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给水排水》“苏伊士”优秀论文(研究类)网络投票开始啦!

投票时间
2016年8月3日至10日
投票细则
特别注明:此次投票分为研究类论文与工程类论文两大部分,工程类论文微信投票将于明日开始。
请在备选44篇论文中勾选您认为最为优秀的20篇论文,投票下方附有论文摘要及作者简介,欢迎查阅。
奖项设置
特等奖1篇:奖金8000元/篇
一等奖4篇:奖金3000元/篇
二等奖8篇:奖金1500元/篇
新人奖5篇:奖金800元/篇
(请大家在参与投票的同时在公众号中留下您的真实的姓名与联系方式,我们会在其中抽选出20位幸运的读者,赠送价值200元的礼品)

附:44篇研究类论文摘要及作者简介
2015年第1期

粉末活性炭回流/超滤工艺处理微污染原水

陶辉1,王伦1,陈卫1,2,周琦1

(1.河海大学 环境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8;2.河海大学 ,江苏 南京210098)

摘 要:将含粉末活性炭的沉淀池排泥水回流至混合池,以强化系统对原水中氨氮和有机物的去除,并同超滤工艺联用,考察对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投炭量的提高,炭泥中生物量和生物活性均有所增加,对氨氮、有机物的去除率也越高,系统稳定时与0、100和200 mg/L的投炭量对应的氨氮去除率分别为36.9%、52.7%、61.5%,对 CODMn的去除率分别为 20%、35%和 50%,对UV254的去除率分别为30%、40%和45%,且对消毒副产物前体物的去除效果也明显优于常规工艺。沉后水的浊度稳定在2.5 NTU左右,膜出水的浊度稳定在 0.1 NTU以下;在 30 L/(m2•h)的通量下, PVC膜能稳定运行,几乎没有产生不可逆污染,但当投加量过高时,跨膜压差有所升高。

作者简介:陶辉 (1981-),安徽寿县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饮用水处理原理与技术。
2015年第5期

高盐好氧颗粒污泥低温储存后活性恢复研究

陈垚1,2,张志敏2,袁绍春1,2,朱家悦2

(1. 重庆交通大学国家内河航道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 400074;2. 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重庆 400074)

摘 要:通过缓慢增加进水有机负荷对低温储存后的高盐好氧颗粒污泥进行了活性恢复研究。结果表明,低温储存6周后高盐好氧颗粒污泥的外部特征仍基本保持完好,但颜色和内部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特别是在恢复过程中,颗粒污泥经历了“颗粒解体→碎片状颗粒→丝状菌颗粒→致密颗粒”等过程;经过1个多月的恢复培养,高盐好氧颗粒污泥的沉降性能、脱氢酶活性和硝化特性基本恢复正常;恢复培养过程中,通过控制进水碱度、曝气量、沉淀时间等,可有效控制颗粒的分散式增长,使其致密生长。

作者简介:陈垚(1983-),浙江永康人,博士,副教授,从事水污染控制技术研究。
2015年第7期

四种预氧化方式对AOC及消毒副产物影响的对比

谢鹏超1,岳思阳2,邹景1,马军1

 (1.哈尔滨工业大学 市政环境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90;2.苏州工业园区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苏州 215021)

摘 要:高锰酸钾(KMnO4)、臭氧(O3)、紫外/过氧化氢(UV/H2O2)和紫外/过硫酸盐(UV/PS)预处理可以改变水体中天然有机物的性质,进而改变有机物的可生化性和氯化消毒时的副产物生成势。通过对比研究这四种氧化方式对可生化有机碳(AOC)及后续氯化消毒时9种消毒副产物生成势的影响得出:AOC的生成量遵循UV/H2O2 >O3 > UV/PS > KMnO4;KMnO4预处理促进了三氯硝基甲烷的生成;O3预处理促进了氯乙醛和三氯硝基甲烷的生成;经UV/H2O2预处理后,所有消毒副产物的生成势均显著增加;UV/PS预处理对消毒副产物生成势总体影响较小。

作者简介:谢鹏超(1987-),河南沁阳人,博士研究生,从事饮用水深度处理工艺及消毒技术研究。
2015年第7期 

基于氧化还原电位调节的管网铁释放控制特性

米子龙,张晓健刘 昀

(清华大学 环境学院,北京 100084)

摘 要:针对水源切换引发的供水管网铁释放问题,研究了基于游离氯和氯胺调节管网水氧化还原电位(ORP)对铁释放的控制特性。研究表明,ORP≥300mV时,氧化还原电位与游离氯具有显著正相关性,与氯胺无相关性。游离氯消毒时,在低氧化还原电位(ORP≤300mV)条件下,管壁的铁锈垢发生还原反应,铁释放随着腐蚀性阴离子浓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强;在高氧化还原电位(ORP≥400mV)条件下,管壁的铁锈垢基本稳定,离子强度的升高对铁释放基本无影响。采用氯胺消毒时,管网水的ORP<300mV,管壁的铁锈垢易发生还原反应而引发铁释放,且离子强度越高,铁释放速率越快。可见,游离氯具有更高的氧化还原电位,对管网铁释放具有更优的控制效果。因此,当水源切换为有机物等耗氯物质含量显著降低的优质水源后,建议水厂将氯胺消毒切换为游离氯消毒。

作者简介:米子龙(1988-),山西晋中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给水管网水质稳定控制理论与技术。已发表中英文期刊论文十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 
2015年第9期 

超声破解污泥对硝酸盐还原酶活力的影响

刘琦1,王芬1,汪泳2,季民1

(1.天津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天津 300072;2.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天津 300074)

