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后记】2016届博士毕业生罗钢

点击上方“公众号”可以订阅哦!
       罗钢,男,武汉大学2011级刑法学博士研究生。
       读博期间,在《中国刑事法杂志》、《人民检察》等期刊上发表文章二十余篇,,其他厅级项目两项,参与国家与省部级课题八项,曾获得中国犯罪学年会优秀论文等各类奖励六次。
        2016年5月,以匿名评阅和现场答辩全优的骄人成绩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论文题目为《敌人刑法:言说与规范》。



后记
驹过隙,在珞珈山已经看了五年的樱花了,花开花落,人来人往,终于轮到自己的谢幕演出。
       往事并不如烟,因为多次考博折戟沉沙,身心疲惫不堪,在最后一次复习备考之时,我曾经在凌晨醒来望着窗外的珞珈山,有气馁退缩之意,责问自己为何不选择一条舒适安全的人生之路,何必如此为难自己。现在想来,五年的读博经历不仅仅收获了学术上的启迪,更是生命与阅历的提升,感谢自己当年的坚持,至少对现在的自己不会太多抱怨。
       读博期间,最为感激的是恩师莫洪宪教授,她知我经济困绌,生活上无微不至,从不肯让学生垫付任何费用,反倒常常为我报销学术会议费用;知我俗事缠身,从不轻易遣我做事,哪怕是举手之劳,事后也是再三道谢,反倒令我极其不好意思;知我散淡不定,屡屡旁敲侧击地指出应把握学术机会和资源,催我奋进,可惜我本性内敛,不善社交,加上愚钝固执,未能有新气象,辜负了莫老师的殷盼。
       学术上,莫老师言传身教,一丝不苟,记得2014年莫老师参加中国刑法学年会时不慎滑倒骨折,在医院大家神情凝重愁眉不展之时,莫老师还谈笑风生,实为不忍大家沮丧焦虑,尚未痊愈就打着石膏开始投入紧张的学术工作中,令人敬佩。她待我是无为而治,严而不厉,记得读博之初,惯有怠性作祟,不愿苦力写作,总是拖延,她曾严厉批评过我,我知耻后勇,再无懈怠,小有所成方知其良苦用心。她对待学术之严谨,用心之细,在我的博士论文指导上,可见一斑,凡错别字都被悉数挑出,以至于检查数遍的我汗颜不止。当莫老师删繁就简,将博士论文中“纳入到”去掉“到”,“最主要的就是”去掉“就”,“针对于”去掉“于”,“进行一个讨论”去掉“一个”、“陷入到”去掉“到”,“就认为”去掉“就”等等,文章更显简洁流畅,要言不烦,而我也从文章中看到了繁缛啰嗦的自己,并以莫老师的干练作为自己行文行事的风格榜样。
        莫老师亦是人生导师,在因生活琐事而迷惘焦虑时,若有求于她,必定诚恳倾其所有,给出闪耀人生智慧的指点。每次到法学院门口,总会有意无意仰望莫老师的办公室,常心有疑惑待解又很怕自己芝麻小事叨扰莫老师,结果总是止步于门前。故而,我特别珍惜每次与莫老师接触的机会,习其言其行,观待人接物,是如何让旁人如沐春风,又能收获启发,每一次近距离学习,都由衷为莫老师为人处事的智慧折服不已。
       特别感谢林亚刚老师和师母。林老师是真君子: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初次接触时候感觉威严可怕,其实等到真正接近,发现林老师待人随和,不拘小节,但对事情不敷衍,不犬儒,既有爱的刑法,更兼有远方和摄影,是我人生努力的坐标。林老师率性坦诚是一面镜子,能观照出自己平时都难以觉察的性情之处。曾有传言林老师要离开武大,我曾经酒醉斗胆抱过其大腿,苦苦哀求林老师不要离开我们,事后既尴尬亦坦然,表露心迹是这个时代最难的事情,能够做到,对方必定是令人极度信任且舒服之人。而师母慈爱,对生活充满热情,家宴上的各种美食更是能幸福地碾压读博时的苦闷。
