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中生居然也花重金买卖论文!已经决定这样做

近些年在论文买卖市场上,又出现了一批“新面孔”——高中生。不少高中生不惜花上千元买省级刊物版面,甚至还雇人代笔,这是为啥呢?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90所自招试点高校已发布的招生章程里,有近半的大学将“在刊物上发表文章或论文”列为自主招生报名资格条件之一。这一条件,引得论文买卖市场“盯上”了自主招生人群,有的高中生及其家长为了考生能获取自主招生的报名资格,而采取这种违规的手段去买“论文”。


2017年试点高校自主招生工作已经开始,为维护自主招生公平公正,近日,,进一步严格自主招生资格审查和考核工作,严厉打击自主招生中的专利、论文买卖和造假等行为。


“拼论文”竟然也是“拼家长”?


1、有家长花高价购买版面

《北京青年报》近期一则报道中提到,最近家长王女士就在为儿子发表论文的事焦虑,“我儿子打算报考一所南京高校的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自主招生报名条件就有论文这一项”。儿子之前没发表过文章,于是她就赶紧在网上选了一家某省级文学期刊,2000字就要800元,而且因为着手时间太晚,前面还排着队,要想发的及时,就得多加四五百块的加急费。

 在学生和家长“临时抱佛脚”的心理作用下,高考自主招生“选拔人才”的初衷,在现实中有时候却走了样,本来“发论文”是孩子“拼实力”的事,现在在有的家长那里却成了家长“拼财力”的事。


2.有父母与孩子联合撰稿

2015年《新京报》报道,湖北高三女生小张凭借论文等成绩,通过了当年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自主招生初审,但有网友发现,论文第二作者吴某疑是张同学母亲。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吴教授证实,张同学确实是其女儿,相关论文是女儿自己写的,她参与修改,“我们是经得起检验的。”


看来,有的家长们除了“拼财力”,还要“拼学识”,也真是够拼的。


3.有父母雇人代写、找机构代发

另有媒体报道,李女士的儿子是湖南一名高三学生,意向是报考武汉一所高校的生物学类专业,该校报名条件中有一条:高中阶段独自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公开发表与报名学科相关的论文。眼看距离截止报名时间只剩两个月,李女士十分焦急“时间太赶了,真后悔没有提前准备。”无奈之下,只好花了2000元在网上雇人代写,又陆续缴纳了版面费、加急费等各项费用,下血本争夺抢发先机。

为了帮儿女应对自主招生,有的家长也真是各出奇招,“雇枪手”、“抢版面”、“买渠道”这些拙劣的门路使得“考学生”变成了“考家长”,“拼实力”变成了“拼财力”,不禁让人唏嘘。


高校自主招生中论文发表的这些事,你知道吗?


1.自主招生改革中,论文成为一些高校评价考生的维度之一


2014年12月,,对自主招生政策进行了比较大的改革。,2015年,自招试点高校招生由原来的校荐或校长推荐转化为学生“自荐”,也就是说,往年的“校荐”一律取消,2015年自主招生由考生自主报名,学校只负责提供推荐需要的相关材料。


要求考生所在中学(单位)或原毕业中学应依据考生学籍档案、在校表现和高校要求,如实提供考生在高中阶段德智体美各方面发展情况,包括高中阶段课程修习情况和相关成绩、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社会公益活动情况、获奖证书证明以及其他反映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情况的写实性材料。“发文章”越来越多地成为考生参与自主招生的重要资格条件。


北青报记者对去年的高校自主招生简章汇总发现,90所试点高校有41所大学对高中生“刊物发表、出版专著”提出资格优先条件,而这些刊物的级别大多要求都在省级刊物以上,学术论文或者文学作品,数目从1篇到2篇不等,且必须为第一作者、所发的文章与报考专业相关。


声音: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对于高校在自主招生中把发表论文作为申请资格条件,有人表示反对,认为这助长了论文买卖交易,而且目前高中生也没精力去搞研究、发表论文。但事实上,大学在自主招生中把发表论文作为申请资格条件并没有什么问题,因为发表论文是评价学生学术潜能的一项指标,自主招生针对的是少数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能的学生。



2.部分学生家长准备不足,临时抱佛脚

面对自主招生的论文门槛,不少没有做好准备的家长和学生顿时乱了阵脚,在短促的时间内发表论文,对于他们而言绝非易事。


文科生小罗表示,她与几个同学都没有发表过论文,在准备报名自主招生的高校,遇到有论文要求的,就只好另作选择,因为根本没有时间来得及准备。


未雨绸缪的朱先生为了帮女儿应付今年的自主招生,从女儿高一开始,他就帮女儿张罗散文的发表和论文的选题,之后收集、整理女儿的文学作品出版就准备了差不多一年。“虽然女儿文字功底不错,但要发表也需要上上下下找关系,托人情。如果不是提前准备,不可能在高二完成这本文学作品集。” 

声音:

