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论文数超过美国,院士炮轰:“垃圾”太多!


施一公强调,他坚决反对“论文无用论”,但有些文章,就是垃圾文章,纯粹为发文章而发文章。

“我以前曾经预测,中国会在2020年论文数超过美国,没想到我们提前完成了。”


说起这项数据,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原副校长施一公并未透露出骄傲,反倒是一脸担忧,语调沉重。这是为什么?


有些评论因此说,中国的科技实力已经超过美国了,我很担心。5分钟左右的发言,施一公说了3次“很担心”,让他感到担心的,是科研评价的问题。

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施一公在参与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发现,过去5年里,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加了两倍,技术交易额翻了一番。“如果较真一点,假设国内有效发明专利从100增加到300,技术交易额从100变成了200,那么单个专利交易额其实是不增反降了,是5年前的66%。”施一公算了一笔账。


出了什么问题?“这是科技评价体系的问题。”施一公说,在各个单位,无论是决定晋升还是评绩效,都会把专利数、文章数、被引数和文章发表期刊的影响因子数作为重要参考指标,“这个风气愈演愈烈”。


“我再说得直白一点,文章数量,引用率,文章发表杂志的影响因子,在我们这么大的国家,都可以人为提高。我想大家知道这句话的意思。”施一公说,“如果我们互引多了,杂志影响因子就上去了。我们要把这三个指标做上去,易如反掌。”


有了数字指标,大家就拼命做数字,但没有数字指标,谁好谁坏,怎么评?


“我没有特别好的建议。”施一公坦言,“但美国不会强调这个,不会专门把它(数字指标)拿出来。”施一公强调,他坚决反对“论文无用论”,但有些文章,就是垃圾文章,“纯粹为发文章而发文章”。“导向如此之强,评价如此之立场鲜明,造成负的面影响非常大。”


如果要提建议,就是应该进一步改进科学评价体系,这需要全社会达成一种共识。施一公介绍,国际通用的方法是参考国际最顶尖专家的观点:“这是一种‘唯专家论’的方式,我不评价这种做法的利弊,但至少在很多国家都是这样的。如果是将本领域所有专家聚在一起,通过抽签确定评价委员会,在科学上,这样的民主是不能带领科学健康向前发展的。”

来 源 / 科技日报、上观新闻

如果你想提高你的临床思维能力,刚好,我们为你量身打造了一款专门培养临床思维能力的平台,这里有3000+虚拟病例,覆盖20多个专科300多个病种,拥有全球最大的“虚拟病例”库,最大程度上满足你所有的培养需求。实操机会不多怎么办?那就用治趣在线接诊虚拟病人呀!

治趣·专注临床诊疗能力提升

培养医生、医学生的临床思维

快来下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