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启动论文写作的5个方法:怎样克服初稿“难产症”?

专家介绍

周传虎

周传虎,学术写作大讲堂创始人,山东大学大数据与精确传播实验室特聘专家,“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大数据评价理论与指标体系研究”课题组核心成员,中国学术写作学倡导者和践行者,国内首个学术期刊智能分析与精确投稿系统(国家版权局软件著作权证书编号:1683635)发明人。





本次的主题是怎样克服初稿难产症。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有几个环节难度是比较大的,第一个环节是选题的环节,在之前的文章中,有一些内容也是涉及选题的;第二个环节是初稿的环节,初稿的环节难度也是非常大的;后面还有几个环节,我们会在之后的文章中陆陆续续的涉及到,比如,论文的修改环节,投稿环节,等等。本文主要围绕论文初稿展开讨论,我把论文初稿写作的难度比喻成一个难产症,论文初稿的难产症,之所以这样来形容,是因为经过很多人平时的观察和调查数据显示,在写论文时,大概有35%左右的人,都是卡在初稿写作这个环节的,当然,如果跟选题环节相比,这个比例还不算高,因为大概有60%以上的人,都会卡在选题环节上。但是,为什么会有35%左右的人卡在初稿环节上?这是因为我们在初稿写作时,存在很多误区,本文将从初稿写作的错误观念和由这个错误观念带来的行动困境作为重点内容,来探讨怎样才能提高初稿写作的效率。

本文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初稿在论文写作中的地位;第二部分,在论文初稿写作时,大多数人有怎样的错误观念;第三部分,有错误观念引起的写作行动上的困境是什么。



第一部分,初稿在论文写作中的地位。大部分人都认为初稿在论文写作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梳理一下学术写作这个领域中的相关文献,就会发现关于初稿写作的地位如何其实是有一场争论的。大概在七十年代左右,美国有两个研究学术写作的学者,就开始讨论写作了,比如,选题、初稿的写作、论文的修改,等等,把一篇论文的写作,从作者的角度拆分开来的话,关于初稿的位置当时是有争论的,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在网上搜一下相关内容。大多数人都普遍认为初稿在论文写作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基本上没有人认为初稿的写作是不重要的,我的观点是,我认为与论文的选题和论文的修改相比,初稿写作是排第三的,这是我个人的观点。通过这个观点,其实是想启发大家,当我们在讨论初稿写作到底重不重要时,我们到底讨论的是什么?这个问题我问过很多人,很多人都把初稿和论文相混淆了,很多人说初稿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是重要的,其实他的潜意识是在说,论文的写作这个环节是重要的。如果我们把选题、写作、修改这个过程拆分开,你会发现很多人讲的是,写作是重要的,而不是初稿写作是重要的。大家可以仔细思考一下,我们通常所认为的初稿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的地位,我们讲的其实不是论文的初稿,而是论文本身。



第二部分,在初稿写作过程中所面临的错误观念以及这些错误观念所导致的行动困境。在这里,我把论文的初稿写作很重要这个观念,归为一种错误的观念。当然,这个错误不是说到底谁对谁错,而是讲什么样的观念更有利于我们论文的写作,更有利于高效推进论文的写作,我把它归纳为论文写作观念上的误区。论文写作这个观念的误区其实有很多种,比如,我们之前涉及过关于什么是论文,我们之前介绍过关于论文静态的理解和动态的理解,再比如,初次选题,我们也介绍过关于选题的一种静态的理解,还有一种动态过程的理解。那么,现在又出现了一种论文写作观念上的误区,由这个观念会导致我们在论文写作时,在行动上会面临两个问题。

第一,在初稿写作时,因为怕写不好,会非常的小心,我把它概括着步步为营。很多跟着我写论文的人,都卡在了初稿写作的环节上,大概有35%这样一个比例,他们就是陷入了“初稿写作很重要”这样一个观念的误区中,以此导致在写作时,标题改上三遍后还觉得还不行,总感觉表达的不够好,在前言、题目列上五遍觉得还不行,还要再调整它的长度,我把他称为步步为营、精益求精,我认为这是一种写作的误区,进而导致的写作困境。相反,我认为论文的初稿写作完全是没有必要这样做的,因为你写的仅仅只是一个初稿,在论文的初稿写作时,没有必要步步为营、精益求精,写论文经验比较多的人会有深刻的体会,在论文初稿写作时,精益求精,甚至为了语言的表达琢磨半天,这就是一种静态的、一种基于结果的论文写作的误区。在我看来,一个动态的基于过程的论文写作应该是,不去纠结论文的初稿写的好不好,因为绝大部分人做不到论文写完之后,直接就可以发表了,绝大部分人做不到这一点,论文初稿写完之后,要经过很多次的修改、筛选后才能达到可发表的水平,所以在初稿写作时,完全没有必要步步为营、精益求精,因为不管你在初稿写作过程中,有多大的努力,你都不太可能在写完稿子后,直接就能达到一个投稿发表的水平,这种可能性是很小的。

