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论文】浅析竞争择优中标装备的技术状态管理


编者按:2017年9月18日至24日,第三届军民融合发展高技术装备成果展览暨论坛活动在北京成功举办。为配合本次活动,主办方组织开展了“第三届军民融合发展高技术装备成果展览暨论坛”论文征集,共收到投稿论文486篇,经多轮评审遴选出优秀论文55篇。仰山智库将陆续推送优秀论文,以飨读者。


浅析竞争择优中标装备的技术状态管理

作者:代庆利 匡智军 王林祥

1.引言

随着军民融合战略和装备采购制度改革的贯彻落实,装备竞争性采购的范围和比重正在逐步扩大,主要方式有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和评审确认等,对于打破行业垄断、激发创新活力、引进先进技术、提高采购效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当前竞争性采购以通用性较强、技术复杂程度不高的成熟民品或改进后产品为主,技术状态管理主要由企业按质量管理体系及程序文件执行,多数项目未严格履行军队《常规武器装备研制程序》,也没有开展设计定型或鉴定工作,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不够完整规范,研制生产过程缺乏军事代表监督,如何对中标产品有效开展技术状态管理已成为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技术状态管理是武器装备全寿命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应用技术和行政手段,准确描述武器装备的技术状态并进行有效的控制,保证交付使用的武器装备符合规定要求。本文通过对竞争择优产品技术状态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从技术要求论证提出、技术指标考核确认和技术状态管理机制三方面指出当前存在的矛盾和不足,并提出了相应解决对策,进一步规范竞争择优中标产品的技术管理工作,努力推动装备竞争性采购的良性发展。


2.现状及问题分析

2.1竞争择优产品技术要求的论证提出

技术要求是形成技术状态的前提和基础,论证提出的技术要求是否科学准确直接影响着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对招投标各方减少分歧质疑、顺利实施竞争择优也有重要影响,需要在招标书、谈判须知、询价文件等竞争性采购文件中明确,当前技术要求论证提出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根据用户使用需求确定。主要对象以部队基础建设和保障设备为主,如指挥场所显示控制系统、安防设备等,由于用户关注的重点是基本使用要求及其实现能力,容易忽视设备的技术指标和“六性”等要求,造成指标体系不全面不系统、接口关系不准确等问题。二是参考集中采购目录确定。主要针对的是有集采目录的同类型产品,如油机电站、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等,这种方式提出的指标一般比较规范,但可能过于具体,如指定电站发动机、计算机芯片及内存的型号,由于集采设备特别是计算机类产品的更新换代快,容易出现技术指标滞后发展实际的问题;另外由于入选集采目录的单位有限,客观上存在对非目录单位的排斥。。主要对象是有通用规范的产品,如超短波跳频电台、军用方舱等,这种方式确定的技术指标较为系统全面,但存在不完全适用于军选民品的情况,导致竞争择优周期过长、费用过高等问题,有时也会出现无单位响应,竞争择优失败的情况。四是市场调研确定。主要针对使用技术要求和行业能力水平不明确的产品,如X射线透视仪、自加密硬盘系统等,这种方式确定的指标与调研充分与否有直接关系,也存在受被调研单位影响较大的风险。五是其他方式确定,如上级机关指定、专家评审确定等。

2.2竞争择优产品技术指标的考核确认

技术指标考核是确立技术状态的依据和标准,考核是否充分到位直接决定了确认的技术状态基线是否科学准确,竞争择优评审内容一般包括技术部分、价格部分和商务部分,产品技术指标考核属于技术部分,当前主要有以下几种考核方式。一是专家评审。主要适用于技术要求不高、通用性较强的产品,主要由评标委员会(或谈判小组、综合评审专家组)对承制单位提供的检验报告、第三方检测试验报告等相关证明文件进行评审确认,这种方式的竞争择优周期较短、成本较低,但存在比测机构、试验条件、试验方法不统一不规范的问题,为评审评判带来一定难度。二是比测试验。主要适用于军方有特殊要求的产品,比测试验项目通常为可量化、可检验的关键战术技术指标,由订购主管部门确定的承试单位编制试验大纲,在相同的时间、场地和条件下开展统一的比测试验并得出结果,最终由评标委员会按照规定的评审标准和方法进行打分评判。该方式考核较为客观、试验结果可比性强、评审环节人为因素少,但对试验项目设置、评审指标体系及权重确定、评分方法等要求较高,且组织实施的周期长、经费大。三是综合评审,即综合采用专家评审、比测试验和其他方法进行综合评判。主要适用于系统组成复杂、技术要求较高、部分指标比测试验困难的产品,通常在制定评审标准和方法时明确了比测试验内容、专家打分项目和评分计算方法等,这种方式综合了前两种方式的优缺点,是目前竞争择优中较为普通的一种方式。以上几种方式,相对于军方立项研制的项目均存在考核项目不全、试验强度不够、样品数量偏少和问题暴露不充分等问题。

