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FA毕业季|研究生作品展—图案设计技法与时尚纹样研究研究方向特辑

研究生毕业展览时间

2018年6月16日至2018年6月25日

10:00——20:00

欢迎大家前来看展



指导教师——庄子平教授


庄子平,辽宁省大连市人。1958年11月20日生。1982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同年留校任教至今。现为鲁迅美术学院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公共艺术院纤维艺术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纤维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流行色协会会员、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会员、中国家用纺织品注册设计师协会高级设计师。

 

2008年纤维艺术作品《融》参加第五届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获特别奖(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

2010年纤维艺术作品《流金岁月》参加第六届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获优秀奖(河南美术馆)郑州;

2012年纤维艺术作品《远古流韵》参加第七届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获特别奖(南通1895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南通;2014年纤维艺术作品《冰语》参加第八届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南通1895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南通;2014年纤维艺术作品《流金岁月》入选韩国第33届弘益纤维艺术展(弘益大学美术馆)韩国·首尔;          

2015年纤维艺术作品《梦幻之源》入选《写意中国》---2015中国国家画院年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2018年纤维艺术作品《祥云》入选中国当代国际纤维艺术作品格鲁吉亚展(格鲁吉亚国家文学博物馆)第比利斯


导师寄语

      这里展出的是2018届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染织专业,图案表现技法与时尚纹样研究方向9名研究生的作品。作品是他们在鲁美几经寒暑刻苦学习成果的展示,反映出他们严谨的治学精神,扎实的艺术功底和对艺术真诚的理解。他们在研究方向中各自找寻不同的学习路径,探索、研究古今中外装饰艺术风格,博采众家之长,领悟艺术设计真谛,通过自己的作品向外发声。可喜的是他们能将这种人生阶段性的学习加以总结并使其升华……带来更多的是一种责任担当和对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艺术设计是一项动态化的视觉语言表现,设计者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做……均离不开现实社会,展出的作品使人领略到了每个研究生的设计诉求及对艺术自我认知的窥见。他们在不同主题、不同风格、不同形式、不同材料、不同制作手段上反映出设计思维的多元化和作品的深刻内涵。如果说每个人在自己的作品中把要表现出的理念、品质及情感暂时定格在一个节点上,那么通过此次展览与大家分享的便是一种快乐,更是一种美好的记忆……

      透过这些作品,反映出他们在主动学习意识、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等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实感欣慰。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此时,再出发,在饱满、乐观、责任的精神指引下,迎接你们人生下一个目标的到来,畅想无限,憧憬美好未来,祝展览圆满成功!

                                 

图案表现技法与时尚纹样研究方向

导师:庄子平教授

201817


 

宫冶霏



获奖及经历:

2015——2018年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攻读硕士学位

2018年于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春诵夏弦》研究生8人联展

2018年论文《壁纸与壁布图案研究》被国家级期刊《中国文艺家》3月刊收录

2018年论文《杜尚思维对于现代设计的应用》被省级期刊《明日风尚》第10期收录

2017——2018学年度荣获鲁迅美术学院一等奖学金

2017年论文《家纺图案情感化设计》被省级期刊《西江文艺》11月刊收录

2017年参与华宇集团家纺图案科研项目,产品投放市场

2016年于香港圣利亚集团苏州区品牌婚纱陈列设计

2015——2016学年度荣获鲁迅美术学院二等奖学金

2011——2015年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染织专业取得学士学位

 

设计说明:

这个系列是作者长达一个月在养老院做志愿者时记录下的患有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真实瞬间的摄影作品。作者不仅仅想局限于影像,因此选择了缝纫线作为我的画笔与接受者进行交流,满足了我对于作品更多情感化的追求。作品主要想表达阿尔兹海默症这一人群记忆碎片化特点,将记忆从空间、时间维度入手进行创作。

  

《破碎的记忆——阿尔兹海默症》

250cm×160cm

刺绣

2018


《破碎的记忆——阿尔兹海默症》

250cm×160cm

刺绣

2018

《破碎的记忆——阿尔兹海默症》

240cm×140cm

刺绣

2018


褚正园



1992年出生于内蒙古巴彦淖尔
2011-2015年本科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染服系
2015年至今硕士研究生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染服系师从庄子平教授
研究方向:图案表现技法与时尚纹样研究

获奖信息:
作品《峦》参加中国领带名城杯大赛获优秀奖 
作品《和》参加中国领带名城杯大赛获入围奖 
作品《视界》参加志达杯设计大赛获佳创奖 
参加四川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志愿者VI设计征集大赛入围

  

《鲁艺春秋》系列丝巾设计是给母校80周年生日的献礼,围绕鲁艺的历史,以代表鲁艺精神为设计载体,用极简的图形语言和结构,诠释了“鲁艺春秋”的主题设计理念,体现对于鲁艺历史的延续、文化的传承以及鲁艺人紧张、严肃、刻苦、虚心的精神。