第二,由这种错误观念的误区给论文写作所带来的行动困境,就是你不知道什么是修改,因为你一时耗费很大的精力投入到初稿写作中去,这会给你带来一种当你写完稿子时,就会觉得自己的稿子已经很完美了的错觉。但事实上,诚实来讲,我们都知道稿子写完后,正常情况下是不会直接达到一个投稿发表的水平的,但是由于你重视初稿和认同步步为营、精益求精这样的一种错误观念,会给你带来一种错觉,这种错觉就是,当你写完稿子以后,就会认为自己的稿子已经很完美了,不用修改,不愿意修改或者认为自己的稿子完全没有必要修改。论文写完以后不重视修改,这也是很多人的一种错误观念或者说一种不好的写作习惯。为什么论文写完以后,很多人不愿意去修改呢?为什么不去重视论文的修改环节,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一种观念?我认为之所以很多人不重视论文的修改,很大一个原因就在于这些人认为在自己论文初稿写完以后,稿件就已经很完美了,他们也不会让别人去看自己的论文初稿,甚至都发现不了自己论文里面的问题,这是我们所讲的由论文初稿观念的误区导致的论文写作的行动困境。

接下来,有一个小提示,如果我们认为论文写作的重要性是100%这样一个比例的话,那么在论文的选题、初稿写作还有论文的修改三个环节上,它的重要性该怎么分配呢?论文的选题,它的重要性大概要占到论文写作环节的50%,论文初稿的重要性比例占到10%,论文修改的重要性比例占到40%,也就是说我们进一步认为论文初稿的写作是不如论文修改环节重要的。那么,如果看到这个小提示的话,我们可以大概这样理解,在论文的整个写作过程中,选题是最重要的,它意味着我们在写论文的实际行动中要比较重视选题环节,假如,写一篇论文需要10个小时,其中要有5个小时放在选题环节,大概用1个小时把论文的初稿写出来就可以了,然后再用4个小时的时间去修改和完善,对很多人来说,这种对论文不同环节的重要性的理解与我们平时的写作习惯是相悖的,很多人对论文写作过程中,各个环节重要性的划分甚至是颠倒过来的,很多人在选题时,大概也就是用一两个小时,头脑一热,想起什么东西就写什么,一两个小时把它搞定了,然后就采取步步为营、精益求精的写作方式在论文初稿这个环节浪费了很多时间,比如,跟着我写论文的人中,有很多人在论文初稿写作的环节能够浪费上两个月的时间,我问他们,两天就能完成的工作,为什么要用两个月去完成呢?他们说不行,每个地方我要引用文献,看文献,包括语言的表达,说了一大堆的理由,两天绝对写不完,必须用两个月才能写出来,然后论文的修改,他可能会用五六天顶多两个星期的时间来修改,如果我们仍然用10个小时的时间来看的话,选题一两个小时,初稿的写作七八个小时,论文的修改一两个小时,很多人的写作习惯都是这样的。当然,不同人的理解和他的写作行动会有所不同,我刚才例举的情况,它可能代表了另外一些人的极端。但是,关于论文写作长期的研究和数据统计结果显示,一篇高效的论文的写作过程就应该是这样的,要把主要的时间跟精力放在选题环节,其次是论文修改环节,而论文初稿写作的环节不需要耗费太多精力和时间,如果你耗费过多精力投入到这个环节,可能会导致很多的问题。比如,刚才我们举的例子,不重视修改,这是一个结果。我们都知道有一句话叫“好稿子是改出来的”,这句话我们并不陌生,但是很少有人真正的能够做到,就是因为我们没有重视论文的修改环节,认为论文的写作环节才是重要的,到现在,很多人还是持这样一种观念的。我刚才打了个比方,假如你写论文需要10个小时,要有5个小时放在选题环节,主要就是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你的头脑要有一半的时间放在选题上。我在这里所讲的选题占50%的重要性和这个时间分配上的问题,其实就是单纯讲论文写作。假如,你有100天的时间完成一篇论文,50天的时间要放在选题环节上,学术研究是一个长期而固定的发现过程,很少有人忽然说要研究一个陌生的东西,然后就能写出一篇很好的论文,这种可能性是不大的。学术研究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但是学术研究并不是论文写作,在之前的文章里面我们讲到过,在文科中,很多人分不清学术研究和学术论文写作,这两个过程有很多人都分不开,当然,分不开有它很特殊的原因,比如,在自然科学领域中,前期靠研究,然后做实验,实验结果出来后接着开始写论文,因为要做实验,写数据,数据出来以后才开始写论文。在文科中,有一个跟自然科学很大不同的地方,在文科中,写论文跟做研究往往是循环往复的,比如,我们以学术论文举例,如果你是一个硕士,可能到研二的下学期你就要开始为你的学术论文做准备了;如果你是一个博士,你可能会在博士二年级或三年级就要开始准备初稿的写作了,仔细想想,其实很多人都是把研究跟论文的写作这两个事情同时进行的,这是文科不同于理科的一个地方。但是,因为文科的学术研究跟论文写作的这样一个特殊性,我们不能研究这个特殊性,但不能因此就把学术研究跟论文写作混为一谈,因为它不符合我们的常识,我们的常识告诉我们论文的写作其实是一个学术过渡阶段,已经开始往学术传播的阶段去过渡了,它是学术研究跟学术传播之间的一个过程,它其实已经走不出学术研究了,它应该是学术研究成果的文字表达。但是,在实际行动时,为什么很多人把学术研究跟论文写作同时进行,就是因为你在开始写论文之前,缺少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当然,也有很多现实的原因,比如,我们整个社会的大环境,等等。有很多非常现实的原因,但是我们不能被这些客观的原因来混淆我们观念上的理解,我们要诚实的告诉自己,它就是两个不同的理念,这个不难理解。但是,为什么一到写论文的时候,我们就忘记了这一点,我们并不能说是因为很多客观原因造成的,所以就这样理解,我们不应该因为这点就造成我们写作观念上的混淆,因为这种观念会带来很多不利于论文写作的后果。至少在观念上,我们要澄清学术研究跟论文写作是两个内容,就像我们观念上要重视选题,不要把主要的时间跟精力放在初稿写作环节一样,至少在观念上,我们要把它表现出来,在观念上澄清,这样我们才有可能让论文写作变得高效,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因素都朝着一个把论文写作过程变得简单,变得效率高的方向发展,这是在这部分我想强调的内容。我们整个的一套违章其实都是在讲一个东西,就是学术研究、学术写作、学术传播。用一个过程的角度去看待这个事情,很多人对这个观点并不陌生,这个观念也是符合我们常识的,但是,在很多人的正常理解里,很少有人能够把它分开,比如,一般人都会说我是搞学术研究的,这个当然没有错,但是如果你把自己的工作从成一个过程角度来看待的话,绝不仅仅只是做学术研究的。如果按照这个说法,我是搞学术研究的,你就不应该写论文,事实上,写论文是很多人必须去做或者说正常情况下我们也应该去做的事情,不管有什么样的现实原因,不管你愿不愿意去做。