青年作家、《人民文学》资深编辑刘汀说,“学生在高中阶段就能在过硬的杂志和报刊上发表文章或论文,在自主招生中占有优势,似乎在情理之中。但众所周知的现实是,如今被曝论文抄袭的教师和学者不在少数,花钱买版面则更是公开的秘密,发表论文其实也可以‘不难’。在这种背景下,有多少高中生能基于个人兴趣爱好独立发表论文,恐怕值得打一个问号。”


3.畸形的论文交易产业链,渗透到了高中校园


以“自主招生论文”为关键词搜索,北青报记者点开了一家名为“发表之家”的网站,一位自称“管老师”的人介绍,基于高考的庞大基数人群,每年不止几百名高中生来买卖论文。学生顾客在不插队的情况下,大约等2个月发篇论文,价码基本在千元以上,代笔服务费另算,一般在500元左右。文学类的省级刊物2000字符要价900元,财经类的省级刊物稍贵,2500字符1100元,若再花上500元,。



声音:

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看来,我国社会存在“唯论文论”以及由此催生出论文交易产业链,主要原因在于在对人才进行评价时,只看论文是否发表,不对论文本身的创新价值进行评价,甚至有的只要求提供发表论文的期刊、目录。于是,有买版面发论文,有花钱请人撰写发表论文。


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看来,我国社会存在“唯论文论”以及由此催生出论文交易产业链,主要原因在于在对人才进行评价时,只看论文是否发表,不对论文本身的创新价值进行评价,甚至有的只要求提供发表论文的期刊、目录。于是,有买版面发论文,有花钱请人撰写发表论文。


,直击论文买卖和造假


有学者认为,面对自招“论文门槛”,从学生和家长的角度而言,要正确认识“在刊物上发表文章或论文”这一要求,把功夫下在平时,在日常的学习中有意识地培养提高相应的写作能力、研究意识和素养,避免临时抱佛脚;


对于招生学校来说,在招生简章中进一步对发表论文要求详细说明,告诉所有准备申请的考生,学校将严格审查论文本身质量,不以论文发表作为审核依据,同时要进一步推进学校治理改革,确定招生标准并监督实施,以此确保自主招生评价不受行政、利益因素干扰。


而针对社会上存在的高校自主招生中论文买卖这一现象,,进一步严格自主招生资格审查和考核工作,严厉打击自主招生中的论文买卖和造假等行为。


一.严格报名条件


要求:考生提交的发明、专利、论文等申请材料,须要求由考生本人原创,并对其真实性负责。


二.严格材料审查


要求:试点高校组织校内外专家严格审核考生提交的证书、发明、专利、论文等申请材料,以及有关学校、单位或专家提供的推荐材料,仔细甄别其真实性、可信度和考生参与度。


三.严格学校考核

要求:试点高校组织相关学科专家对报名审查通过的全部考生开展科学、规范的深度考核,重点考核考生是否具备申请材料呈现的学科能力、创新潜能、学术潜质,实际水平是否达到应有的程度,不得以任何条件免予考核。


四.严格监督制约


要求:试点高校完善校内监督和社会监督机制,严防自主招生权力寻租。要求中学、试点高校、省级招生考试机构认真执行自主招生信息十公开要求,畅通考生举报渠道,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五.严格惩处造假


要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试点高校和中学对查实提供虚假申请材料的考生,依据相关规定取消其自主招生资格和高考相应资格。、单位和个人,依据相关规定严肃处理。,暂停或取消自主招生资格。


  古人云,人才无定珍,器用无常道。也就是说,人才的属性评价不能仅限于通用的标准。例如河南大学有位老师,不出书、不发论文、不申报职称,课堂却堂堂爆满,有人驱车数百公里只为听她一节课,但她退休时仍只是个讲师。又如某家医院的一位女医生,被誉为“急诊科女超人”,博士毕业后干了十几年,即还只是中级职称,最终她选择了辞职创业。两个案例充分说明,把论文作为职称通用标准对人才进行评价,并不能真正地将人才的专业水平体现出来。


  近年来,论文买卖的交易越来越火爆。、代发表等中介服务,衍生出一条产业链。究其根源,在于人才评价中存在论文这个硬性指标。特别是在中小学教师、全科医生这些岗位的职称评定上,对论文的要求非常严格,中级职称就开始要求发表相关专业的ISSN、CN刊号论文。发表论文压力山大,但为了评职称又躲不掉。今年2月一家大型网站的调查显示,在医疗行业,6.59%的医生表示为了发论文,,38.54%的医生表示虽然现在没有以上行为,但迫于压力,以后可能会有。这种现象凸显了学术评价标准的单一化和功利化。而花钱就能买来论文指标的乱象,警示着人才评价机制亟待改革,特别是对人才评价标准的改革尤为迫切。是时候为“论文产业”画上句号了。(摘选自《光明日报》,作者:徐鹤鸣)


内容来源:《光明日报》、“学术中国”微信公众号

本期编辑:兰亚妮、王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