2.3竞争择优产品技术状态管理的工作机制

有效的工作机制是实施技术状态管理的重要保证,直接决定着各项要求能否有效落实。技术状态管理内容包括技术状态标识、技术状态控制、技术状态纪实和技术状态审核,GJB 3206A《技术状态管理》明确了产品论证、工程研制到使用保障等七个阶段承制方和订购方的技术状态管理工作内容,但对于竞争择优采购的产品,订购方一般是从中标后开展技术状态管理及监督工作的,当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技术状态审查确认机制不健全。军方立项的研制项目须通过装备定型主管部门组织的设计定型(或鉴定)审查,并经定委批复后才能进行生产、验收和交付;竞争择优中标产品作为正式购置装备,也应由相应的主管部门组织进行技术状态审查确认,并建立法定的技术状态基线;当前由于有关工作机制不健全,导致产品技术状态得不到有效确认,图样和技术文件的报批、鉴章等工作难以开展。二是技术状态管理主体责任不明确。GJB 9001B《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明确了实施技术状态管理的主体是承制单位[3](标准中称为“组织”),GJB 5709《装备技术状态管理监督要求》明确了对承制单位实施技术状态管理监督的主体是订购方(标准中称为“军事代表”),但由于技术状态未经批准确认,在对中标产品的质量监督和检验验收中,订购方承担了过多的管理责任,责任主体和监督主体在一定程度上界限不清。三是技术状态控制工作程序不规范。产品技术状态控制包括更改、偏离许可和让步,都需要明确的法定技术状态基线和技术状态审批管理部门,由于这两方面缺失,导致军厂双方无法履行技术状态控制的有关工作程序。


3.对策及建议

要解决当前竞争择优中标产品技术状态管理工作存在的现实问题,必须要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强化责任担当,从技术论证、试验考核和工作机制等方面完善相关工作。

3.1强化竞争择优产品的技术论证

一是准确把握作战需求。要深入了解部队作战的实际需要,坚持“好用管用耐用实用”原则,提出的战术技术指标既要考虑性能的先进性,也要考虑操作使用的安全性、可靠性、保障性、维修性、测试性、电磁兼容性和环境适应性,还要考虑产品的通用化、系列化和组合化的问题。二是充分开展市场调研。竞争择优是面向市场中的所有参与者,只要其资格、体系和保密等满足招标要求的均为潜在投标人,因此招标方在组织战技指标论证前要进行广泛地调查研究,充分掌握行业发展现状、业界竞争态势和技术能力达到水平等情况,区分采购对象为没有研制工作的成熟民品、有部分改进研制工作的军选民品两种情况,确保提出的战技指标科学合理,既不能过高而导致难以实现,造成无实质响应单位,也不能过低而不能体现技术先进性,造成采购装备性能落后。三是规范实施论证工作。竞争择优技术要求的论证虽不等同于装备立项论证和研制总要求论证,但也应落实武器装备论证的基本原则、工作程序和文件编写等要求,要坚持先进性、经济性、系统性、标准化和对比优先等原则,按照任务下达、论证研究、审查报批和归档四个阶段实施,规范论证文件编写。战术技术指标论证是一个迭代优化的渐进过程,最终应能满足作战使用性能要求,且在既定目标范围内尽可能达到最优,具有可验证性或是可评估的。

3.2规范竞争择优产品的试验考核

竞争择优一般应对投标产品进行试验考核,尤其是有改进研制的军选民品,要根据用户需求,组织比测试验;对于军选民成熟产品,如果没有特殊要求的,可不单独组织试验,直接借鉴采信第三方试验结论。

由于竞争择优比测试验主要是对招标文件规定的技术要求进行考核确认,不同于设计定型(或鉴定)的基地试验和部队试验,两者的目的意义存在本质区别,为最大程度发挥试验效益,可在装备科研订购和定型主管部门的组织下统筹好这两种试验。一是对竞争采购周期要求高的产品,可在完成比测试验后,由相关部门确定设计定型(或鉴定)应补充考核的项目、方法和要求,比测试验已有明确结论且满足要求的项目可以采信,其他项目补充组织实施;二是对竞争采购周期较长且满足开展设计定型(或鉴定)试验的,可在制定招标文件时,由多部门联合组织制定试验大纲,作为比测试验和设计定型(或鉴定)试验的共同依据,完成试验且满足要求后,分别开展设计定型(或鉴定)和招标相关工作。

