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啦!中国科学家3天发表6篇CNS文章

进入3月份,这种势头依然非常强劲。仅最近3天,中国学者以第一完成单位或主要完成单位共发表6篇CNS文章,非常罕见。

近年来,中国基础科学研究进步明显,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上中国科学家发表的高水平学术论文也越来越多,部分研究领域经常会有重大突破性进展。

《自然》(Nature)、《科学》(Science)和《细胞》(Cell)作为目前国际上最顶尖的学术期刊,每期发表文章数量都很少,发表文章基本也代表了相关领域的顶尖研究成果。此前,青塔已经报道了2018年1月和2月中国高校和科研院所发表的部分CNS文章,前2个月三个期刊发文数量已经接近15篇。

进入3月份,这种势头依然非常强劲。仅最近3天,中国学者以第一完成单位或主要完成单位共发表6篇CNS文章,非常罕见。

这6篇文章分别是:、山东大学陈子江与广州医科大学三附院刘见桥合作团队联合发表一篇Cell;上海交通大学赵立平教授团队等发表一篇Scence;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院士团队等发表一篇Nature;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杨振刚实验室参与发表一篇Nature;北京大学青年千人王剑威等参与发表一篇Science;湖南大学廖蕾教授等参与发表一篇Nature。

、山东大学陈子江与广州医科大学刘见桥等联合发表一篇Cell


3月9日,、山东大学陈子江与广州医科大学三附院刘见桥合作团队完成的题为“Chromatin Accessibility Landscape in Human Early Embryos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Evolution”的研究成果,首次报道了人类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染色质开放性逐步建立的过程,特别指出了人类胚胎合子基因组激活(zygotic genome activation,ZGA)过程中转录因子OCT4是必须的而小鼠中则是非必需。

此外,该研究还从发育进化的角度来理解人类早期胚胎发育中基因和转座子的表达调控,具有重要的意义。

原文链接:http://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18)30172-7

上海交通大学赵立平研究团队等发表一篇Science


3月9日,上海交通大学赵立平教授与其团队成员张晨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彭永德研究组合作在Science发表题为“Gut bacteria selectively promoted by dietary fibers alleviate type 2 diabet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使用了大量来自饮食来源的不同纤维来扰乱肠道生态系统。然后,应用了菌株水平,微生物组广泛的关联方法来描述肠道微生物群的动态变化及其对2型糖尿病患者葡萄糖稳态的影响。

该研究有针对性地通过个性化营养促进活性短链脂肪酸生产者作为生态系统服务提供者可能提供了一种用于操纵肠道微生物群以管理2型糖尿病和潜在的其他与生态失调有关的疾病的新型生态学方法。

原文链接: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59/6380/1151

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院士团队等发表一篇Nature


3月7日,国际顶级学术刊物《自然》(Nature)在线发表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崔振岭教授、张福锁院士等在农业绿色发展领域取得的新成果:“与千百万农民一起实现绿色增产增效”。

该研究表明在过去十年里,与全国2090万农户一起应用优化的管理技术获得了更高的作物产量,同时也减少了农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另外,Nature进行了专门的点评。

这一成果由中国农业大学科研团队策划并组织河北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全国25家教学科研单位共同参与,历经10年不懈努力完成的。该论文共有46名作者,其中崔振岭为第一作者,张福锁为通讯作者。

据悉,本论文是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院士领导的科研团队自2010年以来第6次在《自然》和《科学》(Science)期刊发表“立地顶天”的重大成果。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ature25785

复旦大学杨振纲团队参与发表一篇Nature


3月7日,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内科双聘教授杨振纲课题组参与的一项国际合作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研究结果为成年人类脑内是否有新生神经元的长期争论提供了否定性新证据,显示成年人脑海马区没有新生神经元产生。相关论文日前以《海马脑区的新生神经元在儿童脑内显著下降,在成人脑内没有发现》(“Human hippocampal neurogenesis drops sharply in children to undetectable levels in adults”)为题,在线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自然》(Nature)杂志。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西班牙瓦伦西亚大学、复旦大学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单位参与了这项研究。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博士Sorrells和Paredes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博士戚大石等为文章的共同第二作者,西班牙瓦伦西亚大学教授Jose Manuel Garcia-Verdugo,复旦大学教授杨振纲和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教授Arturo Alvarez-Buylla是文章共同通讯作者。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ature25975

湖南大学廖蕾等参与发表一篇Nature


3月8日,Nature在线发表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段镶锋、黄昱以及湖南大学廖蕾(共同通讯)等人题为“Monolayer atomic crystal molecular superlattices”的文章。

文章报道了一种电化学分子嵌入方法,用于测定一类新的稳定超晶格,其中单分子原子晶体与分子层能够实现相互交替。这种方法通过使用黑磷作为模型系统,插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产生单分子磷分子超晶格,其中层间距离是黑磷中的两倍以上,有效地分离了磷杂环单分子层。由单层磷分子超晶格制造的晶体管的研究显示开/关电流比率超过107,表现了优异的迁移率和优异的稳定性。

本文通讯作者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段镶锋教授、黄昱教授以及湖南大学廖蕾教授等。据悉,段镶锋也是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特聘教授和博士生导师。2017年8月,段镶锋领导的团队曾以湖南大学为第一单位和通讯单位发表一篇Science。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ature25774

北京大学青年千人王剑威等参与发表一篇Science


实现功能强大的量子信息处理芯片是当前量子科技革命的关键。布里斯托尔大学物理系量子光学中心,北京大学 “极端光学创新研究团队”等单位组成的国际合作团队,于2018年3月8日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Multidimensional quantum entanglement with large-scale intergrated optics, Science online)上报告利用大规模集成硅基纳米光量子芯片技术,实现对高维度光量子纠缠体系的高精度和普适化量子调控和量子测量。

布里斯托尔大学、现北京大学青年千人计划学者王剑威,布里斯托尔大学博士生Stefano Paesani以及丹麦科技大学研究员丁运鸿位研究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论文作者还包括北京大学龚旗煌教授、布里斯托尔大学Jeremy O’Brien教授和Mark Thompson教授等、西班牙ICFO Antonio Acin教授,以及德国马普研究所、波兰科学院和哥本哈根大学等机构的学者。

原文链接: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18/03/07/science.aar7053?rss=1


国际院士·寰宇联盟 · 巅峰钜制·共襄盛举

主办单位:国际院士联盟

协办单位:香港联盛集团

全国热线:400-638-0069

关注国际院士联盟

“国际院士联盟”是由众多院士、专家、学者联合发起,企于通过当代最先进的医疗、抗衰等科学技术成果,共同打造信息全面、可跨越共享行业公信力的权威机构,对行业内重大的技术改造、技术引进、投资与开发项目进行论证引导。

科技改变未来的同时也影响着当下的发展,任何一种对人类进步有推动作用的科学成果都将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程,并使人类未来充满无限的可能性。因此,“国际院士联盟”权威认证组织对于全国乃至全球的抗衰产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团体、个人予于认证、褒奖,联合、鼓励,以促进中国品牌威信力、行业安全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利用“资源融合”来深化美业抗衰项目的发展,与有志于以最前沿的科技成果改变社会、造福人类的同侪,共同推进人类健康史、生命史的进程。

【关注国际院士联盟订阅号:AOA_International
长按二维码进行识别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