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标题有公式?摘要有方法可循?这是一篇让你论文写作变简单的工具文!

本文是论文写作八节必修课中的第三节,标题、摘要与关键词,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专家介绍

周传虎,山东大学大数据与精确传播实验室特聘专家,全国核心期刊论文评价中心主任,“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大数据评价理论与指标体系研究”课题组核心成员,国内首个学术期刊智能分析与精确投稿系统(国家版权局软件著作权证书编号:1683635)发明人,370多位博士生的论文写作导师,国内第一本学术写作专业教材《学术论文写作实用教程》(即将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主编。 



0

1

首先,标题。标题,我们可以理解成选题加上研究发现,展开来讲,就是选题三要素再加上研究发现这第四个要素。选题是研究对象到发掘出自己的研究问题,然后再到找到研究理论或者是方法基础,支撑和开展研究的一个过程,但有一个东西是未知的,关于问题的答案是未知的。当我们把论文写完以后,我们拿到了自己的研究发现,也就是对问题的回答,我们要把我们的研究发现放到标题里面,所以标题可以理解成选题加研究发现。当然,如果说你的论文只有研究对象,哪怕是你有研究方法、有理论支撑,但就是没有研究问题,这种情况下,你就很难有一个好的研究发现,因为你没有任何问题,也就意味着没有任何的发现,发现是针对问题而来的。在这种情况下,标题往往也是不完整的。在一篇论文中,尤其是就论文发表这个事情而言,标题是最重要的,它比论文的任何一个部分都要重要。

我们来看几个例子。第一个,《“多支柱”社会养老服务政策的理念与设计研究——基于服务递送的视角》,这篇论文的研究视角是服务递送,“多支柱”是它的研究发现,也是研究结论中的东西,是关于社会养老政策的一个内容。第二个例子,《“刘易斯拐点” 的一个理论证伪——基于产品市场的视角》,它没有明确的用一个词来标识出它的研究发现,但是他的“理论证伪”这个词,显示它是要对“刘易斯拐点”这个经典理论进行证伪,他用证伪对垒证伪研究类型,它能证伪本身就是他的研究发现。第三个例子,《税制亲贫性:谁在承担着中国的税负?》,作者发现了一个现象——税制亲贫性,在中国,关于税的所有规定有一个倾向,越穷的人或者是越穷的企业或单位,实际上,它们承担的税负越重,这是作者的研究发现,他把它叫做“税制亲贫性”。第四个例子,《教育“拼妈”: “家长主义”的盛行与母职再造》,孩子报什么样的辅导班,上什么样的学校,爸爸在这种事情上起的作用是不大的,起作用的主要还是妈妈,妈妈有时会督促孩子的爸爸去办这个事情。在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我的切身体会也很明显,确实是存在这种现象的,一般来说,妈妈的投入有多大,基本决定了孩子能学到多少东西,能有多大收获。作者把这种现象概括成一个词叫做“教育‘拼妈’”。第五个例子,《“隧道效应”理论视野下的公众文化冲突现象分析——以中国教育改革的“变态性支持”事件为例》,这是关于中国教育改革的研究,他的理论视角是隧道效应,研究对象是通过对公共文化冲突的分析,研究中国教育改革中的“变态性支持”事件,它的“变态性支持”是教育心理学的概念,不是我们平常口语中的“变态”意思,是一个专业术语。作者把一些公共文化的现象,归纳成“变态性事件”,这也是他最后研究的归纳。第六个例子,《“以谣辟谣”:政府回应中的特殊现象及其解读》,这篇论文的作者把自己的研究发现概括为“以谣辟谣”,很多人对“以谣辟谣”是认可的,也有人对此持有怀疑,只不过是这个作者把这种现象给写了出来,就是政府在回应一些公共事件时,或是在回应一些敏感问题时,本来是为了辟谣,但在辟谣时,说了假话,这就是以谣辟谣,作者抓住了这种现象,把它写成了一篇论文。第七个例子,《论“表演性辩护”——中国律师法庭辩护功能的异化及其矫正》,这篇论文是说中国的律师在法庭辩护时,有很大的表演性,尤其是在一些公共案件上,律师是指定的律师的情况下。虽然所有的流程都是正常运行的,辩护的环节也是有的,但是表演性很大,对于这个事件本身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但严格来说,律师在法庭上的辩护应该是非常重要的,但这个重要性,在国内的现实情况中,有时是要打折扣的,作者把这种现象概括为“表演性辩护”。第八个例子,《“活动”中的英语写作教材评估与使用——来自高校英语教师的声音》,这是关于英语写作教材的一个研究,作者用了一个词叫做“活动”中的教材,主要是说教材在高校英语教师的实际使用中,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最后一个例子,《纯文学批评话语对农村题材小说研究的遮蔽》,这个也是在文学批评领域中,存在的一个现象,但在之前,没有人把这个现象单独提出来写成一篇论文,这篇论文的作者发现以后,就把它写了出来,用了“遮蔽”这个词。由于文学批评一直是坚持纯文学批评的导向,而农村题材的很多文学作品与纯文学有一定的距离,所以他进入不了主流文学批评界的视野,就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我们通过作者的用词可以非常清晰,非常容易的看到作者到底发现了什么,以及最后的结论是什么。我经常说,论文中的所有精华的东西,一定都要放在标题里,好东西不要藏着,否则是不利于论文在投稿过程中的过关斩将,是不利于这个过程的。以上是我对标题的理解,我是从标题的基本要素的角度,理解标题应该做到什么程度的,如果你的论文只是有一个标题,但是标题怎么取没有讲究,这显然是要给自己的论文减分的,标题的每一个要素都要按照规范的形式做到位。