摘 要:硝酸盐还原酶是生物脱氮过程最为重要的一种酶,而超声波预处理活性污泥可改变酶促反应速率。采用超声破解污泥,研究了探头式超声反应器在控温与未控温条件下硝酸盐还原酶活力的变化。研究发现,未控温条件下,采用低声能密度(0.48 kW/L)破解污泥,硝酸盐还原酶活力随破解时间的延长而上升,此时絮体尺寸减小为其主要作用;在0.96和1.44 kW/L声能密度下破解污泥,随超声破解时间的延长,硝酸盐还原酶活力先上升后下降,此时絮体尺寸减小、温度上升与细胞膜破裂作用同时存在;在高声能密度条件下破解污泥,由于温度上升过大会使硝酸盐还原酶彻底失活,温度成为影响硝酸盐还原酶活力的关键因素。另外,采用槽式超声反应器考察了超声频率对硝酸盐还原酶活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相同比能下,硝酸盐还原酶活力受频率影响较大,超声频率为20kHz有利于增加硝酸盐还原酶活力。

作者简介:刘琦(1990-),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污水脱氮除磷。
2015年第9期 

生态滤池的开发及其对低浓度污水的净化效果

吴正松1,2,罗义涌1,2,何强1,2,王少杰1,2,李彦庭1,2,卢卫3,陈芋颖3

(1. 重庆大学 ,重庆400045;2. 重庆大学 低碳绿色建筑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重庆 400045;3. 成都市排水有限责任公司,四川 成都610042)

摘 要针对低浓度污水处理,在垂直流人工湿地理论基础上,并结合曝气生物滤池的特点,开发出了生态滤池,其由下行池和上行池组成。利用该滤池处理COD均值为158.73 mg/L的低浓度生活污水,在处理水量约为1.5m3/d,水力负荷为60 L/(m2·h)、下行池曝气气水比为1:1、HRT为2d的条件下,对COD、NH4+-N、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3.8%、93.1%、52.9%和79.1%说明该生态滤池对低浓度污水的处理效果较好

作者简介:吴正松(1974-),安徽庐江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水环境保护及污泥的处理与处置。
2015年第11期  

以比耗氧速率作为丝状菌膨胀预警指标的研究

李志华,朱珂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陕西西安 710055)

摘 要: 通过对4个不同运行条件的SBR反应器中活性污泥的SOUR与SVI的连续监测,研究了通过SOUR来预测丝状菌污泥膨胀风险的可行性。研究发现,SOUR出现峰值后的8~42d内往往会发生污泥膨胀事故。而针对这四组不同状态的污泥所进行的SOUR与SVI参数的监测与记录,显示这种SOUR与污泥膨胀对应出现的现象适用于状态各异的污泥。由于SOUR易于连续监测,使得该技术在污水厂易于实施,可以为技术人员提前应对污泥膨胀提供足够时间,从而帮助污水厂的运行与管理。

作者简介:李志华(1976),湖南郴州人,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废水生物处理技术与理论。
2015年第13期

颗粒/絮体共存的生物除磷系统的特性研究

王然登1,郭安1,李硕1,彭永臻1,2

(1. 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 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黑龙江 哈尔滨 150090;2.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市水质科学与水环境恢复工程重点实验室北京市脱氮除磷处理与过程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100124)

摘 要:以颗粒/絮体共存的SBR生物除磷系统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生物除磷污泥的形成过程、颗粒/絮体共存及各自单独存在下的污泥特性和除污性能。在40 min的沉淀时间下,以厌氧/好氧交替方式运行的SBR反应器中有白色颗粒污泥出现,随着运行则系统处于颗粒和絮体共存的状态。运行至第60天,污泥的平均粒径为553 µm,颗粒(粒径>200µm)占污泥总量的比例为67%。颗粒/絮体共存的形式可以提高絮体污泥的沉降性能,同时降低颗粒污泥解体所导致的出水SS浓度的增加。另外,颗粒/絮体共存系统对COD、PO43--P、NH4+-N的去除率分别为80%、98.5%、100%。而单独颗粒系统的出水NH4+-N为7.63mg/L,单独絮体系统的出水PO43--P为5.87mg/L。颗粒与絮体共存更有利于对污染物的去除及污泥沉降性能的改善。

作者简介:王然登(1985-),河南洛阳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污水生物除磷及好氧颗粒污泥研究。
2015年第19期 

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分散型农村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王硕1, 2, 3杨倩倩1,于水利4,王燕1,李激1, 2

1 江南大学 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2江苏省厌氧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 214122;3清华大学 国家环境保护环境微生物利用与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4; 4哈尔滨工业大学 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 150090)

摘 要:分散型农村生活污水难以收集,直接排放到水体中会对环境造成危害进而威胁人类健康,因此,开展了好氧颗粒污泥技术处理分散型农村生活污水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絮状污泥颗粒化过程中,污泥沉降性能和生物量明显提高;污泥胞外聚合物中蛋白质类物质含量提高了5.3倍,蛋白质类物质与多糖类物质含量的比值升高到2.64,证明蛋白质类物质浓度增加是活性污泥颗粒化的重要因素。农村生活污水经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了一级A排放标准,出水COD、氨氮、总氮和磷酸盐浓度分别为30.13.812.30.5 mg/L。好氧颗粒污泥的稳定性及其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效能随有机负荷与温度变化较小,且具有节省用地、不受地域限制、便于运行管理和节约运行成本等特点,适用于处理分散型农村生活污水。同时,由于好氧颗粒污泥及其胞外聚合物中多糖类和蛋白质类物质含量较高,适用于回收污泥能源/资源,对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意义重大。

作者简介:王硕(1984-),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污水生物处理、污泥处理处置和膜分离技术。
2015年第15期

多级臭氧气浮一体化装置对污水厂出水的处理效果

金鹏康,韩冬,金鑫,孙光溪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55)

