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年度科技论文数量达到全球八分之一,化学、工程、材料科研产出量超美国

来源 | 中国青年报/澎湃新闻                编辑 | 化学加

导读

  近5年中国科研发展迅猛,国际公认的科研评价工具SCI引文数据库见证了中国科研规模的成倍增长。与2007年~2011年相比,中国在2012年~2016年的SCI(科学引文索引)论文数量从62.2万篇增加至124.5万篇,排在美国之后,居世界第2位。在过去5年中,中国发表高被引论文最多的学科依次是化学、工程和材料。中国在这些领域的科研成果产出量分别都超过了美国。

跳转阅读→深刻!有机化学僧的一首打油诗,道尽苦乐,太有才了!


 

与2007年~2011年相比,中国在2012年~2016年的SCI(科学引文索引)论文数量从62.2万篇增加至124.5万篇,排在美国之后,居世界第2位。日前,,近5年中国科研发展迅猛,国际公认的科研评价工具SCI引文数据库见证了中国科研规模的成倍增长。

同期,中国在基于SCI数据库设计的含金量更高的统计指标数据库——ESI(基础科学指标库)评价体系中前进更快:近5年入围ESI高被引论文的数量约为上个5年的2.5倍,此外,在最近一期ESI热点论文榜(2015年~2016年)中,中国的占比为26.7%。

,他向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感慨道:“1996年我第一次看到ESI纸本报告时,中国大陆只有3位科学家入围‘高被引作者’,2006年也仅有7位,而这个数字到2016年变成了170多位!”

    化学、工程、材料成中国科研布局重点

  ESI收录了22个主要学科的科研成果,,在过去5年中,中国发表高被引论文最多的学科依次是化学、工程和材料。中国在这些领域的科研成果产出量分别都超过了美国。

  这些研究领域与改善普通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电话线网速只能达到512K/秒,但现在光纤网速以TB计算,这就是材料技术带来的变革。未来,如果人类想用上高效又安全的抗癌药物,至少有赖于科学家在化学领域有重大突破;如果想给电动汽车装上更可靠的电池,就需要深耕化学和物理等学科。

  杨立英认为,科技发展是分阶段的,“我们需要先搞清楚自然界的基本物质规律,再力求运用这些规律去改善人们的生活”。

  现阶段中国重点布局化学、工程和材料领域的基础研究,可以说是在为下一步改善人们的生活打基础。同时,她也建议学科布局提高学科结构的均衡程度,这将促进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和知识交流,有利于解决复杂的科学问题。

  中国ESI重要成果产出效率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作为世界科技领域的后发国家,中国基础研究已经取得了诸多令人振奋的成绩。杨立英说:“此时此刻,中国科研界更需要冷静分析前进中的问题,对科研的发展水平进行准确把握和明确定位。”

  学界认为,ESI高被引论文、热点论文等重要成果占一国全部论文的份额,可以大体揭示出该国重要成果产出的效率。

  2012年~2016年,在中国科研领域产出的所有论文中,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库的成果占比为1.12%,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而中国入选2015年~2016年度的最新一期热点论文榜的数量占该年度我国产出论文总量的0.1%,与世界均值齐平。

  杨立英认为,尽管中国的高质量科技成果产出率仍与一些跑在科技前沿的发达国家存在差距,但这个差距正因我国科研人员的奋起直追而缩小。

  为科技竞技场上的中国队加油

  “科技增长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这需要来自社会各界的力量。”杨立英相信,一串串令人骄傲的数据背后有许多人在付出努力。

  毋庸置疑,科研单元在推进中国基础研究进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每年的论文总数中,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贡献比例约为43:13:1,其中有部分论文由不同的科研单元共同完成。因此,高校是从事基础研究的最主要力量。

  “高校的科研成果突出,是整个社会积累了30多年的结果。”李志民和《中国高校科技》杂志总编辑马海泉都提出了这个观点。

  从国家发展战略层面看,马海泉认为,改革开放让中国意识到对科技创新的渴求,就此迎来了“科学的春天”。此后,从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到的报告强调指出“科技创新是提升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融入中国的社会文化,都是在为中国的科技发展铺路。

  从政策层面看,李志民相信中国国力的增强是科技进步的有力支撑,科技经费投入大幅度增长为科技发展带来利好。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2007年至2015年的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大幅度增长,从3710.2亿元上升至14169.9亿元。

  “国力增强了,更多的人才选择回国发展,同时实验室建设的条件也得到改善,这也为科技进步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李志民说。

  而从实际操作层面看,各类科研单元都在寻求自己的科技创新之道。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都在ESI论文库中占有一席之地。

  此外,根据2017年9月ESI官方网站的最新数据,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化学和材料学、清华大学的工程学和材料学,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工程学的研究成果还入围了ESI数据库中“排名前万分之一”的论文。

