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标】(​团体标准研究与实践论文展示)团体标准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原刊载于《标准科学》2017年第9期


摘要


培育和发展团体标准是推进标准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团体标准的实施是团体标准化工作的关键环节。本文首先从法律支撑、、有效供给、标准水平及激励机制等方面分析了当前团体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旨在强化团体标准落地实施的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团体标准,实施路径,问题分析,对策


1引言


2015年3月,,团体标准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和创新对标准的需求,是深入推进标准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举措。事实上,团体标准并不是新生事物,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和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等团体标准早已应用实施多年,并成为高质量和高水平的代名词。国内由联想、TCL、海信等发起成立的“闪联”采用了产业链条联盟模式,创造了“闪联模式”标准创新体系,快速响应了市场需求,有力推动了3G产业融合。然而,我国团体标准发展过程中最为显著的问题就是团体标准的落地实施问题,标准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如何加强团体标准落地实施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2 团体标准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2.1 团体标准的实施缺乏法律支撑

,作为国家标准化工作改革提出的六大改革措施之一,培育和发展团体标准是符合标准化工作规律的重大举措。团体标准作为一类与市场紧密结合、制定模式活跃的标准,多年来在我国以“协会标准”、“联盟标准”等形式“自然生长”,其地位并未在法律层面得到认可,导致团体标准实施的权威性和社会认可度不高。,在实践过程中仍需抓紧修订完善相关配套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及各地方规范性文件,确保团体标准制定与实施于法有据。


2.2

国家标准化工作改革对团体标准的定位是“不设行政许可”、“通过市场竞争优胜劣汰”,同时也强调了对团体标准进行必要的规范、引导和监督。然而,。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在团体标准管理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该平台配套的《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用户管理规定(试行)》对社团用户管理作了细致的规定。但是,对于各类社会团体制定的《标准制定程序文件》是否规范、其团体标准研制是否按照该程序文件开展、社会团体年度总结报告如何考评、团体标准符合性评价怎么做、已发布团体标准与现行国家行业标准的关系、、,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团体标准实施的有效性。


2.3 团体标准有效供给不足

实践经验一再证明,团体标准研制周期短、利益相关方协调沟通渠道畅通,高质量的团体标准能快速响应市场和创新需求,市场主体愿意积极主动采用实施。绿松石是湖北省的特色珠宝资源,长期以来存在绿松石品质界定不准、价格混乱等问题,在国家、行业层面缺乏绿松石品质分级标准的情况下,笔者参与研制的团体标准《湖北省十堰绿松石品质分级标准》从市场管理与服务出发,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各绿松石商家积极采用该标准,为全省绿松石成品的品质鉴定和消费者放心消费提供了有力支撑。

当前我国团体标准的有效供应不足主要表现在:(1)从供给数量来看,由于我国团体标准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高质量的团体标准数量仍然较少,采纳实施的程度偏低;(2)从覆盖范围来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新业态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团体标准覆盖的行业领域出现了盲区;(3)从实施影响来看,市场主体对于团体标准这一新生事物的接受也是一个逐步渐进的过程,部分社会团体对实施团体标准认识不够、积极性不高。


2.4 部分团体标准水平不高

《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明确指出,鼓励具备相应能力的学会、协会等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标准。“具备相应能力”理应包括标准制修订项目管理、标准编写、标准实施与评价改进等开展标准化工作的基础能力和经验,同时结合本社团业务工作需要,才有可能研制出市场和创新亟需的高水平标准。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社会团体由于动机不纯,过于追求发布标准带来的轰动效应和宣传效果,对标准化工作本身并没有扎实的基础,研制出来的团体标准存在标准编写不规范、标准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直接影响了该团体标准的应用和实施效果。


2.5 团体标准化对象定位不准

部分社会团体自身在标准化人才培养、管理机制、专业素质等方面良莠不齐,未能及时准确地把握市场和创新对技术标准的需求,可能造成团体标准化对象定位不准,偏离了大部分团体成员的业务范围,团体成员执行该标准的主动性就会受到影响。另一种典型情形就是处于同一产业链上下游不同的企业组成的联盟在制定团体标准时,会出现由专业分工差异造成的团体标准适用性问题。例如,G团体由某一地区同一产业链中上下游相关企事业单位组成,其成员单位A根据本企业发展需要提出团体标准研制需求,该标准制定发布后,其适用范围非常有限,与G团体其他成员关系不大,其他成员很可能不会实施该标准。