再看一下初稿的写作。如果按照硕士论文的话,大部分学校都是在研二的下学期,开始进行写论文的工作,事实上,有很多学生可能会拖到研三上学期才开始进行写作,所以,实际上留给我们的论文写作的时间,大概也就有五六个月左右的时间,我认为留给初稿写作的时间最多不能超过一个月,因为硕士论文大概需要3万字左右,后面还需要时间进行论文修改,选题过程也大概需要两个多月的时间,因为我们基本上都是在讲期刊论文,如果你按期刊论文的要求去写学位论文的话,这个标准显然就高了。但是,也有标准基本一致的情况,比如,前几年,香港科技大学有一位跟着我写博士论文的学生,我发现香港对于学位论文的要求,有点接近于大陆对期刊论文的要求,它的标准很高,而我们大陆对学位论文的要求实际上是很低的。如果用期刊论文的标准去卡自己的学位论文,这种论文写起来难度还是很大的,但是如果你有这样的一种观念和意识,你的学位论文写出来以后,质量会有提高,而且我们从功利的角度来讲,它也能避免朦胧期,因为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的例子,有些人的论文已经写了一半了,又倒回去重新再进行选题,甚至有人会出现不会选题的情况,这种代价是很高的,这种问题的出现就是因为在早期选题环节时,没有下好功夫去把自己的选题做好。如果在论文的选题环节,下够足够功夫的话,之后的论文写作过程就会很顺利。因为选题不是一个标题,我们之前讲过,把选题分成三个环节一步一步地去琢磨,当你的选题出来的时候,论文的整个方向就出来了,因为我们在选题环节下的工夫,花的时间到位,论文框架在后期写作的过程中就不会反复的去动。我有时候开玩笑说,只要选题做好了,论文的写作就是一个填空题,因为你要写的东西有了,你的框架和结构也都确定了,后面就是围绕着你的观点展开理由,围绕你的理由提供论据,后面就是一个填空题,会变得很容易。但如果在前期选题环节,你没有下足够的功夫,你后面的写作就会很难,后面的过程就会非常复杂,因为你要一边写,一边调整选题,一边写,一边去组织论文框架,一边写,一边去展开理由的阐述以及论文材料的收集,工作量就会变得非常庞大。而且,我们知道如果是学位论文,还会有一个特殊的情况,就是你会写得很着急,在这个过程中,你要做的事情越多就会越着急,所以在我看来,这是一种不科学的写作过程,你应该把大量的时间和功夫下在前面,这样后面的写作过程才会很顺。



