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毕业论文存废之争”

近年来,由于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严重下滑并存在着抄袭、剽窃、拼贴、下载乃至买卖论文等学术不端现象,教育界中“取消本科毕业论文”的呼声一直不绝于耳,而1011日一则四川大学新闻系即将在明年的教学计划中删除毕业论文的报道再次引起了轩然大波,“毕业论文存废之争”再次成为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的一个热点问题。正是基于此,“后现代写作论坛”于20091014日下午举办了题为“毕业论文存废之争”的师生座谈会,参与者主要为文学院的相关老师以及毕业班的部分学生。这次座谈意在通过对话、交流与讨论的方式来表达我们长期以来的思考与认识,进而深入探求推进这一问题解决的有效途径。

 

一、问题的提出

 

  杨春忠教授:20091011日,《成都商报》发表署名马天帅的一篇新闻稿,该文报道了四川大学新闻系的一项有关毕业论文的“改革”,亦即“拟从2010年起在教学计划中删除毕业论文,而以在报上发表新闻作品、评论等有具体篇目及质量要求的毕业设计来代替”。此文一经刊出,即引起轩然大波,连日内有数十篇论争性文章见诸媒体,此即为当下所谓“毕业论文存废之争”的缘起。我们这次座谈的论题即是“毕业论文存废论”,大家可以围绕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来展开讨论,亦即其一,毕业论文存废之争的缘起;其二,毕业论文存废之争的理论误区;其三,超越毕业论文存废之争的有效选择;其四,学位论文写作中存在哪些学术不端现象?如何治理?等等。

  郝学华副教授:关于“毕业论文存废之争”的缘起我补充一点。事实上,毕业论文存废之争由来已久,这一论争主要是由于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日益下滑,而且存在着严重的抄袭、剽窃、拼贴、造假甚至买卖论文的学术不端行为。在2004329日,《中国青年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本科毕业论文掺水严重能否取消》的新闻稿,其中即提到最具代表性的“毕业论文取消论”者就是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涂艳国教授,他认为,与其让“掺水”的毕业论文泛滥,不如取消毕业论文,其理由主要有三,亦即其一,本科毕业论文并非必不可少,美国本科生乃至硕士研究生都不用写论文;其二,绝大多数高校的师资力量、图书资料和实验设备不能适应本科毕业论文的要求;其三,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不高,而且弄虚作假与形式主义倾向泛滥。同时,也有不少学者发表了相关的驳议文章,表达了针锋相对的观点,如朱科蓉在《本科毕业论文不应取消》(《科学时报》2004413日)一文中就对上述理由逐条予以批驳;亦正针对这种“取消论”,200448。但毕业论文存废之争并未因此停止,20062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下发了一个通知:对于本科毕业后直接攻读研究生的学生,要求他们独立完成毕业论文;对于不直接攻读研究生的毕业生,可以在毕业论文、案例分析或实习报告中任选一种,但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20071217日,《中国青年报》公布了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搜狐网教育频道联合开展的一项调查的相关结果,在2243名参与者中,71.3%的人认为毕业生对毕业论文不重视,而42.5%的人认为毕业论文应该取消。可以说,每年都有关于“是否取消本科毕业论文”的争论文章见诸报端或网络等媒体,论者各执一词,莫衷一是。而此次四川大学新闻系的改革再次使“毕业论文存废之争”成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这一切都表明,我们现行的毕业论文写作制度已到了非改不可的程度,理应在深入调研与广泛听证的基础上推行切实有效的改革。

 

二、目前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中所存在的弊端

 

  杨春忠:目前学士学位论文写作中的学术不端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七个方面,亦即抄袭、剽窃、拼贴、侵占、下载、买卖论文、注释失范等。这些学术不端现象的大量存在,已经严重地影响到本科学士学位论文的质量,损害了高校的形象,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其负面效应无疑是巨大的。

  郝明朝教授:目前本科毕业论文已经流于形式,尽管指导教师发现学生论文中存在学术不端,质量明显不过关,但考虑到论文的通过与否和学生的毕业直接挂钩,往往都会心慈手软,而学生往往抓住教师的这个心理钻空子。不少大学生四年读书很少,甚至连最基本的书都没读过,到毕业时要写论文,就只能临时粘贴、拼凑成章。以古代文学为例,有学生写有关《聊斋志异》的论文,但其连原著都没有读过,这种论文的质量可想而知。

