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还未毕业,这位学霸就已公开发表13篇SCI论文!

提示点击上方"中洪博元"免费订阅本刊

科研工具统计| 实验 SCI


学霸的养成,真的这么简单?




乔婧思

理学院物理系2009级本科生、2013级直博生,入选中国人民大学2016年“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计划”。


乔婧思,中国人民大学理学院物理系2009级本科生、2013级直博生,直博期间共发表13篇 SCI学术论文。1篇论文入选“2014年度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是中国人民大学所有Web of Science(SCI、SSCI、AHCI)可检索论文中单篇被引次数最高的论文;2篇论文分别发表在自然科学类最权威的期刊《Nature》《Science》的子刊上,创造中国人民大学的首篇发表记录;2篇文章发表在材料类顶尖杂志《Advanced Materials》上,创造物理系的首篇发表记录;1篇文章发表在物理学顶尖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主持并完成一项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先后参加过14次国内外知名学术会议,多次获得优秀青年学者报告奖和优秀海报奖。,入选中国人民大学2016年“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计划”。



▲乔婧思和季威教授研究组其他同学合影


“我们希望能一直走在前沿”

乔婧思的妈妈是物理老师,受妈妈影响,乔婧思从小就很喜欢数学和物理,高考时选择了物理学专业。大二的时候,她参加了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简称“大创”)。在导师季威教授的带领下,乔婧思第一次接触到科研,接触到材料模拟。


材料模拟是乔婧思博士阶段主攻的研究方向,她用非常通俗的语言为我们解释了这个抽象的名词:“你们看手机,这么小却能实现很多功能,它的背后是靠好的材料支撑的。材料模拟就是用计算机去做实验,研究材料的特性和应用前景。”


▲乔婧思在实验室

最早接触到材料模拟的时候,乔婧思觉得这项研究很酷,后来才发现从研究材料到材料被应用,中间还有很多的环节。“我们只是做了其中的一部分,研究它的基础物理性质,”乔婧思说,“当我们把材料的性质研究清楚,相关领域科研工作者可以根据材料的基础性质,考虑将其应用到他们的研究领域当中,使这个材料在各领域发光发热。这也是激励我做材料研究的一个重要原因。


2004年,世界上第一种二维材料——石墨烯被成功研制出来。从那时起,全世界的科学家们就非常关注二维材料研究。2013年,乔婧思开始攻读直博。机缘巧合,她做第一个课题时就遇到了一种与石墨烯类似的单质二维材料——黑磷,具有诸多优良性质。2014年,季威教授研究组关于二维黑磷的第一篇理论研究文章发表在《自然》子刊上,该文章是二维黑磷材料几篇先驱研究工作中唯一一篇理论工作,该材料的优良性质引起了电子、光电子、生物医学等领域的研究热潮。


China Nano 2017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

乔婧思(中)与季威教授(左)及柴扬教授(右)合影


提起学术研究,乔婧思句句不离自己的导师——季威教授。当年,正是季教授为她打开了材料世界的大门。大四时,季教授与她讨论了博士阶段的规划。她对材料模拟方向非常有兴趣,。“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我很喜欢我正在做的事情。”乔婧思笑着说。


在很多人的刻板印象里,,但乔婧思觉得,,很多工作的分量也不比其他学校轻。说到自己的学院,乔婧思不掩骄傲:“我们有很多学术扎实、踏实稳重的教授,也有很多年轻活力、创造性强的青年老师,他们带出来的学生都很有创造力。我们一直在走一条长长的新材料探索之路,探索这个世界上其他人都不知道的事情。当然,我们也只是在某一个方向,甚至某一种材料上发现得比较早,为后面的工作奠定基础,我们希望能一直走在前沿。


乔婧思发表的学术论文被选为期刊封面


没有一个成果

是从天上砸到头上来的

尚未博士毕业就已公开发表13篇SCI论文,其中有10篇是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很多人都会问乔婧思是否有窍门,对此,她的回答是“没有任何一个成果是从天上砸到你头上来的。”


用乔婧思自己的话来说,博士刚入学时的她还只是个“上幼儿园的小孩子”,对研究领域不熟悉,不知道该怎么规划实验、怎么提高个人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乔婧思特别感谢导师季威教授和她在香港理工大学做助理研究员时的导师柴扬教授:“老师们会给出非常有效的建议和指导,这些都起到了很重要的引领作用。”