3.3健全中标产品技术状态管理的工作机制

竞争择优确定的中标产品虽未经军方组织的立项论证和研制程序,但作为交付部队的产品,必须纳入装备管理体系。一是完善各部门职责程序。竞争择优工作的主体是装备采购(或招标)部门,但中标装备的技术状态管理涉及科研、,应该明确各部门在技术状态管理上的职责权限、工作流程及接口关系,确保各负其责、互相促进。二是建立信息通报机制。装备采购主管部门应及时将竞争择优的项目名称、采购策略、竞采工作意见等有关情况及时通报各部门,依据确定的职责权限分别开展工作,确保任务顺利推进。三是严格落实两项责任。进一步明确技术状态管理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加强对承制单位质量管理体系和装备承制资格的监督,督促落实技术状态管理各项规定;军代表应在竞争择优明确承制单位后积极参与产品试验考核和技术状态确认,积极做好制造与验收规范、工艺文件编制审查等相关工作;军厂双方要严格执行技术状态控制程序,落实报告审批制度,确保竞争择优产品技术状态受控。


4.小结

在装备采购领域开展竞争择优既是装备采购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军民融合战略的重要举措;技术状态管理是武器装备全寿命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开展质量监督、检验验收、作战使用和维修保障的前提。本文针对竞争择优中标产品技术状态管理工作的现状,提出了对策建议,确保装备竞争择优和技术状态管理相互促进、相互推动,对深化军民融合、提高采购效益、交付“四用”装备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届军民融合发展高技术装备成果展览暨论坛优秀论文

【优秀论文】关于构建国家军民融合技术转移服务体系的思考

【优秀论文】改革完善我军装备研发投资体制的思考与建议

【优秀论文】以“互联网+”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优秀论文】加快锻造优势民企成为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尖兵力量

【优秀论文】军代机构促进民企参军的作用及方式研究

【优秀论文】通用车辆管用分离保障机制初探——创新通用装备军民融合保障方法

【优秀论文】构建基于北斗的中国国家PNT体系

【优秀论文】充分发挥民口单位装备配套保障优势 推进部队装备保障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问题研究

【优秀论文】基于SLE协议的军民融合航天测控信息服务建设


【优秀论文】基于复杂巨系统理论的军民信息交流体系研究


【优秀论文】关于军工企业面向社会开展试验检测技术服务的思考

【优秀论文】推进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优秀论文】积极探索“军工+地方”军民融合发展模式

【优秀论文】一种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元器件军民融合数据平台框架研究与实现

【优秀论文】大地测量装备的军民融合保障

【优秀论文】大数据对未来战争的影响初探

【优秀论文】从兵器行业协同创新实践谈国防科技协同创新机制的建立

【优秀论文】构建新时期军民融合装备保障体制刍论

【优秀论文】军民融合装备储供保障模式探析

【优秀论文】加快民营企业参军步伐推动江苏军民融合更好更快发展

【优秀论文】基于合同商的航天发射场测发地面设备维修保障模式研究

【优秀论文】军牵民推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军地双方推进“民企参军”途径探索与实践

【优秀论文】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新实践——“产备一体化”航材保障体系研究

【优秀论文】务实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在装备领域落地生根

【优秀论文】水下无线传感器战术监视网络三维覆盖问题研究

【优秀论文】推动“三个转变”实施“五个融合”加快航空发动机产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优秀论文】安全可靠的试验训练空中无人平台

【优秀论文】大数据技术在武器装备PHM中的应用思路探讨

【优秀论文】军工企业与高等院校实现科研军民融合之我见

【优秀论文】探讨军工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创造与保护能力提升

【优秀论文】以联盟为载体构建区域军民融合创新体系的探索实践


第三届军民融合发展高技术装备成果展专题论坛系列报道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尤政:推进军民深度融合 创新机制发展军民两用技术

曾开祥:深入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 开创工信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局面

徐建平: 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跨越发展

王坚:数据资源时代对现有信息技术平台的挑战及对策

方新:深刻理解时代变革 大力实施军民融合战略

谭林: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服务军民融合发展

任宏军:开拓创新 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吴学梯:科技军民融合工作进展情况
高润生:充分发挥高校优势,认真贯彻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
精彩回放:机制创新专题论坛嘉宾访谈
姜鲁鸣:

游光荣:以装备采购管理五大机制为抓手 推动重点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亮点纷呈:第三届军民融合发展高技术装备成果展专题论坛圆满落幕

重磅!大咖云集!!“第三届军民融合发展高技术装备成果展信息技术专题论坛”全剧透!!!

精彩回放:政策辅导专题论坛现场答疑

现场直击二:第三届军民融合发展高技术装备成果展机制创新专题论坛
现场直击:第三届军民融合发展高技术装备成果展政策辅导专题论坛
重磅解读:第三届军民融合发展高技术装备成果展的亮点和新意

“第三届军民融合发展高技术装备成果展专题论坛”开幕倒计时


关于仰山智库

,服务国家发展”为使命,以中国视角,拓战略视野,聚制度视域。坚持学术平等、去行政化,鼓励百家争鸣,提倡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国外研究与国情分析相结合、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战略管理、军民融合、智库建设等主题,开展多元交流,汇集多方智慧,形成决策咨询建议、热点问题分析、智库观点集萃等成果,咨政建言,服务社会。



欢迎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仰山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