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关于“技术”》兼谈少儿学钢琴---选自孙德明艺术教育文集《我的艺术教育》孙德明(国家一级词曲作家)

2018.1.12


关于“技术”

(以下“关于”等几节文章都适合于初学者,包括少儿)

---兼谈少儿学钢琴

中国有句俗话:家有万贯之财,不如一技在身。说的就是您的家庭不管有多么显赫富贵,最好还是自己有一门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技术或特长,这才是人丁兴旺、事业发达的硬道理。礼多人不怪,艺多不压人。掌握一门技术或专长,虽然依旧是老生常谈,但是大势所趋,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每年有将近一千万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连基本的生存能力都被所谓的分数扼杀在人生最为美丽和珍贵的青春时期。我想这不是骇人听闻的事情,而是每一个家庭、每一位父母和每一位孩子所要慎重考虑和长远打算的问题。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莫说家有万贯,即便是金山银山,也难以抗衡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因此,潮水般涌来的素质教育,把每一位少年儿童推向了浪尖。选择学习一门技术或特长,更是千家万户所要面临的问题。于是,良莠不齐的各种艺术类培训班编入雨后春笋,一阵风刮来,全国到处都在大发艺术培训的横财。就拿钢琴生产厂家来说,几乎是一夜之间冒出来了很多,杂七乱八的各种牌子,令人眼花缭乱。经营各种乐器的琴行,也随之纵生。每逢周六日或假期,大人小孩不是走亲访友,逛书店游公园,而是参加各类培训班。普通老百姓有几个能够清醒地认识到其中的内幕,而是没有目的的一哄而上。总不能让自家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吧,于是便有了当今貌似繁华却暗藏杀机的混浊的艺术培训市场。

然而令人喜忧参半的是未等春风轻抚绿叶已是遍地残花落叶。凋零的不只是一颗望子成龙、盼女为凤的父母心啊!但是,中国的社会现实就是这样,长年累月的灌输式教育以及攀比心理,导致很多家长跟风心理极为严重,使得孩子不堪重负。中国有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包括一些俚语。可谓字字珠玑,只要悟透了,绝对会大受其益。比如说“不知深浅,切勿下水”这句话,道理稍加分析便一目了然。遗憾的是很多家长并不认同这一点,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的幼稚之上,结果未等花开便已枯萎。记得有句话说得好:母亲的手是摇动整个世界的手。从母亲十月怀胎到生命的呱呱坠地,那只摇篮便成了蕴育生命奇迹的温床。所以,母亲的选择,便是孩子一生的照明灯。而一个家庭,虽然还是延续着传统的礼仪方式,但是在人的生命沿袭中,母亲的基因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想说到这里,任何一位有责任性的家长或母亲,已经不能不意识到其中的含义了吧?!

我为什么要这般开这篇文章的头,不是耸人听闻,而是现实所致。面对如此泛滥的艺术教育市场,我作为一位从事了三十多年音乐教育的钢琴老师,不能不扪心自问,更不能不坦言这个市场的混杂。只要您走进任何一所小学校或者幼儿园的周边,几乎没有不设立各种各样的培训班的。当然人都要生存,但是正是因为如此的生存,才使得我不得不站出来讲句良心话。孩子是我们的未来,如果从小就扼杀了她们的天性,那么我们还能不能看到梦想中的明天了?所以,我特意强调了技术这个词,因为只有掌握了基本的技术,才有可能过渡到娴熟的技巧,进而抵达技艺的黄金彼岸。

