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有可能获得诺贝尔竟然是云南的他

冯晶:被香港卫视魏占飞称为世界创新不可或缺的三位年轻华人之一(施一公、饶毅、冯晶);放弃哈佛北大清华世界名校橄榄枝的杰出青年;曾经被某教育公司老总给出的年薪是国家科技部原法规司司长、济宁市市长梅永红入职华大基因三倍年薪的待遇;以为29岁便被评委教授、博士生导师的陕西汉子;他深爱研究、深爱创新、深爱云南这片红土,扎根西部、奉献西部,为西部崛起、中国全面奔小康立下铮铮誓言的陕西汉子。



   人才在哪都会发光,哪个年龄段都会有成果

 冯晶本科学习阶段即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7篇,其中3篇被SCI和EI同时检索;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以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际国内知名杂志发表SCI或EI文章20余篇;,云南省教育厅项目一项;研究生二年级起被邀请担任多种国内外SCI检索杂志的审稿人,目前已为众多国际知名杂志审稿60余篇次;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7项,其中5项进入Derwent世界专利数据库;,成为全省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高校大学生。

2002年9月冯晶考入昆明理工大学,开始了在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学习生活。大学二年级时,由于兴趣爱好主动进入云南省新材料制备与加工重点实验室参加实验与学习。在周荣、陈敬超教授的辛勤指导下,他不仅全面深入地学习了材料学有关的专业书籍,而且自学了比正常教学量两倍有余的专业课,掌握了扎实的基本知识,为开展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补充进行科研项目的知识,图书馆和实验室构成了他全部的大学生活。每天早上,他都是第一个离开宿舍,每天晚上,最后一个回到宿舍的也是他。熟悉他的同学都说,晚上11点半之前很难在宿舍找到他,要想找到他,除了图书馆就是实验室。因此,很长一段时间,冯晶都是在图书馆里浸泡过来的。别人玩的时候,他在学习,别人在睡觉的时候,他还在学习,他不断地挤出时间阅读文献,增强自己理论知识的功底。

在这期间,他还掌握了较强的文献检索能力,阅读了大量专业文献,其中包括大量的外文文献。2005年,冯晶自行设计了一个新的制备纳米显影剂的方法,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开展实验,和好友肖冰一起省吃俭用拿饭票的钱买了实验用的药品,在实验室老师的鼓励下做了课题研究可行性报告,并借得了实验平台。开始时制备样品没有经验,当实验用到浓硝酸时没有戴防护手套,所以被实验过程中溢出的高浓二氧化氮把手背严重腐蚀,上表皮全部坏死,忍着疼痛做完了该项实验。但他并没有被实验中的困难所吓倒,而是一如既往的进行下去。在新的实验中,曾发生过多次试剂瓶爆炸,虽然没有受伤,但那次实验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经历这么多失败的教训,但这些仅仅是开始,有些不能戴手套工作的实验却需要硬着头皮往下顶,经常受化学药品的腐蚀下,时至今日他昔日稚嫩的双手已经是一层又一层的茧。即使这样,他仍旧没有被困难吓倒,冯晶相信,科研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坚持不懈才可能获得成功。几年来,不论春夏秋冬他从未午休,中午都一直在实验室工作。不论暑假还是寒假,为了争取实验时机、按时完成实验任务,很少回家的他忍着对父母和兄弟的思念,好几次大年三十还是正月初一都在实验室里加班加点地工作。七、八月里在实验室看炉子烧样品,如同蒸笼一样闷热,不到几分钟便汗流浃背、衣服湿透,而且很多时候都要连续烧好几天,晚上都必须要专人值守,所以又有很多个夜晚在实验室与炉子相伴,可是他的心里只有一个信念“科学的道路上从来都不是坦荡的,天才是一分灵感加九十九分血汗。”功夫不负苦心人,冯晶坚持不懈地勤奋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终于收获了骄人的成绩。在本科学习阶段,他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7篇,其中3篇被SCI和EI同时检索;几年来,他在参加材料学习和研究工作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际国内知名度较大的杂志发表SCI或EI文章逾20篇,其中包括国际材料领域知名杂志Acta Materials,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Solid State Communication, Solid State Science, Chemical Physics Letters, Materials Design,Physics B, 中国科学,物理学报等;研究生二年级起担任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Materials Design,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B, Materials Chemical Physics, Physics Letter A,Physics B,Journal of Physics and Chemical Solid, 物理学报,物理化学学报等SCI检索杂志的审稿人,目前已为这些国际知名杂志审稿60余次;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7项,其中5项进入Derwent世界专利数据库;,并获大会“最佳组织奖”;付出总有回报,,,,,中国青年报,人民网,新华网等多家媒体报道。


