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学位论文丨毕业致谢

时光荏苒,我的硕士生涯,就这样走到了快谢幕的时刻。



要走到这一天也许很容易。上几门稍难于本科的课程、兵荒马乱地做几个课程展示,以至于我都还没认真设计过实验的诸多细节,没认真思考过正在发生的与将来要实现的诸多可能,看似云淡风轻的每一天却已淬炼成生命中重要的日子。


要走到这一天却真的很不容易。难忘本科时多少个挑灯夜读的夜晚,难忘保研路上希望与失望交杂的峰回路转,难忘会议论文写作时的困苦艰涩,难忘学位论文答辩时惊心动魄的层层闯关……研究生的两年时光看似平静如水,但却暗潮汹涌,以至于站在毕业的隘口转身回望时,经历过的辛苦辗转都成为临别时的欲说还休。


最想说的,还是感恩。

衷心感谢我的导师吴贺俊老师,本文是在他悉心指导下完成的。感谢他在我研究生期间学习与生活上的关心和指导,他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使我获益良多。难忘老师手把手地教我修改期刊论文,授予我从事科研的基本方法,更难忘老师无条件地给予我物质与精神上的支持。他常与我详谈近况、畅谈人生,使我正视到身上的缺点与不足,并勇敢地展望未来。在这里,我要再次向老师表达衷心的感谢!


感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医学影像科的李立教授及李姣、王金花等博士师兄师姐,你们为本文提供了大量详实的实验数据与临床经验,帮助我挖掘了医疗数据的应用价值,在课题中取得突破,并让我有机会接触智慧医疗的研究前沿。交流谈笑间我掌握了顶尖的医学资源,增进了对医学的认识,增添了新的研究领域。遗憾的是,在计算机与医学交叉学科的工作中仍有许多待解决的难题,但你们的科研精神值得我永远学习借鉴。


感谢IMSEN LAB机器感知实验室的师兄弟与同侪们,大家共同创建了一个学术氛围浓厚的科研环境,在与你们的交流中我逐渐认知自己、完善自己,对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有了全新的认识。站在实验室走廊能看见最令人沉醉的东校园,而那些饭后一起散步时吹来的南风,聚餐时的畅爽朵颐,流连在巽寮湾、南澳岛、海鸥岛的碧海蓝天,都是点缀我研究生的温柔闪光,这些时光意义非凡,我将永远铭记。


感谢中山大学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给予我更高的学术平台、更好的发展机遇;


感谢接纳我进行企业实习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使我有机会在一流企业感知学术界与工业界的差别,鞭策自己不断精进,也会一直记得在深圳奋斗过的日子;


感谢三位舍友,特别感谢马璐同学对我学业上的帮助,江湖路远,愿你我还有奔跑的勇气;


感谢所有支持与帮助过我的人,正是依靠着你们的点点善意与关怀,我才能有今天的收获。


最后,非常感谢我的父母。犹记得保研后与家人一起徜徉在中大南校区的兴奋与自信,记得在我迷茫和彷徨时电话那头不厌其烦的宽慰与鼓励,记得在我做出人生每一个重要决定时他们的无条件支持与付出。非常感谢我的父母养育我、陪伴我、鼓励我,给予我良好的成长环境与巨大的宽容,让我不被生活琐事所羁绊,勇敢追求一个又一个新的目标。养育之情,无以为报。


左宗棠曾言,“人生读书,得力只有数年。十六岁以前知识未开,二十五六以后人事渐杂,此数年中放过,则无成矣。勉之。”人生的变数是如此之大,我深知自己与所追求的未来擦肩而过是一件多么轻易而又自然的事情,正因如此,我才在内心更加深刻地感激这一段宝贵而勇敢的学生时光,它在我接触纷繁的人事与日趋精致的社会之前,获得了更加广阔的眼界、情怀和胸襟,也许这些才是方寸土地间,每个人独特的价值与境界所在吧。


如今的我即将工作,学术钻研之路或就此中止。曾一度质疑铺在自己眼前的就是一条平凡之路,但穆旦的《冥想》诗里,有一句话给予了我巨大力量:“这才知道我的全部努力,不过完成了普通的生活。”原诗虽有悲切意,在这里我却想把它当作一种乐观的表达——大概美好的人生,就是有机会用尽全部努力,并因此达到平凡生活吧。研究生的两年中,有被夺走的时光,也有被轻易抛弃的机会;有试错、有选择、有寻找、有坚持,很难说没有遗憾,但至少问心无愧。未来永远都未知,但它永远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它需要我不断的思考修正自己的方向,保持冷静与无畏,不断前行。



愿追求卓越之心不被世俗琐事所消磨,愿梦想不因时间而褪色;

愿这篇论文不会是学术思考的终点,愿前面这句话不只是希望。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山高水长,江湖再见!

 

 


2018-5-20

于中山大学广州东校区明德园




---  Ray先生的自留地  ---

留念:正式答辩照片摄于5月18日,管理学院D103会议室

鸣谢:提供最后一张照片的朱李设同学

责任编辑:Ray先生

欢迎后台来稿,说出你的致谢和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