2.6 推动团体标准实施的激励机制和氛围尚未形成

严格来讲,团体标准的实施主体应该是各类市场化程度高、技术创新活跃的企业,影响企业是否执行团体标准的主要因素包括:该标准能否有效提高本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执行该标准是否能有效降低企业成本或者不增加太多成本等。目前在对企业标准化人才建设、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团体标准第三方评价、认证认可、标准化奖励资助机制等方面,还没有形成激励企业积极主动采用相关团体标准的合力,需要构建联合激励机制让相关企业在积极实施相关团体标准上无后顾之忧。


3 强化团体标准落地实施的几点建议


3.1 建立专利共享机制推动团体标准实施

影响团体标准实施的因素之一就是团体标准的知识产权保护。团体标准虽然是团体全体成员协商一致研究制定,但其技术内容往往是有一家或几家具有技术优势的成员主导,甚至拿出该企业的专利技术放入团体标准。为了增强成员采用标准的积极性,可以考虑以团体为依托建立专利共享机制,即成员A在某领域有技术优势,将其专利技术贡献出来制定团体标准供其他成员无偿采用,成员B也将自身拥有的专利技术贡献出来制定成团体标准供其他成员无偿使用。在团体内部通过团体标准的研制和实施间接上形成了一种专利交叉许可模式,实现互利共赢,增强团体标准实施的主动性。


3.2

,健全组织活动规则和产权保护机制。,要提高自身标准化技术水平,厘清自身职责范围,从而增强制定和实施团体标准的能力;团体标准的制定要与社会团体的战略发展规划相结合,制定切实可行的团体标准。,,引导各团体制定包括团体标准制修订程序和宣贯执行管理办法的章程或文件,此外,作为团体标准制定主体的联盟等团体是否应具有法人资格等应明确予以规定。


3.3 加快增强团体标准的有效供给

为了满足当前市场和创新多样化和快速增长的现实需求,加快增强团体标准的有效供给,一方面以市场和创业需求的变化为导向,明确团体标准的标准化对象定位,结合实际情况加快培育发展团体标准,增强团体标准有效供给的数量;另一方面,各地标准化主管部门要积极鼓励新兴技术、新兴行业的行会、协会、商会、产业技术联盟结合本地和本行业的实际情况研制实施团体标准,提高团体标准的覆盖范围。


3.4 严把团体标准制定质量关

首先,加强团体标准的人才建设,建立健全团体标准第三方评价机制,提高团体标准供给质量。其次,团体标准的制定要严格遵守GB/T 1.1等国家基础标准体系所规定的标准制定和编写规范,并根据市场和创新需求的变化及时废止或修订团体标准,增强团体标准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再次,引导和鼓励各社会团体在没有相关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的领域主导制定团体标准,鼓励制定高于国标、行标和地标的高水平团体标准。最后,团体标准的立项和评估都必须以市场和创新的现实需求为导向,既要与现行相关标准体系协调一致,又要符合预期经济社会效益。


3.5 提升团体标准公信力和影响力

政府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团体标准认证认可制度,引导实施相关团体标准的企业开展检验检测和第三方自愿性认证,通过认证的企业授权使用团体标准的LOGO标志,允许企业在产品包装和标签上使用该标志对产品进行宣传和推广,充分发挥认证制度对团标的“优胜劣汰”作用,提升团体标准的权威性和社会影响力。此外,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应加强对本行业团体标准的宣贯和推广,采取诸如国际图书馆协会与机构联合会IFLA(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ations and Institution)的标准开放获取政策,所发布的团体标准允许使用者免费获取,标准的开放获取确保了团标能够最大范围地推广使用。


3.6 积极推进团体标准的试点工作

以团体标准试点工作为抓手,树立高质量高水平团体标准的标杆,在试点工作实践中不断积累提高团体标准质量和实施效能的经验,积极稳妥地推进团体标准试点工作的推广实施。同时,建立健全团体标准的奖惩机制,鼓励行业协会、产业联盟、企业、高校、标准化组织机构之间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集思广益为团体标准的试点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协调推进团体标准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充分发挥典型团体标准实施项目的品牌示范效应。


