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生命魅力,奏科学之歌——2018年安农生科院招生手册

一 学院介绍

生命科学学院的前身生物工程系始建于1994年,2004年改建为生命科学学院。目前,学院各类在校学生1300余人,其中全日制普通本科生近1000人,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300余人,留学生20余人。

学院拥有作物抗逆育种与减灾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级农业生物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生物学、生物物理学、遗传学省级重点学科;建有国家玉米育种创新基地、安徽省作物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安徽省教育厅生物质改良与转化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发改委作物生物育种工程实验室、安徽省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平台

学院具备完整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及博士后人才培养体系,拥有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生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下设传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生物物理学、微生物学、作物生物技术等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及遗传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1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第四轮学科评估,全国161 所参评高校中,生物学科排名第33位,占比20.5%,在安徽省省属高校生物学科中排名第一,为我校生物学一流学科建设奠定了基础。

现有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制药和应用生物科学4个本科专业,其中应用生物科学专业是国家改革试点专业;学院高度重视“双创型”人才培养,推进“优秀本科生培养计划”,设立“生物创新实验班”,参加学校与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共同开展“2+2”联合培养双学士学位项目,专业化、个性化培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 师资力量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员工102人,其中专任教师79人。教授26人,副教授33人,博士生导师14人,硕士生导师51人,全院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占85%。师资队伍包括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应用生物科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安徽省“皖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安徽省“百人计划”入选者2人,安徽省学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5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省教坛新秀3人;是一支实力强、水平高、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


三 科研力量

学院科研实力强。近五年共承担课题350项,其中纵向课题277项,横向课题73项,总经费达8800多万元;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6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8项、转基因重大专项4项等。

学院基础研究成绩突出。近五年发表SCI收录论文280余篇多篇论文Nature communications、 PNAS、Molecular Plant、Global Change Biology、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和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 - Gene Regulatory Mechanisms等国际知名刊物上发表。出版学术专著3部,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0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合作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先后培育出家蚕新品种2个,桑树新品种2个,玉米新品种7个,中药材新品种10个;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特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2项。

长期以来,学科始终坚持服务“三农”的办学方向,是学校“大别山道路”的重要载体,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四 名师风采

程备久校长,博士生导师

程备久,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农业大学校长,生命科学学院首任系主任。1982年获安徽农学院学士学位,1988年获安徽农学院硕士学位,1993年获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博士学位。2014年任安徽农业大学校长。,应用生物科学专业国家教学团队带头人,安徽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安徽省作物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重点研究方向作物逆境生物学与分子遗传育种。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转基因专项等20余项,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4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选育玉米新品种7个,授权专利10余项


陈大华教授,博士生导师,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陈大华,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生命科学学院院长,1991年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1999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99年至2003年分别在美国肯塔基大学和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2003年至2005年在西南医学中心分子生物系任Research Instructor。2005年回国后,实验室主要以果蝇和小鼠等模式动物为模型,开展干细胞不对称分裂的遗传和分子机制以及真核生物转录和翻译调控机制等方面的研究。目前主要研究干细胞与微环境信号相互作用的机制。近年来实验室分别在Cell、 Developmental Cell、PLoS Bi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Development、Human Molecular Genetics和PLoS Genetics等遗传和发育主流杂志上发表一系列文章。目前实验室承担科技部生殖发育重大计划、973、干细胞先导专项、国家基金委重点和杰青等项目


蔡永萍教授,博士生导师,生科院常务副院

蔡永萍,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生命科学学院常务副院长。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安徽省教学名师,细胞生物学博士点负责人。安徽省蚕桑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副首席专家。兼任,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理事。研究方向为主要以梨、石斛、棉花等为材料,研究木质素代谢与梨石细胞形成的分子机理、石斛药用成分积累规律和次生代谢机理、彩色棉色素形成的分子机理。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小企业创新项目、省科研攻关等项目30多项。取得省级科研成果6项,,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4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选育中药材新品种4个,授权发明专利3项,主编“植物生理学”教材及专著6部,发表SCI及国家重点期刊论文50多篇。指导学生获全国大学生科技竞赛奖2项。