       感谢武汉大学法学院刑法教研室的吴振兴老师、康均心老师、皮勇老师、陈家林老师、何荣功老师、叶小琴老师、熊琦老师、陈金林老师以及李颖峰老师,你们给予我学术上的磨砺和生活上的帮助,是我生命中永远的贵人。
      感谢武汉大学法学院柳正权教授、孙晋教授,得益于对口支援的结识,一起打过篮球,一起做过项目,相逢的日子充满美好回忆。
       感谢武汉大学的邓朝晖老师,她具有一种神奇的魔力,任何场合只要有她的存在必定是欢声笑语,最喜欢的是她信手拈来的女儿由由的故事,是我微信朋友圈里的干货,实在是读博苦闷时之必备精品,可以由衷的说,我是听她的故事长大的。
       感谢赵军、师维、万选才、马献钊、李占州、陈攀、宫步坦、张昱、刘夏、马东丽、古加锦、王登辉、任娇娇、邓婉心、胡波等兄弟姐妹们,感谢所有的莫门弟子,在“茉莉花”这样一个相亲相爱的大家庭中,倍感温暖,是我的运气。
       感谢所在单位的领导、同事给予我宽松的学习氛围,为让我能安心读书,免除一切行政和教学事务,全心脱产学习,这是其他很多在职学生未曾享受过的待遇和尊重,每念于此,感恩在怀。
       五年珞珈求学,组织、领导、参加了各种娱乐组织,比如以李岚林、刘娜和我为成员的“锵锵三人行”,岚林知性,娜姐逗比,一起度过了珞珈山下最美的时光;以姜子倩为会长、少博、靳宁、小红、潇哥,刘蕊、张启飞为骨干成员的电影小组,证明了男女搭配,观影不累的现实逻辑。尤其是法学院旁边的露天羽毛球场地,见证了新交旧友的缘聚缘散,同学中的以陈烨、钱侃侃为代表“羽一代”与以小红、郑佳、尹露为代表的“羽二代”,以及其他学院的博士球友,是你们让我知道,读博之人各有喜怒哀乐,既然吾道不孤,那不妨会心一笑,感谢老窦、马教练、老王、段王爷、九爷、成龙、静静、然然以及诸多熟悉得忘记了名字的球友,感谢越南和韩国的球友,你们都是我用膝盖积攒的朋友,愿友谊长存。
       小红的拜师信礼一直在用,刘猛以我姓名制作的艺术画珍藏在书柜,胜超给我拷贝的豆瓣电影是最愉悦的消遣,少博煮的红茶,在冬天最暖人心……虽要各奔东西,或许会江湖夜雨十年灯,但更期待下次的桃李春风一杯酒。
       临近毕业,生命已然逼近不惑之岁,以前无知者无畏,享受一切幸福与苦厄的过程,看似生命早早就进入到平和岁月,未曾想,心中疑惑与烦恼却日渐增多,在年轻时一路杨帆的人生小船,此时陷入情感与事业的三峡,难觅出口,至此方知,当年以心态平和,更有余力为他人人生答疑自居的我,只不过是一艘模拟操作的幻象小船,未接受真正的风浪,亦未获得般若智慧,说翻就翻。机缘巧合之下,毕业前去黄梅四祖寺禅修两日,有好奇,更加兼有提升人生境界之因。后又读到《锁麟囊》中“收余恨、免娇嗔、且自新、改性情、休恋逝水、苦海回身、早悟兰因”的醍醐之语。方才真正明白,读博微缩的人生是一场出世的修行,发现局限,反刍困顿,安顿心灵,又扬起前行的勇气。
      十年前,送别新大法学院毕业生,院里嘱我寄语,为赋新词强说愁,如今自己也到了说离别的时候,换境重作,情感更真更浓:
      “东湖夏畔,淡月柳拂雨,轻有别意。识法经年,更阑宵衣,春秋总是正义。不负经纬志,还应接,那不平事。最盼切,沉浮笑相语,曾伴珞珈。”


                                               罗  钢
                              2016年5月20日于珞珈山
武汉大学刑事法研究中心
关注刑事司法实践新热点 
跟踪刑法理论发展最前沿 
传承“马家军”学术薪火
彰显刑法珞珈特色
微信号:RCCL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