  杨春忠:事实上本科毕业论文制度在制定、审核、评估等各个环节都存在着含混不清甚至互相矛盾的地方。例如,本科论文是否与毕业挂钩,高教司并未做硬性规定,而是将权利下放给高校,高校可以自主决定;然而在本科教学评估中,却将毕业论文作为核心指标加以考察,且规定毕业论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张雪飞老师: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往往给人以一种仓促之感,在大四下学期才开始写,尽管有半年的时间,但事实上由于找工作、考研的冲击,学生并没有足够的心思和时间去写。而且四年大学从未提起过论文,到了毕业之时突然却变成不得不完成的任务,出现抄袭、拼贴这种现象就不难理解了。

  孙向阳:目前本科毕业论文评判标准并不恰当,例如开拓、创新等标准,似乎很难作为本科生论文的评判标准。而且,目前学术不端这种现象已成风气,不仅是本科生,就连教授、博导也存在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这样一来,本科生自然就有了上行下效的心理。

  李加朋:有些同学也想读书,但是目前的课程设计并不合理,学校开设大量公共课,而我们希望学的专业课却不多。尤其是大一的课程设置,专业课仅有一两门,而“教育学”竟然在四年的学习中重复三次;何况我们还要面对英语、,实在没有太多时间去看书。

  吴飞:事实上很多同学还是想读书的,而且大部分同学也的确在读书。以我班为例,四分之三的学生是在图书馆看书的,不过看得并不是文学名著,也不是在进行学术性的研究,而是在准备各种考试。以我班考研为例,大部分同学只读学校所规定的有关书目,而这些书目只是一些教科书,学校似乎并不看重本科生的学术水平,仍是看重对知识的记忆和简单运用。众所周知,本科生面临着较大的压力,没有人敢对考研、工作这些生存问题等闲视之。简言之,考试依然是中心,学术训练与研究性学习只能靠边站。

 

三、本科毕业论文是否应该继续存在

 

  杨春忠:论文写作这种学术训练方式是大学教育的最为重要的构成部分之一,其存在具有必要性。无疑,没有学术思维、没有学术训练的大学教育是不完善的,而发表新闻报道、小说、散文等非学术性文章的写作方式是不能代替学术性论文写作这种学术训练方式的。尽管我们也在设想多元的替代方式,但到目前为止,恐怕还没有一种方式能替代论文这种学术训练方式。可以断言,新闻报道替代不了,各种所谓创业活动替代不了,小说、散文的写作也替代不了。

  郝明朝:尽管毕业论文存在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我认为,高校不但不应该废止论文,反而应该提出更高的要求。

  郝学华:论文写作作为学术训练的主要方式,是大学教育所理应具备的基本功能之一。如果高校没有学术训练,没有论文写作训练,那么高等教育的质量以及精英人才的储备培养都是不可想象的。

  张雪飞:本科毕业论文确实出现了很多争议,但是论文写作训练的好处又是不证自明的。我们似乎不该简单的废止论文,而是考虑如何进行论文写作教学的改革。

  宋士文:论文写作这种学术训练是很有用的,只要自己看书了,认真思考了,即便是没有什么创新,也会有很多收获。以我本人为例,如果不是写论文,我就不会接触到如此深奥而美妙的学术领域。仅仅看教科书,仅仅是听课堂的讲授,都不会培养同学们独立思考的能力,更不能使同学们具备基本的学术素养。

  景星等同学:我们并不讨厌论文,事实上一些课程论文我们很愿意去做,而且是认真地去思考与写作。比如文艺理论的课程论文,刚开始上课老师就布置给我们,同样是一个学期的时间,我们就做得很认真。其实没人故意应付老师的,谁不想在大学学点东西啊,但是把毕业论文写作放在最紧张、最不安宁的大四下学期,这确实有点难。

  孙向阳:学术训练必须要有,硬性的要求也是必要的。现在文学院的学生不读书现象已经十分普遍而且严重,如果再废止论文写作,不可想象文学院的学生会颓废到什么地步,毕业生素质会差到什么程度。

 

四、毕业论文改革之设想

 

  杨春忠:既然我们都肯定了论文写作作为一种有效的学术训练方式应当存在,那么我们似乎应当探讨一下如何改变目前毕业论文写作这种尴尬的境地。我有一个设想,那就是取消毕业论文写作、强化学位论文写作并合理而完恰地对学生进行分流。这不仅是一个说法的改换,而是高等教育观念与制度改革的一种合理和有效的选择。亦正是这种思路,我们应该将本科毕业和学位授予区分开来,其中,论文的通过与否应作为学士学位授予的一项基本评判标准。

