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实话!两会上,大学校长们这样谈“双一流”…


导读
从首次提出到现在,如何建设“双一流”的讨论一直没有停。,这个问题也成为高校校长们热议的话题。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加快“双一流”建设,支持中西部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


高校作为“双一流”建设的主体,下一步如何走,怎么做?。


如何看待大学“排行榜”?他们的观点不谋而合


浙江大学党委书记邹晓东以及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不约而同地指出,高校不要因各类评价及“排行榜”迷失自我。


浙江大学党委书记邹晓东认为,好大学并非只体现在排行榜上。学生需要因材施教,学校发展也要遵循这一规律,要在人才培育上要注重多元化。


浙江大学党委书记邹晓东

(图片来源:浙江大学微信公众号)


“办一流大学要有自信。、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认为,在“双一流”建设的过程中,高校要昂起头来,不因各种评价和“排行榜”迷失自我、失去方向。


王树国表示,不仅要充分关注被国际广泛接受的客观指标,还要坚持立足中国大地办大学,“走有中国特色、与国家战略需求紧密结合的发展之路,才能实现弯道超车。”


在16日的记者会上,陈宝生也对大学排名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对这些排名、这些评比,你可以去看它,去参考它,但是你不要在乎它。它仅仅是提供了一种观察和分析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角度,可以去寻找差距,但是在整体发展上我们要增强自信。



这件事,校长们最操心


人才竞争空前激烈、资金缺口大,传统优势学科面临东部高校强势赶超,新兴学科建设又缺乏足够的资源支持……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中西部高校如何发展,留住“人才”,成为了校长们最操心的问题。



西部高校给出的物质待遇普遍比东部沿海地区低,吸引高端人才难度很大。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大学校长李言荣就建议,针对西部高校,由国家联合地方政府成立“西部人才专项联合基金”,助力西部高校培养和引进人才。


全国政协委员、广西民族大学校长谢尚果认为,要想留住人才,主要还是靠机制。一方面,创设吸引人才的绩效机制、激励机制等;另一方面,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同时,我们也在用感情留人、环境留人,很多人才选择我们学校就是冲着我们宽松的学术环境来的。


全国政协委员、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认为,“人才流失的原因非常复杂,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优化自己的环境,将家营造得更温馨,让我们的教师舍不得走,不好意思走,走了还恋着家。”


除了人才、资金等指标,中西部高校还面临着其他资源缺口,如科研资源的倾斜、高水平科研平台的不足等。

 

3月16日上午的记者会上,,“双一流”建设只能带动中西部高校的发展,不会削弱。


如何建设好“双一流”?这两个字校长们说的最多


就如何建设好“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人才”成为了校长们讨论做多的两个字。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张政文说:建设“双一流”大学的核心是人才培养,高校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张政文。

(图片来源:中国网)


全国政协委员、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副校长徐景坤表示,无论一流大学,还是一流学科,不用太着急去‘抢’,只有培养出一流的人才,才有资格被称为‘一流’。


他还举例说,比如博士培养指标分配,部属高校指标远高于地方高校,有些地方高校水平并不差,完全可以多培养一些博士,为国家创新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多作贡献。


北京大学副校长田刚认为,在推进“双一流”建设时,各个执行部门要做好统筹工作,给学校更多的自主权,学校要注重人才培养,给年轻人提供好的机会,比如在科研启动经费、学生资源方面给予支持,鼓励学生和教师安心做学问。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也表示,上海交通大学将更加关注大学的内涵建设。其中包括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别是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进一步引导毕业生为国家建设服务;进一步提高研究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文化传播能力。


什么是“一流大学”?不仅仅是“发论文”!


,,“双一流”不是再走一遍“985”“211”的老路,拿着“985”“211”的船票上不了“双一流”的船。既然有别于“985”“211”,那么什么样的大学是一流大学呢?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丁烈云接受人民政协网采访时表示,要建设“双一流大学”,中国高校要写好两篇“论文”。一篇是发表在学术杂志上的论文,另外一篇是发表在祖国大地上的论文。


丁烈云表示,如果一所大学的发展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能够同步,甚至是引领发展,到那个时候,这所大学就是一流大学。


厦门大学校长张荣也表示,一流大学的根本性标志是一流的成果和一流的贡献,在建设过程中我们要把握好一流的体系和一流的能力这两个关键。


3月11日,。(图片来源:人民网)


全国政协委员、东北大学校长赵继则从“责任”和“担当”角度诠释“双一流”。他表示:“双一流”不是“名分”,而是责任和担当,“双一流”学校的发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赵继进一步解释说,因为“流”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一直在变化的“马拉松”式的发展,每个“方阵”都在前进,“不进则退”,所以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赵继的观点也与16日记者会上陈宝生的回答不谋而合,陈宝生强调,“双一流”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持续激励的计划。也就是说,打破身份固化。以前一些类似计划,身份固化的弊端。“因为他不是固化的,对你没禁区,你可以积极发展培育,以后批次你达到条件了,就可以进来。”


看了校长们对建设“双一流”的看法,你觉得谁的话更打动你呢?


好文推荐丨点击可跳转原文

① | 对“歧视”学生干部的现象说三声“不”

② | |在雄安建“中央大学”?

③ | 这个专业被黑惨!公厕管理员要求本科学历,真相是......

④ | 高铁上吃泡面被狂怼!当事人回应,网友已吵翻......

⑤ | “喜感哥”又来了!他一路小跑 感动众网友


来源:中国青年报(ID:zqbcyol 编辑:张小松 朱健斌 实习生 陈垠杉 范诗浩 刘佳妮)综合:人民网、新华网、人民政协网、中国新闻网、澎湃新闻、浙江大学微信公众号、华中科技大学微信公众号、福建日报等

编辑:全国学联新媒体工作小组 栗曾理(中南大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