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署名!4个有趣儿结果......

欢迎点击「中国科学报」↑关注我们!


论文署名提供的信息


科学研究成果绝大多数是以论文的形式公诸于世的。在日新月异的中国学术界,有实质性贡献的研究者才能列为作者目前仍是一种理想情况。


若认真考察成员和方向相对稳定的研究组多年来论文署名的变化情况,总是可以得到一些有趣儿的结果:




(1)人员流动。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研究生学习时间短则三五载,长则七八年。随着大规模扩招和毕业要求不同程度的降低,十年寒窗者已不多见。


另一类流动人员是博士后。很多单位还在把博士后当研究生培养着呢!更有甚者,招聘信息明确说要有博士后学位!毕业和出站一般都有论文要求。


几年内一闪而过的名字通常是抱着证书归(硕士、博士、博士后)的年轻学子。


(2)合作交流。


社会分工已经非常细密,合作交流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一些交叉学科,长期合作显然更有利。但是,国人之间坚持五年就非常了不起了。能够合作二三十年的研究者,只能是夫妻。


,后来的分手属正常现象。


(3)利益分配格局。


中国人多,有些研究跟差不多。


虽说几页论文远远轻于当年的铁疙瘩,好歹也算“成果”呀!给领导献礼不能一个人去,弄个48抬大轿多热闹。在有较多参研单位时,论文署名就是幼儿园小朋友排排坐吃果果。


同样内容论文发表在不同刊物不应该归入一稿多投的学术不端行为,而是多快好省地进入新兴科技大国的客观需要。


内容相同也就罢了,第一第二作者置换就有些费解了。一个可能的解释就是利益博弈的直接体现。


编辑们经常(审稿人偶尔)会遇到论文修改或发表前一刻增减作者或调整顺序。有些刊物干脆声明,前10名作者对本文贡献完全相同。


(4)领头人的状态


目前,学术江湖中各大门派的掌门人是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新派知识分子,多数是师爷级人物。


论文署名可以一定程度地反映研究组领头人的状态。


有的头头多年来热衷于当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如果研究组较大,大家又都没闲着,一年下来能够收获上百篇论文。


其实,论文多了未必是好事。评选较高的学术荣誉称号或奖励时容易遭到老派知识分子的质疑。有的头头喜欢在所有论文上署名,排名无所谓。


优点是向江湖显示我派兵强马壮,缺点是万一出了一颗老鼠屎,整锅汤就不如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好了。还有的头头在自己专业外的论文上署名。


这个世界很小。你一个研究数论的,除了会打两手太极拳,没别的本事呀!怎么突然有一天和生物学家发表了小鸟分类的论文,谁信?


仔细盘点论文署名,肯定还会有新的发现。一日不过三?打住。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振亭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67194-491306.html

相关阅读:

不把署名原则阐述清楚,永远争不出个所以然


学生能不能私自发表论文?


论文署名中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到底应该放在什么位置?


论文署名:挡不住的欲望


职称论文“三宗罪”,干脆取消行不行?


:让实至者名归


美国在自然科学领域论文署名的一个普遍规则


很多科研人员对待论文署名非常不严肃


如何解决论文署名中的弄虚作假现象?


论文署名该把导师“挂”哪?


  请按下方二维码3秒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