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论文】巧用教育信息技术,提升初中生生物核心素养

♫. ♪~♬..♩

秀论

生物

1

摘要

在“互联网+教育”时代下,教育模式已经从应试教育向培养人才的方向转变。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当前生物教学的重点问题。而巧妙地将现代信息技术和资源与生物教学有机整合,不但可以使生物课堂“形而高效”,而且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适应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

新课标要求初中生物教学应该把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作为中心任务。本文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利用校际网络同步技术、微课、Fousky课件制作、视频、《花开有声》微信平台等教育信息技术,关注学生在培养“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全面、自主、有个性的发展,形成的正确的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能力和社会责任意识等,初步提升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

2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资源整合 初中生物教学 生物核心素养

3

前言

在“互联网+教育”时代,知识的获取随手可得,只要动动手指,浏览网页、查阅各类APP便可获得想要的知识。然而生物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一门融合了自然与人文的基础自然学科。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我时常在想,我们究竟为什么而教?终究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让知识成为素养,让知识变成智慧?诗人泰戈尔也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和推进,教育从“知识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被置于这一改革的基础地位。生物学课程改革也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标。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是顺应了这一要求,成为深化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在教学过程中被普遍应用。我们在初中生物课堂教育教学中恰当地整合教育信息技术,实现教学模式转变的同时,坚持改进与创新同步进行,研究课堂教学,指向学生建构科学知识体系,形成结构性、系统性的知识网络,促进课堂教学最优化,打造高效课堂,实现减负提质,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4

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核心素养培养中的应用现状

生物核心素养是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学领域中核心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情况,以及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生物学素养是生物学核心素养形成的条件和基础,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学素养是新课程标准实施中的基本任务。

核心素养强调的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在受教育过程中形成的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能力和社会责任意识等。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加强,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新课标的重要内容。“互联网+教育”,可以集投影、动画、PPT、录像、图片、挂图、板书、演示实验为一体,将图、文、声、像等多种信息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提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帮助学生借助学校教育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素养与能力。

5

教育信息技术在提升生物核心素养的实践与应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机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在课堂实践教学中,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辅助生物课堂教学,可以突破传统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及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完善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 

(一)校际网络同步技术与生物课堂整合的实践

参加区级教研时,翟林老师说:“越参与,越难忘,越分享,越精彩。”这让我记起了三月份以“校际网络同步技术”为依托的《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一)》课例,本人真正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同步教学,可以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校际间师生互动,调动学习氛围,赋生物课堂以活力,自然而然的构建合理营养的科学概念及正确的营养观念,不但实现了资源共享,而且真正从学生成长的角度,以学生为主体,改进我们的教学,让学生在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同时,学会探究、合作、分享,渗透情感教育,提升核心素养。

1. 校级网络同步教学,实现资源共享,培养合作精神。

校际网络同步教学是比较具有挑战性的教学方式。其主要表现在:教师角色、学生地位、教学过程、媒体作用等几个方面的切换与互动。该教学模式突出教育信息技术在师生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既充分发挥了网络的优势,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初步挖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了学生互动、合作、交流、分享精神。

2. 亲自调查,贴近生活,关爱学生健康。

初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学习《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一)》,能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营养状况,较全面地认识合理营养的基本要求和重要性,同时也引导纠正不正确的饮食习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餐饮食习惯和营养搭配,杜绝不健康的摄取营养的方式。课外实践是有利于让学生从学校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培养学生社会交往、组织管理、实践创新的能力,并渗透信息技术教育。

3. 紧跟时事热点“食尚健康”,贴近“食品安全教育”

初中生自制能力较差,对一些受欢迎但是不利于健康的食品没有抵抗力,例如经常吃一些方便面、辣条等,这些食物营养不全面,不能满足青春期学生发育的营养需求,而且营养比例不协调,有的小零食甚只存在安全隐患。“民以食为天”,食品营养问题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2017年的“”在3月8日聚焦了食品质量和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我们每一个参与者都应该高度重视,主动承担责任。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了生命价值教育,让学生学会珍惜健康,关注食品安全,渗透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和生物核心素养教育。

4. 学以致用,设计营养食谱,学会关爱家人。

学以致用,为家长设计营养午餐食谱,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用意还包括引导学生关注长辈的营养健康,关爱生命从身边做起,从而渗透情感教育。

5.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师的责任是使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最充分的发展,让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只有教师能够与时俱进,学生才能真正获得素质教育。只有教师树立了职业幸福感,才能影响学生身心健康,追求快乐人生;只有教师志向高远,才能引领学生追求卓越人生。

不同校区的学生,在课前对身边存在的不良的饮食习惯进行调查,分组交流展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对校内的营养老师进行采访,学习经验;学生根据《中国居民膳食宝塔》课前收集《如何做到合理营养》做成PPT,通过互动系统进行展示、分享;课上为家长设计营养午餐食谱,让学生学会学习,获取信息,感受学习的乐趣,并应用到实践中。

