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取消专业型研究生?回归真正的医学人才培养道路

去年6月份,我辞掉了在学校的工作,以一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的身份回到麻醉。很多朋友不解:我为什么这么想不开?即使有自己的规划。但是,直至今日,我还是陷入了迷茫之中。

当时有朋友问我:既然要回临床,为啥不考研究生?

不想再花父母的钱读研,这是我最俗气的原因。我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父母花在我身上的精力和金钱已经够多了,规范化培训可以让暂时我养活自己,让我专心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但是,最近有几位老师问我:以后考不考研?到底考不考研呢?我内心是拒绝的。


如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政策已经在全国铺开,目的是培养临床医生,可以治病救人的医生。如果国家走好这条路,完全可以达到目的的。这个政策是学习发达国家的政策:医学院校学习+毕业后继续教育。

然而,中国总有中国特色的地方,医学人才的培养中还有专业型研究生和学术型研究生。如何理解这么复杂的政策呢?

      1、医学本科+3年的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政策,获得规培证书,学历依然是本科——共花了8年时间;

      2、医学本科+专业型研究生——获得硕士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花了8年时间;

      3、医学本科+学术型研究生——毕业后如果想当医生,再加三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花了11年时间。

如果还要读博士,继续奋斗2-3年。


这三条路哪一条是最好的呢?看起来毋庸置疑是第二条。因此,每年都有一大批毕业生考专业型研究生。可是,专业型研究生的学费可不便宜,有的学校一年的学费2万块人民币。这么高额的学费可以和在职研究生的学费相媲美。如此令人羡慕的专业型的研究生又是如何培养的呢?

专业型研究生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一样天天在临床干活,那实验什么时候做?周末或者晚上,反正自己抽出时间来做。人性一点的学校允许有半年或者四个月的实验时间。半年或者四个月可以做出什么成绩来?专业型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又怎么办?

      1、一所医科大学专业型研究生毕业条件:毕业可以没有文章,但是至少发表一篇综述,一篇有数据的综述。

      2、另一所大学专业型研究生毕业条件:发表一篇综述,最后课题答辩。一个月的理论课程,同时学习统计学。

这两所学校的毕业条件里,都没有文章的要求,这样的条件有没有惊到你?


一位专业型研究生曾经嘲讽:这哪是在读研究生?明明是廉价劳动力,有时连规培生都不如,天天干着规培生的活,规培生好歹有个几千块钱的工资。感觉自己是在拿几万块钱买研究生学历。

同学的吐槽,我不给予评价,圈内的人都明白其中的意思。但是,这样的路大家依然挤着走,为啥?因为花的时间短又可以获得晋升所需要的证书,非常适合中国医生的晋升道路,虽然难熬,但是忍忍三年,相对于规培生、学术型研究生而言,他们可谓一步登天了。为何不“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呢!

 

到底考不考研呢?本来不去想这件事情的,问的老师多了,我也迷茫了。我的“出身”不好,我的母校广东医既不是211,也不是985,更不是什么“双一流”。我到底何去何从?

回到麻醉的初衷是想好好做一名临床麻醉医生。我想,在中国,有这样想法的人只能走到主治医生这一步吧。而且,老主治在大医院还挺常见。我曾经遇到一位麻醉医生,他的临床能力非常好,麻醉做的非常细致、漂亮。“你都不知道,如果有谁做手术,我们都找某某老师麻醉,某某老师在我心目中是最厉害的麻醉医生,”现在依然记得一位德高望重的巡回护士赞赏的话。我一直以为这位麻醉医生是博士研究生导师或者正高,实习结束后才知道他是老主治。为啥升不了副高正高呢?因为他没有文章,没有课题,所以,他升不了,更没有资格带学生。


中国的医生评价制度就是这么畸形的。临床能力好的医生反而被边缘化。:“一些热爱临床工作,麻醉、手术、临床水平很好,不随波逐流,坚持医生天职的优秀临床医生被边缘化,在大医院无立足之地。于是出现了绝非个别的有SCl又听话好用,但上手术台就手抖的人当上了科主任,我不议论其他科,心外科就有,还不是个别。”

重论文而轻临床的医生评价制度是中国独有的政策,严重束缚了医生的生长,滋生了多少假论文,养活了多少废纸一样的医学杂志。

 

但是,这样畸形的医生评价制度还没有改革,又搞出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三条培养医生的混乱模式。可以这么说,专业型研究生是目前医生评价制度下的衍生物。这种不伦不类的培养模式可不可以直接取消?

为何不伦不类?

      1、学费贵;

      2、培训内容与方式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3、临床和科研都想兼顾,到头来,两者的能力都不是最精的。

      4、占据了资源,不仅消费了学术型研究生的实验课题资源,也占据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师资资源,导致了目前很多学术型研究生处于“放羊”的状态,导致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学员被贬低的事实。

 

实际上,我们需要真真正正的临床医生,可以治病救人的医生。只有走好这以下这两条路,医疗教育才能说是成功的:

      1、取消目前专业型研究生,加大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为有志于科研的医生铺开一条大道,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的科研大咖;

      2、取消目前专业型研究生,加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投入,包括财政投入、师资投入,实实在在地培养临床医生,严格把控规培基地的资格,反馈规培基地的培训质量,提高住院医师毕业门槛。规培生考核通过后直接授予博士学位,为有志于临床的医生清扫行医路上不必要的障碍。

中国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借鉴发达国家的模式,既然学习,那请学习到位一点。不成熟的政策只会流失了一批又一批有志于当医生的人才。

 

到底考不考研呢?目前肯定不会考。如果考,只会考学术型。这三年的时间一心一意地参加规培,最大程度地提高自己的临床能力。况且,我的愿望是纯粹地当一名治病救人的麻醉医生。相信像我这样的医生、医学毕业生、医学生不在少数。可是,为何一个如此纯粹简单的愿望都没有办法实现?我们是不是该好好思考目前的医疗教育制度和医疗制度?

如果规培结束后再考学术型研究生,如此一来,毕业时,已经三十岁了。人生能有多少个三十岁?真是踏上医学从此无青春啊!又有多少人愿意三十岁时还没有稳定的收入?能不迷茫?相信和我一样迷茫的年轻医生不在少数。中国目前的医疗教育体制不是在培养医生,而是逼着越来越多的医学毕业生转行,逼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转行,逼着越来越多的高中毕业生不再选择读医。


为此,在此呼吁,取消专业型研究生,走好学术型研究生培养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道路,真真正正地为人民培养医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