摘要:传统的臭氧气浮过程受溶气比和工艺限制,溶入回流水的臭氧有限,产生的多余臭氧排出而造成资源浪费。多级臭氧气浮一体化装置(DOIF)使多余臭氧用于进一步氧化,将臭氧气浮与臭氧氧化过程结合,在一个操作单元内实现了絮凝、固液分离、脱色、去除有机物、消毒等多个过程。采用DOIF工艺对西安市某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结果表明对总磷、色度、浊度、大肠杆菌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其中利用未溶解的多余臭氧进行臭氧化可以进一步去除率总磷、UV254、色度,同时提高工艺的灭菌效果。

作者简介:金鹏康(1974-),陕西兴平人,博士,教授,从事水处理理论与技术研究。
2015年第17期

旁路强化后生动物捕食的污泥原位减量中试研究

李明智,张宇,王慧荣,梅荣武,韦彦斐

(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浙江 杭州310007)

摘要:利用旁路强化后生动物捕食装置实施生化系统污泥减量化研究。中试表明,在A/A/O系统中增设旁路系统后平均污泥产率降至0.189 kgMLVSS/kgCOD,剩余污泥量较原系统减少了62%。增设旁路系统后对COD、NH3-N、TN的去除负荷分别比原系统平均提高6.7%、14.6%、21.5%,出水浓度均达到GB18918-2002中一级A标准,对TP的去除负荷前后无差别。增设旁路系统后活性污泥SVI值降低而VSS含量升高,说明活性污泥的沉降性和生物量在提高。研究表明,旁路强化捕食系统由于强化了污泥的厌氧、好氧过程以及直接捕食作用,使污泥性状得到改善,进而促进了整个系统污泥的减量化。

作者简介:李明智(1975-),浙江杭州人,硕士,高级工程师,从事水污染控制与污泥减量技术研究。
2015年第19期

固体碳源生物膜反应器的脱氮性能及机理研究

张千1,2,范皓翔1,2,张逸洲1,2,徐钰焱1,2,吉芳英1,2

(1.重庆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 ,重庆  400045;2.低碳绿色建筑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重庆  400045)

摘 要:为研究固相反硝化的脱氮性能及其机理,利用板块状热塑性淀粉/PCL共混固体碳源构建了上流式固体碳源生物膜反硝化反应器,重点研究了固体碳源填充方式、 反应器HRT以及进水硝酸盐浓度对反硝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折流倾斜填充方式比竖直悬挂填充方式具有更好的脱氮效果。当生化池尾水中TN平均浓度为20 mg/L时,在HRT为3h条件下,折流式反应器的平均反硝化速率为4.9mg/(L·h),出水TN和COD的平均浓度分别为5.5 mg/L和 10 mg/L;竖直悬挂式反应器的平均反硝化速率为2.5mg/(L·h),出水硝态氮平均浓度为12.6 mg/L、COD平均浓度18mg/L。另外,在折流式反应器中,TN去除率与反硝化速率分别与HRT和进水硝酸盐浓度之间存在显著线性相关性,且TN的去除率和反硝化速率随HRT的延长,进水硝态氮浓度的增加而上升。扫描电镜(SEM)的观察结果证明了生物膜的附着及其对固体碳源的降解。PCR-DGGE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了myxobacterium AT3-03Comamonas granuli是生物膜中主要的反硝化微生物。

作者简介:张千(1986-),湖南邵阳人,博士研究生,从事水污染理论和技术研究。
2015年第17期

生物酸化铁氧化反应器构型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秦松岩1,郭丽娜1,王超1,张丹丹1,马放2

1.天津理工大学 环境科学与安全工程学院,天津 300384;2.哈尔滨工业大学 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 150090)

摘 要:利用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XJF8(简称At·f XJF8)对Fe2+的氧化还原反应及氧化过程中的酸化作用来改善市政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的脱水性能,采用68L折流板式反应器和72L独立格空气提升推流式反应器进行连续流试验。试验条件如下:营养剂投加量为1.2g/L(Fe2+算),污泥停留时间(SRT)为2.7d,污泥回流比为80%。折流板式反应器中污泥最低pH可达2.98, Fe2+最大氧化率为98.2%,SV24从48.7%降至35.6%,污泥比阻由初始的2.62×1012m/kg下降到0.51×1012m/kg;独立格空气提升推流式反应器中污泥最低pH为 2.84,Fe2+最大氧化率为97.5%,SV24从50.8%降至31.8%,污泥比阻由初始的2.60×1012m/kg下降到0.29×1012m/kg。试验结果表明,独立格空气提升推流式反应器更适合生物酸化铁氧化法对市政污泥的深度脱水。

作者简介:秦松岩(1978-),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副教授,从事水污染控制与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研究。
2015年第17期

 超滤/反渗透双膜一体化装置处理苦咸水的中试研究

范功端1,2,苏昭越1,魏忠庆2,黄功洛2,林茜1,林茹晶1,江雪1

(1 福州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2 福州城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福建 福州 350001)

摘 要:针对闽江流域福州滨海段经常发生海水倒灌使某水厂原水含盐量显著升高,原有工艺难以应对这一问题,构建了“超滤/反渗透”一体化装置,并开展了处理苦咸水中试研究,探讨了装置的处理效果、运行稳定性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一体化装置出水氯离子平均浓度为14.4 mg/L,平均去除率为96.89%;同时对TDS、电导率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为96.89、96.68%和%99.90%,脱盐率达97%以上,回收率稳定在72%~84%之间,最终出水水质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通过降低系统能耗、加强对装置的维护保养能有效降低制水成本。超滤/反渗透双膜一体化装置可以用于解决海水倒灌引起的苦咸水问题。

作者简介:范功端( 1984-),福建福州人,博士,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水处理理论与技术研究。
2015年第19期