党的培养造就了他的赤子胸怀,一颗红心向云南

冯晶在学校和党的辛勤教育下,他认真地学习了专业课程及党的有关理论,一直以来积极为班级体做贡献,带领身边同学学习党的有关知识和科研基本知识,与广大同学畅心交流,获得了很大进步。他密切联系同学,获得了广泛好评;积极发挥党员先进性教育的优良作风,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尽心尽力为广大同学办事。他把自己所取得的成绩,归功于党的培养和导师的辛勤教育。因此,服务人民、报效祖国成为他心目中坚定不移的理想和志向。,期间积极配合学院党委的各项工作,组织了新材料制备与加工重点实验室的多项科研活动,在工作与学习上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并尽最大努力帮助身边的同学。他认真完成党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切实做好领导们与同学之间的纽带作用。他依靠自己多次发表论文的写作经验与心得,带领同学们申请学校举办的课外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创作论文,在实验室中掀起了“作科研,学科学”的热潮,以对科学研究高度负责的态度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在同学中起到很好的模范带动作用,使得所在的新材料班级荣获学校优秀班级体等多项荣誉。正如2008年昆明理工大学“感动校园”年度人物组委会写给他的评语:“一个人做好一件事情并不难,难的是把许多事情都做好。一个二十来岁的研究生做到了,因为他把别人休息和娱乐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和科研上,因为他对待学习和科研极为认真的态度,才收获了金灿灿的果实,因为如此,他才显得如此丰富而充实,他的青春才如此闪闪发光。”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如何才能发挥自己特有的优势更好地为祖国和人民服务呢?这是冯晶常常思考的一个问题。科技强国是他作为当代大学生心中的历史使命,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更应该牢记党和人民的宗旨,潜心做好自己的工作,使中国领导下的中国成为一个科技强国!在他看来,一个真正的青年大学生,不应把生活的舒适作为人生奋斗的目标,不应把碌碌无为作为生活的态度,而应当想国家和人民之所想,急国家和人民之所需!他常说,国家是我们的国家,如果我们不去努力建设,谁来建设?如果我们不愿意从最艰苦处做起,如果我们以各种理由独善其身而逃避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如果我们也随大流,拜金,腐败,庸俗,那么二三十年后的我们,是否还经得起祖亲的考验?我们是否还能对得起我们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幸福国度?

    他说,新时期的大学生青年,应该是有血性、有理想的时代领潮人,应该勇于承担历史使命,为祖国的各行各业添砖加瓦,自己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大学生,奉献于科研,提升祖国的科研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是自己义不容辞的时代使命。


    诺贝尔永远属于时代的精英,他就是世界精英,云南最强音

他被称为世界陶瓷研究的开拓者http://www.doc88.com/p-9147652486110.html

2012 10 -2015 1 月,在哈佛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任哈佛大学应用科学与工程学院副研究员。与合作导师美国工程院院士哈佛大学David R Clarke 教授共同研究开发新一代高温铁弹性低导热材料及高温超晶格能源转换材料,在理论设计及高温相变机理科学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同时在光弹材料及各向异性力学领域获得了国际性地位,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材料学国际顶级期刊Acta MaterPhysic ReviewAppl PhysLett 等。目前已在国际知名杂志发表100余篇研究论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被SCI 检索逾50 篇,研究论文目前已被引用900余次,科研评价H 指数17。撰写国际著名出版社CRC Press 专著1 章,国际邀请综述1 篇,担任一份SCI 检索杂志客座主编,目前为三十余份国际著名期刊的审稿专家,已为国际期刊审稿500余篇次。获批国家发明专利14项(其中6 项排名第一),其中9项进入Derwent 世界专利数据库。2008 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电介质计算与模拟学术会议最佳组织奖2009 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2011 年获第十四届中俄双边新材料新工艺会议最佳论文奖,2012 年获全国博士生论坛最佳论文奖。2014 年获得国际知名期刊“Physica B”颁发的优秀审稿科学家奖,,,中国青年报,人民网,新华网等连续报道。



在研项目

 

1. 冯晶博士科研平台建设项目,2015-2022年;(主持)

2. 中组部千人计划青年人才专项,2015-2019年;(主持)

3. 低热导能源材料平台建设项目,2014-2017年;(主持)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光伏材料的相变机制及带隙调控,2016-2018年;(主持)

5. 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微结构调控铟基低维材料性能研究,2015-2017年。(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