下面来看本文的第三部分内容,快速启动初稿写作的五个马达,我把它理解成五个方法、五个方式或者五种技巧,就是你的初稿怎样快速的启动。我刚才讲到初稿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是不重要的,这就意味着在这个环节,我们要花最少的时间、要投入最少的精力,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有些方法,去逃离我们原来在论文初稿写作过程中投入大量的时间跟精力的一种状态。在这里,我提出五个方法供大家参考,我们分别来介绍一下,前三种方法是在国外非常经典的关于论文写作的调查中提到的三种方法,这也是在学术写作这个领域发展比较好的一些国外的大学尝试了好几十年,经过很多人的尝试后,提炼出来的三种方法,后面两种方法是我提出来的,我们分别来看一下。

第一个方法,情感推动,写信的方式。对很多人来说,写论文是一件很大的事情,一想到写论文就头疼,怎么办?那么,这里有一种方法,写信。一般从形式上来说,信件的开头都是尊敬的某某或者亲爱的某某,下面就是主观性很强的、色彩非常浓厚的主要内容,不管是从形式上看,还是从内容上看,写信跟论文的写作差异都是非常很大的,但是为什么在国外有人提出写信是论文初稿启动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呢?因为它蕴含了两种东西,第一,情感,情感推动文字写作,因为我们很多人写的论文都是冷冰冰的,不管是从观点上,还是语言上看,很多人写的论文都是冷冰冰的,我经常说,没有温度就打动不了读者,整篇论文非常像一个论文,但是看不到温度,看不到你做人的影子。有一句古谚叫“文如其人”,但是,现在很多的学术论文都看不出论文的作者是什么样的,因为他的整片论文没有温度,没有情感,在文中,读者看不到作者的关怀,看不到作者主观的想表达的东西到底在哪。通过写信这种方式我们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写信是情感的桥梁;第二个,对话意识,因为写信必然就有一个收信人,不管你的信是写给谁的,我们在写作时都会有意识的跟另外一个人说出你想说的东西,所以,自然而然的就会产生一个对话的过程。当然,现在很少有人写信了,跟女朋友发个短信,就在一边写一边想,对方看到我的短信后会有什么样的反应,我这样写会不会引起女朋友的愤怒,怎样写才能让女朋友高兴,你会自然而然的有一种对话的意识。现在很多的论文写作恰恰就缺少这一点,现在有大量的论文太像自言自语了,不考虑读者,不考虑大众,只考虑自己的观点,没有对话意识,但是学术写作领域的研究和我们的常识都告诉我们,学术写作就是一种学术对话,尤其是当我们从发表的角度来理解这个问题时,我们就更注意这一点,学术论文的写作是一场学术对话,如果不考虑这一点,很容易就会写得自言自语,如果你写成自言自语,那么很有可能出现一种危险的情况,那就是你的论文只有你自己能够感受和理解,当然,这是一种很极端的情况。但是,如果考虑读者少一点,自言自语的成分多一点,那么你的论文关心的人就会少一点,因为你在论文写作时,根本没有考虑其他人。那么,这就是写信给我们带来有利于我们论文写作的的两个方面。