  这样,这里即存在一个学生分流比例之确定的问题。比如拟定本科生只有30%50%的学生可获得学位,而另外一些学生只要修满学分、符合学校的各项规定即可毕业,拿到毕业证书,但由于他们未能写作学位论文,所以不能获得学士学位,拿不到学位证书。应该说,这种方式既可以让学生重视论文,重视这种学术训练,真正下功夫读书思考;也可以赋予学校、老师更多的权利,严格要求学生,并给学生真正严格的指导与规范。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毕业与论文相分离、学位与论文相关联并对学生进行分流的方式,不仅能够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而且能够满足学术发展的现实需要;不仅能够有效地消解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技能教育与学术教育的非平衡性机制,而且能够有效地消解应用型教育与研究型教育、学历教育与学位教育的非平衡性机制。

  郝明朝:我同意这种毕业与论文相分离、学位与论文相关联并对学生进行分流的方式。现在指导教师过分体谅学生的难处,能够默许大四的学生不去上课,当然也不忍“枪毙”学生的论文,这就必然造成目前这种论文质量不高、学术不端泛滥的情况。

  郝学华:有些院校也在实行这种分流的改革尝试,比如前面提到的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学校规定只有打算考研的同学必须写论文,其他同学自愿。这就给我们一种启示,可以也应该通过学生分流的方式来实现本科毕业形式的多样化。既然目前我们的高等教育是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的结合,那么应该在形式上体现这种差异。学位和毕业分离,是个不错的建议。我们甚至可以做一个初步的设想,例如规定只有成绩达到半数的同学才可以申请学位,而这成绩优秀的半数学生中,又会存在因为论文不达标而再被淘汰一部分的情况。

  张雪飞:除了学生分流,我认为提前论文写作的时间也是有必要的。至少把论文写作、文献检索等基础课程放在大一,相应的一些专业课也应尽量提前,这样才能让同学们有更充足的时间去准备学位论文的写作。

  杨春忠:我主张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必须开设“学位论文写作概论”课程,从学术规范与学业论文写作两个相关维度上来讲析学位论文写作的相关问题,为此,今年我申报了《学位论文写作概论》教材。其目的在于指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学术训练,规范化地进行课程论文、学年论文与学位论文的写作。事实上,我们现在的学术训练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一般大学生都是毕业的时候才第一次想起论文来,这样仓促的去写必然不会写出高质量的论文,适当增加课程论文,更多的学术训练应该可以为学位论文打下基础。应该说,论文写作这种学术训练方式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大四下学期,而应该贯穿大学四年的始终。

  高有涛:既然以考试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一时无法改变,那么大学考试的方式应当多样,将课程论文列入考试成绩应该是个不错的办法。这样既完善了大学考试体系,又可以增加适当的学术训练。

  郝明朝:目前文学院正在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初步拟定在大二下学期指派导师,对本科生的学习、生活、学术研究提供具体的帮助,这也是一个积极可行的办法。

  宋士文:以学位论文来代替毕业论文并对学生进行分流是个不错的方式,但是我想应该建立更为宽松的学位申请方式。比如毕业后两年内,如果学生提交的论文达到了学士学位授予的标准与水平,那么学校也应该考虑再授予学生学位。

 

五、会议总结

 

  杨春忠:通过今天的讨论,我们至少形成了以下几点共识,亦即其一,尽管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存在着种种弊端,但大学阶段的学业论文特别是学士学位论文不能取消,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既然有必要强化学位论文的写作,那么开设“学位论文写作概论”课就具有了必要性。其二,学位论文写作是一个长期积累和思考的过程,不是三、五个月就能完成的,在学业论文的写作中尤需强化课程论文和学年论文的写作。其三,当下大学学业论文的写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备与完善,并进而使之规范化与制度化,亦即通过学业论文写作教学体系、学术规范教育体系以及论文写作程序规范制度化的建构,来有效地解决论文写作中的学术失范问题,进而保证并提高学士学位论文的质量与水平。今天的讨论非常成功,收获了很多有意义的、有启示性的意见和构想,同时也非常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相信通过今天的讨论,大家对论文写作中的学术规范问题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与理解,也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地对待不久就要开始写作的学士学位论文,严格要求自己,真正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完成规范化与高质量的学位论文!

 


(聊城大学文学院后现代写作论坛“毕业论文存废之争”师生座谈会会议纪要)

 

(注:本纪要部分内容刊发于《聊城大学报》20091024日第062009119日第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