江海洋教授,硕士生导师,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


江海洋,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2002年获安徽农业大学学士学位,2008年获南京大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玉米等作物抗逆的分子机制。开展主要抗逆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全基因组植物抗逆基因家族进化特征研究;克隆玉米等作物抗逆基因,通过转基因技术鉴定基因功能,阐明植物抗逆的分子机制,获得作物抗逆新种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2项,参与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5项,发表SCI论文20余篇,授权专利4项,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入选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安徽省教坛新秀


李培金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培金,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96年获安徽大学生物化学学士学位;1999年获安徽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获遗传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水稻分蘖角度控制基因LA1的克隆和分子机制研究。2007-2015年在英国John Innes Centre细胞与发育生物学系从事博士后和项目研究员工作,主要研究植物花期和春化响应的表观遗传学机理,并于2014和2015年分别获得John Innes Centre颁发的突出贡献奖和特别津贴。2015年,作为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任安徽农业大学特聘教授。近年来主要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Science,Gene & Development,Cell Research和Plant Cell等国际主流学术期刊


张应烙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应烙,博士,皖江学者特聘教授。2000年获江西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学士学位,2003年获江西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专业硕士学位,2008年获南京大学植物学专业博士学位,2014年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化学系访学一年。主要从事昆虫共生菌和资源植物的活性代谢产物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项目7项;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17篇,主要论文发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Bioresource Technology、Food Chemistry、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等主流杂志上;获授权发明专利7件;指导学生获得全国挑战杯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4项。


徐家萍教授,博士生导师


徐家萍,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省第一批学术和科技带头人,安徽省蚕学会常务理事,2011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2014年。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黄山综合试验站团队成员,安徽省蚕桑产业创新体系蚕桑病虫害功能研究室主任。1991年安徽农业大学蚕桑系本科毕业;2000年安徽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2005江苏大学获博士学位。2006-2008年中国科学院等离子研究所博士后。2011-2014年先后赴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和佛罗里达大学高级访问研究。研究方向为家蚕遗传育种与家蚕病理及分子机制和低能离子束转基因技术。先后主持省部级研究课题十多项,获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其他省级奖2项,省级科研成果4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二十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5篇。


五 就业去向

六 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部分)

毕业生专场招聘会

生物类知名企业阿斯利康药业(中国)有限公司、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上海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江苏豪森医药销售有限公司、宜昌长江药业有限公司、连云港正大天晴医药有限公司、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安徽安科生物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京金斯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安徽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浙江我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知名民营企业: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蓝月亮(中国)有限公司、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太古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合肥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晨光文具股份有限公司等。

 

公务员、国有企事业单位:各级公务员单位(环保、园林、检验检疫、疾病防控、城市管理等)、省市县中小学、国有银行等。

 

科研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安徽蚕桑研究所、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安徽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南京大学-南京生物医药研究院、温州医科大学分析测试中心等。


七 深造院校(部分)

深造高校(部分

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东南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湖南大学、苏州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天津医科大学、上海大学、兰州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江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


深造科研院所(部分)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动物所(北京)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北京)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天津)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京)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


八 学子风采

“最牛毕业班”

----92%的考研录取率,创造考研奇迹

2013级生物类创新实验班集体照

学院高度重视“双创型”人才培养,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参加学校与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共同开展“2+2”联合培养双学士学位项目。自2011年开始,率先推进“优秀本科生培养计划”,在低年级本科生中选拔优秀学生,成立创新实验班,实施小班教学,固定教室安排早晚自习,采取“厚固基础、强化实践、着重创新、寓教于研”的培养模式,创新“引导式、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侧重于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优化创新课程体系,全面实行导师制,并集中优势教学资源,积极借助社会资源,为学生搭建广阔的学习发展平台。学院历届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学院在保证毕业生较高质量就业的同时,鼓励学生继续考研深造,考研成绩突出。2016届、2017届考研率分别为37.06%,38.83%,其中一半以上学生考取985、211工程院校生物相关专业研究生。通过多年创新模式培养,我院2013级生物类创新实验班的25名同学中有23名考取研究生,考研率达92%,创造了我校自然班考研记录,成为名副其实的学霸班级。其中1人出国留学,、985、211院校录取,录取到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的同学占大多数。