低温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及处理生活污水研究

郭安1,彭永臻1,2,王然登1,程战利1,3

(1.哈尔滨工业大学 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 150090;2.北京工业大学水质科学与水环境恢复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脱氮除磷处理与过程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100124;3.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天津 300051)

摘 要:采用厌氧、好氧交替运行的小试SBR反应器实现了在秋、冬季无保温措施下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及对生活污水中污染物的去除。研究发现在秋、冬季温度由18℃逐渐降至10℃并长期维持在较低温度的条件下,SBR反应器中形成了具有良好物化特性的颗粒污泥,稳定期污泥的平均粒径为300μm,反应器中有较高的生物量(MLSS为6000mg/L),污泥沉降性能较好, SVI为50~60mL/g。对COD、-P、-N均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5.84%、98.31%、99.17%。通过在反应周期结束增设2h缺氧搅拌,实现了对TN的进一步去除,去除率达95.2%。

作者简介:郭安(1990-),河北内丘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水处理技术及理论。
2015年第19期

不同方式调节LR和碳酸钙沉淀势对铁释放的影响

宛云杰1,2,鲁智礼2,石宝友1,王刚亮1,2,顾军农3,王东升1

(1.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饮用水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5;2.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0011;3.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31)

摘 要:拉森指数(LR)和碳酸钙沉淀势(CCPP)是表征管网水质化学稳定性常用的指标,但这两个指标对给水管网铁释放的影响规律和机理目前并不清楚。从实际管网中挖取具有不同通水历史的无内衬铸铁管搭建了4套模拟管网中试装置,以投加不同药剂的方式调节管网进水的LR和CCPP,系统研究了不同水质参数调节方式对管网铁释放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尽管通过增加硫酸根和氯离子浓度的方式提高LR到同一水平(2.5)时都会促进管网铁释放,但相同当量的氯离子对铁释放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硫酸根。以投加不同药剂提高管网进水的pH、碱度、钙硬度以达到相同CCPP(17mg/L)时,管网铁释放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投加强碱NaOH改变pH值时,不仅不能有效抑制铁释放反而会有促进作用;投加CaCl2的方式由于氯离子的引入导致LR升高从而对铁释放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投加NaHCO3、Ca(OH)2以及Ca(OH)2和CO2联用提高CCPP时,由于同时降低了LR,因而对铁释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研究还发现,钙离子的实际沉淀量与CCPP并不直接相关,而与铁释放速率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

作者简介:宛云杰(1989-),河南驻马店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给水管网水质保障技术。
2015年第21期 

活性炭净化工艺出水中颗粒物变化规律

张璐1,华伟1,陈卫2,林涛2,陈玲瑚1

(1.苏州市自来水有限公司,江苏 苏州 215002;2.河海大学 环境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8)

摘 要:利用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对活性炭工艺进出水中的颗粒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活性炭进出水中的颗粒物所含元素较多,其中进水中非金属元素的比例明显高于出水。从控制炭后水中炭附着细菌的生物安全角度分析,对炭附着细菌造成影响的炭粒主要分布在粒径>3μm的区间。对现有活性炭柱的反冲洗工况进行优化,在最优工况下,反冲洗不仅对颗粒物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且未对活性炭的净化功能造成不利影响。

作者简介:张璐(1983-),江苏淮安人,本科,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净水厂生产管理及净水技术优化。
2015年第23期 

污泥厌氧发酵产酸中试反应器的启动研究

李 淮1,  黄天寅1, 刘锋1,  曾建雄2,  王涌涛1

(1.苏州科技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 苏州 215011;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化学系,安徽 合肥 230026)

摘 要:厌氧发酵产酸是城市污水厂污泥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但随着处理规模的提高,如何快速高效启动反应器是该工艺应用推广的一个技术瓶颈。应用逐步培养法启动有效容积125m3的污泥厌氧发酵产酸反应器,整个启动过程未添加任何辅助药剂。通过对反应器内温度、pH、SCOD、STOC、溶解性碳水化合物、氨氮、磷酸盐、VFAs等指标进行监测来揭示反应器的启动规律。结果表明,反应器在80d内完成了以产酸菌为主导优势的微生物种群培养过程。启动结束时,反应器内温度稳定在30~40℃;pH稳定在7.0左右;污泥的水解酸化情况趋于稳定,VFAs浓度稳定在120mg/L以上,其中乙酸构成比稳定在44%以上。

作者简介:李淮(1991-),江苏灌南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水污染治理。


2015年第1期

镇江市主城区排水能力与内涝风险评估

胡坚1,赵宝康1,刘小梅2,曹德圣1,国小伟2,徐新宇3,绪涛3

(1.镇江市给排水管理处,江苏 镇江 212001;2.北京清控人居环境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83;3.镇江市排水管理处,江苏 镇江 212001)

摘 要:针对近年来发生暴雨时镇江市区内涝积水现象频发的问题,采用城市排水管网模拟系统(DigitalWaterSimulation)构建镇江市主城区排水管网模型,并对不同降雨情景下的排水管网进行动态仿真模拟。基于模拟结果分析排水管网水力负荷,评估主城区排水能力;根据积水深度、积水范围和淹没时间等信息,采用情景评估法,计算内涝风险指数,进行主城区内涝风险评估与区划,为城市防涝综合规划和防涝管理提供参考。

作者简介:胡坚(1967-),江苏镇江人,博士,正高,主要从事水污染控制与治理、城市防涝与面源控制研究。
2015年第3期

某地表水厂淡水壳菜的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韩海燕1,刘春霞2,侯煜堃3,张涵宇4,安文1,杨崴1,马建华1,韩珀2