0

2

摘要。本部分,主要介绍了摘要的两种类型,目前国内的学术期刊都在用这两种类型的摘要。如果说从期刊的角度来讲,没有哪一种好或者不好,但从写作的角度来讲,这两种类型是有优劣的。第一种类型是内容概括型摘要,第二种类型是学术评论型摘要这两种类型的论文摘要,从写作的角度来看,学术评论型摘要要优于内容概括型摘要,因为学术评论型摘要能够让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完全摆脱“我”的立场,跳出来从客观的角度去观察、评论自己的论文,做一个评论性的摘要是有利于作者写作的从期刊的角度来讲,这两者是没有优劣的,有的期刊使用内容概括型的摘要,有的期刊使用学术评论型的摘要,但实际上,从期刊的角度来看,这两者也是有优劣的,它的优劣在于,如果一篇论文中写了一个学术评论型的摘要,是没有期刊会拒绝的,但如果一片论文中写了一个内容概括型的摘要,有的期刊是会拒绝的,甚至于,有的期刊会明确要求作者不能写内容概括型的摘要,就是本文做了什么研究,内容是什么,用了什么样的研究方法,你研究发现是什么,等等,不能只是概括一下论文的内容,有的期刊明确要求不能这样写。但是,没有期刊要求不能写评论型的摘要,虽然这个观察不一定完全正确,但从这个角度看,也是有优劣之分的。

就这两种摘要类型,我们分别来看一下案例。


“本文从社会再生产循环及社会产品实现的角度对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进行研究。论文分别在封闭经济和开放经济条件下利用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中的不变劳动工资假定并结合产品市场出清进行论证。研究证明:由于只考虑劳动力市场而忽略产品市场的实现问题,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的结论—只有当二元经济越过了“刘易斯拐点”,实际的劳动工资水平才能明显提高—无论是在封闭经济或开放经济条件下都是不能成立的。在长期经济增长过程中,无论是一元经济, 还是向一元经济转轨的二元经济,劳动工资都应当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相应提高。

——《“刘易斯拐点” 的一个理论证伪——基于产品市场的视角》”


本文从什么角度对什么进行研究,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分别在什么条件下,利用什么,并结合什么进行论证,那么,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什么,刘易斯的这个结论,无论是在封闭条件下,还是在开放条件下,都是不能成立的,这是作者的研究结果,否定了“刘易斯拐点”这个经典的理论。最后,在长期经济增长过程中,无论是一元经济,还是向一元经济转轨的二元经济,都应该怎么样,是他的正当含义。我们可以看到这篇论文的摘要分成了好几句话,但基本上就是概括了这篇论文中的内容,我们通过摘要也可以判断出他论文的正文部分大概包括哪几个内容,基本上是能看出来的,这是一种内容概括型摘要。

