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岁老翁写16万字硕士毕业论文 为照顾百岁母亲延期毕业

本文转自东方网


东方网6月20日消息:81岁的郑建阳是马来西亚华裔,昨天(6月19日)下午坐在了上海大学硕士论文答辩的教室里,有望成为国内最高龄的硕士毕业生。而且,郑老先生刻苦求学的传奇经历,也令考评答辩的专家们颇为动容。


70岁成为上大硕士生


“郑建阳生于1935年1月,是我带的最年长的硕士生,年龄是我父辈级的,但没想到他学习劲头可足了。”上大上海电影学院新闻传播学科负责人郑涵教授说,2005年,市教委与上海大学办了一个合作项目,专门招收一批马来西亚华裔来上大攻读硕士学位,郑建阳就是其中一位,也是年龄最大的研究生。“虽身在海外,但郑建阳总是说自己的心始终在中国,他的父亲原籍福建,所以自己特别想能拿到中国的大学学位。1976年,他进入了台湾大学法律系学习,时年已经41岁,1980年成功拿到了法学学士学位。退休前,他一直在马来西亚的中学里教英语并兼职做翻译。70岁那年,他又成为上大的硕士生。”


郑涵教授说,为了这批马来西亚学生,上大定期派教师前往当地授课,而且,在课程计划、教学要求、考核办法等方面,与国内同专业的学生一视同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郑建阳学习的难度,但老人家自从入学后,就始终刻苦学习。


照顾母亲延期结题


按目前国内通行的做法,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一般在3.5万字以下,但郑建阳的论文超过了16万字。作为学生,他经常与自己的导师通信往来。“一位耄耋老人,10多年求学路走过来,需要付出何等的努力啊。”郑教授说,郑建阳的10多门硕士课程早已合格通过,但进入论文写作阶段后却有点“卡壳”。2009年,郑建阳按教学计划如期飞来上海,提交论文开题报告,但后来却几次向导师报告,希望把结题的时间往后拖延。主要理由有三个,一是觉得自己年纪大了,论文必须绝对做足做好,但对自己的课题从观点到材料都始终不太满意,不断地在重复着自我否定;二是5年前,郑建阳突然中风过,行动渐渐变得不灵活了;三是他还要照顾100多岁的老母亲,甚至表示“照顾母亲是第一位的,比拿学位要重要得多。”直到3年前母亲去世之前,他一直围在病患母亲的床前尽心伺候。


答辩前再修改论文


6月17日下午,郑建阳在79岁的弟弟陪同下飞抵上海,导师郑涵带着博士生前往接机。“也许是长途旅行劳累的缘故,当一步一蹒跚走出海关的郑建阳出现在我们面前时,身子突然往下坠,是我一把搀住了他,而且几乎是一直扶着他走路。”郑涵感慨地说,老先生难得来一次上海,问他是不是要去景点逛逛,不料,郑建阳一口谢绝,连连说只想尽快去图书馆。第二天,郑涵又亲自陪同老先生在学校图书馆里呆了好几个小时。“老先生不会电脑打字,每次都是将修改的论文快递给我,我让博士生们帮着打印,一共改了六稿,修改材料堆成了山。答辩前一晚老先生还提出要再修改,还是我劝他别改了,先看看答辩的情况再说吧。”郑教授说。

“答辩会的主席是由外校专家担任的,其他四位教师也是来自不同的高校,但其中有两位本校老师曾前往马来西亚给郑建阳上过课。从事后了解的情况来看,专家们都对老先生的研究报告《论马来西亚的表达自由权》相当满意,特别是对他的求学奋斗精神赞叹不已。”郑涵说,其实对这次答辩,老先生心里相当紧张,不停地嘟囔:“我准备的材料会不会还有哪些疏漏啊……”

征稿启事

「募格学术」现正式向粉丝们公开征稿!内容须原创首发,与科研相关,一经采用,会奉上丰厚稿酬,详情请戳

免费微课

加入募格科研专业群,参加优质免费微课,还能和同专业的小伙伴讨论~6月23日晚8时,美女老师传授主动式倾听法,事半功倍提升英语听力。您只需添加群管理员小麦微信号mugexiaomai)或樱桃(微信号mugeyingtao),留下你的专业方向即可入群(具体专业名单戳此处)。

长按二维码添加好友


热门图文TOP5

1、从专科生到985博士生 我在追梦路上的成长与蜕变

2、教授奇遇记:审稿时发现论文一字不差抄自他本人

3、励志典范:10年,他完成了从中专生到哈工大教授的跨越

4、10个问题 教你搞定一场有料又出彩的科研报告 | 微课回顾(附PPT下载)

5、硕士博士去中学当老师,是学历浪费吗?

·END·

募格学术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mugexueshu



点击图片进一步了解募格编辑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可以了解更多募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