(1.郑州自来水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柿园水厂,河南 郑州450013;2.郑州自来水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设计院,河南 郑州 450013;3.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城市水务研究院,河南 郑州 450045;4.河南师范大学 新联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摘 要:针对黄河流域某地表水厂因淡水壳菜大量暴发所导致的折板反应池严重堵塞、沉淀池无法正常运行、出水有明显腥臭味的情况,通过向原水中投放鱼类进行生物控制、投加二氧化氯进行化学灭活、在净水构筑物前设置机械格栅进行物理截留等三级防控措施,使淡水壳菜数量大幅度降低,同时还降低了原水中的藻类数量和嗅味,确保了原水输送管道及厂区净水构筑物的正常运行,保障了供水安全。

作者简介:韩海燕(1966-),河南郑州人,大专,工程师,主要从事水质分析和净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工作,参与了多项重大课题研究。
2015年第3期

成都市中心城区排涝能力提升规划介绍

杨森1,朱钢2,陆柯2,易小楠2

(1.宜水环境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上海 200040;2.成都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15)

摘 要:介绍了成都市中心城区排涝能力提升规划宏观思路,利用河网模型、二维地表漫流模型和片区精细化一维二维耦合模型,从宏观层面分析了流域整体排水防涝系统格局特征和主城区的内涝分布,同时从各排水片区的微观层面评估了内涝风险,并诊断了内涝主因。在此基础上制定的规划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因地制宜,针对性强。

作者简介:杨森(1984-),安徽六安人,本科,项目经理,一直从事城市供水、排水、防洪排涝和低影响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2015年第7期

对我国城市建设雨洪控制隧道的思考

唐磊1,车伍2,赵杨3

(1.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 100044;2.北京建筑大学 ,北京 100044;3.北京雨人润科生态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44)

摘 要:雨洪控制隧道在城市洪涝控制和合流制溢流控制中效果显著,我国部分城市已经开展了相关研究和讨论,但在其规划设计、方案比选和科学决策等重大问题上仍面临很多困惑。为此,总结和概括了国外城市雨洪控制隧道的建设目的与投资效益,隧道的规划设计方法和不同类型隧道的设计要点,隧道的优越性、局限性和方案比选,以及隧道和雨洪管理的科学决策等问题,并分别针对以上各方面结合我国的实际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建议,旨在为我国城市科学地借鉴国外经验,更加经济高效地解决洪涝及合流制溢流污染问题提供参考。

作者简介:唐磊(1987-),陕西渭南人,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城市规划、市政工程及水系统规划、城市雨洪管理研究等工作。
2015年第7期

城镇污泥加钙稳定干化/资源化利用技术中试研究

汪翠萍1,2,左东升3,杨永凯3,李彩斌3,盛守祥3,王凯军1

(1.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北京 100084;2.北京北华清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0124;3.北京中持绿色能源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北京 100192)

摘 要:对江苏省某污水厂的脱水污泥进行了加钙稳定干化中试研究,结果表明,当生石灰投加比为25%左右时干化效果最佳,此时出泥含水率<60%,大部分粒径在10~20 mm之间,pH值>11.5可维持24 h,有机质含量降至20%以下,可实现杀菌率>99.99%,且重金属被有效固化。采用自然堆置和简易翻堆的措施可进一步降低干化出泥的含水率,在24 h内含水率可降至40%以下。适当掺加粉煤灰(生石灰17.5%+粉煤灰17.5%)可以降低直接运行费用约3~5元/t湿泥。加钙稳定干化后的污泥产品可用作土壤改良剂,但需控制合适的投加比例,也可作为覆盖土、制砖用泥及水泥熟料添加料等进行资源化利用,可形成“污泥加钙稳定干化+建材/土地利用”的技术路线,实现污泥从处理到处置的全过程治理。

作者简介:汪翠萍(1979-),河北唐山人,博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污水脱氮除磷、污泥处理处置及资源化方面的研究。
2015年第9期

生物滞留措施排水系统设计方法研究

孟莹莹1,2,3,殷瑞雪2,3,张书函2,3,陈建刚2,3,王会肖1

(1.北京师范大学 水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875;2.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 100048;3.北京市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与节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100048)

摘 要:为有效设计生物滞留措施排水系统,通过对国外生物滞留措施设计手册的调研,结合国内排水系统的应用形式,对排水系统设置条件、材料、规格、布置形式、水量计算等分别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各项排水设计参数的取值方法,以期为北京及国内其他城市生物滞留系统的排水设计提供参考。主要提出如下建议:排水管的适宜管材为PVC管,适宜管径为100~150 mm,管径及开孔尺寸需保证排水层集料无法进入,以及满足土壤层最大入渗流量的要求。

作者简介:孟莹莹(1984-),江苏徐州人,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城市雨洪管理。
2015年第13期

海绵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等指标应用初探

任心欣,汤伟真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518028)

摘 要: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是《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中提出的核心指标,表征了场地中全年降雨的渗透、集蓄、利用、蒸发、蒸腾等作用控制的降雨体积,与传统的雨量、流量径流系数既有差异又有联系。从2005年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申报情况来看,各地同等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提出的径流系数指标差异较大,客观影响指标的合理性和目标可达性。为此,采用SWMM模型,分析达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建筑与小区类低影响开发示范项目在各种降雨条件下的雨量径流系数,从而探讨其与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之间的内在联系,旨在为其他城市结合本地条件开展类似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简介:任心欣(1981-),硕士,高级工程师,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注册咨询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规划设计、水系统规划设计、排水防涝系统规划设计。
2015年第15期

DO对A2O工艺处理效果及运行能耗的影响

邵辉煌1,李艺1,郭玉梅2,方先金1,吴毅晖2,顾升波1,万太寅2,唐思奇2

(1.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82;2.昆明滇池水务股份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228)