(二)利用移动网络,可以实现停课不停学

雾霾曾经导致部分中小学必须停课,但是这并没有影响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本校的教师利用微信平台和QQ视频进行信息化教研,并利用“vhomework、猿题库”向学生推送当天的学习内容与限时作业,学生可以在家里随时、随地学习,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

(三)利用flash动画,模拟生物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有趣的情境创设,能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浓厚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是以兴趣为转移的,以积极主动的心情去学习,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体验学习的乐趣。如本人在《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的细胞》一课中,利用flash动画演示细胞分裂,让学生自己去归纳细胞分裂的过程,以及分裂过程中各个结构的变化特征,将微观的细胞分裂宏观化,化静为动,直观、生动、形象,既帮助学生了解了生命活动的奥妙,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在视听过程中掌握生命活动规律。 

(四)利用问卷星促进概念的科学过度,为核心素养奠定知识基础

生物是一门与生活密切联系的、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尤其是初中生物,其教学离不开生活经验的启发。但是有的生活概念并不科学。如果我们在课前利用“问卷星”软件做调查,不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学生的前概念,以便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的有目的的进行教学环节,而且能够及时纠正学生的前概念和生活概念,帮助学生更快的掌握科学概念。科学概念的获得是生物核心素养提升的基础。

生活概念与科学概念彼此联系,可以利用微课进行转换与呈现。

(五)利用微课,共享资源,创作与学习同步进行

传统的教学由于教学手段单一,即使在教学重点、难点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生印象非但不深刻而且易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借助微课,形象具体,声色兼备,利用手机“快讲”即可制作,简单方便,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制作,而且可以重复跨班使用,便于学生课上学习课下复习。例如《血液循环》一节,心脏结构和血液循环的过程是重点和难点。心脏的结构比较复杂,涉及到的血管很多,学习起来容易混乱,特别是瓣膜的结构和功能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各个腔连接的血管,各腔的壁的厚薄及瓣膜就一目了然,容易理解。本人在课件制作中,对于循环过程及血液成分的变化,用红色表示动脉血、蓝色表示静脉血,分别将体循环和肺循环的flash动画课件演示,再将整个循环演示循序渐进,依次显示,学生思路就比较清晰了。通过反复操作,印象加深,最后再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巩固练习,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多媒体,结合思维导图,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从而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帮助学生更容易的理解与记忆。

微课,可以说是小课堂大智慧,可以挖掘课程深层价值的能力,实现知识、技能与情感的“无痕对接”。生物世界丰富多彩,变幻莫测。知识的呈现不再是扁平而抽象的,而是立体、形象、多元的,文字、图表、声音、视频的结合,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更够体验愉悦的感官享受。

(六)利用《花开有声》微信公众平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生物技术也在不断发展、生物前沿知识也在不断更新,课本上呈现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这就需要我们鼓励学生去了解当前的科学新发现(如2015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得项目青蒿素的发现)以及面临的新问题(如埃博拉病的传播与危害),激发学生的学习生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教师可以将这些知识点或者是教材上的知识点利用微课宝、“会声会影”等软件录制微课,如本人在《花开有声》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的的《食尚健康》,帮助学生树立“关注食品安全,关爱生命健康”的健康生活理念,从自身做起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6

提升学生生物核心素养任重而道远

现阶段,生物课堂仍然是有限的空间去谈论自然科学,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体验性差,学生学习生物有割裂感。将传统教学与移动信息技术相互融合的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为老师们所接受,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将学生零散的时间利用起来,丰富课堂内容,体现生命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将生物知识与生活实践和社会现象联系起来,渗透情感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逐步提升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在生物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把核心素养与生物教学相联系,把生物核心素养的要求与生物学科具体内容相结合,借助“互联网+教育”把培养过程生动具体地落实到生物课堂教育教学中。                   

作为青年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掌握新的教育信息技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学段的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因材施教。在新课程标准改革工作的深化开展过程中,“科学合理”地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手段,不断去发现教学创新的新视角和新方法,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融合,解决培养生物核心素养中存在的瓶颈问题,“给每一个青春生命注入成功的密码,让每一个青春生命绽放灿烂的光彩”。

7

参考文献

[1] 谭永平. 中学生物学课程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中的教育价值[J],生物学教学,2016(41),5.

[2] 喻德梅. 论初中生物学科的学生素养培养[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12):00165-00165.

[3] 刘彦平. 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整合的研究与实践[J].东北师范大学,2005.

[4] 李转春. 巧用教育信息技术助初中生物教学“形而高效”,教育创新论文二等奖,未发表。

[5] 苑辉. 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性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山东:东鲁大学,2014.

[6] 张伟. 例谈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的生物教学设计[J].中学生物学,2016,32(4):11-14.

[7] 王丽霞.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整合[J].经营管理者,2015,33.

该论文荣获河北区教育系统

2017年教研教科研年会优秀教育教学论文三等奖


论文作者:李转春

图文编辑: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