说实话,尤其是在中国音协及其中央音乐学院等多家机构开始全国性的业余考级以来,正如很多所谓的名人,编写的电子琴演奏法教材,害了太多太多本身具有极佳音乐天赋的少儿一样,考级早已被市场化了,商业化了。遗憾的是这种被人为地市场化了的商业行为,依旧被少数人掌控着,操纵者,独吞着其中巨大的经济利益。家长根本不了解其中的内幕,为了多招几个考生,某些考点的负责人,干脆给老师提成。而最为可怕的是,一位已经达到中级以上(7级)水平的考生,尽然只能弹出一个半生不熟的调的音阶或琶音来。乐理知识和视唱练耳自然不敢恭维了,几乎是一问三不知。不懂得如何更好地掌握技术,不明白怎么听辨声音,拿什么和音乐交流啊?当然就无从谈起表现音乐的美了?!那种茫然和无知,难道不是这种现象造成的么?一年四季就弹几首考级曲目,您说能成为您想象中的优秀演奏人才么?在这里,我不敢说是能不能成为演奏家,因为没有这个环境,大背景更是糟糕到了极点。这就像有买卖的地方就一定会有猎杀的道理一样,艺术市场也不过如此。可是又有几位家长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所以,我才强调技术问题。因为很多培训班为了迎合家长或者说考虑到自己的实际利益,很少在孩子初学伊始就注重技术问题的。连滚带爬地弹下来以应付一年一度的考级,似乎那本证书比什么都重要一样。最为可怕的是,当孩子自己意识到自己还能够学习音乐或者说掌握一件乐器的时候,因为早期的技术问题没有解决而再也无法前进。这不就害了一个孩子么?所以我说现在的大学生毕业之后没有就业的机会,是从根子上种下的恶果所致。我每年都要给艺术类大专院校输送考生,但是我很清楚这是给自己挖坟。到了高三前半年,家长们感觉到孩子的文化成绩绝对不可能考上本科,便送到艺术培训班突击半年,再去所要报考的大学集训一段时间,最后还真的考上了。而为什么有些家长要做这样的决定,还是因为孩子在小的时候接触过音乐或其他艺术。这也正是我针对艺术创作所说过的那句话:草根文化,必定要变成文化的草根,是草根就一定会腐烂。同样的道理,这样考上艺术类大学的学生,您可想而知四年以后的结果是什么样子。

在学习任何一件乐器的前期,首先要解决的便是技术问题。有了技术,熟能生巧。巧再深究,方能开窍。最后才会成全其技艺,技艺才是创造美的生活的精神工具。之所以很多孩子半途而废,主要原因还是根本的问题没有解决。这个根本的问题就是我要一再强调的技术,作为钢琴演奏者,技术问题首先就是手指问题。手指问题便是支撑问题,控制问题。

在中国的传统艺术中,有许多门类和音乐是相通的(我在本书中专门讲音乐和世界公认的其它门类的艺术形式之间的关系分别作了比较详尽的阐述,见后面)。比如书法艺术,只有练就了点横撇捺提勾折等,方可连笔如行似草。绘画也是如此,只有首先将最为基本的线条和透视等掌握好了,才会将其意泼染纸上。亦所谓书乐同流,书画同源也。因此,大凡习字者,均要经过对篆隶楷草行物体的精心研磨和修炼,再揉众家之长,方能形成自己的风格。但要具体地讲,每种字体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同样是横,楷书的横书写起来,就很讲究起笔、行笔、顿笔、收笔等运笔方法。起笔者,欲右先左,欲下先上;逆锋落笔,转折回锋。而行笔则中锋逆势运笔;顿笔便是对前者的回顾和对后来者的展望;收笔者,更要笔锋回转,稍驻收锋。“护锋藏尾、“中锋行笔”便是写好横画的要领。至于笔势及其他,暂且不论。再像行书的横,有上挑横,下勾横,细腰横等,各种横划,自是千秋不同,各显其态。如果把音乐(钢琴)拿来做比较的话,其状态也完全大同小异。比如单音的触键,都要有准备、触键、持续、离键的过程,正像楷书中的横划的起笔、行笔、顿笔和收笔。而书法中的运笔走势,也完全和弹琴的姿势一样,同样在触键时,刚柔虚实明暗要相连通。只不过书法有着具体的形象,可以一目了然。而音乐则要通过无法视觉的声音来体现和感受而已。它们之间形不同,但却有着极其相近的内在联系。

但我的目的是要通过相互之间的对比,在论及技术之重要性的同时,能够举一反三地阐明一种源自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比、兴规律。试想,这种办法当然有知有趣,易懂易记。而且在强调技术的同时,就已经奠定了技术升华到技艺的内涵,不至于掌握了技术而达不到艺术,终究是个工匠的份儿。当然要在实践中做到灵活运用,同样是一门需要极高悟性的艺术。

有些孩子之所以成绩非同一般,除了勤奋与天赋之外,最为关键的还是施教有方,学研有法。授之以点,习之成线。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的规律,但遗憾的是,许多孩子不按自己的思维去寻求原因和方法,再加上学习的一些态度等,总感觉到技术没有多大用处,导致学习成绩不仅一般而且旷日持久之下,越来越感到乏味而难以继续为之。

有了上述这些思路,或者说方法,我们就可以探讨技术的险峰了。但我必须提醒或者说忠告正在学琴的孩子们,在攀登钢琴技术巅峰的艰难历程中,仅凭热情是不可能摘取明珠的。要有耐心和恒心,要有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执着精神。当您过了一关又一关时,更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性和毅力。相信您一定会曲径通幽,直达顶峰。

第一:单音(五指范围内固定手型的练习)

