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北京卷地理科目考试说明

2018年高考北京卷考指示已经发布,考试说明的详细内容将修改如下。我希望这对明年高考的考生有帮助。下面是对地理学科的描述。


 

第一,调整的依据和原则。


1.调整基础


根据“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和“2018年全国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纲要”,地理学科实施并实施了“一核心、四层次、四翼”高考评价体系,并根据北京市高中地理学科教学实践,对2018年高考解释进行了修改。


二。调整原理


(1)保持稳定和正直


为了巩固改革成果,充分体现稳定继承的理念,考试的总体框架结构未作调整。具体体现在:


首先,试卷的结构保持稳定。


其次,检查内容和要求保持稳定。考试的目标和要求没有变化。考试的范围是系统的、完整的,对物理地理、人地地理和区域地理学三个知识模块仍进行了考察。


第三,参考样本问题主体稳定,大部分保持不变,继续反映李德树的概念和核心价值,同时符合考试的目标和要求。


(2)适度更新,显示出识字能力。


通过对参考样本的修改,提出应与时俱进,巩固成果,在继承中进一步发展。根据北京地理命题的特点,参考样本问题的变化与扫盲有着良好的联系。


二、参考样本问题的修订


在“考试笔记”中替换了三组参考样本,并从2017年高考“北京文献评论”中选出了新的问题。下表显示了具体的替换情况:



新试题具有以下特点:


一、强调学科的基本方法,反映地理素养。


2017年,第二个问题创造了一个相对新颖的台风海平面风分布示意图,以指导考生重视地理地图分析,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2017年,第9~11组通过设置不同的研究范围,考察了考生的区域比较分析方法和普遍和特殊区域学习的思维范式。通过对具体“休憩”政策背后的地理意义的探讨,应注重培养考生对地理学中人地协调概念的认识。


二。注重基础知识考试,注重义务教育以来地理知识的积累


2017年的问题9~11涉及中国地理学的许多重要内容。结合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的地域特征以及区域资源的开发,本文的目的是关注12年来考生地理知识的积累,并通过考生地理知识整合程度的检验,展示学生学习进步的成绩。


3.坚持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现实的命题概念。


试题贴近时代,体现在对民生、农业发展战略等重大问题的关注上。2017年的问题9~11,以国家重要的农业政策为出发点,设计形势和问题,把时事重要课题纳入地理主体知识。2017年的问题40围绕着博物馆,这符合考生的日常生活。引导考生总结世界文化遗产故宫博物院的旅游价值,注意培养考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本文以“公众在开放旅游中应提供的环境保护措施”的实践问题为重点,以激发考生的创新思维,为考生提供展示的舞台。

 

下一步:

 

  专题片:2018年高考北京卷“考试说明”,各科调整方案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