摘 要:通过生产性试验,在五廊道好氧池的前两个廊道采取低曝措施,降低好氧池DO浓度,研究其对A2O工艺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第1廊道进行低曝,前两个廊道DO浓度为0.12~0.45 mg/L,好氧池出水TN和COD浓度分别下降1.9和6.92 mg/L;在第1、2廊道进行低曝,前两个廊道DO浓度为0.11~0.28 mg/L,好氧池出水TN和COD浓度分别下降3.92、10.21 mg/L。近1年的稳定运行结果表明,在好氧池的第1、2廊道低曝,能够有效提高污水厂出水水质,且没有发生污泥膨胀等异象。运行能耗分析表明,与好氧池DO浓度为2.0 mg/L相比,当DO浓度分别为0.6、0.3 mg/L时,可分别减少供气量为15.1%、18.7%。

作者简介:邵辉煌(1972-),江西都昌人,硕士,高工,研究方向为污水处理技术与工艺。
2015年第15期

一种地埋式一体化煤矿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高杰,郑彭生,郭中权

(1.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2.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基础设施部,北京100044;3.湖北中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湖北 孝感 432000;4.湖北省当阳市华强化工有限公司,湖北 当阳 444105)

摘 要:研发了一种地埋式一体化煤矿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该技术不设二沉池,并在生化池内填充一种新型大孔隙悬浮型生物载体。生产性试验表明,该技术以全程厌氧模式运行时,对COD和S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3.6%、87%,出水NH3-N浓度略有上升,出水水质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二级标准;以厌氧/好氧模式运行时,对COD、SS、NH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6.6%、79.1%、80.1%,出水水质可达到GB 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全程厌氧模式和厌氧/好氧模式的出水回流周期分别为15、5d,电耗分别为0.004、0.100  kW·h/m3

作者简介:高杰(1981-),安徽庐江人,大学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处理工程设计及相关科研工作。
2015年第19期

海绵城市规划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陈小龙1,赵冬泉1,2,盛政1,2,罗睿1

(1.北京清控人居环境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83;2.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85)

摘 要:应用海绵城市规划系统,以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总体目标,在城市用地现状或规划图的基础上,筛选各种不同用地类型的地块宜采用的低影响开发设施类型,确定各种设施的开发强度及关键控制参数可选范围,采用蒙特卡洛随机算法,进行大量地块级设施布局规模及强度方案的自动生成与控制效果计算,得到满足总体目标约束的可行方案集,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可行方案,进行各个地块设施布局参数的人工微调,最终确定海绵城市建设优化规划方案。该系统的应用,将极大地提高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工作效率。

作者简介:陈小龙(1988-),安徽合肥人,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城市排水防涝、污染控制的研究与规划设计工作。
2015年第19期

海绵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取值和分解研究

康丹,叶青

(武汉市规划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14)

摘 要: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是海绵城市规划控制目标中的首要指标,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取值和分解是海绵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重点和难点。结合《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在水生态、水安全、水环境和水资源等四个方面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海绵城市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并开展目标值分解三级法的应用研究,以供规划和设计同行参考。

作者简介:康丹(1980- ),湖南新化人,硕士,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主要从事城市水系规划、水环境治理规划和城市排水规划的设计工作。
2015年第19期

水力桨隔板絮凝反应器工艺性能试验研究

范文飙1,2,李伟光1,公绪金1,孙云凯1,南军1

(1.哈尔滨工业大学 市政环境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90;2.哈尔滨供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 哈尔滨150010)

摘 要:基于微涡旋絮凝理论,开发出了利用水流动能自驱动的水力桨隔板絮凝反应器,并对比研究了其与传统网格絮凝反应器的絮凝沉淀效能,确定了水力桨隔板絮凝反应器的最佳结构和运行参数。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水力桨隔板絮凝反应器的絮凝效果和稳定性均优于传统网格反应器,在最佳条件下,上清液浊度可达到3.0 NTU以下,水头损失较传统网格反应器降低40%以上。水力桨隔板絮凝反应器具有水力停留时间短、能耗低、抗冲击负荷能力强等优点,为净水厂升级改造提供了技术与理论支撑。

作者简介:范文飙(1970-),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饮用水处理工艺絮凝动力学、流场流态仿真计算研究。
2015年第21期

海绵城市建设主要目标的验收考核办法探讨

宫永伟1,刘超1,李俊奇1,柴宏祥2,任心欣3,车伍1,陈世杰1,王琦1

(1.北京建筑大学 ,北京 100044;2.重庆大学 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重庆 400045;3.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28)

摘 要:验收考核是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重要环节,针对海绵城市建设的两个主要目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和水环境质量)提出了相应的考核办法建议,主要包括踏勘验证法、监测法、监测与模拟联合法。具体介绍了各考核方法的工作步骤,对比分析了各考核办法的优缺点。

作者简介:宫永伟(1982-),山东即墨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城市雨洪控制与利用。
2015年第3期

可调式减压阀设定压力与流量的测试分析

杨琦1,季能平2,胡明1

(1.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上海 200002;2.上海上龙供水设备有限公司,上海 200062)

摘 要:针对工程设计中提出的减压阀设定压力对出水流量影响的问题,开展了减压阀的水力测试试验。按静态压力和动态压力的不同工况进行了减压阀的压力测试,分析了测试结果,得出了减压阀的设定压力不影响其出水流量的结论以及减压阀进出水压力与流量的关系。并结合生活和消防给水系统的特点!提出了系统在减压阀的运用中应考虑减压阀的最小压差的性能参数问题。

作者简介:杨琦(1963-),江苏苏州人,本科,高级工程师、专业院总工程师、国家注册公用设备(给水排水)工程师,主要从事建筑给水排水和水消防设计。
2015年第5期