4 结 语


加强团体标准实施,是发挥市场在标准化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快速响应市场和创新对标准需求的重要抓手。我国团体标准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关于其落地实施路径的研究还需要在团体标准化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需要政府、企业、标准化技术机构、社会组织、产业技术联盟以及广大消费者共同努力,协调推进团体标准实施,加快构建国家新型标准化体系。


作者信息

方卫星 曾 伟 甘义祥

(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

方卫星,硕士研究生,工程师,武汉市标准化研究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标准化理论与战略。

曾伟,硕士研究生,标准化工程师,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标准研究应用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现代服务业标准化、团体标准化。

甘义祥,科技哲学硕士研究生,武汉市标准化研究标准研究应用中心研究助理,主要研究领域为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标准化理论、现代服务业标准化。


参考文献


[1] 于连超,. 团体标准自我治理及其法律规制[J]. 中国标准化,2016(12): 55-60.

[2]刘雪涛等著. 团体标准理论与实践[M]. 北京:中国质检出版社,2016.3.

[3]王忠敏. 团体标准的创新与突破[J]. 中国标准化,2015(4):68-70.

. 团体标准推广应用模式研究与实践[C]. 第13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2016.10:72-78.

[5]车胜新. 大力培育发展团体标准 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C]. 第13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2016.10:23-33.

[6]康俊生,晏绍庆. 对社会团体标准发展的分析与思考[J]. 标准科学,2015(3):6-9.

. IFLA标准化工作的特点及对我国发展团体标准的启示[J]. 标准科学,2016(3): 89-91.


更多阅读

一等奖

【团标】(团体标准研究与实践论文展示)团体标准竞争协调机理研究——基于网络效应视角

【团标】(团体标准研究与实践论文展示)美国石油学会对我国油气管道团体标准工作的启示


二等奖

【团标】(团体标准研究与实践论文展示)基于合作竞争理论的团体标准培育发展 市场驱动机制探析

【团标】(团体标准研究与实践论文展示)基于合作竞争理论的团体标准培育发展 市场驱动机制探析

【团标】(团体标准研究与实践论文展示)标准战略联盟建设探讨

【团标】(团体标准研究与实践论文展示)混合型的美国标准化体制

【团标】(团体标准研究与实践论文展示)快递服务质量认证标准研究


三等奖

【团标】(团体标准研究与实践论文展示)团体标准助力检测技术服务业改革发展研究

【团标】(团体标准研究与实践论文展示)团体标准与我国标准体系协同发展模式研究

【团标】(团体标准研究与实践论文展示)我国培育发展团体标准的社会效益前瞻研究

【团标】(团体标准研究与实践论文展示)团体标准发展的困境及改进对策

【团标】(团体标准研究与实践论文展示)团体标准落实地 标准改革共发展

【团标】(团体标准研究与实践论文展示)企业标准到团体标准的升级之路——以温州制定“浙江制造”团体标准为例

【团标】(团体标准研究与实践论文展示)团体标准与检验检测制度衔接的实现路径


团体标准研究与实践征文

【团标】(团体标准研究与实践论文展示)我国团体标准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的研究

【团标】(团体标准研究与实践论文展示)我国非营利标准化组织发展现状 ——基于组织特征的案例研究

【团标】(团体标准研究与实践论文展示)团体标准自我治理及其法律规制

【团标】(团体标准研究与实践论文展示)美国政府的联邦标准化体系研究与思考

【团标】(团体标准研究与实践论文展示)关于培育和发展广播电视团体标准的探讨

【团标】(团体标准研究与实践论文展示)团体标准分裂性的私有元治理机理研究

【团标】(团体标准研究与实践论文展示)我国团体标准市场机制理论模型研究

【团标】(团体标准研究与实践论文展示)企业标准化内生激励机制研究 —— 给团体标准的启示

【团标】(团体标准研究与实践论文展示)我国团体标准发展现状分析——基于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数据

【团标】(团体标准研究与实践论文展示)团体标准协调机理研究:一个动态分析

【团标】(团体标准研究与实践论文展示)团体标准维度探析及其实施条件

【团标】(团体标准研究与实践论文展示)团体标准制定主体的法律地位之思考

-THANKS FOR READING-


来源  |  中国标准化杂志社

长按二维码,关注

“中国标准化”

「中国标准化」旗下刊物

《中国标准化》

《中国标准化海外版

《标准科学》

《标准生活》

《产品安全与召回》


关注「中国标准化 」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标准化重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