第二种方法,讲故事。我记得广东有一位同学,他在确定了选题,开始论文写作的时候,迟迟的没有动笔,最后,我跟他说要是再不行就用讲故事的方式,当然,他也有很多疑虑,比如,如果用讲故事的方式把论文写出来后,怎样去调整论文,总不能把一个故事当论文去投稿,这显然是不行的,我跟他说不用有这些疑虑,因为我们后续会有一些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至少用讲故事的方式是可以解决论文初稿迟迟不能动笔的这样一个写作障碍的。那么,讲故事为什么会推动论文初稿的写作?原因有两个,想象推动和它的结构性。我们先说第一点,想象推动。看直播、听别人讲述,看文章,不同的传播方式,推动力是不一样的,论文的写作,既不是现场直播,也不是语音传播,他主要还是靠文字传播,文字传播的方式特别强调想象力。我们都知道在讲故事的时候,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小时候我们听别人讲故事,长大后我们可以给别人讲故事,我们都知道要把故事讲得有声有色,故事情节还要非常连贯,越是这种效果,你的故事到最后迷人的效果就会越好,因为它有一种自然的推动力。第二点,在讲故事时,一开始可能会有一些铺垫,开场白,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当我们把前面所有铺垫的该交代的都交代完成后,才开始拉开序幕,慢慢地就会有一个高潮,有的故事它不只有一个高潮,高潮结束后还有一个结尾,最后有一个谢幕,故事的结构性是非常明显的,那么,它跟我们的论文写作有什么关系呢?因为故事的结构可能更多的涉及到形式方面的要求,那么它跟我们的论文有什么关系?我把论文拆分的很细,把它拆成了八个方面,那么,在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如果把一个故事跟我们的论文写作相比较,我们会发现写论文其实就是在讲故事。比如,你的前言里面会涉及到为什么写这篇论文,写它写的意义在哪里呢?要有铺垫,还要交代别人写了什么,写到了什么程度,等等,都是要做铺垫的,但是还要有一些噱头,比如,我这个论文要干什么,只是提到了一句,并没有阐述清楚,能够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写的比较吸引人,但是,最精彩的东西,你只是点到,没有前言里面表达清楚,非常符合故事情节的设置。我们在论文的正文环节,前期交代问题,这个环节是一个小话筒,因为你要把你写什么东西说清楚。交代问题结束后开始分析问题,比如,如果是一个应用问题,你需要给出一个对策和政策建议;如果是一个纯理论研究的话,你需要论述这个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和研究的结论性观点,等等,你需要展开广泛的联系,联系你的正文。最后,我们也会有结语。那么,在论文之外,还会有一些注释和文献,这些注释和文献特别像我们在讲故事时,那些小的点缀,我们讲故事的时候会有一个主线,主线上会有很多小的点缀,比如我们讲白雪公主,除了强调白雪公主长得特别漂亮之外,还会讲她穿了一双什么样的鞋子,戴了一个什么样的发卡,通过一些小的点缀来强调白雪公主特别漂亮。其实你想通过表达注释,让别人看到你的观点是可以站得住脚的,你的材料是非常严谨的。所以,讲故事这样一种方法,它是从想象力和结构性两个方面推动我们的初稿写作的。

第三种方法,新闻报道。第三个方法特别适合本身就是学新闻传播学的人,我一直认为学新闻传播的人,天生就应该会写论文,因为论文跟新闻稿有很多的共性。比如,新闻稿强调事实、真实、客观、锋利等,这是新闻的一些基本要素,同时,论文也会要求你的阐述立场要客观,你的观点要客观中立,论文的语言表达不能有很强的主观性,要尽量少用谜语,要尽量少用形容词,不要有太多主观的东西,学术论文也是这样要求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新闻稿和学术论文有很多的共性。那么,新闻写作这种方式为什么可以推动我们的初稿写作?它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就是新闻写作客观中立阐述自己的观点的立场,因为阐述观点本身就是一件非常主观的事情,但是,它又要求我们的立场、观点尽可能地去做到客观中立,你的论文,你的观点如果不是朝这样一个方向去做的话,有可能很容易就会面临着两个风险,第一,论文发表了以后,引起了很多人的反对,或者说很多人对你的论文视而不见,因为他们觉得你这篇论文根本就不是对的,我们知道公共性跟私人性,它是相对矛盾的,你的主观性越强,你的私人性成分就会越大,你的客观中立越是朝着这样一个方向去努力,你的论文公共性成分就会越大,公共性成分越大,意味着论文的读者群体越广,这是从这个新闻传播的角度来理解。当然,新闻写作这种方式还有一个推动力,就是传导事实。比如,我们都知道不能做假新闻,虽然在网络上或者不同的地方有些假新闻被传的满天飞,但正常来说我们都知道,不能做假新闻,要做真实的报道,同样的,写学术论文也是这样的,你不能做假,不管哪个方面都不能做假,你的观点不能剽窃别人的观点,你的材料也不能抄袭别人的材料,你的形式可以模仿但不能抄袭别人的论文框架,等等。尤其是,现在我们的学术论文写作,有人发明了反剽窃的一系列软件,比如我们国内比较流行的中国知网的反抄袭软件,等等,国外也有很多这样的软件,不过这种软件其实只能解决我们这方面内容,如果你剽窃了东西不是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的,比如,你剽窃了别人的观点,而你的表述不一样,那么这时,这种反抄袭的软件是很难检测出来的,但是这种方式,它的事实推动这一点又在启发我们,论文的写作也应该更多地去尊重事实,不能有任何的作假,这是新闻报道的方式。我们主要是从新闻报道跟学术论文共性的角度来阐述,为什么写新闻的方式也可以启动我们的论文写作,当然,还有一点,因为论文写作它的结构性要素比较明显,比如,论文写作它经常强调的一些基本结构,比如,5W+1H,不是学新闻传播的人,可以百度一下5W+1H指的是什么,非常简单,它是新闻基本结构所用的一个要素,而这个要素用在学术论文里面完全适用,因为随着现在的发展,它的要素也会越来越多,这些基本的要素,完全可以支撑我们学术论文的主体性的内容。