  事实上,在高校以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机构——中国科学院。在过去5年中,,就占到中国高被引论文总数的22.9%。

我国高校年度科技论文数量达到全球八分之一

“目前,我国高校年度科技论文数量达到全球八分之一,高影响力论文数量同步提升。若干高水平大学国际学术排行榜位置不断前移。”9月28日上午,,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向普及化阶段快速迈进,国际竞争力明显提升。

刘昌亚表示,在基于论文及其被引用次数的国际学科评估中,2012年到2016年,进入ESI前1%的学科数从279个增加到770个,有学科进入ESI前1%的高校从91所增加到192所。

、三新、两加强”角度介绍了高等教育发展成果。

一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显著提高。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699万人,占世界高等教育总规模的1/5,规模位居世界第一;普通高校招生规模已经达到748万,毕业生规模突破700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30%增长到42.7%,我国正在快速迈向高等教育普及化。

二是高等教育质量显著提高。一批高校和学科世界排名显著提升之外,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取消和下放15项高等教育有关行政审批事项,。

三是高等教育对国家发展贡献度显著提高。为国家输送了超过3000万大学毕业生,高校以全国的9.4%的研发人员、7%的研发经费,发表了全国80%以上的SCI论文。高校科技经费总额达到6531亿元,牵头承担80%以上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一大批973、863等国家重大科技任务,高校服务企业社会需求获得的科研经费总额超过1791亿元,占高校科研经费总量的27.4%。科技成果直接交易额超过130.9亿元,发明专利授权量超过全国年发明专利授权总数的五分之一。,高校提交各类资政报告4.3万篇。

四是高等教育公平取得新进展。实施了“一省一校”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实施了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了“千名中西部大学校长研修计划”,支持了1012名中西部高校领导赴世界高水平大学专题研修。实施了面向中西部高校教师学历提升的优惠政策,每年单独划拨400名左右定向培养博士研究生计划。实施了对口支援西部高校工作,已有100所高校对口支援75所西部高校。累计支持73所医学院校为中西部招收培养4.2万余名定向本科全科医学人才。实施国家农村和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2012年以来累计招生27.4万人。通过实施特殊招生政策,累计培养少数民族人才60多万人。

五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取得新突破。举办三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吸引2000多所高校、数百万学生参与。19所高校入选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200所高校被认定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近500所高校设置了创新创业学院。初步建成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数逾2.6万名,创新创业兼职导师数超过7.6万名。开设超过2.3万门创业教育课程,组织编写出版创新创业教育教材近3000本。安排创新创业教育专项资金约70.4亿元,资助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超过26万个。全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呈现出多点突破、纵深发展的良好态势。

六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取得新成果。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增本科专业布点10800多个,增设82个新兴战略产业和民生急需的新专业,基本实现“”沿线国家官方语言全覆盖。研究制定92个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超过700万人次在校生获得线上线下结合的慕课学习学分。

七是高等教育协同育人机制不断加强。在新闻传播、法学、医学、农林、工程、教师等教育领域实施系列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覆盖千余所高校,惠及140余万学生;实施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覆盖350所高校、120多家科研院所,每年惠及近17万学生。推动500多所高校与千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共同实施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9所高校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共培养出四届毕业生3500名,支持学生总数累计达7600名。

八是高等教育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支持全国高校聘任长江学者1681人,引进千人计划专家2675人,占创新类人才同期引进总数的68.6%。教育系统共有1357名专家入选“万人计划”,占创新类人才入选总数的63.6%。全国高校在校大学生员总数逾211万人,占全国高校学生总数的7.7%,共有学生支部7.96万个。

中国青年报 记者 张茜  2017年09月28日 08 版

澎湃新闻 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809167


☟ 拓展阅读 ☟

有那么一瞬间,化学美得让人窒息

盘点当今中国最年轻的院士开挂的科研人生!

牛!浙江医生用十几块钱的小苏打饿死了癌细胞

科研必备的化学数据库都在这里了,拿走不谢

不想读化学研究生了,怎么办?

阿司匹林与竟同出自他一人之手


更多精彩,后台回复相应代码查看

回复 c001漫画化学    回复 d001化学趣史

回复 f001视频动画    回复 g001趣味实验
回复 a002餐桌化学    回复 i001缤纷化学
回复 j002化学趣闻   回复 m002创意化学
回复 k001趣味化学   回复 L004涨—知识

回复 w009化学前沿   回复 z001科研名人

回复 q003科学解释   回复 u001化学心得


联系投稿 合作交流 

加入 化学 化工 医药 相关群组 

科研群 | 产品群 | 技术群 | 精英群

欢迎添加主编微信/QQ :1867688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