人们常说,是金子总会发光。这音乐中的单音,就像一粒粒埋在沙砾中的金子,等待您去开采。可以是大浪淘沙,也可以横刀立马;可以涓涓逶迤,也可以翻江倒海;可以大刀阔斧,也可以轻雕细琢,可以五雷轰顶、力拔千钧,也可以垂帘私语、纤巧如丝……

无论何种情况,这个单音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可以先让小朋友伸出右手,数一数(从大拇指开始)有几根手指。再从最长的、也是最中间的三指开始,左边一个右边一个,按照三、二、四、一、五的顺序,一次让手指在键盘上站立。具体位置或者弹法,可参照《关于“站立”与“行走”》一节。主要目的是让这个单音饱满、结实、优美地弹出。很多时候是采用“非连奏”(nen  legato)即自然重量的弹法。其目的是先找重量,再找重量转移,也就是“连奏”(legato)。至于最基本的三种奏法,我在后面的文章中作了详尽地阐述,在这里我简单地用三句话概括一下:非连奏者,指断声不断,手腕是关键;连奏者,指连声也连,气力是要点;断奏者,指断声也断,呼吸是主线。而最为关键的,还是力量的凝聚(掌心)和高度集中(指端)以及气息的控制与调节(手腕)。许多孩子的手松软塌陷,除了第一关节的支撑没有解决之外,主要还是与掌关节有一定的关系,再就是手腕的控制和调节没有到位。正如一个音的产生需要四个环节的过程一样,让孩子明白并体会到声音产生得原理。千万不要一开始就强调必须站住,反而使得孩子的注意力过于集中与手指而忽略了该注意的问题。从学会听音开始,也许比指头的站立更重要。因为站立的目的就是创造更好的声音,这也正是钢琴技术与声音之间的关系所在。

很多老师把单音触键比作为“鸡啄米”,这不仅很有道理,而且极为形象,也很适合少儿初学者理解。当鸡在啄米时的外在动作,就像单指触键。决不能像鸭子吃食那样,嘴巴是一片子。正如我所说的“摊馅饼”与“捏包子”。如果更高级一点,就像是灵蛇吐信那样,灵敏、迅捷而准确。因此,训练单音,其实就是训练站立,解决支撑。只有稳固的后方,才会有战无不胜的前线。一旦支撑解决了,再进行双音、和弦等的练习就会迎刃而解。千万不要误以为双音更好站立,那就大错而特错了。只有解决了每一个手指的独立站立问题,才是基本技术得以保障的关键所在。

第二,双音(尤其是三度、六度、八度等)。

两个音同时发声,首先是均匀、整齐。这就是说,只有在掌握了单个字的意思之后才能够组好词的道理一样,不论每一个字是什么意思,一旦将其组成为一个词或词组,那就是另外一种意思,即便一个词的两个单字完全一样。双音也就是这个原理。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弹奏双音的技巧和要点。

弹奏双音最重要的是手指关节即掌关节的架子要撑住,手型呈拱形。手腕、手臂放松,指尖抓住键盘,用手臂重量去弹奏。手部保持平稳,手指主动,弹奏前手指抬起,弹到键盘底部,不能用手腕挤压。弹六度时,小拇指一定要立起来支撑住。尤其是在旋律中包含了六度音程时。如果小拇指支撑不住,就会造成外声部虚弱而被其他声音淹没的可能。从而使手指僵硬,导致声音的断裂现象。因此,在弹奏时要把手臂的重量侧重到小拇指上。但在一般情况下,由于基础训练不扎实,还在在对手指的控制能力要差一些,常见的情况是左手普遍较弱。而且总有不连贯的感觉。在练习时,可将其中一个手指在下一个双音还没有弹出来时,尽可能地保持在键盘上。尽管弹奏双音不想单音那样对第一关节和掌关节的主动性要求高,但力量仍然需要凝聚在掌心之内。通过手腕如弹簧似的伸缩和阀门似的调节,在手臂的带动下,想“拍皮球”似的拍起来。要求收玩具被柔韧、柔顺的能力。如果是一连串的双音,则更有点像刀剁肉馅一样的运动,力量不仅要非常集中,而且关键是手腕要极其放松。

第三,和弦。

如果我们把单音比作一个“人”字,双音就像“从”字,而和弦就是“众”字。和弦就是在双音的基础上再叠加一个能够包容和柔和双音的单音。但不论几个具有哪种关系(音程关系)组合在一起,只要形成了一种结构,这种结构所产生的音响同样只能是一个整体效果。犹如汉语中的一个词组,只不过它所表现的音响更为丰满丰富。