    第四个方法,我把它概括成囫囵吞枣。因为我的观点是论文初稿的写作在整个的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是不重要的,所以在这个环节,你可以用一种囫囵吞枣的态度去写。囫囵吞枣很容易引起一个误解,比如,之前有一个同学反问我,他说:“周老师,囫囵吞枣是不是说我们可以抄别人的?”我说这个“天下文章一大抄”这句话本身是没有错误的,但是我们可以对着这句话有两种理解。第一种理解,你写论文就是抄,大篇幅的抄,用这个查重软件检测99%的重复率,这是一种理解就是你真的抄别人的东西。第二种理解,我把它概括成你在写论文时,尤其在初稿写作时,尽量的不要自己说话,多做引用,比如,我之前讲座的时候提到过怎么引用,你可以把它放在前边,然后再引用的基础上借着别人的观点继续阐述自己观点,那么,你也可以先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把引用放到后面作为支撑你观点的论据,都可以,总之有一个原则就是你自己少说话多引用,那么,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如果少说话多引用,初稿写完后会不会重复率很高?没有这样做过的人,都有这样一个疑问。那么,至少这几年跟着我写论文的同学,没有发现这种情况。因为初稿完成之后,我们会做一个检测,检测之后再做后期的修改工作,等等。我们用这个少说话多引用的方式去写论文初稿,检测结果最高的是24%点多,那么,用这种方式去写初稿,最低的一篇重复率低到了10%以下,没有很高。大家需要注意的是对“天下文章一大抄”的两种理解,我说的少说话多引用,并不是说我的论文计划上5000字,我从这篇论文抄上3000字,再从那篇论文抄上2000字,并不是说这样的,这样的话你倒真成了天下文章一大抄了,我是说你自己少说话多引用,而不是说你直接大片的去剽窃别人的文章,这两种理解是不一样的。如果你用这种方式去试一遍,你会体会到它的不一样在哪里,其实非常简单,,如果你大片黏贴别人的内容,是没有作者自我的,而用这种少说话多引用的方式,其实是你在说话。但是为什么明明是自己要写论文,在这里我还要强调论文初稿写作时,在这种囫囵吞枣的方式中要少说话多引用。有两个非常直接的原因驱使我们采取这种方式,或者说采取这种态度去写论文初稿。第一,对大部分经验不是很丰富的作者来说,尤其是硕士、博士研究生或者青年的学者,对大部分人来说,你的语言表达可能不如人家好,我们在看别人文章时经常会有这种感觉,就是同样一个意思你觉得不如人家说的好,因为它的是一个已经发表了的论文,它是一篇经过了作者费尽千辛万苦,然后又经过了编辑和审稿人,经过了很多的环节打磨出来的一篇论文,你觉得自己表达的不如他表达的好,这是正常的,不要由此沮丧。如果你觉得自己表达的比他表达的好,那说明你的水平不一般,因为人家的论文是经过了很多人,很多环节打磨出来的一篇论文,你觉得自己写的不如他好,这是很正常的,这是第一点,你会觉得自己的表达不如他的好,事实上你本来就不如他的好,因为你只是在写初稿,人家是一篇发已表的论文,这和时候,你自己少说话多引用,是可以推动自己的表达能力的。当然,这种细微的情况可能要落实到论文写作实践中,才能够有比较真实的感受,我们在这里单纯的介绍也不能够介绍的很到位,大家可以使用这种方式尝试的去做一做。

