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 | 投稿中有一宜一斟酌二忌,你知道吗?


当一篇文章经过“九九八十一改”终于改成正果的准备去投的时候,有时你会遭遇文章永远(小半年)处于“Under review”,有时你的文章甚至毫无征兆地被透心凉(被直接退稿),抑或者你的文章总跟一个杂志无穷地纠缠,改了又改,补了又补,看不到“出头”之日,遥遥无期般去等“accepted”…


上面这些状况真的只怪自己文章不完美吗?显然不一定。所谓天时地利,如何让自己的文章找到足够的好运气,发挥文章最大的长处,不给自己设堵,早点“成佛”,那么就一定要懂得一些投稿中的注意事项和小技巧。


笔者总结了投稿中“一宜”“一观望”“两忌”,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点点启发,为大家在投稿中助力。


一宜:可以适当催进度


很多第一次发paper的童鞋对于“还能催编辑?”这个问题是比较担心的,但是如果自己的文章真的摊上长时间一片“死寂”的时候,我们要做的不仅仅只是干等。


那么我们在写催稿邮件时,就应该胆大心细地做到以下几点:


1、第一段礼貌问候,礼貌!礼貌!另外可以表达一下自己对期刊的喜爱和赞赏。


2、第二部分可以直接说明原因“急于毕业”“忙着项目基金结题”“急着大论文”等等都行,可以带点小可怜,但一定不要满嘴抱怨的语气!


3、最后一部分,自己要委婉地询问大概什么时间段能收到论文下一步进展,或者可以自己设定一个合理的时间,去征求对方的意见,这样就会让我们这次行动有所目的性,也方便做好下一步打算。


总结一句,全文不应该是一篇怨气的“催款单”或者过分轻描淡写的“牢骚文”,要学会表达精准,不拖沓,有礼貌且有效果。


一斟酌:正确拿捏“一稿多投”


很多人在投稿中,都会有这样一个疑问“为了不在一颗树上吊死,可不可以一稿多投呢?”四处撒网,总会吃到一网的鱼,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那么能一稿多投吗?


我说,不能。什么情况呢?


不要一开始的时候就四处撒网。这个期刊也发,那个杂志好像也不错,顺便发一份,我以前看过一篇报道,一个文硕曾经把自己的一篇文章同时投了十几个期刊,但是结果呢,全都拒了!


原因有二:一、是可能特约审稿人可能会巧遇同一个人,毕竟专业领域学术大牛都会身兼数职,如果他在两三个不同的期刊看到同一篇文章,他会怎么想?他在情感上就只能呵呵了。二、不同的杂志周期不一样,接二连三的邮件进程不仅让作者回复时难以招架和抉择,而且也会让大多数杂志好感全无(很多杂志声明了三个月内未回复才可另投)


我又要说,能。什么情况呢?


1、投稿半个月(大概的天数)后,主动打电话或者发邮箱给编辑部,咨询自己稿子的处于状态或者什么时候能得到审稿结果,这样咨询的好处不仅能获得编辑对自己论文的重视,而且还能获得一些关于自己文章能中的概率大小的关键信息,如果情况不妙,那么就做两手准备把稿子另投吧,因为很多期刊周期是三个月才回复,确实很耽误事。


2、如果自己的文章一直收到审稿人“大改”的意见,改到怀疑人生,而且自己找的解决办法有限,甚至导师和自己都觉得没有补充和修改的必要(有可能存在)那么就给自己找另一条路吧。


不过我上面说的这两点一定是在已经发邮件跟编辑说明的情况下,在得到对方同意或者双方都达成了一致意见后,那么再就抓紧时间转战下一场吧。


两忌:忌门不当户不对,忌编造与忽悠


一、忌门不当户不对


1、门不当

 门不当也就是档次不配。换一句话说,你的文章质量比期刊的层次要高或低(大多数是这个状况)。比如,我的同门写的第一篇文章投了Acta  Materialia(材料学报)属于二区还不错的SCI,之后他着手写了第二篇,接着投但大改了好几次一直未中,原因是第二篇只是在第一篇的基础上换了一种材料继续研究,虽然数据够完美,但是创新性明显不及上一篇,后来他改投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材料科学杂志),一击即中。所以按自己的创新性程度和数据完美状态,一定要正确调整自己投稿的门槛。


2、户不对

也就是专业方向与期刊不搭,当然还有可能是关联性不是特别强(这一点出现的可能性更大)。比如我以前投的一篇materials letters(材料快报),认为只要是有关材料的文章都可以投,但是却被拒了,因为我的文章全篇都是在讲纳米材料的摩擦与磨损,所以关联性不是很强,编辑直接推荐了 IEEE Transactions on Nanotechnology(纳米学报),后来果然受到了这家编辑的重视和关注,很快就顺利被接收。


那么针对门不当户不对的问题,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去投稿的期刊官网上下载和拜读一些刊发的文章,去总结和学习经验,另外还可以多和师兄们、老师们、知乎答友们多沟通和咨询。


二、忌欺骗与忽悠


我相信很多研友们看过很多爆出“某某教授论文作假”等等类似的新闻,这也是社会进步过程必须要遏制的事情。


1、不要妄想一时编造数据蒙混过关,因为早晚会被发现漏洞,到时不仅关乎个人学历的质疑而且还会波及导师的声誉。


2、不要用偶然性数据(不可重复性)去忽悠编辑和审稿人从而获得通关卡,“韩春雨事件”一定要谨记。


3、不要把投稿过程变成“骗取”审稿人意见的过程,慢慢地磨,慢慢地改,觉得自己很聪明,甚至到后来改投他刊,这些都会给审稿人留下了不好印象,埋下了隐患。


结语

当然除了上面这些特别注意的点之外,还有格式、英语语法和图线处理等等都是一篇文章不容忽视的问题,总结一句,发文章本来也是渐渐亮剑的过程,有时候要学会主动出击争取,有时候却要耐得住性子慢慢来,但若能有对策且能做到认真仔细,那么就会理所当然地等到“accepted”了。


作者:记忆的岁月

公众号:募格学术

ID:mugexueshu

重庆大学UMD研究生网络文化工作室

编辑 | 任春雪

审核 | 胡遥

指导 | 裴光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