对于初学少儿来说,和弦的弹奏要略微困难一些。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教材时,注意到这一点。音程,在解决这一课题之前,首先必须把每一个手指的支撑问题彻底解决,在循序渐进地向深层次过渡。先可以把和弦的几个音分解开来一次弹奏,或者进行不同的组合强化和弦的框架。因为很多和弦的框架是固定的,所以手架子就要基本定型。力量在肘关节以上发力,像把一块石头扔进水里或推下去一样,“推”是要领所在。

常用的奏法有三种:

A:一拍或两拍以上的长时值和弦。

触键时,三个手指(或四个手指)像鹰爪抓东西一样,让每个手指在瞬间爆发的强大气力下鼓起来。然后让手指紧紧地贴在键盘上,从臂膀上往手指尖上送重量,用重量沉进键底的感觉弹奏。也就是说。感觉力量是从膀子上往下沉或往键盘里头推。发出的声音要饱满、浑厚、有魅力。常出现的错误是用手腕挤压或干脆砸下去。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我以为不能单从技术上考虑,关键要引导孩子不要单纯的把技术放在首位,要以用哪种方式产生的声音为目的。要提醒孩子,触键的角度很重要。通过对不同触键所产生的不同声音体会之间的对比,循序渐进地养成正确的弹奏方法和习惯。

B:断奏的和弦。

这类和弦的发力点和第一种相同,但区别在于力量通过手臂、手腕指节到指尖往下用力后让手腕及手部自然蹦起,同样也有原地蹦和拍皮球的感觉,像被键子反弹回来一样。这时的手腕及放松又有力量,柔中有韧,似乎从手腕弹该和弦的手架子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C:歌唱性的和弦。

在和弦中包含着旋律的歌唱性进行的一类和弦。弹奏时,手架子撑住,手指尖抓住,手臂、手腕要非常放松,但手腕多数要挺住而不要过于松懈。起落动作要慢。唱下去是关键!提手腕时,要柔软但绝对不能动作过大。因为旋律往往在高声部,所以下拇指一定要撑住,把重量向小拇指侧重一点,弹出的声音既要突出旋律又要有和弦的整体音响感。

第四:音阶。

无论单音(五指范围内)还是双音、和弦等,尽管结构不同,但是手位依旧在五指之内,并没有移动现象。而音阶,尽管首先是单音关系,但是却发生了五指之外的变化。最为明显的是手的左右移动以及大拇指横向的穿跨运动。很多孩子由于五指范围内的触键功夫好不到位,从而在弹音阶时出现了上下翻动手腕甚至于肘关节都在大幅度运动。我一直强调,在练习一个八度的音阶时,首先要明确一点,不要让人感觉是在穿跨。心里头要储存一个八度的结构和相互之间的转换手指的关系。一旦扩展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八度时,一定要侧重第四指。因为第四指不仅是支撑手型最主要的手指,也是连接几组音阶作为关键的手指。一不小心,音阶就会像瘸子走路一样,高低不平,深浅不一。刚开始练习时,一定要慢练,分手练习。最好是先采用非连奏或断奏练习,这样就会避免可以的穿跨动作了。最好是先把穿或夸得转弯处,分解开来重点练习。在这里,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大拇指的转动和手腕的平稳过渡。

关于大拇指的练习。众所周知,大拇指只有两个关节,不仅直接连着手腕,而且还平躺在键盘上。它的动作方向是朝着左右横向水平运动的,因此,在训练大拇指时,应该和手腕结合起来练习。

关于腕关节的练习。手腕不仅是手与其他关节的中转站,要柔和柔顺柔韧而富有弹性,而且七折调节和控制的作用。好像汽车后座下面的弹簧,要它能够支撑所负担的重量,不能一压就垮。同时,又要能在行驶在崎岖山路上颠簸时产生反弹力。既不能硬又不能软,必须软硬兼施,恰到好处。因此,手腕的训练,虽然没有具体的音符和时值,但却异乎寻常的重要,尤其是演奏的动作,首先是从手腕开始的。

在这里,我再阐述一下手腕的三种基本动作。首先是左右运动。左右方向的动作,主要用于配合大拇指的转弯。在弹奏音阶与琶音,以及任何需要大拇指转弯的经过句,一方面是大拇指主动地向力作水平伸进,另一方面,需要适度低手腕左右运动加以配合。然后,大拇指向外推出,使整个手掌向外侧转去。同时,手腕也必须辅之以柔顺的连贯动作是必要的。

上下动作。主要是用来弹奏某些轻巧的连续快速的双音、八度、和弦,以及在需要强化触键深度的时候,同样也离不开大拇指。只有手腕在具备了本身的爆发力量,以及在极为短促的时间内以最小的动作幅度,将力量最大限度集中的能力后,才能够彻底驾驭手腕的上下动作。

周旋动作。手腕由里到外或由外到里的周旋(像转圈圈一样)动作,犹如拉长了的橡皮筋,一般在远距离(超出五度)的连接上,全靠这种动作。

那么究竟如何训练大拇指和手腕呢?

