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学入学考试第二轮物理复习,初中三年级欧姆物理定律的专门知识点。在2018年中学入学考试的第二轮复习中,初中考生要牢牢把握初中入学考试的重点,形成自己的知识语境体系。初中辅导班老师整理出2018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欧姆定律知识专题总结如下:
第一,欧姆定律。
一、探讨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问题1:电流和电压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是什么?
2制定方案,设计试验:研究电流、电压与电阻的关系,研究方法为:控制变量法。即保持电阻不变,改变电压,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保持电压不变,改变电阻,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3进行实验,收集数据信息:(将进行表格设计)
4分析论证:(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找出数据之间的关系,找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这是探索物理规律的常用方法。)
在一定的电阻条件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施加的电压成正比,当电压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二。欧姆定律的内容
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两端的电阻成反比。公式为I=U/R,变形公式为U=IR,R=U/I。
使用欧姆定律:单位必须统一,电流是A,电压是V,电阻是Ω;由于电阻通常是恒定的,所以不能理解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
3.欧姆定律解释
1适用条件:纯电阻电路(即当电器工作时,所消耗的电能完全转化为内能)。
2I,U,R对应于同一导体或同一电路,不同导体或不同电路在不同时间不能混合,应增加角度码的差异。这三个单位的单位依次是A,V,Ω。
(3)如果相同的导体(即R是不变的),那么我与U成正比,与相同的电源成正比(即U是不变的),则我与R成反比。
4两个有用的公式:
r=p*L≤S是电阻的行列式,这意味着导体的电阻取决于导体本身的长度、截面面积、材料、温度等。
R=U/I是计算电阻的公式,表明导体的电阻可用U≤I表示,即R与U的比值与R有关,而R与外加电压U和通过电流I无关。
第二,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1.串联电路具有以下特点:
电流:i=I1=I2=.=in(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
电压:U=U1U2。
抗性:r=R1,R2。Rn(总电阻等于电阻之和)。如果r有n个电阻值,则R=n
分压效应:
2.并行电路具有以下特点:
目前:I=I1I2。在(干电路电流等于每个支路电流之和)
电压:u=u1=u2=un(总电压等于每个支路两端的电压)
抗性:1/R=1/R1 1/R2。1/Rn(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并联电阻的倒数和)。如果n个电阻值与r平行,则存在一个R=r/n。
分流效应:
3.电阻的串联和平行连接:
级数:r=R1,R2。Rn(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的电阻值大于任何一组分电阻的电阻值)。
平行连接:1/R=1/R1 1/R2。1/rn(并联电阻的总电阻的电阻值小于任何支路电阻的电阻值,其中一个支路电阻变大,总电阻变大)。
如果n个电阻值串联为r,则R Tall=nr;n个电阻值r并联,则R Tall=r≤n
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总分关系
第三,用伏特安培法测量电阻的实验。
一、实验原理:
r=(电阻测量)。
2.实验设备:
电源,导体,开关,电压表,电表,滑动压敏电阻器,灯泡(或电阻)。
3.步骤:
1将电流表和电压表调至零,断开开关,按图连接电路,调整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
2检查电路后,关闭开关S,三次改变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分别读出电表和电压表,填写表。
3根据公式R=计算三个Rx的值,并计算平均值。
4整理设备。
4.讨论:
在本实验中,滑动电阻的作用是改变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部分电压),同时保护电路(限流)。
2由于部分电流通过电压表,测量结果较小,电流表所显示的电流比实际通过的Rx电流要多。根据Rx=U/I电阻很小。
3如果图形是两个电阻的伏特安培图,则R1>r2。
文章来源于网络,由编辑组织,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