尺寸 120cm

材质真丝

2018


在我的系列作品《Ereignis》中我更多的是想寻找一种和星际有关的神秘感,作品想要表达的不仅是一种美的感受,还要表达一种对于存在、生命、始终、本源的思考。运用的材料包括:羊毛、丝线、米珠,表现手法是以湿毡、针毡、刺绣等为主。

尺寸可变

材质羊毛、丝线、纱

2018




董丹阳



1992年生于辽宁省一个安静的小城市盘锦,2010年考入大连工业大学就读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艺术设计方向)专业,并与2014年毕业后参加工作,先后做过文案策划、微信平台管理、财务后勤等工作。2016年进入鲁迅美术学院攻读艺术硕士学位。

《声息》,取自“雁过留声”之所以选择这个题目一方面是这个词汇本身具有声音、消息的含义,另一方面是它与生生不息的“生息”同音异字。可以含蓄的传达出“生命留存的痕迹”的意味,又具备了途径的线索。整个设计创作的灵感来源是“壳”即坚硬的外皮。外皮往往意味着还存在对应“内芯”,同样坚硬也对应着柔软,所以“壳”这个设计元素,在一开始的作品构思中就存在着两个方向的倾向,体现在出矛盾对抗和共存的意味,这是每个独立设计作品的基调,也是整个系列的共通性。在这个系列中我用了几种不同的表述的方式来创作,每个作品所运用的元素、手法并不完全相同,强调整体的系列感的同时也更多的着墨于单个存在的完整性和独立性。




房芳



1981年出生于辽宁沈阳

1999考入鲁迅美术学院染服系染织专业

2003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染服系染织专业,获得学士学位

2007年至今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原辽宁工艺美校)任教,讲师

2015考入鲁迅美术学院染服系染织专业,硕士学位在读

 

参展作品:

《流年》(1

100X100cm

羊毛高别林编织

2017


《流年》(2

100X100cm

羊毛高别林编织

2017

 

《流年》(3

100X100cm

羊毛高别林编织

2017

 


《流年》

时光如水,逝者如斯。

流淌着青春的欢声笑语;

流淌着生活的喜怒哀乐;

流淌着奋斗的刻苦铭心;

流淌着收获的无比欣慰。

 

注目凝望,

有故事、有回忆,

有沉思、有顿悟,

有过去、有未来... ...

似水流年。



高篙


1991年出生于辽宁省锦州市

2010-2014本科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染服系染织专业

2015年至今硕士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染服系染织专业

2016年秋季交流与佛罗伦萨美术学院、POLIMODA时尚学院

师从于庄子平教授

研究方向—图案表现技法与时尚纹样研究

130cm*180cm 羊毛高比林编织  

材质:羊毛线


80cm*200cm   绒绣挂毯 

材质:八美缎  棉线 


80cm*200cm   绒绣挂毯 

材质:八美缎  棉线 





高雪 



1992年出生于黑龙江肇东

本硕均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染织专业,2016年秋季交流于佛罗伦萨美术学院、Polimoda时尚学院

导师:庄子平教授

研究方向:图案设计技法与时尚纹样研究


作品<PALADISO> 

PALADISO名字来源于但丁《神曲》中的一篇——天堂篇,该装置选用轻盈的欧根纱结合高分子材料TPU,具有同样的轻盈与半透明特质,常见的服装面料与工业社会产物的高分子材料的结合,构成轻盈饱满富有诗意的基本型,该创作的主题同另一幅毛毡作品Byzantium相同,都属于暗合硕士毕业论文主题的拜占庭题材,在当代语境下,用新材料表现遥远的拜占庭帝国自带神圣、疏离的光环和美感。

 

撩翅若蝶,蜇刺似风,

翻山越岭.

满载付托,追随素心,

索寻天性.

山岳逶迤,溟海滂沛,

薄暮徜安肆.

来去不息,朝阳更生,

坦然神宁.

奔驰往复,涛浪浮沉,

内心的安宁,随赤轮苏醒.

携吾所托,

驶往涅槃之际.

                                       

 作品<Byzantium>


材料选择天然的羊毛纤维和真丝,意在使纤细柔软的材料语言与拜占庭的宏大主题形成对比,简约而富张力,创作暗合硕士毕业论文主题,画面中选取拜占庭建筑典型的穹顶式形象作主体,并运用体现东方思考的线性语言进行表达,体现简约的线性浪漫。色彩上选取曾被拜占庭帝国奉为最尊贵色调的“提尔紫”为主色调,该创作表现中西方文化与审美穿越千年诗意的相遇,在创作中贯穿对作品当代性寻觅到守持、离散到回归的持续思考。

 

作品《鲁艺春秋》 


丝巾的主题:鲁艺春秋,是送给母校80周年生日的献礼,丝巾的主题图案是1938年延安鲁艺时期的校区旧址——天主教堂




王昭 


1990年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   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染织专业   

获奖经历:

