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复习,酸碱中和滴定知识总结

在准备高考的过程中,许多学生觉得自己对化学有着丰富的知识,并且很难记住它。然而,如果对一些知识点进行归纳,形成语境系统、综合记忆,就会容易得多。作者回顾了高考的化学,总结了酸碱中和滴定的知识:


 

1.实验原则


主要结果如下:(1)用已知浓度的酸碱(或碱)滴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并根据中和反应的等效关系确定酸(或碱)的浓度。


(2)用酸碱指示剂显色,表明反应完成,指示滴定终点。



指标选择的基本原则


变色应敏感,变色范围应小,使变色范围与滴定终点溶液的酸度和碱度一致。


石蕊不能用作指示物。


当滴定终点为碱性时,以酚酞为指示剂,用NaOH溶液滴定乙酸。


当滴定终点为酸性时,以甲基橙为指示剂,如盐酸氨水滴定法。


强碱的强酸滴定一般采用甲基橙,但酚酞也可使用。


2.实验室用品


(1)仪器:酸滴定器(图1)。(A),基本滴定管(图1.(B)、滴定管夹、铁架、锥形瓶)。



2)试剂:标准液、待测液体、指示剂、蒸馏水。


(3)滴定管的使用



3.实验操作(以氢氧化钠溶液的标准盐酸滴定为例)



(3)终点判断


当标准液体的最后一滴滴时,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在半分钟内不会恢复到原来的颜色,这被视为滴定的终点,记录标准液体的体积。


(4)业务步骤


1次清洗工具


滴定管(或液体输送管):自来水是蒸馏水,用溶液润湿。


锥形瓶:用自来水蒸馏水(禁止用溶液清洗)。


(2)液位调节


液体加载,使液位一般高于“0”标度,消除玻璃顶端的气泡。


3读


调整液位低于“0”或“0”标度,读出一读,记录为“x.xx mL”,滴定终点,读出终读数,记录为“YY.YY mL”,滴定剂的实际消耗量为(Y.YY-x.xx)mL。


4.数据处理


根据上述操作重复2~3次,根据标准盐酸的平均用量,c(NaOH)。获得了。


5.误差分析(以未知浓度的碱标准溶液滴定法(酚酞为指示剂)为例)



 

文章来源于网络,由编辑组织,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