最后一个方法,我们知道学术论文本质上是一种议论文,在这个地方我把它描述为论述变成填空。写论文其实更像一个论述题,比如,定一个主题,要写一个什么东西,然后就开始写,没有人告诉你第一步干什么,第二步干什么,写就行了,你写一千字还是一万字也没有人管你,它就像一个论述题。但是,我们知道论述题的难度显然比填空题大,那么,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我们可以有这种意识,把论文写作从论述题变成填空题,那么怎么能做到这一点?如果真的能把一个论述变成填空题,显然它的难度就会降低,这个不难理解。但是,怎样才能够做到这一点?这就牵扯到我们开始所讲的论文初稿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到底重要还是不重要的问题?如果你认为论文初稿在写作过程中非常重要,你就是在做一个论述题,如果你认为论文初稿在写作过程中不太重要,比如,它不如修改重要,不如选题重要,你就会做到把这个论述题变成填空题,我们刚才讲的问题也涉及到,你把主要功夫放在选题环节,我们在前面讲过,选题是有框架的,选题做到什么程度,你可以说自己的选题做完了,并不是说有一个标题,排个一二三四五的框架,并不是说这样你的选题就做完了,这个离选题还差得很远,之前没有听我们讲座的人,你们可以去看一下关于论文选题的过程理解那一期的课程,看了那节课程,你会很容易明白。因为正常情况下,选题做完以后是你写什么研究对象,写什么研究问题,然后用什么方法,用什么理论基础去写,在这个过程中有哪几步,比如,第一步写什么,第二步写什么,最后要写什么,当你的选题出来以后,所有的这些东西都会出来,这个时候,你做的其实就是填空题。比如,我们可以具体到论文的某一个环节,我们先讲一讲论文的前言。论文的前言有六个环节,第一,交代研究背景;第二,提出研究对象;第三,文献综合;第四,文献综述;第五,交代你的研究思路,比如,我们在很多前言里面经常看到本文要干什么,就是前言的最后一句话;还有一个要素,他是隐性的,研究对象跟研究问题是不一样的,研究对象不是研究问题,研究问题是研究对象的最后一个环节,那么在前言里面,你可以涉及到,有的不需要涉及到,有的需要把研究问题在第二个环节提出来,所以它是一个隐性的要素。那么,我们就以前言为例,当你把前言做到位的时候,后面正文的写作就会特别容易,如果你在动笔写的时候,前言中有一个环节解释不清楚,就是你的研究背景,如果阐述研究背景的环节解释不清楚,你之后的正文写起来会非常麻烦,因为研究背景解决的是,你这个选题的意义和价值,如果你在写前言时,这个环节解释不清楚,你在后面的写作过程中会反复的犹豫自己所写的东西到底值不值得写,因为你在写作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然后你就会不断地反问自己,要是到了极度的话,你就会产生自我否定,就会觉得坏了,我放弃了,我不写了,我相信有的人也会有这种体验,就是到了一种极致的情况下,自己会放弃这个选题,都是因为你的前言的第一句话没有写好。这是我们所讲的把论述变成填空题,这是一种高效的写作过程,按照我们今天主要讲的内容,放弃或者改变你原来认为论文初稿在整个论文写作过程中最重要的观念上的一个误区,然后把主要的时间跟精力放在选题的环节中,论文的写作就会由论述题变成填空题。

无数人问过我,论文查重,查重率能达到百分之三四十,怎么办?我经常说所有的反剽窃软件,这些软件的出现本身就是不合理的。当然,现在有很多这种软件确实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你自引也会算到抄袭比例中去,所以你不能自引,我认为这是不合理的。但是,我所说的反抄袭软件不合理,并不是说他本身科学的地方,而是说,论文的写作,就不应该用这种工具,因为论文署的是你自己的名字,文责自负也是我们的一个常识,不应该通过这种工具检测你的论文跟别人的论文重复的程度,因为它会带来一个非常恶劣的后果。近几年,这个现象在我们大陆已经非常明显了,他们带来一个非常恶劣的后果,就是你放心狠抄,原来是担惊受怕的去抄,现在你可以放心的去抄,因为都知道抄完以后,最后有一个检测,检测完以后修改就行了。因为以前没有这个检测,他就很怕自己抄袭以后被人发现,但现在不担心了,因为别人发现不了,最后都能把论文的查重率修改为0。比如有个同学问,我怎样把论文查重率从百分之三四十改到改到5%以内,这个问题的原话应该是有什么小的技巧?技巧肯定是有的,但是我很反对这种做法,就不应该有查重软件这种东西,引用的他会给你标黄,这个要视情况而定,比如,如果是一篇学位论文,有的学校会认为,红的是真正抄袭的地方,黄的,他认为是可以的。也有的学校,只看最后总的百分比。期刊也是这样的,有的期刊只看最后的数据,要分情况,但不管怎么说, 我一直跟我所有的学生说,你们不要看重这个东西,你只要认真的去写你的论文,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

怎样可以降低论文的这重复率,由百分之好几十,降到百分之一,甚至将到到百分之零,方法至少是有的,就是从语言的表达上修改,比如,给大家举个例子,原话是快速启动初稿写作的5个马达,你把它改一下,改为有5个动力,可以加快我们论文的写作速度,说的其实是一个意思,只不过字和字的排列不一样,我刚才也讲到,为什么很多的论文都是冷冰冰的,我也讲到你不能抄袭别人的观点,不是说你的文字和别人重复就是抄袭,你抄袭别人的观点也是抄袭,所以我特别反对这种做法,但是也没有人能够阻止别人这种做法,而且有很多现实的因素。但是,我还是认为,你肯定在整个论文的写作的过程中没有下够足够的功夫,否则,抄袭率不会很高。比如,我自己写论文和我带着我的学生写论文,我就给他们灌输一种观念,这种情况你连想都不用想,你只要是认真写你的论文,所以,我觉得反抄袭这个软件就不应该存在。我个人认为,反抄袭软件带来的负面的影响要大于他的正面影响,他的初衷是要解决抄袭的问题,但是结果,它不但没有解决抄袭的问题,反而助长了抄袭的行为。因为他把一个非常复杂的抄袭问题,变成了一个数字,变成了一个字和字之间的排列问题,所以我认为它带来的负面影响远远要大于正面影响,它违背了软件设计的初衷。


问答与交流

解释一下“少说话,多引用”?