第十六届上海国际大学生广告节《契丹王朝》获得一等奖

省级学术性刊物《艺术科技》公开发表论文一篇                  

2010-2011学年度国家励志奖学金

2011-2012学年度文明学生奖


设计说明

在我的创作中感性是我对外界客观事物再创作的手段,在强调自身内心感受的基础上去表现艺术形式、表达客观对象。理性是我呈现表现技法的途径,我运用严谨的构图原理和颜色搭配法则来制作作品。

塑造一件好的作品首先要有独特性风格和形式,要有独特的辨识度,做到与众不同,有自己的观念和思想,才是一件有意义的作品。

我认为对于艺术创作情感和意境的表达可以运用多种途径去呈现,我用自己最擅长的造型语言往往能够传达的更加充分。我希望通过图案和纹样把我对生活的感受和对审美的认知表达出来,也许这也是一种“因循自然”和“无为而成”。

 

 《拾憶》


作品围绕世界最大的哥特式建筑——大本钟为主题,适合于公共场所装饰。以简洁明快的设计风格为主调,简约的风格是现在流行的趋势。图案的美妙之处在于它完美地展现了女人的温柔、浪漫、甜美的特质,结合建筑,展现男人阳刚,坚韧的特质。

优秀设计作品一般考虑五大条件:何人,何时,何地,为何,为谁使用。在这五大基础上还要考虑色彩,面料,纹样,工艺,最后加上自己的个性。

 

《拾遺》

 当代应用与传统装饰的国际主义设计主流强调功能、实用性,反对过度装饰——极简主义设计理念。我的设计采用伦敦大本钟为原型,进行抽象图形局部装饰与单色、少色、大色块、单纯风格结合,黑色与白色的经典搭配,给人以现代时尚的感受。设计风格可应用在橱窗展陈、酒店等公共场所陈列中。

 

《拾影》


设计风格偏向于哥特式艺术。一直想要延续哥特式艺术的设计是因为哥特式建筑具有稀缺性,哥特式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文化方面等等的延伸品都自成体系,很多东西并不能批量生产。

“建筑”元素的选择,哥特式建筑以它独特的旋转门形象,激昂的动态,磅礴的气势,集中体现了欧洲人民非凡的艺术才能与创造精神,它以鲜明的民族风格和艺术形象,有着鲜明的民族特点。

  

《拾級》


 作品的的设计元素是东南亚的高脚屋。由于高脚屋的通透性,这幅刺绣作品运用大量的纱网镂空技法体现丰富的背景。正因为丰富的镂空技法,使得整幅作品带有强烈的光影效果,仿佛水中倒影。这幅作品充分运用了棉布、棉线、亚克力板和纱网,给原本坚硬的视觉体验带来一丝柔和。

 

《拾藝》


设计灵感来自田野上浩瀚的星空,这些建筑一般外形自由,追求动态,一般以简洁的装饰和雕刻来表现,在结构上常用曲面和几何形的空间。设计作品中,添加了珊瑚绒的元素,和现代几何图案。

表现形式上是通过几何拼接的方式来体现,打破传统的图案设计,为作品增加现代感和设计感。颜色上,作品以蓝紫为主,没有华丽张扬的颜色,给人神秘低调奢华舒适的氛围。




张晓琳


2016年进入鲁迅美术学院学习染织与服装专业


《泉·涌》

180*150cm 棉线 乱针绣

 

“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作品中以泉水的涌动搭配流沙,用激昂的动态和磅礴的气势,集中体现出“水”作为自然的元素、生命的依托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

暗藏在泉水和流沙下的年轮图案,寓意着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伴随着人类的进化以及对自然的认知,使作品由物质的层面升华到一种精神境界。





赵梓博



1992年生于黑龙江省鸡西市

2011—2015年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纤维专业取得学士学位

2015—2018年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攻读硕士学位


获奖情况:

2016年8月作品《风起》       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创意设计大赛金奖  。

2016年9月作品《素以为绚》   中国国际面料创意设计大赛入围奖 。 

2015年6月作品《凝望》       15届本科毕业创作获“优秀奖”被学院收藏。

2014年8月 作品《可口可乐》   金投赏全国校园创意设计大赛 “优秀奖 ”


作品名称《暮雨》

尺寸:240x80

作品材质:铁、纸浆、麻

现代主义影响下的艺术界以逐渐在向后现代美学过度,在我的创作过程将后现代思维引入到整个毕业创作。现代艺术包豪斯后的设计界生产了许多产品,这些产品已经逐渐远离我们的生活,但随着探索的深入,欲在现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之间建立一种联系。做为后现代的美学的重要特征是艺术与工业机械的结合,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作品以图案的角度出发,围绕机械、工业、符号、结合进行创作,利用废旧钢铁、纸浆、麻等材料进行创作。让观者在冰冷的钢铁森林中,感受到如夏季暮雨般朦胧、温暖的画面。


作品名称《交织》

尺寸:100x100 

作品材质:方巾



布展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