乔婧思与她发布的《Nature》子刊文章


博士一年级的时候,因为要赶文章,乔婧思经常早上八九点去实验室,晚上十一点才回来,几乎每次都是赶在封楼锁门的时间最后一个离开实验室。过去的几年里,乔婧思一直保持着非常专注的状态,手里的研究任务,完成一个再完成一个,每天都在马不停蹄地做实验。


科研的路绝非坦途,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乔婧思总会告诉自己:“研究一个前人没有研究过的全新课题时,遇到挫折是很正常的,要坚持,不要放弃;要尝试多角度去考虑这件事情,不要钻牛角尖,研究一个东西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沉下心来。”


乔婧思与中国人民大学80周年校庆景观合影



日复一日守在实验室的生活在很多人看来是枯燥的,但乔婧思不以为然:“如果你喜欢正在做的事情,如果你是有目标的工作者,就不会觉得枯燥,会觉得很有趣。”研究一个问题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每当问题最终得到了解决,科研成果要发表的时候,就是乔婧思最开心的时候。


有一件事给乔婧思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刚拿到黑磷这个材料时,她去查找文献,发现最早的文献是1935年发表的,她很认真地把文献读完并感慨道:“一篇1935年的文献,都八十年了,我还觉得里面的研究对我现在有指导意义,可见人类的知识财富真的是瑰宝,是非常永恒的一件东西。”这也让她更加坚定了从事科学研究的念头。


乔婧思在香港


在任何时间段

都要践行好自己该做的事

和大多数同学一样,本科阶段乔婧思也参加了很多学生工作、社会实践活动。大三下学期,她去台湾做了半年交换生。“我想给自己一个时间空间,然后考虑清楚自己想做什么,”乔婧思说,“我觉得做出选择的时候,应该是各方面我都了解了,然后我选择它,而不是我什么都不知道,只有它于是只能选择它。”在台湾,她学习了一些之前感兴趣的课程,例如管理学、金融学等。有了一定了解后,乔婧思觉得,自己还是更喜欢做材料研究,之后便在这条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科研者来说,“行万里路”就是去世界各地不同的城市参加不同的国际会议。乔婧思曾先后参加过14次国内外知名学术会议,她认为这个过程非常重要,因为她可以借此了解到世界上最厉害的科学家都在做什么,了解世界上最前沿的研究是什么。“在这些会议上,有的老师都六七十岁了还保持着非常活跃的、有创造性的思维,让我很受鼓舞,”乔婧思感叹道,“我也会想,自己在这个年纪的时候,会不会像这些老师一样,在学术讲堂上和大家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乔婧思与中国人民大学80周年校庆景观合影


休假的时候,乔婧思也喜欢到处去转一转,走一走。她认为感受不同的环境,对自己考虑人生规划、进行个人塑造,都是非常重要的。乔婧思喜欢大海:“在香港、台湾的时候,有机会我就会去海边逛一逛,看看海浪拍打沙滩,整个人会变得很平和,感受到自己的渺小,很多事也就看开了。在什么时间段都要践行好自己该做的事情。青春千万不要虚度,一旦度过了就没有了。


乔婧思从小就喜欢教书,她希望将来能留在大学校园中和学生多做交流。2016年春天,她在北大附中国际部教了一个学期的物理课,发现自己一点都不怯场。“当时有人问我,你害怕吗?我说不会啊,因为我教他们的这些我全都会啊!”说起这段经历,乔婧思不禁笑了起来。“虽然教高中生和在大学里还是不一样,但我还很喜欢这种给大家讲解一个知识,讲一个故事的感觉。”


乔婧思说:“我们这个年代的青年有理想有追求,如果你渴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那就follow your heart(听从内心),做好自己吧!每天都比昨天更进步一点,每天都比昨天更快乐一点。”科研工作由点滴聚成,每天进步一点,才能把最初的一个个问题解答出来。人生也是这样,每天都成长一些,让昨天的纠结在今天都得以释然。



▐ 原标题:《2017吴玉章奖丨乔婧思:13篇SCI论文,离不开超越十分的坚持与专注》

▐ 来源:

▐ 编辑:学妹



-END-

认真做好自己的事

下一个学霸说不定就是你

热门图文TOP7

一个通宵如何写出《Nature》《Cell》文章

天才!96年的博士生连发两篇Nature

绝无仅有!26G中英文SCI论文写作指导

 100G各类医学科研软件汇总,手慢无

硕博论文模板,看尽学术写作大牛样本!

这有一套2.2G国自然工具包,你还没get

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就是我们“中洪博元”


一指禅 戳戳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