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首古诗词带你走进诗人眼中的荷花

荷花,既是文人墨客的心理寄托、也是平凡人家的生活点缀,深受大家喜爱。盛夏,荷花开得正欢,小编便带来三首或描述优美、灵动画面,或肆意抒情、动人心弦的古诗词,带你走进诗人眼中的荷花。

在公元748年(唐天宝七年)夏天,任龙标尉的王昌龄独自一人行走在龙标城外,在东溪的荷池看见酋长的公主、蛮女阿朵在荷池采莲、唱歌,遂作采莲曲,让这一幅绝美的画面成为永恒!

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不见人影却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不相伦(不相比较,意谓世人皆重花而轻叶。伦:同等,同类),花入盆,叶作尘,这是世间花和叶的各自的命运,但荷叶伸张卷曲、荷花的开放闭合,种种风姿、天然无饰,“任天真”!诗人借以歌颂真诚而不虚伪的美德。

“任天真”,既是写花,又是写人。以花性写人性,立意新奇。

最后两句进一步写荷花的“天真”之处。荷花的红花绿叶,互照互映互衬。即使到了红衰翠减、世人愁苦之时,仍然不相遗弃。

此诗作于李商隐新婚时期,王夫人会写诗,李商隐就写诗来赠送给她。这四句诗互补互承,从正反两方面完整地表现出荷花既能同荣、又能同衰的坚贞不渝的品质,含义明确易懂,能诵易晓,更能表明自己的心迹。

本诗是诗人有感而发,诗人见到新荷初出时的微陋,想到自己幼年的辛酸经历,他不禁感慨写下了这首诗;同时,诗人不禁充满自信地说:新荷的今天虽然为人们所轻贱,但它在明天,定将是姹紫嫣红的创造者!

据《粱书・沈约传》记载,沈约幼年因父亲被诛,被迫潜窜他地,以后虽然“会赦免”,却“流寓孤贫”。但他“笃志好学、昼夜不倦”,最终“遂博通群籍”,累官至步兵校尉,“管书记,直永寿宫,校四部图书”,堂堂皇皇地进入“天池”,成为当世首届一指的大学者、大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