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8:毕业论文写作注意事项——博士答辩会的反思

         总感觉自己的反射弧有些长,对于一些事情的感受往往需要过几天才会出来,于是,才肯动笔写点回忆,写点感想和反思。前天作为答辩秘书参加了师兄和另几位博士学长、学姐的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会,答辩组老师针对文章中的问题进行了点评、指正,提出了一些在做学位论文中常见的问题,对自己而言这些问题同样值得反思,在未来田野调研、论文写作过程中需要加以注意。

        第一,田野地点的选取。质性研究田野地点的选取需要特别注意,不能随便确定,而应该突出它的典型性,即你的个案所具有的特点在当地或者较大范围内是典型的,大家共同拥有。这种典型性不仅体现在当下社会发展状况、过去历史境况、也体现在从过去到现在的历史流变和演化路径上以及社会演变逻辑的相似性。当然,能够进入田野以及能够获得资料也是选择个案的影响因素之一,但是,不应该是决定性的。

        第二,问题意识。在最后一次答辩中,老师们依然会问“你的问题”是什么?你研究的对象和其它相关对象的区别是什么(这里的对象不是指田野调查对象,而是指问题对象,与具体的问题有差别。例如,民间信仰是研究对象而非你的研究问题,那么它和宗教的区别在哪)。问题意识决定了你的研究框架,这里的问题一定需要从文献与现实中寻找。首先,研究者需要梳理清楚整个研究领域中的研究脉络,主要围绕哪些问题在探讨、这些问题的发展经过是怎样的。笔者觉得可以参照周雪光的《组织社会学十讲》一书。同时,一个博士论文研究的文献梳理也需要达到周的水平和程度。在此基础上,结合田野调研,研究者需要提出一个能够与学术问题对话的具有现实意义(关照现实)的学术问题。问题意识需要贯穿整个论文,引导整个框架结构。

        第三,语言表达。作为一个文科博士生,语言能力应该不错。但是,包括自己在内的很多同学,其文字功底依然有待提高。语言流畅是基本要求,而“雅”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因此,需要不断坚持反思与练习。语言的表达首先是通顺、不能有病句。通常容易犯的语句错误有:语句杂糅,将两个句子放进一个句子;语义重复,在一句话中用了两个语义重复的词语;标点符号运用不准确。语言是美丽的,这种美一方面体现在表达上,词语的准确使用会让你的表达精炼、通顺、准确;另一方面则体现在韵律上,语言的表述是有韵律的,这种韵律会体现在句式的多样、长短相接。如何使自己的表达带有一种节奏上的韵律感,使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不那么累值得作者仔细推敲。

        第四,细节。学位论文是自己一个阶段学习经历的结晶,也是自己一生的作品之一,应该使其在细节上尽可能完善,甚至达到出版的要求。文献引用方面的问题是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如,参考文献标注错误,文中引用的文献并未在参考文献中标识出来。笔者认为,在写毕业论文时最好找一本范例加以参考,这样能避免诸多问题。除此之外,需要不断修改。

        学术研究需要十分认真,大胆猜想、小心求证,论文的每一句话都应该有理有据。虽然这样的要求比较难,但是,至少应该作为追求的目标。另外,一篇好的学位论文需要付出汗水和时间,需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这是对自己的告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