喷雾蒸发处理浓盐水分离效率研究

陈磊1,2,费学宁1,2,季民1,张宏伟1,苑宏英2,苏润西2

(1.天津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 300072;2.天津城建大学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天津300384)

摘 要:对浓盐水进行处理并利用是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及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环保领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采用喷雾蒸发技术对高浓度盐水进行深度处理,分别考察了空压机压缩空气气压、加热空气温度及流量、浓盐水进水流量等因素对蒸发量和蒸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喷雾系统处理工艺的最佳工况是:空压机压缩空气气压为0.3MPa,加热空气温度为250℃、流量为64m3/h,浓盐水进水流量为11L/h;在最优工况下可将146790mg/L的浓盐水浓缩到351880mg/L,且不会受到结垢问题及腐蚀设备问题的影响;浓盐水的浓度升高对冷却水浓度没有明显影响。

作者简介:陈磊(1979-),天津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浓盐水深度淡化的应用研究。
2015年第7期

给水污泥铝盐混凝剂回收与资源化利用研究

卜洁莹1,王在刚23

(1.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设备系,辽宁 沈阳 110122;2.哈尔滨市国际工程咨询中心,黑龙江 哈尔滨150018;3.哈尔滨供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 哈尔滨150010)

摘 要:利用酸化法回收给水污泥中的混凝剂成分,并将其用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化学强化一级处理。结果表明,在较低pH值和较长搅拌时间下可获得更高的混凝剂回收率,pH值为2.5、搅拌时间为30min是铝盐混凝剂最佳回收条件;较多的循环回收次数会导致铝盐混凝剂回收率小幅降低,第4次回收率比第1次低6.58%,可以考虑对污泥中混凝剂进行多次循环回收。利用给水污泥回收的铝盐混凝剂处理生活污水和印染废水时,最佳投加量分别为10、20mg/L(以铝元素计);在较少的循环回收次数下,回收的铝盐混凝剂具有较好的除污能力,但随着循环回收次数的增加除污率逐渐降低。

作者简介:卜洁莹(1975-),辽宁沈阳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给水排水工程。
2015年第7期

混合硫酸盐还原菌处理煤矿酸性废水的固定载体组合研究

狄军贞1,江富1,朱志涛1,戴男男1,郭旭颖2

(1.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辽宁 阜新 12300;2.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理学院,辽宁 阜新 123000)

摘 要:针对硫酸盐还原菌(SRB)处理多组分煤矿酸性废水(AMD)易受低pH值和高浓度重金属离子抑制、外需添加多种营养盐的问题,采用零价铁与麦饭石作为混合SRB的固定载体,构建上述两种材料分层组装的1#动态柱和混合均匀组装的2#动态柱(两种材料的体积比均为1:2),进行了连续变负荷对比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2#动态柱均有较强的pH值调节能力和Fe2+去除能力,两种材料的不同组装方式对其他污染物的去除存在较大差异;1#动态柱对SO42-的还原速率为468.4mg/(L•d),相应的COD消耗速率为416.4mg/(L•d),实际消耗△COD/△SO42-值为0.56~0.89,适合于以高浓度硫酸盐及低有机物含量为特征的AMD处理;2#动态柱适合于以Mn2+、NH3-N为特征污染物的AMD处理,Mn2+、NH3-N的最大去除速率分别为20.3、11.3mg/(L•d)

作者简介:狄军贞(1979- ),甘肃甘谷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水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
2015年第9期

藤桥水厂一体化净水池优化运行研究

唐明启,孙智莉,蔡晓武

(温州市公用事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温州 325000)

摘  要:通过藤桥水厂改扩建工程一体化净水池生产性试验,研究并建立了水处理系统优化运行的数学模型,证实了最经济沉后水浊度概念的存在。试验结果还表明,优化运行较常规运行可节约7.72%~9.61%的费用。简化而实用的优化运行方法,对一般中小型自来水厂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简介:唐明启(1975-),浙江淳安人,硕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给水处理技术与节能降耗。
2015年第9期

包埋硝化菌载体现场试验及工程建议

李宗慧1,赵雪莲1,刘金泉1,邢成良2,王亚东2,姜安平2,王凯1

(1. 桑德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1102;2. 北京伊普国际水务有限公司,北京 101102)

摘 要:为促进包埋微生物载体用于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的产业化进程,针对工程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突发状况,设置多种模拟条件,在肖家河污水处理主体工艺系统中进行现场破坏性试验,为其工程应用提供技术依据。试验结果表明,未预活化载体表现出明显的现场活化行为,与预活化载体性能接近;设备内部尖锐部件会对载体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载体尺寸正常、设备密封良好时6个月未观察到载体流失;极端条件下可能发生载体污染,脱离污染源10d后完全恢复。

作者简介:李宗慧(1982-),河南新乡人,博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废水处理新技术开发工作,获得2013年全国工商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3年度桑德国际“先进个人”称号。
2015年第9期

MIKE FLOOD模型在南昌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中的应用

许文斌

(南昌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江西 南昌330038)

摘 要:以DHI公司开发的MIKEFLOOD水力软件为工具,实现了城市管网、河道及二维地形的耦合模拟,完成了南昌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的设计任务。结合此次规划,指出在软件的具体应用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包括排涝区域的划分、模型的概化、汇水面积的划分、雨型及标准的选择、全局与局部的结合、评价方法的选择及改造措施的原则,为今后的规划设计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作者简介:许文斌(1987-),江西乐平人,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城市排水系统设计与研究。
2015年第11期

MnO2强化水中对氯硝基苯的生物电化学还原研究

袁媛1,张剑桥1,张金娜1,赵士奇2,尤世界1,任南琪1

(1.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 150090;2.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四研究所,北京100192)

