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论文的海洋“中解脱,沉浸在建筑美学高迪之城的Vivid
于我而言,deadline不是第一生产力,回家才是。
为了复活节回家,我一个月写了四篇论文(总计一万二千字),准备project面试(暑假要当免费劳动力了),参加LV比赛(虽然没有获胜),我想我有足够内容写这篇文章。
1. 哪怕课程论文选题,也要选自己感兴趣的
第二学期的课程不需要考试,都是以论文来结束课程。
于是乎,我的论文跨行业非常极端,高端如奢侈品,接地气如矿业研究,抑或service marketing,还有自选上市公司(我选择的阿里巴巴)来写。
一般老师会指定行业和要求,但并没有限制某个公司。
所以,建议大家选择的公司是自己感兴趣的,或者是以后的职业发展目标。这样,更有动力和探究精神去写,也对之后的选择有所帮助。
比如,奢侈品我选择的Burberry,因为吴亦凡代言的热点(好写)和英国代表品牌(经典);一门Financial课程选择阿里巴巴来写,因为以后找工作面试也便于随机引用年报,新零售概念。
也有同学说,你选的这些公司都太普遍了,太多人写了,拿不了高分。
可是我的目标是通过和自己有所收获啊!
与其沉浸在不熟悉的话题公司,无边际的算数和矫揉造作的模型中,不如针对自己的兴趣点写的愉快点。
2. 框架定结构,按照brief来,融合model
如何将论文写得高效又愉快?
整个结构和论点花1-2天的时间整理清楚(Onenote 真心推荐),然后逐步填充内容。
其实这一条适用在所有的文字撰写任务中,,年终总结,市场报告,甚至微信文章都可以!
说来神奇,我不太爱去引用,但是为了论文的学术性,必须要做相应的论点论据引用。我有个比较主观的办法来操作:
针对自己较为熟悉的内容,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罗列出123,再根据参考文献内容进行交叉比对,充实自己的内容。
这样,既满足了“研究型”学术论文要求,又把自己的想法丰满地表达出来了,自我感觉甚是良好!
3. 论文资料哪里去找?
我有个自己的套路:先找行业整体大背景,再具体到公司,竞争对手。
euromonitor, market line, passport,deloitte,EY,图书馆资料库这些都是很好的来源。
个人还喜欢google最新的新闻,Forbes,BBC news, Financial Times来看,比较有时效性。
比如,在写阿里巴巴论文时,一直盯着2017年的年报是否公布,随时准备update。
4. 永远不可能一气呵成,但也要连贯操作
通常1000多字的微信文章我总是一气呵成,但是学术型论文永远不可能。
幸好是个急性子,没有拖延症,在框架拟好后,每一次的写作一定要保证一段段连贯流畅。
在多任务同时进行时,比如这次四篇论文都要在差不多时间完成时,有人在交叉写作,个人不太建议这样。
最好的做法是一篇一篇写,但如果有时间,可以寻找其他篇的相关资料和逻辑梳理,这样也防止自己陷于思维怪圈中出不来。
真的写不出来的时候咋整?
休息!
看个偶练,街舞,跑步,煮饭,逛街,唱歌,只要你开心能恢复能量就好!
写完之后不要着急提交,放两天,再回过头看,调整些逻辑和细节,最好。
Proofreading必不可少,找外国朋友来帮你看看,最好不过啦!
但具有“利益相关”的朋友,比如同专业同课程同学,最好不要互相看自己写的论文了,因为论点论据可能互相影响,最严重的可能会造成过高重复率。
5. 时间管理,个人把控
不管强迫症还是拖延症,最终目标必须在ddl前完成。
所以每个人写作时间的不同和时间分布的不同,不予评判是非对错。
就一般而言,一周一篇是可行的,但连续四周每周一篇真的是累到不行啊!!!
所以我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以终为始。
我的终极目标就是回家休假!
自己给自己定一个timeline,分阶段完成。
每完成一个架构和内容,给自己休息1-2天,清空下脑袋,再进入“知识的海洋”吧!
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想想“我必须毕业! ”“去西班牙的机票酒店都订好了! ”“我这么美,还写不出论文么?”类似的自我内心激荡到不行啊。。。
有人日进1000字,有人抓耳挠腮挤不出200,但是最终结果就是都完成了呀!
所以,以终为始,写论文的路得你自己一个人走,一个人的心理斗争和博弈,看你如何滚到终点。
和自己对话,斗争,其实蛮有趣的。
当完成的时候,是当下100%的成就感,和突然心里空了一拍的惊愕。
最后,祝大家在自己的世界里好好研究,好好对话,学会与自己相处。
毕竟,最后的毕业论文才真是最长的征途。
如果不读研究生,你怎么知道你并不适合读博呢?
两个国家,三个妹子。不同的故事和打拼,同样的辛酸和喜怒。
无
成都妹儿在英法
生活|态度|时尚
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