第二种就是学术评论型的摘要,它的特征是以问题为中心开展评论,但是没有人称,前面内容概括性的摘要,“本文”就是第一人称。关于学术评论型的摘要,我们来看一下《教育“拼妈”: “家长主义”的盛行与母职再造》这个案例。


“当下越演越烈的“教育拼妈”现象,是竞争性教育和“家长主义”泛滥的产物。“教育拼妈”和“父亲缺席”并存,既是“男外女内”性别分工在教育领域的表现,也在对母职及观念意识进行重构,加大了“教育”权重,造成“母职密集化”,强化了母职中限制性的一面。但女性并非完全被动地被定义和被形塑,她们在介入教育的同时,重新定义着母职,展现了新母职意识抵抗对主体消解的另一面相。

           ——《教育“拼妈”: “家长主义”的盛行与母职再造》”


这个摘要中涉及到了一些女性主义的东西,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摘要并没有在介绍本文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个什么样的研究,本文的研究过程是什么,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本文的研究发现是什么,本文有什么研究意义,它并没有这样去介绍,而是跳出了自己的论文,从另外一个角度评价了自己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问题,相当于作了一个学术评论。在做学术评论时,不能动不动就使用本文怎么样的语句,要从一个第三者的身份去评论它,所以,学术评论型的摘要的特点,就是以问题为中心而展开,没有人称,为什么推崇没有人称的这种学术评论型的摘要,原因就在这里。其实,国内的很多学术期刊也在强调,评论中不要出现“本文”这样的语句,根据目前我们所掌握的大概情况来看,国内至少有一半的期刊,已经明确要求,论文中不要出现第一人称,不要出现本文怎么着的语句。国内对摘要的人称问题,理解的其实还是不到位的,包括很多期刊的编辑,他们理解的也不到位。如果不用“本文”,摘要应该怎么写呢,不要第一人称之后,摘要就应该这把它写成学术评论型的,而不应该像是只是写上“研究证明”,或是把“本文”两个字去掉,一上来就说从什么方面做了一个什么研究,研究证明,怎么怎么样,这中情况叫主语缺失。在这里,“本文”是主语,但是,去掉“本文”后,主语就缺失了,主语缺失型的摘要的这种现象,就是一种典型的,对人称问题的理解不到位的情况。在这个问题上,很多学术期刊的编辑处理得也不好,他们也不知道去掉人称之后,摘要应该怎么写。其实,应该是写成学术评论型的摘要,国内至少有一半的期刊,是有这种要求的,所以说,如果写成学术评论型的摘要,是没有期刊会反对的,但如果写成内容概括型的摘要,可能会有一部分期刊让你修改摘要,不允许摘要中出现第一人称。

我们看一下摘要的基本要随,摘要 = 研究背景 + 研究对象及其重要性 + 研究问题+ 研究方法或理论基础 + 研究结论 + 政策建议。摘要和标题一样,它也容纳了一篇论文的大部分内容,甚至,我们认为论文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呈现在摘要中。当然,如果遇到字数限制,可以去掉几个不必要的要素,但有几个要素是必须要有的。因为,一般情况下,摘要写个二三百字就可以了,如果一个摘要超过了500字,就很麻烦了,很多期刊编辑都会让你修改摘要,一般情况下,摘要是不能超过300字的。现在,有的期刊对摘要的字数限制,只要求摘要有200字。所以,我们也不太可能把所有的要素都用上,除非你的语言特别凝炼。比如,《教育“拼妈”: “家长主义”的盛行与母职再造》的这个摘要,它就没有超过200字,但是作者把论文中的所有内容都概括完了,这位作者的语言功底比较好,语言高度的凝练。我们看研究背景、研究对象及其重要性,研究问题,研究方法或理论基础、研究结论、政策建议,所有的要素都可以放到摘要里,当然它有几个必备要素,这个几个必备要素是:研究对象和研究问题,这两个要素是必备的。这是第一个层次的。第二个层次是研究结论和研究方法,第三个层次是研究背景和政策建议,这六个要素相对比,也是有主次之分的。如果由于摘要的字数限制,导致写不了那么多的要素,并且你的语言功底也达不到,那就保留研究对象和研究问题这两个要素,如果字数允许的话,你可以把你的研究结论、研究过程的方法和理论写上,一下子就能多出五六十个字,如果再允许,你可以把背景和政策建议都写上,这也是要因人而异。在写作环节,这些要素还是都要写上的,写完后在匹配期刊,决定投稿的时候,你可以再根据期刊风格,以及期刊对摘要的具体要求下,再进行调整。在写作环节,我们按照基本的摘要写作规范去写,是没有问题的。

