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高中第一学期学到了什么地理知识?地理不仅是文科学习的重点,而且是每个学生都应掌握的自然学科知识。许多学生发现很难学习地理,但我们看了一个学期要学习的知识点,但事实上,没有太多的内容。所以,让我们看看我们在高中一年级时学到的东西!
高中地理学习:地球光照图计算规律综述
1.在全球范围内(H是正午太阳高度):
(1)H≤90°-纬度差(纬度差是指观测点与直接点之间的纬度差)。
(2)H二分=观测点的90°-纬度
(3)Hmax-Hmin:1Hmax-Hmin=黄色-红色交角,2/23°26"或2/46°52"(非回归线之间)2Hmax-Hmin=黄红色角观测点的纬度(南北回归线之间)
(4)H差分=纬度差1,同时在同一时间和不同地点,H差分=纬度差(两个观测点位于直接点的同一一侧)2在同一地点的不同时间,H差=纬度差(两个直接点位于观测点的同一一侧)。
(5)热水器集热板垂直于太阳光时:1H=90°-集热板倾角2,集热板倾角=纬度差(纬度差是指观测点与直接点之间的纬度差)。
2、极性范围内的重要公式(H为太阳高度):
(1)H12点=90°-(观测点纬度-直点纬度)
(2)H0点=(观测点纬度,直接点纬度)-90°
(3)H极=直点的纬度(极和直点在赤道的同侧,极太阳高度在一天内保持不变)。
(4)H12差分=H0不同点=不同纬度(正交).
(5)观测点纬度=[180°(H12点H0点)]χ2。
(6)直接点纬度=(H12 H0)/2
(7)极圈纬度=极夜圈纬度=直射点的90°垂直(极圈和直接发射点位于赤道的同侧,极夜圆和直接发射点在赤道的相反方向)。
3.上午微弱线与经纬线之间的夹角:
(1)包括上午与经线经度的夹角=直点的纬度
(2)晨弱线与纬线的夹角为直点的90°纬度。
4.北极星高度:
北极星高度=观测点纬度(北纬可见北极星,北极星为负,北极星不可见,赤道为0°,北极星在地平线上)
5.日出和日落偏转角:
日上升和日落偏转角=直点纬度(在昼夜交替的情况下,日升和日落偏差与太阳直接点所在半球的偏差一致)
6.早晨和傍晚的日出和日落:
(1)经度因素:在当地时间,上午和晚上(在同一纬上,东部的位置高于日出和日落前的西面)
(2)纬度系数:昼夜长度(同一经度,天越长,日出越晚,日越短,落日越晚)。
7.白天和夜间的最大差异与纬度呈正相关。
(1)北纬20°,北纬20°,北纬22°,北纬26min;
(2)北纬40°,南北纬度最大日差值=5小时42分钟;
(3)南纬和北纬60°的最大日差为12小时58分钟。
8.同一经纬线的有关计算:
(1)与同一子午线的时间和面积相同;
(2)同一纬纱的昼夜和中午太阳的高度是相同的。
9.关于赤道对称的昼夜长度:
(1)同时具有赤道对称的两条纬线的日排列;
(2)关于赤道对称的相同位置的两个直接点的昼夜对准。
10.在出现特殊翘曲的情况下:
(1)日半球经络时间为12:00;
(2)夜间半球的经络时间为0或24:00。
11.特殊地点的地点:
(1)早晨微弱线与赤道的交汇处:
(1)上午线与赤道的交点=6:00;
2微弱线与赤道的交点=18:00。
(2)日夜极暗线和极夜圈的切点:
(1)晨弱线切点和极日圆=0或24:00;
2晨昏线和极夜圆的切点=12:00
(iii)在太阳直射点的位置=12:00
十二、昼夜计算:
(1)日出日落:1日照长度=日落时间-日出时间;2夜长度=24小时-日照时间。
(2)日弧度:1日照长=日弧度/15°,2夜长=夜弧度/15°。
13.球面经度和纬度距离:
(1)在同一经度线上:L=纬度差(111km)
(2)在同一纬线上:l=经度差×111cosθkm(θ为纬度)。
14.计算时间:
(1)局部时间计算:360°/24h=15°/h≤1°/4m=1‘/4s(东加西减)
(2)区域计算:区域时差=时差(东、西递减)。注:标准时间是指0时区的时区,又称世界时区;北京时间是指东8区的时区,是我国的统一时间,但不等于北京的位置。
15.计算时区:
(1)经度→时区:经度×15=商(四舍五入,保留整数)。
(2)中心子午线时区(标准子午线):中心子午线=15°时的时区数量。
(3)中心子午线时区范围:时区范围=中心子午线?7.5°
16.日期的计算:
(1)国际日期线(人造日线):由西向东、由东经至西、由第12区东至西12,须将该日期缩短1天;相反,则须增加1天。
(2)0点或24点经度(自然日界线):西、东分界日期加一天,东西界日减少一天。注:根据东、西方向和时间,时间(局部地区)的计算是东西向的计算,而国际日两侧日期的计算则是计算东侧的日期、0点或24点的经度。
17.日期范围的计算:
通常,地球表面有两个日期,后偏移日期是一个大日期,预偏置日期是一个较小的日期。
(1)范围:大日期范围为0点钟或24:00经度至180°经度,小日期范围为0:00至180°,向西0:00或24:00至180°经度。
(2)变化:小日期范围变小,大日期范围变大。
当0点或24点翘曲与180度子午线重合时,全局日期相同;
在20:00或24:00,子午线与90°E经度重合时,大日期为:小日期=1°3;
当30点或24:00的经度与0°经线重合时,大日期为:小日期=1°1;
当40:00或24:00的经度与90°W的经度重合时,大日期为:小日期=3°W;
当子午线在东经50:00或24:00时,大日期的范围小于小子午线的范围。
在60:00或24:00,子午线在西经,日期范围大,日期范围小。
18岁。估算太阳直接点纬度和极坐标圆上任何纬度的天数和夜间数,从以下日期开始:
主要结果如下:(1)从太阳辐射直角的两个纬度:春分(3月21日)、夏至(6月22日)、秋赤道(9月23日)、冬至(12月22日)、太阳对赤道的直接辐射、春分(3月21日)、夏至(6月22日)、秋赤道(9月23日)和冬至(12月22日)。
(2)阳光直射点回归运动规律:回归线(23°26°S)与北部回归线(23°26°N)的回归范围为1个回归年=365 d5h48m46s,速度为8°/月,纬度为1°/4d,即每月约8°,每个移动纬度约4天。
结合(1)(2),可以计算出太阳在不同日期的直接点的纬度,以及极圈内任意纬度的日夜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