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这位提问的同学其实还是担心“少说话,多引用”是不是会增加论文查重率的问题,当然,很多人都会有这种担心。我讲两点,第一,用这种态度,或者用这种方法去写论文,不会增加论文的查重率;第二点,如果你不信,那就试着做一次,做完以后先检测一下,看看重复率有多少,试着做一下就知道了。至于说为什么会这样?这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我们在这里不展开解释,但是针对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我就回答这两点,第一,不会;第二,如果你觉得还有疑问,你就试着做一次,这样你就知道这么做不会提高查重率了。

用以上五种方法能否把论文写出来?

很多人对这些方法都有一些担心,比如说,我按照写信的方式的写,信是写完了,但是这不是一篇论文,或者说我的故事是讲完了,但是这也不是一篇论文,写了一篇新闻报道,也不是一篇论文,好多人担心的可能是这个问题。其实,这个问题你不用担心,尤其不用担心,因为这3种方法是国外,尤其是以美国为主的大学,比如哥伦比亚大学,我印象中这3种方法就是他们提出的,这3种方法都是他们使用了很多年的方法,所以说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后面两种方法,大家都可以实验,那么,根据我手上每年带的200到300之间数量的学生的写作实际数据来看,基本上没有障碍,它只有一个障碍,就是你在这样做之前想的不够,他就只有这样一个障碍,但是你这样做了以后,障碍自然而然就没有了。

前言包括哪几部分?

前言有五部分。第一部分,交代你的研究背景,研究背景解决的是研究意义、研究价值的问题;第二部分,交代你的研究对象,有的需要交代研究问题,有的只需要交代研究对象,不需要交代研究问题;第三部分,文献综合;第四部分,文献述评。这一点我再强调一下,我们平时经常讲的文献综述,文献综述,这观念也是不对的。之前我讲过文献综述的观念,不利于很多论文的写作,一旦把它分开,就是文献综合和文献述评两个环节。如果你只是简单地把它理解成文献综述的话,往往你做出来的结果是,只有文献的罗列,而没有文献的评论。所以,一定要有意识的把文献工作分成两个环节去做,一定不要说,我做文献综述,一定不要这样理解,这样理解不利于你论文的写作。一定要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有意识的去做,就知道文献工作是有两个环节的。事实上,还有一个更复杂的环节,但一般情况下用不到,就是从文献评论环节,过度到自己论文的选题,这个环节在一般的写作中用不到,做选题时会用到;最后一部分,交代自己的研究思路。这个很简单,包括世界上很多比较流行的关于学术论文怎么写做书中,都有介绍,只不过,可能大家都不是太注意,英文文献综述分成两个环节去做这一点。但是,很多书里面都提到过前言的几个部分。

本文从一开始就在介绍论文的初稿写作,在整个论文写作过程中的重要性其实最小的,把这句话再延伸一点,推开来看就是你的论文初稿写成什么样子,并不重要。比如,我把它写成一个故事的样子,或者把他写成一个新闻的样子,把它写成一封信的样子,写成什么样并不重要。写完了以后,再把它改成学术语言,他只是不同的语言系统之间的相互转换,学语言学的人可能比较容易理解。而不同的语言系统之间的相互转换并不存在什么障碍,只有不同的语种之间相互转化才存在障碍,某一种语种内部不同的语言系统之间的转换并不存在障碍。这就像你回到家,跟自己的宝宝讲话,就会奶生奶气的,你在学校里面跟你的同事讲话就会非常严谨,但是可能你白天跟同事说的跟晚上回去和小孩说的是一个事情,这两者之间并不存在障碍,这种目的两者之间不同的表述不存在障碍。但是,它可以解决我们的一个大问题,第一,就是你迟迟不能动笔,选题定了,过了3个月,就是动不了笔去写,迟迟不能动笔,首先能解决这个问题。第二,它能解决你在初稿上浪费很多时间的问题,写一封信并不复杂,讲个故事应该也很快,它能解决这些问题,如果你这样去做,就会有更真实的体会。



你是否正在为论文而烦恼?
选题?方法?形式?逻辑?语言?
告诉我你的困惑,让我来帮你轻松写论文!
中国首档学术写作大型公开课

《学术写作大讲堂》

助力论文写作,让心不再焦虑!
轻松写论文,把自己从论文中解放出来!

请记住,这里有千千万万的人在与你一起战斗!


学术写作大讲堂|真学术  真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