科研育人----积极参与学科竞赛,

                   提高学生科技创新动手能力

第四届全国植物生产类大学生实践创新论坛暨成果展

2017年安徽省植物标本制作大赛

近年来,学院积极指导学生参与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大赛、科普创意大赛等各类创新创业赛事,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业能力。学院连续两年获得校“兴农杯”优秀组织奖;在由安徽省教育厅主办的“安徽省第四届大学生生物标本制作大赛”中,学院选送的参赛作品分别获得等奖三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二项的佳绩,总成绩在各参赛单位中位居前列;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中,学院获得创新组二等奖一项,创业组三等奖一项;在第四届“全国植物生产类大学生实践创新论坛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成果展”中,我院学子共有11项学术成果参展,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2016年,在“昆山花桥杯”安徽省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学院源麦精啤创业团队荣获“创客之星”银奖,同时,该团队还荣获“创青春”安徽省大学生创业大赛优秀奖。 2018年,我院益农黄精团队夺得“创青春”安徽省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


实践育人----助力,

                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科普活动

学院鼓励支持学生传承弘扬“大别山道路精神”,积极组建专业团队,配备专业指导老师,结合当地发展实际,进村进户开展调研活动,在亲身实践中服务”三农“。各支队伍利用暑假时间,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科普活动。

2017年暑假,学院共派出6支队伍,分赴淮北、长丰县等地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其中赴淮北市湖沟村暑期社会实践团被评为校级优秀团队。活动期间被、安徽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

“七彩桑蚕志愿梦”是生命科学学院结合学院特色,联系“”时代热点,以重温桑蚕文化等我国传统文化为目的举办的特色志愿服务。 在理论知识课堂上有生物科技、食品安全和彩蚕养殖三项组成。志愿者们走进社区、中小学,向人们普及生命科学的知识。

九 专业介绍

所有专业实行学分制管理,其中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专业实行生物类大类招生,第二学期根据个人意愿进行专业分流。

生物分析实验

野外教学实习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生物科学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实验技能的生物科学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生物信息学等。

就业方向:可以在科研机构、高校或中学从事生物学科研与教学、并能在医药、环保、园林等相关企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科学有关的研究与管理等工作。

专业特色和优势:具备较全面的现代生命科学理论和专业技能,推行优秀本科生培养计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考研率高。


生物技术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系统掌握生物科学基础知识,具有现代生物工程与技术专业技能,可从事生物技术的开发研究和推广的专业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蛋白质与酶工程、组织培养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分流多元化,可在科研机构、学校从事生物技术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在现代高科技农业、生物工程与技术相关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专业特色和优势:本专业重点培养“双创”人才,着力打造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现拥有啤酒发酵生产线、发酵工程研究室、食用菌栽培室等学生校内生产实习基地,并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及校外实习基地多渠道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掌握全面的现代生物技术技能,就业面广。


应用生物科学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能在工业、医药、食品、环保、检测、商业、农林等涉及现代微生物学技术的行业及教学、科研机构从事技术和管理的高级科技人才。

主要课程: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化工程、基因工程、微生物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生理学、微生物遗传学等。

就业方向:可以在科研或教育机构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也可以在生物育种、环保等相关企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现代生物科学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和行政管理工作。

专业特色和优势: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培养学生掌握较全面的现代生物学理论和技术,就业面广。


生物制药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扎实的生物学和药学基本知识,熟练掌握现代生物技术和制药技术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够胜任现代生物技术制药研究单位和企业岗位基本要求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药用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天然药物化学、化工原理、生物技术制药、生物制药工艺学、生物药物制剂学等

就业方向:从事生物药物研制、生产与工艺设计、技术创新、质量控制和生产管理以及从事生物医药所涉及的保键品、医药相关产品的生产与应用的复合型人才。

专业特色和优势:设立两个方向,一是生物制药方向,另一是中药资源利用与开发方向,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爱好和就业目标进行选择,实行应才施教、应需施教。


2018年招生计划

招生热线:

生命科学学院招生办:0551——65786238

安徽农业大学招生办:0551——65786603


 

以爱与青春为名

风里雨里,小生等你


责任编辑:Bellah

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公众号

微信号 :andshengkey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