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丨我市这所高校实施“本科导师制”,让“朋友圈”成了教育园地

编者按

2017年7月3日,《重庆日报》第05版刊登了一篇文章《师生融合 “朋友圈”成了教育园地 重庆科技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将专业指导和思政教育结合在一起》,介绍了重庆科技学院“本科导师制”、创新创业等方面提供了指导和帮助。

下面,就跟小编一起看这篇文章吧~



“《欢乐颂》里的每个女孩,都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先设定自己的目标,然后每天完成一小点,不知不觉你就到达了终点……”近日,重庆科技学院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教师尹建国,在一位感到有点迷茫的学生的朋友圈下如是留言。


这样的经历,尹建国不是第一次。他至今记得,几年前的一个深夜,一位学生给自己打电话倾诉他对前途的担忧。几个小时的沟通谈心,他解开了这位同学心中的疙瘩。目前,这位同学正在中南大学攻读博士。


“‘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不单传授知识,更要将自己积累的专业知识和人生经验教授给学生,让学生少走弯路。”尹建国感慨。


尹建国只是重庆科技学院实施“本科导师制”的一个代表。从2011年开始,重庆科技学院每年在全校遴选750名左右符合条件的教师担任本科生的导师。




“每位导师每个年级带领5名左右的学生,、学习实践活动、心理健康、创新创业等方面进行指导。”该校副校长施金良告诉记者,学校采用类似于带研究生的方式,为每名本科生都配备了导师,对全校20000余名学生实现全覆盖


这样,教师不再是课堂的匆匆过客,而是和学生建立亲密联系。带领学生去企业实习、下乡锻炼,让学生明白所学专业在社会中的作用;利用跟大家一起打球、爬山的机会,告诉大家做事要有团队精神……和尹建国一样,不少导师就是这样言传身教地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三观”。


正是在“本科生导师制”的带领下,重科学子在专业学习方面的成长也很快。如该校建筑工程学院教师许年春带领的二三十名本科生,已发表科研论文三篇,获得七项国家专利,并多次在国家、市级等科研大赛中获奖。


“我们在创新过程中会遇到不少困难,但许老师经常给我们鼓励,有时甚至只是在朋友圈点个赞,我们就更有干劲。”许年春指导的2014级土木工程专业学生钟睿说。


“学生在哪,导师的‘朋友圈’就在哪。”该校党委书记刘东燕表示,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95后,,往往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学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将专业指导和个性化的思政教育结合在一起,这样的思政工作更走心,也才让大学生真心喜欢并终生受益。



来源丨《重庆日报》

记者丨李星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