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校级优秀毕业论文分享(一)



 编者按:本科论文是对大学四年学习(理论&实践)的重要体现和检验,有助于培养系统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模式,提高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是自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对大学生研究能力的提高有些重要的作用。本期推送,是2018届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校级优秀毕业论文展播(一)。希望可以有助于尚处于本科阶段的同学的论文写作。


作者简介:


姓名:谢雪莲(西南民族大学 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 2014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

毕业论文指导老师:薛熙明

毕业论文: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与藏羌族群关系变迁——以理县甘堡藏寨和桃坪羌寨为例



作者语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拥有着得天独厚的民族旅游资源,在民族地区旅游发展过程中,乡村社会经历着巨大的变化,旅游业对邻近乡村之间和族群之间的沟通连接作用益发明显。乡村旅游发展与族群关系变迁之间的复杂联系,引发了学术界的重点关注。本文以位于317国道线的理县甘堡藏寨和桃坪羌寨为例,运用文献法、问卷法和半结构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两地民族旅游发展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并从旅游经济交往、文化互动以及社会交往三个维度入手,分析总结了两地藏羌族群的关系演变形态。

      研究发现,在两个民族社区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尽管存在着利益竞争关系,但旅游经济协作、文化互信和社会联结都逐渐加深。

      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与已有研究理论的对话,探讨了乡村旅游发展下的族群关系变迁机制,并就如何进一步调适族群关系和增进族群互动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本文有助于解决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族群关系问题,也拓展了全域旅游发展的思路。


结论conclusion


1、两个民族社区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尽管存在着利益竞争关系,但旅游经济协作、文化互信和社会联结都逐渐加深。

在旅游发展的重大机遇下,两地的经济实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由于旅游经济竞争的日益激烈,两地居民为赢得更大地经济利益往往做出了类似争夺游客、孤立发展等影响两地族群关系的恶劣现象,但是为了更大程度地推动两地景区协调发展,两地居民出现了经营理念共享、景点景区互荐等和谐的族群互动。同时,旅游发展带来的当地居民社会观念的转变,使得两地居民在娱乐休闲活动、民族服装穿戴、族际通婚以及个人社交等社会文化方面的互动加深,而这些互动都极大地促进了两地藏羌族群间的关系变化。


2、随着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政府政策的实施、族群自身的开放、外来游客的示范以及旅游利益的驱使等内外部因素都极大地推动着甘堡藏寨和桃坪羌寨两地藏羌族群关系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



思与辩


1.你是如何想到运用DPSIR模型分析法的呢?


答:首先,在族群关系变迁问题的现有相关研究中,多数研究侧重于质性研究,量化研究的文献较少。其次,在论文写作前进行文献阅读时,发现了少数几篇研究社会关系的硕博士论文中引用了DPSIR模型,从中获得较大启发。最后,结合自己现有的调研材料以及论文框架结构,发现自己毕业论文借鉴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2.构思此篇论文时是如何把涉及不同民族之间的问题考虑的如此全面呢?


答:选题的来源是自己参与的2017年国家级大创项目《旅游发展背景下藏彝走廊族群关系研究》,由于毕业论文的选题不宜过大,因此将文章题目定为研究藏族与羌族之间的族群关系,并以具体的案例地来进行探讨。其次,确定文章的研究内容。这往往需要提前拟定论文提纲并与指导老师有充分的讨论。在我毕业论文初稿撰写之前,与指导老师进行了多次讨论,老师也提出了多次建议。最后,在选定合适的研究方法后进行了多次初稿修改,才确定研究内容。


3.在构建此问题的逻辑体系时有什么让自己觉得很有价值的思维方式呢?


答:在我看来,论文的写作思维往往来自于自己脑海中的知识量,也就是所谓的“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进行自己的创作”。因此,在论文撰写前,需要进行大量的相关文献阅读,阅读高质量的文献能够为自己写文章奠定良好的思路和方法。当然,平时的文献及书籍的阅读量也需不断积累。此外,平时课程作业的撰写也是训练自己写作思维的重要方法之一,我们应该多珍惜平时课程作业的写作机会,如有空闲时间,也可多尝试撰写自己感兴趣的文章,总之需认真专注写好每一篇论文。这样当自己准备毕业论文的撰写时,就不会难以下笔了。



作者简介:


姓名:冯结媚(西南民族大学 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 2014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

毕业论文指导老师:黄文

毕业论文:休闲农业科普旅游采摘类和加工类体验活动的游客调查




作者语



       随着农业改革、农业旅游发展的步伐,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发展农业旅游,但其中存在问题也逐渐增多,其中以产品、经营和服务方面的问题居多。虽然近年来,对于休闲农业的研究迅速增多,但目前国内对休闲农业科普旅游的采摘类和加工类体验活动的游客行为的相关研究较少,多是涉及而非专一研究,为了了解更多其中的缘由,本研究针对休闲农业科普旅游的采摘类和加工类体验活动进行游客行为的探索调查。

