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后职业规划(下):如何与老板协调论文发表计划

华乐丝Wallace
学术英文润色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博士后研究员询问我们:究竟什么样的论文发表方式对博士后学术生涯最有帮助?以及如何处理与所在实验室及上司之间的纠纷?因此,借由“华乐丝Wallace”公众号,我们来深入探讨这类问题。当然,若您有不同于本文的任何想法,欢迎后台留下您的宝贵意见。(看上文请戳☞《博士后职业规划(上): 博士后研究员论文发表的最佳策略》


上司与您在论文发表计划上意见相反


假如您提出的论文发表计划,有较高的可行性,但却与上级领导的意见相悖,只要该领导是通情达理的人,您仍然有和他商量的空间。但首先您须了解上级领导想要的是什么,有怎样的顾虑,只要彼此开诚布公,您或许可以尝试说服他接受您的提议。


上司强迫您发表小型论文


有时候,年轻研究员的抱负会过于不切实际,一心想要抓紧机会在高影响因子的期刊上发表论文,但是上司却不想浪费时间与金钱在“发表机会渺茫的研究”上。如果上司打算终止或结束该项研究,您最好听取他的意见,早日投入下一个研究计划。依照我的经验来看,上司通常是纷争当中胜利的一方,因为他直接主宰着您的研究经费与各类资源。有些上司不想投稿到高影响因子的期刊,可能是因为缺乏企图心,或是对团队能力缺乏信心,也可能认为该研究领域的顶尖期刊通常影响因子不高。如此一来,许多年轻研究员会很容易受挫,认为领导的理念与自己的理想背道而驰。不过,一些企图心高的年轻研究员可能会越挫越勇,最后达成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不是所有研究都能成功发表于高影响因子的顶尖期刊。举例来说,阴性结果的研究通常很难发表于高影响因子的期刊,原因在于,研究结果呈现阴性,有可能是技术失误造成的结果失真,要排除这种失真的可能性,往往需要做多组的对照试验,耗费大量的时间、心力与金钱。对于年轻研究员来说,与其付出时间与心血在阴性研究上,不如全心投入其他较有发展性的研究。


上司强迫您发表大型论文


对于年轻研究员而言,在高影响因子的期刊上发表大型论文既有优点又有缺点。优点在于,若能有靠前的署名机会,无疑能为您的研究生涯带来锦上添花的效果。但不幸的是,一篇大型论文往往需要多年的酝酿,过程中有多名研究员参与其中,这些研究员不可能都成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因此最常看到的情况是,一份研究有三人以上并列为第一作者,二至三人并列为资深作者。


如此一来,如果您是五位或六位作者中的其中一位,您的贡献无疑会受到审稿人的质疑。有些上司会把论文发表目标订在高影响因子期刊,认为一旦发表成功就是荣誉的象征,而有些计划主持人则认为这个目标不切实际,但无论是哪一种情况,论文出版的日子都容易因为下列原因而延迟:审稿意见建议增加额外的实验,或是审稿人提出过多要求,导致论文被要求反复的修改。因此,您的署名可能因为更多研究员的加入,或因您离开研究团队,而最后被排到靠后的位置。


丧失第一作者的署名权


最糟的情况是:您投注万分心力,在论文前几版的文稿时还是第一作者,最后却变成靠后的共同作者。从我的经验来说,即便如此,也千万别和上司争论作者署名的顺序,因为上司通常拥有判断个人贡献程度的权力,并且现有的制度也未有明确的规定。这样看起来确实十分不公平,但如果计划主持人是位公正的人,或许您可以期待某些补偿。


您该将目标放在“以共同作者身份发表多篇论文”吗?


我认为,尽可能多的论文发表记录,其效果绝对会比仅拥有不多的几篇第一作者的著作来的好。但如果您列表上的论文几乎或全是署名为共同作者,那么您的独立研究能力肯定会遭到质疑,对于专业是组织学、电子显微学、影像学、行为测试(behavioral testing)等辅助技术的人来说,情况更是如此。因此,建议您个人学术著作列表上署名为共同作者的论文数量不要超过第一或通讯作者的篇数。


另外,若论文未连续发表,而是间隔了好几年才发表下一篇,即便其中包含了《Nature》的论文,也不由让人猜度:虽然2006年在《Nature》上发表过论文,但接下来几年却不见任何产出,可见此人的科学研究产出能力与独立研究能力有限。


您该全力以共同作者的身份,投稿至高影响因子的期刊吗?


即便您有多篇类似《Nature》等级的论文,但都署名为共同作者,而您作为第一或通讯作者的论文均发表在影响因子偏低的期刊上,这样,他人同样会质疑您的独立研究能力。因此,若您是这种情况,建议更多专注于以您为第一或通讯作者的论文研究课题上。对于博士生和博士后研究员而言,获得第一作者署名才是最有效益的。不过,如果博士后研究员有意申请研究补助,或想为未来学术生涯铺路,切记一定要以成为通讯作者为奋斗目标,如此才能突显您的独立研究能力。


根据职业生涯目标制订论文发表策略


从前面的论点不难看出,年轻研究员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论文发表策略。如果是在校的博士生,不会有太多的选择,通常由指导教授决定论文发表策略;相较而言,博士后研究员可以有较多的自由。您不如向有独立见解的同事、前辈征询他们关于论文发表策略的建议,而不是沿袭机构内部默守陈规的做法。有意思的是,您可能发现不同研究单位所使用的发表策略不尽相同,因此在抉择前,最好先仔细分析每一种策略的优劣。


我不知道自己未来想做什么工作!


我前一阵子在中国科学院授课时候,问一群年轻的生命科学研究员未来想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我问道:想去学术界(五人举手)、业界(三人举手),还是其他地方工作(一人举手)?。当我问到“谁还不知道答案”时,全场多数人举起他们的手(约350人举手)。由此可知,现今多数的年轻研究员把自己困在一个死胡同:他们深怕做错决定,努力确保自己拥有多种职业选择的可能性。这也是为什么他们从没想过拟定自己的论文发表策略,而是将领导的指示照单全收。


如有疑虑,提高您的目标


如果到现在,您还不知道要选择哪一条职场跑道,那么很难做到全力冲刺。如果您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如学校教授、研究机构研究员、公务员,那么您不如将目标放在顶尖刊物上。千万不要浪费时间投稿至低影响因子的期刊,因为您付出了同样多的精力,最后却得不到任何掌声。把目标锁定在高影响因子的期刊,至少要高于您研究团队的平均水平,这样才最能获得赞赏,甚至为您赢得一座科学奖,毕竟,奖项就是“杰出”的象征,有助于职业发展。此外,把目标提高还可以帮助您判断自己是否适合学术这条道路


点击图片阅读





提供专业的英文论文润色、翻译服务,

帮助数万人成功发表SSCI和SCI期刊

长按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