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真光读书分享·花开叶落中文系


花开叶落中文系


好书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今天我想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陈平原的《花开叶落中文系》。

为什么选它呢?这是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后,我在图书馆无意发现的一本书。也许当时夹杂着即将离开康乐园的惆怅,以及步入社会、参加工作的惶恐,感触很深,以至于现在还清晰记得当时坐在桌边默默抹泪的场景。

它吸引我读下去的原因有两点。

第一,说到中文人有何特点时,陈平原教授这样表述:“中文系师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强调个性,追慕自由,不受固有的条条框框束缚,喜欢根据个人的特质来选择生活态度、学术道路以及研究方法等。”当时就在想,哦,原来我还可以这么夸自己的……

第二,令我心有戚戚焉的是他给学生的毕业致辞,临别赠言有三句话:第一,总有一天你会明白生命的极限,但请记得鲁迅《野草》中的《过客》,既然你听见“那前面的声音叫我走”,不要太早地停下前进的脚步。

每每读第一句话,总会有种力量直击心底,提示着我:无论身逢何时、身处何境,都不要忘记内心的不甘,不要太早停下脚步。大限未至,我可以,我还可以走一步,再走一步!

而时过境迁,再看二三句时,心境已发生了微妙变化。过去母校之于毕业生,何尝不是现在真光之于我们呢?在座的我们,谁又不是承载着真光的光荣与梦想,肩负着百年树人之责而前行呢?真光,因我们每位奋进的个体而日益充盈、不断强大,我们亦因真光而占据更高平台、绽放更多精彩!

就像上周全市高中语文第一次教研,我们科组的张子平、刘伟斯和张光礼老师分别给对应年级上了一节高水准的示范课,备受瞩目与好评。为何真光教育充满希望?因为我们不是孤身一人上路,我们是一群人携手同行!

回到这本书的内容上,它是陈平原教授在北大中文系担任系主任期间的文章结集,全书分为五个部分,是作者借追怀“往事如烟”,鉴赏“师友风流”,勾勒“另类系史”,以体现自家的“中文情怀”,其根本就是教育情怀。下面,就让我们通过一篇文章来管窥一二吧。


大转型的时代,随时都有人掉队,有人陷落,也有人飞黄腾达。比起北宋大儒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或者过去常挂在嘴边、,我更看好“守住做人的底线”——这年头,讲究“道德底线”,要求并不低。比起高扬理想主义大旗,我更想谈谈技术性的“三知”——“知书”、“知耻”与“知足”。如果允许的话,再添上一条“知天命”。……

读书人历来讲究“知书达理”。诸位即将毕业,还有点书生气,估计还愿意亲近书本。但我知道,很多人毕业两三年后,就不读书了,忙于日常事务,或整天琢磨如何赚钱。前几年我回广州,老同学见面,说起某某人很痴、很傻,都毕业这么多年了,还在读书。说实话,那一瞬间,我心里一凉——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怎么能这么说呢?可见,很多人早已远离了书本。随着科技发展,书本的形态各异,不一定非“手不释卷”不可;但“知书”才能“达理”,那是永恒不变的。这里先提个醒:要是有一天,你半夜惊醒,发现自己已经好久不读书,而且没有任何异常感觉时,那就证明你已经开始堕落了——不管从事什么职业,也不管是贫还是富。不是说“读书”这行为有多么了不起,而是远离书本本身,说明你已经满足于现实与现世,不再苦苦追寻,不再奋力抗争,也不再独立思考了。

第二,关于“知耻”。大家肯定记得《礼记•中庸》的话:“知耻近乎勇”。而明末清初大儒、那位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先生,在《日知录》中称:“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也就是说,士大夫的无耻,乃整个时代堕落的表征。在这个充满欲望的时代,我必须提醒大家,做人应“有所不为”。

…………

第三,关于“知足”。有一回,北大中文系请老教授袁行霈先生给学生谈学问与人生,袁老师说到什么是“幸福”:你生而为人,而不是猪或狗,这是幸福;你长大成人,没有夭折或大病缠身,这是幸福;你有足够的智力与机遇,读大学、而且念的是北大,这更是万幸,应该学会感恩。他最后说到,生活在“伟大的时代”,那可能见仁见智;但袁先生演讲的立意很好——长存感恩之心。感激父母,感激家乡,感激老师与同学,感激这个时代。这么说话,听起来很“道德”、很“说教”,可随着年龄增长,阅世日多,你会逐渐领悟这个道理。


文章简短,义理深长,在此与君共勉,愿我们用一生践行之:

手不释卷常好奇,通达事理天地广

有所为有所不为,守好底线立德行

心存感恩勤勉力,知足常乐尽人事

常怀一颗好奇之心,认认真真做人,清清白白处事,知足常乐!

最后,请让我以温儒敏教授对广大师生的号召作结: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希望大家能从书中获得足够的满足感与安心感,最终寻到自我的诗与远方!谢谢!

           更多故事请关注      

撰稿:李文君

摄影:邓华秋

编辑:李宏发

审核:丁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