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法秘传 时病论》:收录整理清末名医雷丰两种重要著作


清末衢州名医雷丰两种重要著作首部规范的古籍整理本

 

《灸法秘传 时病论》

[清]雷丰撰  俞晓旸、李勤璞标点

出版时间:2018年1月

装帧:16开 平装

书号:978-7-101-12806-2

定价:59.00元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清末衢州名医雷丰编撰的两部重要医学著作《灸法秘传》与《时病论》。


《灸法秘传》为针灸学著作,同郡金镕抄传,作者不详,原书“谫陋不文”,由雷丰加以整理,分门别类说解。其内容主要为应灸七十证的灸法与取穴,行文浅显、方法便捷,并有人体穴位图及附入的太乙神针、雷火针法等。     


《时病论》由雷丰撰于光绪八年(1882),一般被认为是温病类的著作。本书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八句经文为纲,集四时六气之病为目,分述各种时令病的病因、病理、证候特点,次列作者自拟诸法及选方,最后附有雷氏临床验证医案。理、法、方、药具备,切于实用,为世所重。


此次整理,《灸法秘传》以《续修四库全书》影印之光绪九年(1883)刘国光乐善堂刻本为底本,《时病论》以《续修四库全书》影印之光绪十年(1884)雷氏慎修堂刻本为底本,对全书进行校勘标点,底本误字以括注标出,并为易于阅读及理解当时当地史事添加部分简注。书后整理收录编撰者雷氏一家三代及其他本书相关人士的传记、诗文等作为附录。


作者简介


雷丰(1833—1888),字松存,号少逸、侣菊,福建浦城人,后迁居衢州,清代著名温病学家。著有《时病论》《雷少逸医案》《脉诀入门》《病机药论》《药引常需》《药赋新论》《本草诗三百首》等。


俞晓旸,浙江省衢州人,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石学敏先生修习针灸疗法,在《中国针灸》《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国中医药报》等报刊上发表论文及中医药普及文章十余篇。参与整理《针灸大成》(中华书局2017年出版)。


李勤璞,江苏省连云港赣榆人,浙江农林大学文化学院研究员。苏州大学中文系毕业,内蒙古大学蒙古史博士。主要研究边疆历史与宗教,校注有《大隐楼集》《袁氏世范》,在《中华医史杂志》《文史》《“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等处发表藏医、蒙医、汉医史学论文约十篇。


目 录


序言(石学敏)

前言

灸法秘传

灸法秘传凡例

正面图

背面图

指节图

灸盏图

尻神图

灸法秘传

 应灸七十症

 太乙神针

 附雷火针法

时病论

凡例

时病论卷之一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大意

 拟用诸法

 备用成方

 临证治案

时病论卷之二

 春伤于风大意

 拟用诸法

 备用成方

 临证治案

时病论卷之三

 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大意

 拟用诸法

 备用成方

 临证治案

时病论卷之四

 夏伤于暑大意

 拟用诸法

 备用成方

 临证治案

时病论卷之五

 夏伤于暑秋必痎疟大意

 拟用诸法

 备用成方

 临证治案

时病论卷之六

 秋伤于湿大意

 拟用诸法

 备用成方

 临证治案

时病论卷之七

 秋伤于湿冬生咳嗽大意

 拟用诸法

 备用成方

 临证治案

时病论卷之八

 冬伤于寒大意

 拟用诸法

 备用成方

 临证治案

附论 

 治时病常变须会通论

 五运六气论

 温瘟不同论

 伤寒书统治六气论

 辟俗医混称伤寒论

 辟时俗龌龊斑证论 

 夹证兼证论

 成方须损益论

 胎前产后慎药论 

 治轻证宜细心重病宜大胆论

 医家嫉妒害人论

 医毋自欺论

 古今医书宜参考论 

 少逸小影

 题词

附录 雷丰及相关人物史料

 一、雷焕然

 二、雷丰

 三、龚玉云

 四、雷大震

 五、程鉴

 六、程曦

 七、江诚

 八、刘国光

 九、金镕

 十、其他


选文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大意


经谓“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是训人有伏气之为病也。夫冬伤于寒,甚者即病,则为伤寒;微者不即病,其气伏藏于肌肤,或伏藏于少阴,至春阳气开泄,忽因外邪乘之,触动伏气乃发;又不因外邪而触发者,偶亦有之。其藏肌肤者,都是冬令劳苦动作汗出之人;其藏少阴者,都是冬不藏精、肾脏内亏之辈。此即古人所谓最虚之处,便是容邪之处。何刘松峯、陈平伯诸公,皆谓并无伏气,悖经之罪,其可逭乎?


据丰论,春时之伏气有五,曰春温也,风温也,温病也,温毒也,晚发也。盖春温者,由于冬受微寒,至春感寒而触发;风温者,亦由冬受微寒,至春感风而触发;温病者,亦由冬受微寒,寒酿为热,至来春阳气弛张之候,不因风寒触动,伏气自内而发;温毒者,由于冬受乖戾之气,至春夏之交,更感温热,伏毒自内而发;晚发者,又由冬受微寒,当时未发,发于清明之后,较诸温病晚发一节也。此五者,皆由冬伤于寒,伏而不发,发于来春,而成诸温病者,当辨别而分治之。


程曦曰:推松峯与平伯,皆谓并无伏气,有由来也。一执《云笈七签》“冬伤于汗” 之句,一执钱氏“冬伤寒水之脏” 之文。殊不知两家祇顾一面文章,全不顾春伤、夏伤、秋伤之训作何等解。思二先生天资高迈,亦受其蒙,不正其讹,反助其说,毋怪后之医者,统称暴感,恣用发散,羗防麻桂,逼汗刼津,误人性命,固所不免,此不得不归咎于作俑之人也。


版式图



 


(统筹:陆藜;编辑: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