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中财办主任刘鹤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的论文写了什么?

文/《清华金融评论》张英凯

编者按
11月8日,第16届(2014年度)孙冶方经济科学奖颁奖典礼在位于杭州的浙江财经大学举行。共有3部著作和4篇论文获奖,其中,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在2012年发表的《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获得论文奖。论文载于《比较》2012年第5期。

该论文主要聚焦于对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和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比较研究,文章总体认为,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发生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之一。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世界危机频繁发生,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和本次国际金融危机是其中蔓延最广、破坏力最大的两次,它们都是资本主义内生矛盾积累到无法自我调节程度后的集中爆发。

论文主要写了什么?

论文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的目的、方法和基本逻辑。文章主要目的是试图通过历史比较来理解过去,推测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希望通过历史比较使工作获得主动性。

论文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两次危机的5个区别,分别是人口结构不同、技术条件不同、发达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制度发生了进化、全球化的程度不同、新兴国家崛起和全球经济格局不同。文章认为,这次危机尽管短期杀伤程度要轻,但调整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深度影响难以估计。

论文第三部门主要分析了两次危机的10个共同点,列举如下:

1.两次危机的共同背景是都在重大的技术革命发生之后。

2.在危机爆发之前,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危机发源地的政府都采取了极其放任自流的经济政策。

3.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是危机的前兆。

4.在公共政策空间被挤压得很小的情况下,发达国家政府所采取的民粹主义政策通常是危机的推手。

5.大众的心理都处于极端的投机状态,不断提出使自己相信可以一夜致富的理由。

6.两次危机都与货币政策相关联。

7.危机爆发后,决策者总是面临民粹主义、,市场力量不断挑战令人难以信服的政府政策,这使得危机形势更为糟糕。

8.危机的发展有特定的拓展模式,在它完成自我延伸的逻辑之前,不可轻言经济复苏。

9.危机只有发展到最困难的阶段,才有可能倒逼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这一解决方案往往是重大的理论创新。

10.危机具有强烈的再分配效应,它将导致大国实力的转移和国际经济秩序的重大变化。

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论文第四部分主要提出了三点政策思考:

1.树立底线思维方法,对危机可能出现的最坏场景做出预案。

2.把握我国战略机遇期内涵的重大变化,谋求中国利益和全球利益的最大交集。

3.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抓好重大课题的务实超前研究。

据了解,自1984年开始评选的“孙冶方经济科学奖”,每两年举办一届,意在奖励对经济科学做出杰出理论贡献的经济学家。该奖是中国经济学领域的最高奖项,被誉为“中国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吴敬琏、厉以宁、楼继伟、陈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