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番禺一医生论文登上国际肿瘤学领域权威期刊


近日,一篇《使用非增加的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弥散成像技术监测肿瘤对抗血管治疗的反应》的论文在国际肿瘤学领域的权威期刊Cancer research(医学1区,IF=9.122)上在线发表,引起了业界的热切关注。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共有三位,除了排在第一位的暨南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医学影像学主任医师史长征教授之外,排在第二位的就是番禺中心医院医学影像科的刘德祥主任医师。


这是番禺区医学影像研究所

自2014年9月成立以来,

在科研上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

找准新问题 开拓新思路


打造一流的医院学科群 梁健坤摄


肿瘤抗血管治疗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很有潜力的方法之一,其中能够动态、准确、无创监测治疗反应的成像方法对于肿瘤疗效早期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刘德祥

“近年来,肺癌的靶向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式非常热门,分子靶向药物已成为治疗癌症的新武器。临床用药表明,有不少患者在使用一段时间的靶向药物后会出现耐药性,既浪费了金钱,也耽误了治疗时机。以前,我们只能凭CT观察用药后肿瘤的变化,但也会出现药物可能有反应,但肿瘤大小没变,或者肿瘤缩小了,但并非药物所起作用的情况。如果可以通过无创的磁共振弥散成像方法早期检测出组织病理生理学的微观变化,对于早期疗效评估在基础实验、临床研究领域的运用将具有重大意义。”


在此背景下,刘德祥于2014年申报了省自然基金项目课题,希望通过病例追踪的方式研究其可行性。


刘德祥主任接受记者采访


与此同时,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影像科罗良平教授团队也展开了相关研究。他们邀请了刘德祥加入,旨在通过实验的方式收集数据,以作出论证和揭示规律。


番禺中心医院医学影像研究所派出了王丽、郭惠庄和陈燕到暨南大学医学院专门学习进行动物实验的相关知识。经过1年多在50多只老鼠身上的实验,他们发现:2小时肿瘤血流灌注参数的相对变化与第8天肿瘤体积变化程度具有很好的相关性。IVIM-DWI作为一种无需造影剂注射的磁共振成像方法,可以替代DCE-MRI用于早期准确评估肿瘤血流灌注变化和预测肿瘤抗血管疗效。


“该论文的发表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磁共振直接检测的关键是要找参数,制定扫描计划。目前我们仍处于基础研究的阶段,下一步就是临床应用。未来两三年,我们要做好计划,通过相关审批后进行临床样本的验证,在运动的器官上应用。”刘德祥说。


科研与临床 协同促发展


此次刘德祥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是番禺区医学影像研究所科研发展的又一重大突破,也是该研究所自2014年9月挂牌成立以来建设发展的一个缩影。


开创科研临床协同发展新局面 梁健坤摄


依托医学影像科作为广州市重点学科的优势,该研究所统筹包括放射科、超声科、微创介入科、核医学科的科研发展。招收了专门的生物医学工程毕业生,有效避免了医生或技术员以临床工作作为主业,以研究所工作作为副业的被动局面。并将该科具有科研兴趣的黄晨医师、何卓南主管技师充实到研究所的具体工作中,形成了从临床到科研,再将科研转化为生产力回归到临床应用的良性循环,开创协同发展新局面。


为提升科研产出的质量和影响力,该研究所对内有效地统筹科内的论文发表、科研项目申报,顺畅流程和规范标书的撰写,集中优势精力在短时间内完成不同层次的科研申报,使得科内许多较重临床,轻科研的同事有了信心将自己的科研构思与大家分享。


陈汉威主任正在霍普金斯大学的实验室解剖白老鼠


对外则进一步加强技术交流,自2014年时任医学影像主任、医学影像研究所副所长的陈汉威教授首次赴世界顶尖的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访学后,研究所的唐郁宽、刘德祥、向之明、黄益、刘焕玲等多名专家也相继走出国门,黄晨医生积极投稿到世界栓塞大会(美国纽约)、北美放射学年会,均被接受为大会发言,分享科研成果,接受全球同行专家的点评。、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美国加州大学、美国梅奥诊所的专家也应邀到医院授课,加强学术交流。



近年来,唐郁宽主持申报的血栓定点取栓装置获国家专利;向之明主持的有关肝硬化结节癌变多模态影像(B超、CTMR)早期精准诊断的研究项目——基于多模态影像多维度直方图特征的肝硬化结节早期癌变微循环构建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黄晨的报告论文被放射学界的顶级杂志Radiology收录;还有多篇科研论文登上了国际核心刊物。


在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该研究所积极思考,勇于创新,获得了多项发明专利及实用专利,并且将相关专利与现有产品公司进行对接,不久将来将有效转化为产品。研究所正积极申请科研技术进步奖,并且已经获得登记认可证书,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深圳大学等科学研究机构的高度认可,并计划拨款120万到番禺中心医院进行科研数据购买及协作深化研究,形成了良好的科研循环,逐渐形成科研机构—医院—公司的合作模式。


构建学科群 提升竞争力


作为全区的医学影像研究所,该研究所肩负提升全区的医学影像诊断检查水平的职责和使命。下一步,该研究所将对医院的相关学科进行有机结合,打造一流的医院学科群。


在肿瘤诊断方面,联合肿瘤科、普外科、妇科、腺体外科等涉及肿瘤的学科一起共建多学科会诊团队,将肿瘤的诊断推上新台阶。

在心血管诊断方面,将联合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急诊科、微创介入科,打造心脑血管急救中心学科群。

率先在全国范围组建胸痛中心、缺血性脑卒中防治中心,为血管病变的诊疗的时效性进一步优化流程,实现时间就是生命、就是健康的理念。


下肢静脉曲张介入手术 


目前,依托医学影像研究所,医院加强向全区在诊断业务上的纵向联系,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及成熟采集技术,将下级医院采集到的图像信息进行上传,将所有的诊断报告进行同质化审签后下发回各级医院,真正实现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三甲医院专家的诊断。该院部分优秀技术员也到各下级医院进行图像采集的同质化帮扶,以确保原材料(图像信息)的质量,从源头减少错误的发生几率。  


研究所还立足平台内的各个学科群的具体需求,将平台内的疑难病例上送到广州某著名大学附属医院进行会诊,及时获得相关的权威诊断,减少患者及家属往返广州大医院的奔命之苦;平台内的学科群成员也可以到相合作医院进修学问,将技术学回来,将便利沟通延续下来,逐步实现与大医院业务的同质化。 


文:貌信玲  梁健坤  刘德祥

编辑: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