行柜台存取款免费)、建行近年来搞的友途车主卡等。这些业务会不会越来越多呢?考虑下现实背景——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深入,互联网金融的燎原之势愈演愈烈,商业银行传统存贷业务面临空前挑战,需要更多的业务创新和服务创新,可美其名曰:客户保留策略。

 

3、实践经历较丰富的学生,选择有探索性的实务类课题

给实践经历丰富的学生定题是比较轻松的,因为出发点比较明确,容易找到适合该学生做的题目。只举一例:

 “某培训机构教练招聘渠道的评估方法与比较分析”

做此题目的学生,在一家街舞培训机构有着比较丰富的实践经历,而我对这类机构完全不了解。该学生也很善于表达,就让她先说,我听着。当然也要引导她,让她多讲讲怎么培训,以及培训教练的情况。

然后该我发表意见了:培训教练的来源有舞蹈院校毕业生、培训机构优秀学员以及社会人员,那培训机构在招聘时是怎么考虑上述来源渠道的?

她回答:目前合适的教练比较稀缺,所以考虑得不多。

我:既然考虑得不多,那正好适合研究,培训机构估计过不了多久就会仔细挑教练的……

于是就有了这个题目。该学生也比较轻松地完成了基于问卷调查法和跟课考察法的不同渠道所招教练的绩效评估。最后应用层次分析法对不同招聘渠道的教练进行综合考察结果分析,形成招聘渠道的选择依据。对本科毕业论文来说,有比较扎实的工作量,就可算是满意的了。

 

显摆完之后,要坦陈自己的不足——我常常表现得不是一名好导师,如说话刻薄、打分低、对后进学生态度漠然等等。

我也坦陈自己并不够努力。但也有努力的时候,那就是追求一个目标——拒绝平庸。不仅不要让自己陷入平庸,也要带领不甘平庸的人远离平庸。

良好教育的结果,除了让接受教育者变得不那么平庸,还能有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