摘 要电极的结构和性质是影响生物电化学体系(BES)阴极反应效率的重要因素。以对氯硝基苯(4-CNB)为去除对象,研究了MnO2对BES阴极生物电还原水中4-CNB的强化作用。结果表明,使用碳电极原位还原KMnO4的方法能够在碳布(CP)表面生长具有连续均一三维片层结构的MnO2,且CP-MnO2电极对4-CNB的还原活性较CP电极更高;两种电极对4-CNB的去除均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CP-MnO2能够更加有效地去除水中的4-CNB,其反应动力学常数是普通CP电极的1.47倍。MnO2对4-CNB生物电还原的强化作用主要是由于MnO2三维片层结构极大地增加了电极表面积,为电活性细菌和生物膜附着生长提供了更多的位点和空间,进而提高了生物膜密度;此外,MnO2的准电容特性通过Mn(IV)和Mn(III)之间的快速转换提高了电子在界面上的转移速率。该法操作简单、绿色、成本低,在构建BES高效电极强化去除水中污染物效果方面有着很高的潜在应用价值。

作者简介:袁媛(1986-),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污水与废水的节能处理新技术。
2015年第11期

河流水源保护景观化人工湿地设计例析

赵亚乾1,2, 王文科1, 赵晓红1, 张斌令3,张日霞3,王锦旋4, 孟祥鑫5,袁卫宁1,

王社平3, 黄宁俊3,王彤1,  赵金辉2

(1. 长安大学 ,陕西西安 710054;2. 都柏林大学 土木、结构和环境工程系Dooge水研究中心,爱尔兰;3.西安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68;4.都柏林大学 建筑系,爱尔兰;5.长安大学 建筑系,陕西 西安 710054)

摘 要:以陕西凤县嘉陵江上游源头区域沿江两侧5个居民新村为试点,以嘉陵江水源保护与优美新农村环境创建为目标,充分融入景观化多级式人工湿地设计理念,建设了5处景观化人工湿地。在实现对居民新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以保护嘉陵江水源的同时,充分发挥人工湿地景观、娱乐、教育等功能,创建美好新农村环境,为人工湿地景观化设计应用提供了借鉴。

作者简介:赵亚乾(1963-),陕西千阳县人,博士,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废水强化脱氮除磷理论与技术、给水污泥处理及回用。
2015年第11期

基于水力模型的重庆市都市核心区排水防涝风险评估

靳俊伟1,黄丽萍1,章卫军2,杨 森2,毛绪昱1,向  南1

(1.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重庆 400020;2.宜水环境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上海200040

摘 要:针对重庆市主城区的排水防涝综合规划的编制,在都市核心区(内环以内)范围内构建了基于InfoWorks ICM水力模型软件的排水管网模型。利用InfoWorks ICM通过一维模拟实现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评估,通过二维模拟实现内涝风险评估。模型模拟得出,重庆市核心区排水管渠满流过流能力小于3年重现期的占40%,核心区内涝高风险区占1.4%、中风险区占3.2%,且重庆市内涝严重区主要集中在低洼地区。

作者简介:靳俊伟(1979-),河南许昌人,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市政给水排水设计工作。
2015年第15期

上海市排水标准与除涝标准衔接研究

贾卫红1,李琼芳2

(1.上海市水务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 200233;2.河海大学 水文水资源学院,江苏 南京210098)

摘 要:“排水标准与除涝标准如何衔接”是城市排水与内涝防治体系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通过分析上海市排水标准与除涝标准的差别!剖析城镇排水和区域除涝衔接的本质,提出了研究年最大1h与年最大24h雨量相融性关系的新方法,建立了排水标准与除涝标准衔接的暴雨重现期关系。该研究为上海市新一轮排水规划与除涝规划确定合理衔接的设计标准奠定了基础,也为其他城市研究排水标准与除涝标准衔接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简介:贾卫红(1968-),江苏张家港人,本科,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水文水资源的规划与研究。
2015年第19期

定流量排水与瞬间流排水排水能力测试研究对比

张  哲1,2,赵珍仪2,李梦媛1,杨鹏辉2

(1.重庆大学 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重庆400030;2.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100044)

摘 要:在34层高度的试验塔上,分别采用定流量排水和瞬间流排水,得出不同排水方式下各排水系统相应的排水能力,并与规范值比较。结果表明:各系统排水能力测试值与我国2009年版《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的规范值变化趋势接近,排水能力由高到低排序为:规范值﹥瞬间流测试值﹥定流量测试值,且排水系统的高层排水区域与中低层排水区域的排水能力衰减率不同。

作者简介:张哲(1983-),内蒙古巴彦淖尔人,博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建筑设备及建筑水环境卫生安全。
2015年第21期

内回流混合液DO对缺氧池脱氮的影响及控制方法

孙永利1,22,隋克俭2,范 波2,周蕾2,郭亚琼2,刘俊新1

(1.中国科学院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 100085;2.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天津 300074)

摘 要:城镇污水处理厂内回流混合液携带有2 mg/L以上的溶解氧,将与缺氧池内的NO3--N竞争碳源,直接影响污水处理厂的脱氮效果。根据反硝化脱氮理论及模拟试验,每1 mg的DO值意味着不低于0.35mg的NO3--N去除损失量,而所携带DO总量与内回流混合液中DO值及回流比直接相关。据此提出了内回流混合液DO对反硝化脱氮影响预测模型,并对部分工程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内回流混合液DO导致形成2~5 mg/L甚至更高的TN去除量损失,对污水处理厂出水TN稳定达标具有重要影响。据此提出在不改变总池容的情况下,分割形成独立消氧区的建议。

作者简介:孙永利(1975-),山东文登人,博士研究生,教授级高工,从事城镇排水和污水处理规划、技术和政策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