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考核论文,就能产生世界级的科研成果吗?


央广评论:不考核论文,就能产生世界级的科研成果吗?



韩春雨(右)在向媒体记者介绍技术细节



因为科研成果打破了国际基因编辑技术的垄断,引起全球学界轰动,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最近成了媒体竞相报道的对象。与此同时,他“十年没发重要科研论文,学校却不离不弃”被反复提及。在赞叹宽松学术环境的同时,高校论文考核是不是该废除也成为争议焦点。在有些观点看来,如果废除论文考核制度,那么韩春雨这样的学者就会如雨后春笋般在高校中冒出来,这样的图景现实吗?

  

毋庸讳言,当下中国学术界,论文考核制度问题不少,一定程度上禁锢了科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论文考核的问题在制度设计而非考核本身,无论国内国外,论文都是评价学术成就的重要维度。因为考核制度存在问题而废除论文考核,就如同把脏水和孩子一同泼掉。

  

诚然,韩春雨的成功离不开宽松的学术环境,也证明了论文不是评价一名科研工作者的唯一指标,但这绝不意味着废除论文考核和宽松学术环境之间可以划上等号。事实上,河北科大并非没有论文考核制度,只是没有僵化地套用制度;而韩春雨也并非是论文无用论的鼓吹者,他最后依然是通过发表高质量的论文证明了自己的真正价值。

  

推动科研创新,必须打破重量不重质,重形式轻效果的僵化约束。唯有此,才能让科研工作者心无旁骛,忍得住寂寞,做的了学问。在媒体的报道中,韩春雨被称作“三无教授”:无名校身份、无业界名气、无行政职务。他的成功对当下的科研路径、学术考核、高校治理都具有难得的标本意义。但与此同时,也应该警惕一种“伪宽松化”的声音。在这种声音里,似乎最好什么约束都没有,科研工作者才能出成果,有创新。这,同样也是一种僵化。


来源: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

撰写:王磊

编辑:周文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