第一:左右动作的训练。

A:按住大拇指,均匀顺当地将其他四个手指中的任何一个左右弹奏,从二度一直到六度以上。说简单一点,只要手指够得着的位置,均可弹奏。

B:不要按住大拇指,但大拇指作为轴心配合其他手指在左右两边运动。

C:用大拇指上行或下行,在二、三、四指之后转弯,配合适当的手腕动作。

D:用大拇指与四指或五指,在大于五度以上的音程后转弯,跨度也在四度以上。

第二:上下动作的训练。

A:按住五个手指,手掌撑牢靠,手腕上下运动。

B:用任何两个手指,训练手指的落下与提起,将手腕的动作与手指的动作恰当配合起来。

C:用连奏重复的三和弦、五度、六度、八度等,训练手腕的快速连续上下动作及其弹性与速度。

第三:周旋动作的训练。

A:五个手指全都按住,锻炼手腕自如地由内向外或由外向内周旋的能力。就想写一个汉字的“八”子一样,做一定的呼吸配合。动作要和谐、匀称,要根据节拍或不同的节奏运动。

B:五个手指全都按住,以一定的脉冲施加压力,旋即放松,配合以恰当自如的手腕周旋动作。

C:分别用下拇指和其他手指组合,弹奏远距离音程。手腕动作随着音程的扩大而逐渐加大其弧线的幅度。

在音阶中,常用的有平行三度、六度、八度音阶,反向八度音阶和半音音阶等。

作为键盘基本技术的基础,一定要在初学阶段把各种大小调音阶练习作为重中之重练好。

第五:琶音。

A:短琶音。

一个或两个八度之内的各种琶音(三个音或四个音)就是短琶音。三个音的琶音,严格地讲,它就是三和弦及其转位的分解形式。手位和指法都是固定的,没有多少变化。在练习时,在原位和弦固定指法的基础上,只要掌握了内在的规律,也就是手指框架便可巩固。四个音一组的琶音,因为手的跨度比较大,指法也比较复杂,所以,最好还是先按照三个音来进行分解练习,然后再综合起来,每一组上面多练习几遍。重量要放在第一个重音位置上,后面的三个音依此将重量转移过去,手腕随着上下行平稳并柔顺的移动。

B:四个音的长琶音。

超出了两个八度的琶音就是长琶音。如同打水漂一样,第一个点要到位而且要有四个拍点的感觉。当地一个音弹下去之后,其它的音就像被激起的一串串碎花,飘然而去。要求手腕非常柔顺,仿佛是音牵着手腕上下行运动一样,要匀称、流畅。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琶音之外,还有属七和弦、减导七和弦等常用的琶音,因为手指的密度扩大了许多,指法上也因此有了更多的变化。所以,一定要按照分解与综合的方法,逐一练习,直到彻底巩固。

第六:八度。

八度,已经完全超出了初学范围,是一个比较严谨的问题,所以本节不再详述。但弹奏八度的要领我还是简单强调一下,以便于将来更好地掌握。弹奏八度时,要求大、小拇指坚挺有力地支撑好,有一种要把整个钢琴都快抓起来的感觉。手掌关节可以略微鼓起一些,第二指虽然用不上,但是却是手架子的关键,仿佛有一种东西顶住了一样,手腕要松而不懈,肘关节此时是最有用武之地的关节,像悬起来一样,并且有一种飞翔的感觉。犹如老鹰在捕食之前的那一动态,所以叫做“悬肘若飞”。不要过于强调外在的飞起来的动作姿态,二是要把握好蓄势待发那一瞬间的力量的高度集中和敏锐。

对于初学者,技术范畴也基本上如上面所述,只要掌握了这些基本的技术,其实已经迈进了具有一定水平的行列,再接着往前走,便会轻松许多。

在进行基本练习时,可供选用的教材也很多,但是在我国目前常用的还是《施密特手指技术》、《哈农钢琴练指法》等。包括近些年来因为考级而编发的教材,把基本技术专门作为一项内容,也是值得借鉴的。正如每一个孩子有其自己的个性一样,每一本教材都以其各自的优势和特点,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条件和学习进度自行安排。但基本技术不是孤立的,要和其他教材统筹起来加以运用和巩固,才会体现基本技术的重要性以及为演奏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