“《“中等收入陷阱”还是“社会福利陷阱”———基于“后发外生型”转型国家的视角》摘要:

   

“中等收入陷阱” 作为一种经济表象,其背后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福利陷阱”。“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表现是原有支撑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耗尽而形成的经济停滞,而“社会福利陷阱”的主要表现则是政府在促进社会福利最大化方面难以有所作为。具体表现在两个层面:既无法打破造成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现有不合理分配体制和利益格局;同时又没能适时增加社会福利和民生投入,从而扩大内需、培育人力资本、促进产业升级。中国作为“后发外生型”转型国家,要突破“社会福利陷阱”,政府必须转变角色、职能和治理模式,承担起应有的社会福利责任。中国走出“社会福利陷阱” 的过程是走向法治国家和福利社会的过程,这既是经济、,也是国家治理模式的重大转型。”


我们再来看一下《“中等收入陷阱”还是“社会福利陷阱”———基于“后发外生型”转型国家的视角》这篇论文的摘要。摘要的第一句话“中等收入陷阱作为一种经济表象,其背后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福利陷阱’”,这既是作者的研究背景,也是作者的研究结论之一。“‘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表现是原有支撑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耗尽而形成的经济停滞,而‘社会福利陷阱’的主要表现则是政府在促进社会福利最大化方面难以有所作为。具体表现在两个层面:既无法打破造成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现有不合理分配体制和利益格局;同时又没能适时增加社会福利和民生投入,从而扩大内需、培育人力资本、促进产业升级。”,这是作者对中等收入陷阱和社会福利陷阱,展开分析的论文的主体部分。“中国作为“后发外生型”转型国家,要突破“社会福利陷阱”,政府必须转变角色、职能和治理模式,承担起应有的社会福利责任。”,这是正文后面的一部分,是作者对中国的政策建议,从属于后面的政策建议,只不过是把作者的研究又拉回到了更广阔的研究背景当中,进一步衬托了他的研究和发现到底有什么价值,也就是“中国走出“社会福利陷阱” 的过程是走向法治国家和福利社会的过程,这既是经济、,也是国家治理模式的重大转型。”这一部分。作者把中国社会发展的阶段和国家治理模式的转型结合起来,不断的去寻找,不断的去烘托研究的背景和价值,这一点特别值得很我们去学习,很多人都是容易在这个地方跌倒的,这句话其实是从属于论文的政策建议部分的,但是作者舍得多加上这两句话。我们可以看到,这篇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对象、研究问题,在这个部分就已经提出来了,这是一个要素比较完整的摘要。我们在论文的写作环节中,也要按照比较完整的摘要去写,在投稿时,再对摘要进行修改,我认为这是一个比较科学的摘要写作过程。大家不要从一开始就写一个定稿样式的摘要,如果你要是写了一个定稿样式的摘要,在投稿时,也是很麻烦的,因为不同的期刊,对摘要、对论文的每一部分是有不同要求的。如果大家一开始就写了一个定稿样式的摘要,到时候如果期刊不认可,你还再换其他的样式,改来改去就更加麻烦了,所以,在写摘要时,要把所有的要素都写全了。在投稿时,就看所投期刊喜欢要哪些要素,把期刊不喜欢的要素砍掉就可以,这样改起来会特别的容易。



本文整理自《标题摘要和关键词》课程录音,如有错误,请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参考课程视频:


往期精彩文章

为什么很多作者不会写论文?学术论文究竟是什么?

好论文的标准是什么?怎样才能写好一篇学术论文?

怎样判断你的论文选题是否值得研究?五条标准

如何做出一个好的选题:选题的4种方法



会员服务2018年全新升级

选题写作、论文查重、精确投稿、

期刊编辑提前预约审稿服务

……

最全科研工具箱

你的论文离发表只差一个“工具箱”!

加入会员,快人一步发表论文!