       考虑到参加过该两类活动的人并不普遍,因此本研究首先通过文献阅读法了解该方向研究的概况,然后通过访谈预调查确定样本范围和受访者对参与活动的意愿、原因、偏好,根据该轮预调查结果修改正式问卷。

       接着对数据进行一般描述分析和交叉分析,最终由于青年人群体居多,因此在动机和了解活动信息的途径两方面,着重对青年群体样本进行分析和讨论,其余部分仍然以全部样本数据作为讨论对象。最后得出研究结论,认为这两类活动的开发和设计可多考虑青年女性的需求,兼顾市场的同时,加强科普作用的体现,达到农业、乡村民俗文化传播的目的。


结论conclusion


1加工类体验活动市场宣传缺乏


人们对加工类体验活动的认识不足,导致其在宣传上的投入不足,加工类活动的宣传力度不够。文化形象不够鲜明,市场定位不明确,导致游客对加工类体验活动甚至是休闲农业旅游的认识模糊。较为依赖学校或单位的组织参与,参与的游客中难有回头客,且多以学生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为主,学生的消费能力和交通条件较低,而休闲农业加工类活动少有单独经营,多是依附休闲农业科普园或者农业园经营,而这些农园多处于公共交通无法到达的地方,因而,能够自行到达农园参与该类活动的游客都是具有一定的自驾游条件或者组团条件。因此宣传对于加工类体验活动而言是非常有必要的。


2参加过加工类体验活动的人很少


加工类体验活动种类繁多,体验内容较采摘类活动丰富多层,是很有潜力的休闲农业科普旅游体验项目,但调查结果显示参加过该类活动的人较少。除了上文分析过的加工类体验活动的地点设置问题,还有很大原因在于活动本身的内容,价格其次。由访谈记录和调查问卷的数据可得出,很多受访者表示,因为参与加工类体验活动而前往郊区的可能性是较少的,因为较多市面上存在的农业科普加工制作活动在都市内或者家里都可以找到地方或者原材料进行制作,除非要制作的是当地特别的、难以复制又从未做过的成品,或者有饲养小动物这样难得的机会,才会考虑前往农园。一般到郊区休闲农业园进行放松减压的都市人更倾向于较为简单地就能获得愉悦感和满足感的活动项目,如采摘、骑马、射箭、捕鱼等等。


3采摘类体验活动的产品项目比较单一


虽然如今的采摘类体验活动发展逐渐往高端发展,但产品项目单一、内涵丰富度不足仍然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多数采摘类体验活动的发展缺少对文化属性的考虑,对当地文化的挖掘不深,很多采摘园的内容都是相近、容易复制,导致多数游客在采摘园的经历除了吃喝、游览,就剩采摘,而对当地乡土文化的体会深度不够,导致对农园的印象较浅。农园缺乏自身特色是十分不利于农园长期发展的。像工具这样的活动细节,其实是可以用于营造农园文化氛围的,并非只有解说系统可以做到文化传播。


4游客对两类活动的科普教育意识淡薄

       

       作为具有科普属性的两项活动,受访者却对采摘类和加工类体验活动的科普教育功能的重要性评价垫底,笔者认为这和农园对游客的教育力度缺乏有较大关系。大多数的农业科普园总是依赖解说牌进行科普教育,但却会忽视了工作人员的教育功能。人和人之间的交流比单纯的人和物交流的效率更高,因为人和人之间是互相的、不定量的反应,而人和物之间只有单方面、定量的知识传播。



思与辩


1.你是怎样想到做一个把农业、科普、体验与旅游联系在一起的研究的?


答:一是国内目前少有研究着重关注这一方面,想看看自己能做到什么程度;二是看了这么多相关文献之后,非常好奇游客对这两种活动是怎么想的,对科普功能的感想又是什么。


2.在写毕业论文的心路历程是怎样呢?有何体会感受呢?


答:一开始的时候很茫然,不知道该怎么定题,无从下手;后来好不容易定下题了,写好了文献综述,做完了访谈,还是觉得问卷设计有些棘手,前后改了三四版。

      第一份问卷回收后,整理数据时发现有用的数据很少,如果要收集到目标数量的有效问卷,那就只能发好几倍份的问卷。于是随机应变,根据第一份问卷回收结果改成现在这个题目,在加工类体验活动之上,加入了采摘类体验活动

      论文写作过程,最想感谢的是我的家人和朋友。这学期返校之前,第一份问卷的数据反映出题目设计有问题,幸好那个时候有家人在旁理智地给我分析现状,协助我完成了第二份问卷的设计和发放,一天半就收集到目标问卷数量。而后的分析期间,有朋友在旁一起努力安。写作前一定要做好写作时间规划,预留一段时间,以防万一哪个步骤出了问题,才不至于手忙脚乱。


3.毕业后学姐现阶段的学业和工作或者为自己的规划是怎样的呢?


       先做和休闲农业相关的实习,时机成熟就开始进修,这个区间大概会持续半年到一年。毕业前,给自己留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去兼职,体验一些新鲜的事物,好让自己更快找到以后的方向




编辑 | 方舒 侯雨萌

特别感谢:旅历学院2014级旅游管理专业谢雪莲和冯结媚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